桃園鎮 : 水心街道 [顯示全部] > 桃李
目錄
拼音 Pinyin
  桃李táo lǐ
典故 Allusion
  一.據漢朝《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的大臣,他得勢時曾保薦過很多的人。後丟官衹身跑到北京,見到一個叫簡子的人,嚮他發牢騷,埋怨自己過去培養的人在危難時不肯幫助他。簡子聽後笑着對子質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下納涼休息,秋天還可吃到可口的果實。可是,如果你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葉子,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倒要紮傷人。你過去培養、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薦的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就象種樹一樣,應先選好對象,然後再培植啊!
  簡子用比喻批評子質培養人才不當。故後人就把培養人才叫做“樹人”;把提拔培養的優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多,就被譽為:“桃李滿天下”了。
  二.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傢裏躲避。這位朋友的傢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衹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裏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着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棲 棵樹一樣開花結果。衹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傢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纔,成了國傢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遊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意思 Mean
  桃李——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桃李結果繁多,“桃李滿天下”比喻所栽培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極多,各地都有。唐朝宰相狄仁傑嚮武則天推薦了姚崇等數十個人,後來他們都成了當時的名臣。有人贊揚狄仁傑:天下桃李都出在您的門下了!因此後人就用“桃李”代稱學生或所薦人才,如說“某某老師桃李滿天下”。
《桃李》 "Tao Li"
  作者張者,本名張波,漢,1967年出生,籍貫河南,曾就讀於西南大學中文係,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律學碩士學位,曾任新華社、《南方周末》多傢媒體記者。現從事專業寫作,中國作傢協會會員,重慶簽約作傢,獲第十一屆莊重文文學奬。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桃花》
  長篇小說《零炮樓》
  長篇文化散文《文化自白書》
  長篇經濟學訪談錄《諫言》
  中篇小說集《朝着鮮花去》
  中篇小說集《或者張者中國繼賈平凹的《廢都》之後又一個表現知識分子的長篇小說,同張煒的《能不憶蜀葵》,張抗抗的《作女》, 莫懷戚的《經典關係》,王傢達的《所謂作傢》,董立勃的《白豆》《米香》一起成為中國描寫知識分子在市場經濟化的時代如何進行自我確立的艱難歷程。
小說簡介 Introduction to Fiction
  某名牌大學法學院的教授、博導、博士生、碩士生,在受人敬仰、環境良好、前程似錦的學院裏研究學問,切磋理論,但這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做學問與辦公司並行,教學與攬生意打官司同步;法律的代言人卻又最懂得鑽法律的空子……金錢、寶馬、美色織成校園裏新的繁榮;機謀、冒險、背叛、欲望、信譽等現代主題,構成作品凝重的色彩。
  現代社會之所以充滿活力與希望,原因在於它不斷得到具有廣泛社會基礎的文明理念的強力支撐。而社會文明理念的主要産出者是知識分子。他們總是以批判的眼光對所處的社會保持一種必要的警覺,從而不被世俗並吞與消融。如此說來,長篇小說
  小說評價
   《桃李》不僅僅衹是對知識分子當下處境的關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敲鐘人”的角色。
  很顯然,《桃李》將中國社會從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過渡這樣宏大的社會背景作為小說的舞臺。這使得人物的外在環境與內在環境始終呈現出一種膠着與擠壓的狀態,置身於舞臺中的人物也就有了最大的可塑性與可變性。作為法學院的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邵景文的專業知識以及傳道、授業與解惑的能力無須懷疑,其從鄉村到大學講臺的艱難奮鬥歷程也足以讓人動容。然而,社會的急劇轉型,使他的專業才能與金錢美女共同處在了一個可以相互利用乃至相互交換的平臺之上。於是角色轉換由此拉開了序幕,最終知識精英取代了道德精英,技術操控取代了法學彰顯,融合世俗取代了世俗批判,如此繼之而來的是靈與肉的快樂無邊。上課、演講、做學問,保持在弟子心目中的崇拜偶像和大學中的崇高威望,使邵景文的躁動靈魂得到安寧而快樂;辦公司、攬生意,獲得金錢、美女、名車,頻頻出入高檔賓館,使邵景文的欲望得到滿足而快樂。自然,像邵景文一樣瀟灑帥氣的導師在其弟子中有了“老闆”的稱呼也就不足為奇了。他所帶的博士生、碩士生既可從他那兒學到紮實的法學理論,又可從他所辦的律師事務所中打工掙到豐厚的金錢。“讀研要讀邵教授的,打工要打邵主任的,泡妞要泡邵先生的”。可見,集著名教授、法學家、大律師於一身的邵景文所實踐着的靈與肉的快樂方式,在其弟子中得到了原本的傳承與張揚。而有了錢的弟子們各顯神通所進行的靈與肉的快樂之旅,其實並不比導師遜色多少,無論四面出擊尋找豔情還是稀裏糊塗地嫖娼等等,簡直“精彩”得讓人瞠目結舌。就這樣,金錢和情愛,或者說物質和性,成了一群高校師生堂而皇之地獲取所謂快樂人生缺一不可的基本因素。然而,這種理念如果成為人生的要義,那麽沙漏般的生命世俗化趨勢也就勢不可擋了。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裏,作為給文明社會的聖火添薪加油的知識分子,一旦被社會世俗徹底整合而失色之後,即便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靈與肉的快樂之途,但就本質而言,這種快樂到底是一種難言的快樂之痛。更何況充滿利益衝突的世俗化生活從來就不會嚮那些喪失理念者支付長久的快樂,反而有可能埋設下足以致命的一個個黑暗陷阱,於是高昂代價的交付也就在所難免。不是嗎,邵教授的弟子孟博士情場一次次失意之後,竟將仇恨的目光鎖定於遠比自己年輕有望的原初情場對手雷博士,以至發展到殺人和自殺。就連懂得利用法律不健全而常鑽法律空子的邵景文,可以做得到官司每打必贏而財源滾滾,但卻難以長期平衡自己與妻子和情人們之間的多角關係,最終拒絶情人夢欣的結婚要求而遭殺身之禍。至此,草草完成學業的弟子們走的走,散的散,憂傷的憂傷,苦痛的苦痛……這樣的結局誰也不願看到,但誰也無法改變。 可以說,《桃李》作為可讀性很強的一部反映當代知識分子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無疑是很成功的。畢竟它已經很深刻地觸及到了當代知識分子的內在神經網絡。行文的輕鬆與幽默,言辭的辛辣和調侃,加上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的身份出現來講述所知情的人與事,營造了親切逼真的傢常式氛圍,從而大大增強了讀者的閱讀快感與臨場感。透過全書喜劇的過程和悲劇的結尾,當代知識分子的生命狀態和心理景象已經異常醒目。既然世俗的結果衹能如此,那麽再生的希望又何在呢?這不能不讓人掩捲而思。 摘自《光明日報》2002年8月15日
法文解釋
  1. n.  disciples, élèves
近義詞
桃李
桃李社區, 桃李居委會
桃李
相關詞
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