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蟲
carposina nipponensis
昆蟲綱鱗翅目(lepidoptera)果蛀蛾科(carposini-dae)。又名桃蛀果蛾。果樹害蟲。為害桃、梨、花紅、山楂和酸棗等。成蟲體灰白或灰褐色,雌蟲體長5~8毫米,翅展16~18毫米,雄蟲略小。前翅前緣中部有一藍黑色三角形大斑,翅基和中部有7簇黃褐或藍褐色斜立鱗毛。後翅灰白色。卵橢圓形,深紅色。幼蟲體長13~16毫米,桃紅色。蛹長6.5~8.6毫米,淡黃褐色。越鼕繭扁橢圓,質地緊密;蛹化繭紡錘形,疏鬆。分佈於中國東北三省、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和新疆等果區;也見於日本、朝鮮和蘇聯。在中國北方年發生1~2代。以幼蟲在樹幹周圍淺土內結繭越鼕,3釐米深左右的土中蟲數最多。翌春平均氣溫約16℃、地溫約19℃時開始出土,在土塊或其他物體下結蛹化繭化蛹。6~7月間成蟲大量羽化,夜間活動,趨光性和趨化性都不明顯。 6月下旬産卵於蘋果、梨的萼窪和棗的梗窪處。初幼蟲先在果面爬行啃咬果皮,但不吞咽,然後蛀入果肉縱橫串食。蛀孔周圍果皮略下陷,果面有凹陷痕跡。7~8月為第1代幼蟲為害期, 8月下旬幼蟲老熟,結繭化蛹,8~10月初發生第2代。年發生1代地區,脫果幼蟲隨即滯育,結越鼕繭越鼕。中、晚熟品種采收時仍有部分幼蟲在果內,隨果帶入貯存場所。可在樹下撒辛硫磷顆粒劑殺死越鼕出土幼蟲,在樹上噴巴丹或對硫磷殺卵及初幼蟲;還可在幼蟲化盛期噴灑殺螟鬆,及時摘除處理蟲果,誘殺脫果幼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