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動物 : 水産 : 中醫藥 : 中藥材 : 中藥飲片 : 中藥鑒定學 > 桂枝
目錄
傳說月中有桂樹,因以"桂枝"指月 Legends are immortal mid, due to "Gui" means the month
  傳說月中有桂樹,因以“桂枝”指月。 唐 盧照鄰 《明月引》:“橫桂枝於西第,繞菱花於北堂。” 唐太宗 《遼城望月》詩:“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
"桂林一枝"的省言 "Guilin, a" provincial spokesman
  “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唐 孟浩然 《送洗然弟進士舉》詩:“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飛。” 唐 司空曙 《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詩:“欲歸江海尋山去,願報何人得桂枝。” 宋 梅堯臣 《送門人歐陽秀纔遊江西》詩:“無忘桂枝榮,舉酒一以送。” 元 楊弘道 《幽懷久不寫一首效韓子此日足可惜贈彥深》詩:“明年桂枝春,兄弟雙翺翔。”參見“ 桂林一枝 ”。
中藥名 Chinese name
  中藥名。即肉桂。可作中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桂》﹝集解﹞引 陶弘景 曰:“單名桂者,即是牡桂,乃《爾雅》所謂侵木桂也。葉長尺許,花子皆與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虛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捲,中心皺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 融州 、 桂州 、 交州 ,甚良。”
古代婦女首飾步搖上的飾物 Ancient Women's accessories, jewelry roll step
  古代婦女首飾步搖上的飾物。《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
No. 5
  為樟科喬木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主産於廣西、廣東及雲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曬幹或陰幹,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效】發汗解表,溫經止痛,助陽化氣。
  【應用】
  1、用於外感風寒表證,不論有汗、無汗均可應用.表虛有汗者,常與白芍、生薑、大棗等同用,以調和營衛,如桂枝湯.表實無汗者,常與麻黃等相須為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功,如麻黃湯.
  2、用於風濕痹痛、胃寒腹痛、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肩臂肢節冷痛,常與附子、生薑、甘草等同用,以溫經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湯.胃寒腹痛,喜溫喜按,常與飴糖、白芍、生薑等同用,共奏溫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湯.血寒瘀滯,經閉腹痛或痛經,常與當歸、川芎、吳茱萸等同用,以溫經散寒,活血通經,如溫經湯.心悸脈結代,常與炙甘草、人參等同用,如炙甘草湯.
  3、用於痰飲證和膀胱蓄水.心脾陽虛,水濕內停,胸脅脹滿,咳逆頭暈等痰飲證,常與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溫運脾陽,化濕利水,如苓桂術甘湯.膀胱陽氣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證,常與茯苓、澤瀉、豬苓等同用,以助陽化氣利水,如五苓散.心陽虛,發汗過多,常與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湯.
  【用量用法】3~9.入湯劑.
  【使用註意】本品辛溫助熱,易傷陰動血,凡溫熱病及陰虛陽盛、血熱妄行、孕婦胎熱以及産後風濕伴有多汗等情形均忌用.
  【藥理作用】
  擴張血管、促進發汗
  ① 有效成分 桂皮油。
  ② 作用 擴張血管,調節血液循環,使血液流嚮體表,加強麻黃發汗作用。
  解熱、鎮痛
  ① 有效成分 桂皮醛、桂皮酸鈉。
  ② 機理 皮膚血管擴張、散熱增加、促進發汗;提高痛閾值。
  鎮靜、抗驚厥
  ① 有效成分 桂皮醛。
  ② 作用 小鼠自主活動減少,增加巴比妥類藥作用,對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寧作用;減少煙鹼緻驚厥,抑製聽源性驚厥。
  抗炎、抗過敏
  ① 有效成分 揮發油。
  ② 機理 抑製ige所致肥大細胞顆粒反應。降低補體活性,抗過敏作用。
  抗菌、抗病毒
  ① 抗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致病性真菌。桂皮油、桂皮醛,抗結核桿菌。
  ② 抗病毒 流感病毒、孤兒病毒。
  【英文名】 ramulus cinnamomi
  【處方名】桂枝,桂枝
  【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葉,曬幹,或切片曬幹。
  【製法】除去雜質,稍泡,洗淨,潤透,切薄片,晾幹。本品為類圓形、橢圓形的片或不規則形的段。皮部紅棕色,表面有時可見點狀皮孔或縱棱綫,木部黃白色或淺黃棕色,髓部類圓形或略呈方形。
  【性狀】本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5cm,粗端直徑0.3~1cm。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縱棱綫、細皺紋及小疙瘩狀的葉痕、枝痕、芽痕,皮孔點狀。質硬而脆,易折斷。切片厚2~4mm,斷面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至淺黃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皮部味較濃。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 列,嫩枝可見單細胞非腺毛。木栓細胞 3~5 列,最內1 列細胞外壁增厚。皮層有油細胞及石細胞散在。中柱鞘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並伴有纖維束。韌皮部有分泌細胞及纖維散在。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射綫寬 1~2 列細胞,含棕色物;導管單個散列或2 至數個相聚;木纖維壁較薄,與木薄壁細胞不易區別。髓部細胞壁略厚,木化。射綫細胞含細小草酸鈣針晶。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 含1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1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 3~9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備註】
  (1)桂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不論有汗、無汗都可應用。如風寒表癥,身不出汗,配麻黃同用,有相須作用,可促使發汗;如風寒表癥,慎身有汗出,配芍藥等,有協調營衛的作用。桂枝能溫通經脈,對寒濕性風濕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風等同;對氣血寒滯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癥,常配合當歸、芍藥、桃仁等同用。桂枝性溫,善通陽氣,能化陰寒,對陰寒遏阻陽氣,津液不能輸布,因而水濕停滯形成痰飲的病癥,常與茯苓、白术等配伍應用:如膀胱氣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陽化氣,助利水藥以通利小便,常配合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1)桂枝與麻黃雖都能發汗,但麻黃辛苦開泄,能開腠理而透毛竅,發汗作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辛甘溫熙,主要功能是溫通經脈,能通達陽氣而解表,發汗的作用較為緩弱。故治風寒表癥,風寒無汗,常與麻黃配伍,以增強它發汗的作用;而治風寒表癥、自汗惡風則不用麻黃,多配芍藥同用,以協調營衛、發表散寒。桂枝性溫助熱,如應用不當則有傷陰、動血之虞,故在溫熱病、陰虛火旺及出血癥時,不宜應用。
  【摘錄】《中國藥典》
  藥名
  桂枝
  別名
  柳桂
  漢語拼音
  gui zhi
  英文名
  cassia twig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cinnamomum cassia presl[laurus cinnamomum andr.;l.cassia c.g.et th.nees]
  2.cinnamomum 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
  歸經
  膀胱;心;肺經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體外能抑製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效濃度為25mg/ml或以下;對白色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傷寒和副傷寒甲桿菌、肺炎球菌、産氣桿菌、變形桿菌、炭疽桿菌、腸炎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亦有抑製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桂枝煎劑(1∶20)對流感亞洲甲型京科68-l株和孤兒病毒(echo11)有抑製作用。在雞胚上,對流感病毒有抑製作用,以70%醇浸劑作用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g/kg給麻醉犬靜脈註射,可使犬尿量明顯增加,單用桂枝靜註(0.029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藥單用顯著,故認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中藥化學成分
  桂枝含揮發油0.69%,油中主要成分為桂皮醛(cinnamaldehyde)64.75%,還有苯甲酸苄酯(benzylbenzoate),乙酸肉桂酯(cinnamylacetate),β-蓽澄茄烯(β-cadinene),菖莆烯(calamenene),香豆精(coumarin)等。
  功效
  散寒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
  考證
  出自《唐本草》。《本草別說》:仲景《傷寒論》發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條,非身幹也。取其輕薄而能發散。今又有一種柳桂,乃桂之嫩小枝條也,尤宜人治上焦藥用也。
  科屬分類
  樟科
  拉丁文名
  ramulus cinnamomi
  主治
  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癥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
  生態環境
  生於常緑闊葉林中,但多為栽培。
  各傢論述
  1.《用藥心法》:桂枝氣味俱輕,故能上行發散於表。
  2. 王好古:或問《本草》言桂能止煩出汗,而張仲景治傷寒有當發汗,凡數處,皆用桂枝湯;又云,無汗不得服桂枝,汗傢不得重發汗,若用桂枝是重發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湯,此又用桂枝閉汗也。一藥二用,與《本草》之義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熱,能宣導百藥,通血脈,止煩出汗,是調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雲,太陽中風,陰弱者汗自出,衛實營虛故發熱汗出。又云,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陰虛陽必湊之,故皆用桂枝發其汗。此乃調其營氣,則衛氣自和,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調和營衛,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閉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閉汗之意,遇傷寒無汗者亦用桂枝,誤之甚矣。桂枝湯下發汗字,當認作出字,汗自然發出,非若麻黃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其治虛汗,亦當逆察其意可也。
  3.《本草衍義補遺》:仲景治表用桂枝,非表有虛以桂補之;衛有風邪,故病自汗,以桂枝發其邪,衛和則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4.《綱目》:麻黃遍徹皮毛,故專於發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達營衛,故能解肌而風邪去,脾主營,肺主衛,甘走脾,辛走肺也。
  5.《本草匯言》:桂枝,散風寒,逐表邪,發邪汗,止咳嗽,去肢節間風痛之藥也。氣味雖不離乎辛熱,但體屬枝條,僅可發散皮毛肌腠之間,遊行臂膝肢節之處。
  6.《本草述》:桂枝與薄桂,雖皆屬細枝條,但薄桂尤其皮之薄者,故和營之力似不及枝也。又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以奔豚屬腎氣,腎氣出之膀胱,桂枝入足太陽故也。世醫不悟桂枝實表之精義,似以此味能補衛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參、芪耶? 蓋四時之風,因於四時之氣,鼕月寒風傷衛,衛為寒風所並,則不為營氣之並而與之和,故汗出也。唯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風,又通血脈,故合於白芍,由衛之固以達營,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
  7.《本經逢原》:麻黃外發而祛寒,遍徹皮毛,故專於發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達營衛,故能解肌。世俗以傷寒無汗不得用桂枝者,非也。桂枝辛甘發散為陽,寒傷營血,亦不可少之藥。麻黃湯、葛根湯未嘗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湯,以中有芍藥酸寒,收斂表腠為禁耳。
  8.《長沙藥解》:桂枝,入肝傢而行血分,定經絡而達榮鬱。善解風邪,最調木氣。升清陽之脫陷,降濁陰之衝逆,舒筋脈之急攣,利關節之壅阻。入肝膽而散遏抑,極止痛楚,通經絡而開痹澀,甚去濕寒。能止奔豚,更安驚悸。
  9.《本經疏證》:凡藥須究其體用,桂枝能利關節,溫經通脈,此其體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味厚則泄,氣厚則發熱,辛以散結,甘可補虛。故能調和腠理,下氣散逆,止痛除煩,此其用也。蓋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營,曰通陽,曰利水,曰下氣,曰行痰,曰補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廣,無如桂枝湯,則和營其首功也。
  10. 張壽頤:桂枝輕用三、五分至七、八分,重用一錢至錢半,若營血素虛,而衛陽亦微,外有凜寒,則用一、二分與白芍合炒,其舌滑無苔者,且必桂、芍同炒,而揀去桂枝不用,僅取其氣,不食其味,此雖吳下近時新法,而不可謂其無深意者也。桂枝即口肉桂之枝,柔嫩細條,芬芳馥鬱,輕揚升散,味辛氣溫。祛營衛之風寒,主太陽中風而頭痛。立中州之陽氣,療脾胃虛餒而腹疼。宣通經絡,上達肩臂。溫辛勝水,則抑降腎氣,下定奔豚,開腎傢之痹着,若是陽微溲短,斯為通溺良材。惟在燥咳氣升,妄用即教血溢,抑或陰虧液耗,誤投必致病加。其效在皮,而仲景書反去其皮,可悟傳抄之謬,無皮為木,而晚近來或用其木,毋乃嗜好之偏。
  11.曹傢達:寒濕凝於肌肉,陽氣不達於外,仲師因立桂枝湯方,以扶脾陽而達營分之鬱。蓋孫絡滿布腠理,寒鬱於肌,孫絡為之不通,非得陽氣以通之,營分中餘液必不能蒸化而成汗,桂枝之開發脾陽其本能也。但失此不治,濕邪內竄關節,則病歷節;或竄入孫絡而為痛,按之不知其處,俗名寒濕流筋。其鬱塞牽涉肝髒,二證皆宜桂枝
  12.《本草經疏》:實表祛邪。主利肝肺氣,頭痛,風痹,骨節攣痛。
  13.《本草再新》:治手足發冷作麻、筋抽疼痛,並外感寒涼等癥。
  采收和儲藏
  肉桂定植2年後,采折嫩枝,去葉,曬幹。或取肉桂樹砍伐後多餘的萌蘖從齊地面處剪斷或取修枝、間伐的枝條,曬幹。
  資源分佈
  分佈福建、臺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廣西栽培為多,大多為人工純林。
  選方
  ①治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五味,細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縶縶微似有汗者益佳。(《傷寒論》桂枝湯)②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四兩(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甘草二兩(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論》桂枝附子湯)③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薑五兩,白术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知母湯)④治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故。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桂枝生薑枳實湯)⑤治傷寒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半斤,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瀾水一鬥,先煮茯苓,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⑥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黃芪桂枝五物湯)⑦治失精傢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𠔌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竜骨、牡蠣各三兩。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桂枝竜骨牡蠣湯)⑧治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幹口燥: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三兩,膠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小建中湯)⑨治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桂枝茯苓丸,⑥--⑨方均出《金匱要略》)
  用藥禁忌
  熱病高熱,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禁服。
  動植物形態
  1.肉桂,常緑喬木,高12-17m。樹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17cm,寬3.5-6cm,先端尖,基部鈍,全緣,上面緑色,有光澤,下面灰緑色,被細柔毛;具離基3出脈,於下面明顯隆起,細脈橫嚮平行;葉柄粗壯,長1-2cm。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長10-19cm,被短柔毛;花小,直徑約3cm;花梗長約5mm;花被管長約2mm,裂片6,黃緑色,橢圓形,長約3mm,內外密生短柔毛;發育雄蕊9,3輪,花藥矩圓形,4室,瓣裂,外面2輪花絲上無腺體,花藥內嚮,第3輪雄蕊外嚮,花絲基部有2腺體,最內尚有1輪退化雄蕊,花藥心髒形;雌蕊稍短於雄蕊,子房橢圓形,1室,胚珠1,花柱細,與子房幾等長,柱頭略呈盤狀。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長約12-13mm,外有宿存花被。種子長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
  功效分類
  解表藥
  炮製方法
  桂枝:用水稍浸泡,撈起,悶潤至透,切片,晾幹,篩去屑。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潤透,切片,晾幹。桂枝尖:取桂枝的細枝梢,稍浸,悶潤至透,切片,晾幹。炒桂枝:取桂枝片入鍋內,以文火炒至深黃色略有焦斑為度。
  生藥材鑒定
  1.性狀鑒別 枝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0cm,粗端直徑0.3-1cm。表面棕色或紅棕色,有細皺紋及小疙瘩狀葉痕、枝痕和芽痕,皮孔點狀或點狀橢圓形。製裁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皮部紅棕色,可見一淡黃色石細胞環帶,木部黃白色至淺黃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皮部味較濃。
  以枝條嫩細均勻,色紅棕,香氣濃者為佳。
  2.顯微鑒別 枝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嫩枝可見單細胞非腺毛。木栓細胞3-5列,最內1列細胞外壁增厚。皮層有油細胞、粘液細胞及石細胞散在。中柱鞘部位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並伴有纖維束。韌皮部有油細胞、粘液細胞及纖維散在。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射綫寬1-2列細胞,含有棕色物質及細小草酸鈣針晶。髓部細胞壁略厚,木化。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性味
  辛;甘;性溫
  中藥化學鑒定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冷浸20min,時時振搖,濾過,濾液作為供試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10-1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2%二硝基苯肼乙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藥材基源
  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g,大劑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出處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No. 6
  桂枝
  (《唐本草》)
  【異名】柳桂(《本草別說》)。
  【來源】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植物形態詳"肉桂"條。
  【採集】8~7月間剪取嫩枝,截成長約15或30~100釐米的小段,曬幹。
  【藥材】乾燥的嫩枝,呈圓柱形,長15~100釐米,直徑0.8~1釐米,外表棕紅色或紫褐色。表面有枝痕、葉痕、芽痕,並有縱棱綫、縱紋及橫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外有棕紅色邊,中心色較深。粗枝斷面呈黃白色。氣清香,味甜微辛。以幼嫩、棕紅色、氣香者為佳。
  主産廣東、廣西等地。
  【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桂枝醇提物在體外能抑製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效濃度為25毫剋/毫升或以下;對白色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傷寒和副傷寒甲桿菌、肺炎球菌、産氣桿菌、變形桿菌、炭疽桿菌、腸炎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亦有抑製作用(平板挖洞法)。
  ②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桂枝煎劑(1:20)對流感亞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兒病毒(ECHO11)有抑製作用,在雞胚上,對流感病毒有抑製作用,以70%醇浸劑作用較好。
  ③利尿作用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公斤給麻醉犬靜脈註射,可使犬尿量明顯增加,單用桂枝靜註(0.029/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藥單用顯著,故認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炮製】桂枝:用水稍浸泡,撈起,悶潤至透,切片,晾幹,篩去屑。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潤透,切片,晾幹。桂枝尖:取桂枝的細枝梢,稍浸,悶潤至透,切片,晾幹。炒桂枝:取桂枝片入鍋內,以文火炒至深黃色略有焦斑為度。
  【性味】辛甘,溫。
  ①《醫學啓源》:"氣熱,味辛甘。"
  ②《本經逢原》:"辛,甘,微溫,無毒。"
  【歸經】入膀胱、心、肺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太陽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經。"
  ③《藥品化義》:"入肝、腎、膀胱三經。"
  ④《本草求真》:"入肌表,兼入心、肝。"
  【功用主治】發汗解肌,溫經通脈。治風寒表證,肩背肢節酸疼,胸痹痰飲,經閉癥瘕。
  ①成無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氣。"
  ②《醫學啓源》:"《主治秘訣》: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去皮風濕(末二字據《本草發揮》補)。"
  ③《本草經疏》:"實表祛邪。主利肝肺氣,頭痛,風痹骨節攣痛。"
  ④《藥品化義》:"專行上部肩臂,能領藥至痛處,以除肢節間痰凝血滯。"
  ⑤《本草備要》:"溫經通脈,發汗解肌。"
  ⑥《本草再新》:"溫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腫利濕。治手足發冷作麻、筋抽疼痛,並外感寒涼等癥。"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
  【宜忌】溫熱病及陰虛陽盛之證、血證、孕婦忌服。
  ①《本草從新》:"陰虛之人,一切血證,不可誤投。"
  ②《得配本草》:"陰虛血乏,素有血證,外無寒邪,陽氣內盛,四者禁用。"
  【選方】①治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漸漸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五味,細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巳須臾,吸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傷寒論》桂枝湯)
  ②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四兩(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甘草二兩(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論》桂枝附子湯)
  ③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薑五兩,白术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知母湯)
  ④治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桂枝生薑枳實湯)
  ⑤治傷寒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半斤,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瀾水一鬥,先煮茯苓,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⑥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黃芪桂枝五物湯)
  ⑦治失精傢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𠔌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竜骨、牡蠣各三兩。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桂枝竜骨牡蠣湯)
  ⑧治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幹口燥: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三兩,膠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小建中湯)
  ⑨治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桂枝茯苓丸,⑥方以下出《金匱要略》)
  【名傢論述】①《用藥心法》:"桂枝氣味俱輕,故能上行發散於表。"
  ②王好古:"或問《本草》言桂能止煩出汗,而張仲景治傷寒有當發汗,凡數處,皆用桂枝湯;又云,無汗不得服桂枝,汗傢不得重發汗,若用桂枝是重發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湯,此又用桂枝閉汗也。一藥二用,與《本草》之義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熱,能宣導百藥,通血脈,止煩出汗,是調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雲,太陽中風,陰弱者汗自出,衛實營虛故發熱汗出。又云,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陰虛陽必湊之,故皆用桂枝發其汗。此乃調其營氣,則衛氣自和,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調和營衛,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閉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閉汗之意,遇傷寒無汗者亦用桂枝,誤之甚矣。桂枝湯下發汗字,當認作出字,汗自然發出,非若麻黃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其治虛汗,亦當逆察其意可也。"
  ③《本草衍義補遺》:"仲景治表用桂枝,非表有虛以桂補之;衛有風邪,故病自汗,以桂枝發其邪,衛和則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④《綱目》:"麻黃遍徹皮毛,故專於發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進達營衛,故能解肌而風邪去,脾主營,肺主衛,甘走脾,辛走肺也。"
  ⑤《本草匯言》:"桂枝,散風寒,逐表邪,發邪汗,止咳嗽,去肢節間風痛之藥也,氣味雖不離乎辛熱,但體屬枝條,僅可發散皮毛肌腠之間,遊行臂膝肢節之處。"
  ⑥《本草述》:"桂枝與薄桂,雖皆屬細枝條,但薄桂尤其皮之薄者,故和營之力似不及枝也。又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以奔豚屬腎氣,腎氣出之膀胱,桂枝入足太陽故也。""世醫不悟桂枝實表之精義,似以此味能補衛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參、芪耶?蓋四時之風,因於四時之氣,鼕月寒風傷衛,衛為寒風所並,則不為營氣之並而與之和,故汗出也。唯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風,又通血脈,故合於白芍,由衛之固以達營,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
  ⑦《本經逢原》:"麻黃外發而祛寒,遍徹皮毛,故專於發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達營衛,故能解肌。世俗以傷寒無汗不得用桂枝者,非也。桂枝辛甘發散為陽,寒傷營血,亦不可少之藥。麻黃湯、葛根湯未嘗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湯,以中有芍藥酸寒,收斂表腠為禁耳。"
  ⑧《長沙藥解》:"桂枝,入肝傢而行血分,走經絡而達榮鬱。善解風邪,最調木氣。升清陽之脫陷,降濁陰之衝逆,舒筋脈之急攣,利關節之壅阻。入肝膽而散遏抑,極止痛楚,通經絡而開痹澀,甚去濕寒。能止奔豚,更安驚悸。"
  ⑨《本經疏證》:"凡藥須究其體用,桂枝能利關節,溫經通脈,此其體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味厚則泄,氣厚則發熱,辛以散結,甘可補虛。故能調和腠理,下氣散逆,止痛除煩,此其用也。蓋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營,曰通陽,曰利水,曰下氣,曰行瘀,曰補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廣,無如桂枝湯,則和營其首功也。"
  ⑩張壽頤:"桂枝輕用三、五分至七、八分,重用一錢至錢半,若營血素虛,而衛陽亦微,外有凜寒,則用一、二分與白芍合炒,其舌滑無苔者,且必桂、芍同炒,而揀去桂枝不用,僅取其氣,不食其味,此雖吳下近時新法,而不可謂其無深意者也。桂枝即肉桂之枝,柔嫩細條,芬芳馥鬱,輕揚升散,味辛氣溫。祛營衛之風寒,主太陽中風而頭痛。立中州之陽氣,療脾胃虛餒而腹疼。宜通經絡,上達肩臂。溫辛勝水,則抑降腎氣,下定奔豚,開腎傢之痹着,若是陽微溲短,斯為通溺良材。惟在燥咳氣升,妄用即教血溢,抑或陰虧液耗,誤投必致病加。其效在皮,而仲景書反去其皮,可悟傳抄之謬,無皮為木,而晚近來或用其木,毋乃嗜好之偏。"
  ⑾曹傢達:"寒濕凝邁於肌肉,陽氣不達於外,仲師因立桂枝湯方,以扶脾陽而達營分之鬱。蓋孫絡滿布腠理,寒鬱於肌,孫絡為之不通,非得陽氣以通之,營分中餘液必不能蒸化而成汗,桂枝之開發脾陽其本能也。但失此不治,濕邪內竄關節,則病歷節;或竄入孫絡而為痛,按之不知其處,俗名寒濕流筋。其鬱塞牽涉肝髒,二證皆宜桂枝。"
中國藥典2005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名稱:
  桂枝
  漢語拼音:
  Guizhi
  英文名:
  RAMULUS CINNAMOMI
  基原:
  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葉,曬幹,或切片曬幹。
  性狀:
  本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5cm.粗端直徑0.3-1cm。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縱棱綫、細皺紋及小疙瘩狀的葉痕、枝痕和芽痕,皮孔點狀。質硬而脆,易折斷。切片厚2-4mm,斷面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至淺黃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皮部味較濃。
  鑒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嫩枝可見單細胞非腺毛。木栓細胞3-5列,最內1列細胞外壁增厚。皮層有油細胞及石細胞散在。中柱鞘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並伴有纖維束。韌皮部有分泌細胞及纖維散在。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射綫寬1-2列細胞,含棕色物;導管單個散列或2至數個相聚;木纖維壁較薄,與木薄壁細胞不易區別。髓部細胞壁略厚,本化。射綫細胞含細小草酸鈣針晶。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1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O-90℃)-乙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二法)測定.不得過12.0%。
  總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 A)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4.0%。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稍泡,洗淨,潤透,切薄片,晾幹。
  本品為類圓形、橢圓形的片或不規則形的段。皮部紅棕色,表面有時可見點狀皮孔或縱棱綫,木部黃白色或淺黃棕色,髓部類圓形或略呈方形。
  性味:
  辛、甘,溫。
  歸經:
  歸心、肺、膀胱經。
  功效: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
  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
  3-9g。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國藥典2000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0 edition
  桂枝
  拼音名:Guizhi
  英文名:RAMULUSCINNAMOMI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224
  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乾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
  除去葉,曬幹,或切片曬幹。
  【性狀】本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5cm,粗端直徑0.3~1cm。表面紅棕
  色至棕色,有縱棱綫、細皺紋及小疙瘩狀的葉痕、枝痕、芽痕,皮孔點狀。質硬而脆,
  易折斷。切片厚2~4mm,斷面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至淺黃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
  特異香氣,味甜、微辛,皮部味較濃。
  【鑒別】(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嫩枝可見單細胞非腺毛。木栓細胞3
  ~5列,最內1列細胞外壁增厚。皮層有油細胞及石細胞散在。中柱鞘石細胞群斷續排
  列成環,並伴有纖維束。韌皮部有分泌細胞及纖維散在。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射綫寬1
  ~2列細胞,含棕色物;導管單個散列或2至數個相聚;木纖維壁較薄,與木薄壁細胞
  不易區別。髓部細胞壁略厚,木化。射綫細胞含細小草酸鈣針晶。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濾液作
  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1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
  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
  出,晾幹,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炮製】除去雜質,稍泡,洗淨,潤透,切薄片,晾幹。
    本品為類圓形、橢圓形的片或不規則形的段。皮部紅棕色,表面有時可見點狀皮孔
  或縱棱綫,木部黃白色或淺黃棕色,髓部類圓形或略呈方形。
  【性味與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用於風寒感冒,脘
  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用法與用量】3~9g。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中草藥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AMULUS CINNAMOMI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桂枝
  ramulus cinnamomi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乾燥嫩枝。
    
英文解釋
  1. :  cassia twig,  Ramulus Cinnamomi,  cassia stem
近義詞
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