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lin Shi
桂林市
Guilin Shi
世界著名風景旅遊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市。位於自治區東北部,湘桂走廊南端,灕江中遊。轄5區及陽朔、臨桂2縣。面積4195平方公裏,人口約120.53萬;其中市區面積565平方公裏,人口50.96萬。 桂林春秋為越地,戰國時屬楚。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設置桂林郡,桂林屬之,由此得名。此後曾為始安郡郡治、桂州州治、桂林府府治、廣西布政使司和廣西省首府駐地和政治、文化中心,軍事重鎮。1912年廣西省省會由此遷南寧,1936~1949年復為廣西省省會。
桂林城市鳥瞰
市境位於五嶺之南,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素以溶洞多,山峰奇,地下河發育,地上江流清澈,山水相依的喀斯特地貌的獨特地理景觀著名於世。這一喀斯特地貌形成於中上泥盆紀石灰岩之上,中生代早期發生的地殼運動使地層褶皺上升,形成近南北嚮的桂林—陽朔復式嚮斜及伴生的斷裂構造,為桂林成為喀斯特孤峰平原奠定了基礎。又經地下水對石灰岩長期溶蝕和地殼不斷上升的作用,形成衆多挺拔山峰,山體內分佈有奇特岩洞,山峰間有時隱時現的地下河係分佈,奇峰與清澈河湖相掩映,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桂林諸景和諧地集中分佈於市區及附近地區,主要風景點有七星岩、蘆笛岩、 疊彩山、 伏波山、南溪山、穿山、象鼻山、獨秀峰、隱山及桂林至陽朔間的灕江風光。七星岩由長814米的地下河道將8座廳堂式的石灰岩溶洞貫通,洞內有由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田壩、竪井、石珍珠等組成“神奇世界”。 蘆笛岩為長約240米的古地下湖所形成的袋狀岩洞,洞內鐘乳堆積物瑰麗多姿,被稱為“大自然藝術之宮”。灕江水質清碧,兩岸峻峭群峰倒映江中,形成優美的灕江風光。桂林西湖在消失了數百年後已修復重現。
工業有電子、機械、橡膠等部門。1988年在市境建立了桂林新技術開發區。鐵路有湘桂綫通過,可直達上海、北京、廣州、昆明。水路有輪船通陽朔、梧州、廣州、香港。航空與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等地有定期班機往來。每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達數百萬人次,僅次於廣州、北京、上海而居中國第4位。
此外,桂林有新石器時代甑皮岩文化遺址,明代靖江王城、王陵等文化古跡,僅摩崖造像和碑刻就有2000多件,風景建築200餘處。1921年孫中山集師桂林準備北伐。抗日戰爭期間,全國著名文化界人士雲集桂林,故有“文化城”之稱。 市境奇峰鎮北端有距今約3.3億年的核形石山,又稱“湯丸山”。
(秦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