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核動力衛星
目錄
No. 1
  核動力衛星 【nuclear powered satellite】【】使用核電源的人造地球衛星。核電源具有適應能力強,運行阻力小等特點,適用於某些軍用衛星和行星探測器。但由於衛星墜毀時會對大氣和地球造成污染,核電源的使用會受到安全上的限製。衛星用的核電源有兩類: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和核反應堆電源。前者功率較小,為幾十至幾百瓦;後者功率較大,可達數千瓦至數十千瓦。美國在1965年發射的一顆軍用衛星中,用反應堆溫差發電器作為電源,由於電源調節器出現故障僅工作43天。以鈈 238放射性同位素作熱源的同位素溫差發電器,曾用於“子午儀”號導航衛星、“林肯”號試驗衛星和“雨雲”號衛星;蘇聯在1967~1982年共發射了24顆核動力衛星,都屬於海洋監視衛星。在外行星探測中,由於空間探測器遠離太陽,難以利用太陽電池發電,必須采用核電源。
核動力衛星【nuclear powered satellite】
基本簡介
  使用核電源的。核電源工作壽命長,性能可靠,能提供較大的功率。它與太陽電池電源相比,適應環境能力強,由於在衛星外部沒有伸展開的大面積太陽電池翼,在低軌道飛行時大氣阻力較小。在空間戰中使用核電源能提高衛星的生存能力。核電源適用於某些軍用衛星和行星探測器。由於衛星墜毀時會對大氣和地球造成污染,的使用受到安全上的限製。衛星用的核電源有兩類: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和核反應堆電源。前者功率較小,為幾十至幾百瓦;後者功率較大,可達數千瓦至數十千瓦。
歷史事件
  美國在1965年發射的一顆中,用反應堆溫差發電器作為電源,由於電源調節器出現故障僅工作43天。以鈈 238放射性同位素作熱源的同位素溫差發電器,曾用於、“林肯”號試驗衛星和。這些衛星經過長時間的空間運行後,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殆盡,再入大氣層燒毀。美國在1964年4月發射“子午儀”號導航衛星時,因發射失敗衛星所攜帶的放射性同位素源被燒毀,鈈238散布在大氣層中並擴散至全球。後來改用特種石墨作同位素源外殼,以防燒毀。1968年5月“雨雲”號氣象衛星發射失敗時,核電源落入聖巴巴拉海峽,後被打撈上來。
  蘇聯在1967~1982年共發射了24顆核動力衛星。衛星帶有以濃縮鈾 235為燃料的熱離子反應堆,功率為5~10千瓦。它們在200多公裏的低軌道上工作,完成任務後核反應堆艙段與衛星體分離,並小型火箭推到大約1000公裏的軌道,可運行600年。1978年1月24日,蘇聯“宇宙”954號核動力衛星發生故障,核反應堆艙段未能升高而自然隕落,未燃盡的帶有放射性的衛星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境內,造成嚴重污染。1983年1月“宇宙”1402號核動力衛星發生類似故障,核反應堆艙段在南大西洋上空再入大氣層時完全燒毀。 1982年8月30日,蘇聯發射宇宙1402號核動力海洋監視衛星,與同年10月2日發射的宇宙1412號,組成在同一軌道面上飛行成對
  工作的雙基站雷達衛星。該雷達係統的發射機和接收機分別安裝在這兩顆衛星上,其目的是可減少地面的雜亂回波,並易於探測較小的艦艇目標。該衛星可實施全天候偵察。它由三個部分構成:(1)由末級火箭殼體和星載電子設備組成的艙段;(2)大孔徑監視雷達艙段;(3)為星載雷達和無綫電設備供電的核能源部分。
  在外行星探測中,由於空間探測器遠離太陽,難以利用太陽電池發電,必須采用核電源。美國在,“先驅者”10號、11號探測器,“旅行者”1號、2號探測器,木星和土星探測器中,都使用了同位素溫差發電器作為電源。
百科辭典
  hedongli weixing
  核動力衛星
  nuclear powered satellite
    使用核電源的人造地球衛星。核電源工作壽命長,性能可靠,能提供較大的功率。它與太陽電池電源相比,適應環境能力強,由於在衛星外部沒有伸展開的大面積太陽電池翼,在低軌道飛行時大氣阻力較小。在空間戰中使用核電源能提高衛星的生存能力。核電源適用於某些軍用衛星和行星探測器。由於衛星墜毀時會對大氣和地球造成污染,核電源的使用受到安全上的限製。衛星用的核電源有兩類: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和核反應堆電源。前者功率較小,為幾十至幾百瓦;後者功率較大,可達數千瓦至數十千瓦。
    美國在1965年發射的一顆軍用衛星中,用反應堆溫差發電器作為電源,由於電源調節器出現故障僅工作43天。以鈈 238放射性同位素作熱源的同位素溫差發電器,曾用於“子午儀”號導航衛星、“林肯”號試驗衛星和“雨雲”號衛星。這些衛星經過長時間的空間運行後,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殆盡,再入大氣層燒毀。美國在1964年4月發射“子午儀”號導航衛星時,因發射失敗衛星所攜帶的放射性同位素源被燒毀,鈈238散布在大氣層中並擴散至全球。後來改用特種石墨作同位素源外殼,以防燒毀。1968年5月“雨雲”號氣象衛星發射失敗時,核電源落入聖巴巴拉海峽,後被打撈上來。
    蘇聯在1967~1982年共發射了24顆核動力衛星,都屬於海洋監視衛星。衛星帶有以濃縮鈾 235為燃料的熱離子反應堆,功率為5~10千瓦。它們在200多公裏的低軌道上工作,完成任務後核反應堆艙段與衛星體分離,並小型火箭推到大約1000公裏的軌道,可運行600年。1978年1月24日,蘇聯“宇宙”954號核動力衛星發生故障,核反應堆艙段未能升高而自然隕落,未燃盡的帶有放射性的衛星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境內,造成嚴重污染。1983年1月“宇宙”1402號核動力衛星發生類似故障,核反應堆艙段在南大西洋上空再入大氣層時完全燒毀。
    在外行星探測中,由於空間探測器遠離太陽,難以利用太陽電池發電,必須采用核電源。美國在“海盜”號探測器,“先驅者”10號、11號探測器,“旅行者”1號、2號探測器,木星和土星探測器中,都使用了同位素溫差發電器作為電源。
     (朱毅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