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藥 名】:樹舌
【來源】:為菌類植物藥多孔菌科植物樹舌的全草。
【功效】:開鬱利膈。
【主治】:治食道癌。
【性味歸經】:微苦,平。入脾、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一30剋。
【別名】:赤色老母菌(《中國藥用真菌》)、扁木靈芝、扁芝(江蘇)、扁蕈、白斑腐菌、皂角菌(四川)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西北、華東、華南、西南各省區。
【拉丁名】: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 ex wallr) pat.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真菌》。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有多糖類、二氫麥角甾醇(5,6一dihydroergosterol)等。 |
|
【藥名】:樹舌
【來源】:為菌類植物藥多孔菌科植物樹舌的全草。
【功效】:開鬱利膈。
【主治】:治食道癌。
【性味歸經】:微苦,平。入脾、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一30剋。
【別名】:赤色老母菌(《中國藥用真菌》)、扁木靈芝、扁芝(江蘇)、扁蕈、白斑腐菌、皂角菌(四川)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西北、華東、華南、西南各省區。
【拉丁名】: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 ex wallr) pat.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真菌》。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有多糖類、二氫麥角甾醇(5,6一dihydroergosterol)等。 |
|
【藥 名】:樹舌
【來 源】:為菌類植物藥多孔菌科植物樹舌的全草。
【功 效】:開鬱利膈。
【主 治】:治食道癌。
【性味歸經】:微苦,平。入脾、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一30剋。
【 名】:赤色老母菌(《中國藥用真菌》)、扁木靈芝、扁芝(江蘇)、扁蕈、白斑腐菌、皂角菌(四川)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西北、華東、華南、西南各省區。
【動植物形態】:子實體多年生,側生無柄,木質或近木栓質。菌蓋扁平,半圓形、扇形、扁山丘形至低馬蹄形,(5-30)cm×(6-50)cm,厚2-15cm;蓋面皮殼灰白色至灰褐色,常覆有一層褐色孢子粉,有明顯的同心環棱和環紋,常有大小不一的疣狀突起,幹後常有不規則的細裂紋;蓋緣薄而銳,有時鈍,全緣或波狀。管口面初期白色,漸變為黃白色至灰褐色,受傷處立即變為褐色;管口圓形,每1mm間4-6個;菌管多層,在各層菌管間夾有一層薄的菌絲層,老的菌管中充塞有白色粉末狀的菌絲。孢子卵圓形,一端有截頭壁雙層,外壁光滑,無色,內壁有刺狀突起,褐色,(6.5-10)μm×(5-6.5)μm。
【拉丁名】: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 Ex Wallr) Pat.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真菌》。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有多糖類、二氫麥角甾醇(5,6一dihydroergosterol)等。 |
|
- lat.: ganoderma applanatu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