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稱觀音柳”、三春柳”。檉柳科。枝條柔弱,多下垂。葉小,鱗形。夏季開淡紅色小花。生長於中國黃河和長江流域。是????土地區重要造林樹種,又可栽培供觀賞。枝幹可編籃和筐。 |
|
木名。也稱觀音柳、西河柳、三春柳、紅柳等。落葉小喬木,赤皮,枝細長,多下垂。分佈於我國 黃河 、 長江 流域以及 廣東 、 廣西 、 雲南 等地平原、沙地及????鹼地。枝幹可編製籮筐,嫩枝和葉可入藥,性平味甘鹹,能透發痧疹。《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國出玉,多葭葦,檉柳、鬍桐、白草。”《新唐書·吐蕃傳下》:“河之西南,地如砥,原野秀沃,夾河多檉柳。”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檉柳》。 |
|
tamarixchinensislour.
別名:金條、黃金條、三春柳、觀音柳、西湖柳、紅柳
英文名:chinese tamarisk
科屬:檉柳科(tamaricaceae),檉柳屬(tamarix)
形態特徵:檉柳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披針形,鱗片狀,小而密生,呈淺藍緑色。小枝下垂,纖細如絲,婀娜可愛。總狀花序集生於當年枝頂,組成圓錐狀復花序;花粉紅色,夏秋開花,有時一年開三次花。蒴果10月成熟,通常不結實。檉柳的老枝紅紫色或淡棕色。由於生活在惡劣環境中,葉子變得很小,像鱗片一樣密生於枝上,每個葉子衹有1—3毫米長。在緑色的嫩枝頂部生出圓錐形的花序,花小而密,粉紅色,淡雅俏麗。檉柳的花期很長,從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斷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謝了,新花又開放了。幾個月內,三起三落,綿延不絶,所以有的地方也稱它“三春柳”。
習性:檉柳為溫帶及亞熱帶樹種,産於我國甘肅、河北、河南、山東、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雲南等省區。黃河流域及沿海????鹼地多有栽培。喜光、耐旱、耐寒,亦較耐水濕。極耐????鹼、沙荒地,根係發達,萌生力強,極耐修剪刈割。
栽培技術:繁殖:通常用扦插繁殖。老枝,嫩枝均可,春插或秋插都行。春插在2—3月進行,選用一年生以上健壯枝條,長15—20釐米,直插於苗床,插穗露過土面3—5釐米,到4—5月即可生根生長,成活率達95%以上。平時稍加管理,適當澆水施肥,一年生苗木可高達1米以上。秋插於9—10月進行,以當年生枝條為插穗,方法同春插,成活率也很高。此外,還可用播種、壓條、分根法繁殖。
管理:栽培極易成活,對土質要求不嚴,疏鬆的沙壤土、鹼性土、中性土均可。栽後適當加以澆水、追肥。檉柳極耐修剪,在春夏生長期可適當進行疏剪整形,剪去過密枝條,以利通風透光,秋季落葉後可行一次修剪。
檉柳樹主要害蟲有梨劍紋夜蛾危害葉片,可在幼蟲期以敵百蟲800—1000部液噴灑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2000倍液噴殺。
用途:檉柳枝條細柔,姿態婆娑,開花如紅蓼,頗為美觀。在庭院中可作緑籬用,適於就水濱、池畔、橋頭、河岸、堤防植之。街道公路之沿河流者,其列樹如以檉柳植之,則淡煙疏樹,緑蔭垂條,別具風格。
檉柳是最能適應幹旱沙漠生活的樹種之一。它的根很長,可以吸到深層的地下水,長的可達幾十米。檉柳還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後,枝條能頑強地從沙包中探出頭來,繼續生長。所以,檉柳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之一。
檉柳還有很強的抗????鹼能力,能在含????鹼0.5%—1%的????鹼地上生長,是改造????鹼地的優良樹種。
檉柳的分佈範圍很廣,我國各地都有生長。它也容易繁殖和栽培,可用於緑化。檉柳的老枝柔軟堅韌,可以編筐。嫩枝和葉可以做藥,也可用作牲畜飼料。
藥名:檉柳
英名:chinese tamarisk twig
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細嫩枝葉。
功效:疏風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風除濕,消痞解酒。
主治:治麻疹難透,風疹身癢,感冒,咳喘,風濕骨痛。
性味歸經:甘鹹,平。①《履巉岩本草》:“涼,無毒。”②《本草匯言》:“味苦微鹹。”③《本草從新》:“甘鹹,平。”入肺、胃、心經。①《本草匯言》:“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陰經。”②《本草從新》:“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l~2兩;或研末為散。外用:煎水洗。
用藥忌宜:麻疹已透及體虛汗多者忌服。
藥物配伍:配鬍荽,用於麻毒內陷,疹出不暢及食滯中脘,痞悶不舒之候。相須為用。配牛蒡子,用於風邪束表,麻疹不透之候,牛蒡子協檉柳疏風解表,檉柳助牛蒡子解毒透疹。配升麻,發散透疹效強。配防風,用於風寒束表之外感,風入經脈之瘙癢,風濕入絡之痹痛。相須為用。配秦艽,用於風濕關節疼痛,筋脈攣急之候。
別名: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雅》鄭玄註)、雨師(陸礬《詩疏》)、赤楊(崔豹《古今註》)、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經》)、三眠柳(《本草衍義》)、長壽仙人柳(《履巉岩本草》)、觀音柳(《衛生易簡方》)、雨絲、蜀柳、垂絲柳(《綱目》)、亦柳(《東醫寶鑒》)、西河柳(《本草匯言》)、赤檉柳(《本草備要》)、西湖柳、紅筋條(《中國樹木分類學》)、山川柳(《藥材生産手册》)、紅柳(《新疆藥材》)。原植物檜檉柳又名:華北檉柳、檜葉檉柳、鑽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處方名:檉柳、西河柳、鮮檉柳
商品名:檉柳、山川柳,以枝嫩葉肥者為佳。
藥用部位:以上植物的花(檉柳花)、樹脂(檉乳)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資源分佈:檉柳分佈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福建、山西、陝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甘肅、青海、新疆、遼寧、吉林、黑竜江等地。檜檉柳分佈河北、河南、福建、廣東、雲南、山西、遼寧、內蒙古等地。多枝檉柳分佈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河北、陝西、山東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4~5月花未開時,折取細嫩枝葉,陰幹。
拉丁名:藥材西河柳cacumentamaricis原植物檉柳tamarixchinensislour.檜檉柳tamarixjuniperinabge.,多枝檉柳tamarixramosissi-maledeb.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去梗,噴潤後切段,曬幹。
考證:出自《本草圖經》。
生藥材鑒定:乾燥的枝梗呈圓柱形。嫩枝直徑不及1.5毫米,表面灰緑色,生有許多互生的鱗片狀的小葉。質脆,易折斷。粗梗直徑約3毫米,表面紅褐色,葉片常脫落而殘留葉基呈突起狀。粗梗的橫切面黃白色,木質部占絶大部分,有明顯的年輪,皮部與木質部極易分離,中央有髓。氣微弱,味淡。以色緑、質嫩、無雜質者為佳。主産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雲南、福建、廣東等地。顯微鑒定:莖枝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近木栓層處有2-4列厚壁細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纖維壁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韌皮部導管多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髓射綫寬2-3列細胞。髓部小,薄壁細胞類圓形。粉末:灰緑色。①葉表皮細胞橫斷面觀類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葉緣)呈乳頭狀突起,角質層厚6-9μm,內緣細齒狀;表面觀類方形、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呈細密連珠狀增厚,有的可見半月形角質突起。氣孔下陷,副衛細胞4-6個,有的一個特小。②硫酸鈣結晶直徑5-27(-34)μm,棱角大多明顯;另有少數方形及細小針狀結晶。③纖維(枝)細長,直徑8-22μm,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④薄壁細胞(髓)類長方形,壁稍厚,紋孔明顯,有的含硫酸鈣結晶。此外,有葉柄基部纖維、導管等。
中藥化學成分:含樹脂、槲皮素。樹皮含水分19.6%,鞣質5.21%。從乾燥嫩枝中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其中3個化合物分別為檉柳酚(tamarixinol)、檉柳酮和檉柳醇,其它7個化合物為β-𠔌甾醇、鬍蘿蔔甙、3′,4′-二甲基槲皮素、硬脂酸、正三十日烷、正三十一烷醇-(12)及三十一烷醇乙酸酯。另報道從嫩枝中又分得山柰酚-4′-甲醚、槲皮素-3′,4′-二甲醚、山柰酚-7,4′-二甲醚、槲皮素及沒食子酸。 |
|
柽柳
檉柳
(《本草圖經》)
【異名】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稚》鄭玄註),雨師(陸璣《詩疏》),赤楊(崔豹《古今註》),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經》),三眠柳(《本草衍義》),檴落(《通志》),長壽仙人柳(《履巉岩本草》),觀音柳(《衛生易簡方》),雨絲、蜀柳、垂絲柳(《綱目》),赤柳(《東醫寶鑒》),西河柳(《本草匯言》),赤檉柳(《本草備要》),西湖柳、紅筋條(《中國樹木分類學》),山川柳(《藥材生産手册》),紅柳(《新疆藥材》)。
【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細嫩枝葉。
【植物形態】①檉柳
灌木或小喬木,高2.5~4米。莖多分枝,枝條柔弱,擴張或下垂;樹皮及枝條均為紅褐色。葉互生;無葉柄;葉片細小,呈鱗片狀、卵狀三角形、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3毫米,先端尖,基部鞘狀,藍緑色。花為圓錐狀復總狀花序,頂生,長2~5釐米,出自當年生枝端;花小,粉紅色;苞片綫狀錐形,先端尖,基部擴大,較花梗長,萼片及花瓣均為5;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藥卵圓形,紫紅色,花絲細長;雌蕊1,柱頭3裂,花盤褐色,5深裂,每裂片先端再分裂至中部成10裂狀。蒴果狹小,先端具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於山野或栽培於庭園。分佈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福建、山西、陝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甘肅、青海、新疆、遼寧、吉林、黑竜江等地。
②檜檉柳,又名:華北檉柳、檜葉檉柳、鑽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本種與上種極相似,其主要區別點為:總狀花序側生於前年生枝上;苞片為橢圓狀披針形,較花梗稍長;花盤5裂,裂片先端凹或近全緣。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於濕潤鹼地或河岸衝積地。分佈河北、河南、福建、廣東、雲南、山西、遼寧、內蒙古等地。
③多枝檉柳
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小枝纖細,無毛,有淺條溝,紫色或紫褐色。葉互生,為卵形至披針形的細小鱗片,覆瓦狀,基部抱莖或半抱莖,先端漸尖,全緣,灰緑色或帶白粉。單總狀花序較稀疏地生長於當年幼枝上,長3~8釐米,再集成頂生圓錐花序;苞片卵狀披針形;花小,淡粉紅色。花期夏、秋季。
分佈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河北、陝西、山東等地。
以上植物的花(檉柳花)、樹脂(檉乳)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4~5月花未開時,折取細嫩枝葉,陰幹。
【藥材】乾燥的枝梗呈圓柱形。嫩枝直徑不及1.5毫米,表面灰緑色,生有許多互生的鱗片狀的小葉。質脆,易折斷。粗梗直徑約3毫米,表面紅褐色,葉片常脫落而殘留葉基呈突起狀。粗梗的橫切面黃白色,木質部占絶大部分,有明顯的年輪,皮部與木質部極易分離,中央有髓。氣微弱,味淡,以色緑、質嫩、無雜質者為佳。
主産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雲南、福建、廣東等地。
【化學成分】含樹脂、槲皮素。樹皮含水分19.6%,鞣質5.21%。
【藥理作用】①對呼吸係統的作用
檉柳煎劑給小鼠腹腔註射5剋/公斤,有明顯的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但無祛痰作用(小鼠酚紅法)。豚鼠腹腔註射1剋/公斤,無明顯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引喘法)。
②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檉柳煎劑對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桿菌均有抑製作用。
③解熱作用
人工發熱傢兔皮下註射浸膏溶液12剋/公斤,有一定的解熱作用。
【炮製】揀去雜質,去梗,噴潤後切段,曬幹。
【性味】甘鹹,平。
①《履巉岩本草》:"涼,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苦微鹹。"
③《本草從新》:"甘鹹,平。"
【歸經】入肺、胃、心經,
①《本草匯言》:"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陰經。"
②《本草從新》:"入心、肝二經。"
【功用主治】疏風,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難透,風疹身癢,感冒,咳喘,風濕骨痛。
①《綱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②《東醫寶鑒》:"主疥癬及一切惡瘡。"
③《本草備要》:"治痧疹不出,喘嗽悶亂。"
④《本經逢原》:"去風;煎湯浴風疹身癢效。"
⑤《現代實用中藥》:"治關節風濕。"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為散。外用:煎水洗。
【宜忌】麻疹已透及體虛汗多者忌服。
【選方】①治小兒痧疹不出,喘嗽,煩悶,躁亂:㈠西河柳葉,風幹為末,水調四錢,頓服。(《急救方》)㈡西河柳煎湯,去渣,半溫,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頭面;乳母及兒,仍以西河柳煎服。(《綱目拾遺》)
②治斑疹麻瘄不出,或因風而閉者:西河柳葉、櫻桃核,煎湯洗之。(《經驗方》)
③治疹後痢:西河柳末,砂糖調服。(《本草從新》)
④治感冒:西河柳五錢,霜桑葉三錢,生薑三片。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⑤治腹中痞積:觀音柳煎湯,露一夜,五更空心飲數次。(《衛生易簡方》)
⑥治吐血:鮮檉柳葉二兩,茜草根五錢。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册》)
【臨床應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以檉柳細嫩枝葉入藥,製成煎劑、衝劑、丸劑和註射劑等應用。㈠煎劑:取鮮檉柳2兩(幹者減半),白礬6分,水煎兩次(白礬分兩次入煎),藥液混合,早晚分服。㈡衝劑:以鮮檉柳3斤(幹者減半),檉柳細粉半斤,白礬3兩,製成衝劑100包(每包重5~5.5),每次開水衝服1包,每日2次。㈢丸劑:用檉柳細粉1斤,白礬細粉2.4兩,混合製成水丸。每次服2錢,每日2次。㈣註射液:每毫升含幹生藥1剋,每次2~4毫升,肌肉註射,每日2次。均10天為一療程。應用各種劑型(丸劑最多,衝劑次之,少數為煎劑或註射液)治療1502例,其中甲組1025例為老年慢性氣管炎,乙組477例為50歲以下的慢性氣管炎患者。經1~10個療程治療,近期控製:甲組91例(8.9%),乙組97例(20.3%);顯效:甲組360例(35.1%),乙組156例(32.7%);好轉:甲組429例(41.9%),乙組179例(37.6%);無效:甲組145例,乙組45例。甲組總有效率為85.9%,顯效以上為44%;乙組總有效率90.6%,顯效以上為53%。實踐證明,檉柳具有較好的鎮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對單純型效果較好,喘息型次之,合併肺氣腫者較差。一般用藥後3~4天出現療效,註射劑1~2天即可見效,最快者半小時即顯平喘作用。有效病例在停藥後,癥狀可以繼續好轉或穩定。雖有因感冒而復發者,但癥狀較輕,再用檉柳治療3~5天,癥狀即被控製。治療中極個別的有輕微副作用,如口幹、頭暈、上腹不適、惡心、嘔吐、大便次數多,一般不影響治療。
②試治鼻咽癌
取檉柳、地骨皮各1兩水煎服,每日1劑。試治2例,分別在68天和3個月後,自覺癥狀緩解,原有鼻咽部的贅生物消失。半年後復查,鼻咽部贅生物未見再發。
【名傢論述】①《本草經疏》:"赤檉木,近世又以治痧疹熱毒不能出,用為發散之藥。《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正劉守真所謂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之旨也。蓋熱毒熾於肺胃,則發癍疹於肌肉間,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此藥正入心、肺、胃三經,三經毒解則邪透肌膚,而內熱自消,此皆開發升散,甘鹹微溫之功用。""同石膏、知母、薄荷、荊芥、玄參、牛蒡子、麥門鼕、竹葉、連翹、黃芩、甘草之屬,治癍疹發不出,或雖發不透,如熱甚毒熾,舌生芒刺,大渴譫語,癍色紫黑者,加入三黃石膏湯內大效。"
②《本草匯言》:"檉柳,涼血分,發痧瘩,解痧毒之藥也。古雲痧瘩,即今之瘄疹也,宜苦涼輕散之劑,則出而解。此藥輕清升散,開發瘄毒,如瘄毒內閉不出,或出之甚多,難於解退,或解退後熱發不止,或喘嗽不消,肌肉贏瘦,緻成瘄疳、瘄勞者多有之,以此煎湯代茶,日飲,瘄疹諸疾,漸自消減矣。與桔梗、甘草、牛蒡子同用更善。"
③張壽頤:"檉柳,性溫入血而善於發泄,治麻疹之不能透發者甚效,乃瀕湖《綱目》所未詳者。但透達之性極速,入煎劑不當過二錢,俗又以此煎湯作熏蒸揩洗外治之法,則麻疹既不透發,最忌感寒冒風,而乃脫衣露體,雖用熱湯,必有流弊,不可輕試,如在春、鼕天寒,尤為大忌。" |
|
檉柳 Chengliu
出處∶ 《開寶本草》。
中藥學名∶Cacumen Tamaricis。
名:金條、黃金條、三春柳、觀音柳、西湖柳、紅柳、陰柳
英文名:Chinese Tamarisk twig。
基原:本品為雙子葉植物檉柳科 Tamaricaceae 檉柳 Tamarix chinensis Lour. ,檜檉柳 T. juniperina Bge. 或多枝檉柳 T. ramosissima Ledeb. 的細嫩枝葉。
形態特徵:檉柳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披針形,鱗片狀,小而密生,呈淺藍緑色。小枝下垂,纖細如絲,婀娜可愛。總狀花序集生於當年枝頂,組成圓錐狀復花序;花粉紅色,夏秋開花,有時一年開三次花。蒴果10月成熟,通常不結實。檉柳的老枝紅紫色或淡棕色。由於生活在惡劣環境中,葉子變得很小,像鱗片一樣密生於枝上,每個葉子衹有1—3毫米長。在緑色的嫩枝頂部生出圓錐形的花序,花小而密,粉紅色,淡雅俏麗。檉柳的花期很長,從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斷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謝了,新花又開放了。幾個月內,三起三落,綿延不絶,所以有的地方也稱它“三春柳”。
習 性:檉柳為溫帶及亞熱帶樹種,産於我國甘肅、河北、河南、山東、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雲南等省區。黃河流域及沿海????鹼地多有栽培。喜光、耐旱、耐寒,亦較耐水濕。極耐????鹼、沙荒地,根係發達,萌生力強,極耐修剪刈割。
花 語:罪
栽培技術:繁殖:通常用扦插繁殖。老枝,嫩枝均可,春插或秋插都行。春插在2—3月進行,選用一年生以上健壯枝條,長15—20釐米,直插於苗床,插穗露過土面3—5釐米,到4—5月即可生根生長,成活率達95%以上。平時稍加管理,適當澆水施肥,一年生苗木可高達1米以上。秋插於9—10月進行,以當年生枝條為插穗,方法同春插,成活率也很高。此外,還可用播種、壓條、分根法繁殖。
管 理:栽培極易成活,對土質要求不嚴,疏鬆的沙壤土、鹼性土、中性土均可。栽後適當加以澆水、追肥。檉柳極耐修剪,在春夏生長期可適當進行疏剪整形,剪去過密枝條,以利通風透光,秋季落葉後可行一次修剪。
檉柳樹主要害蟲有梨劍紋夜蛾危害葉片,可在幼蟲期以敵百蟲800—1000部液噴灑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2000倍液噴殺。
用 途:檉柳枝條細柔,姿態婆娑,開花如紅蓼,頗為美觀。在庭院中可作緑籬用,適於就水濱、池畔、橋頭、河岸、堤防植之。街道公路之沿河流者,其列樹如以檉柳植之,則淡煙疏樹,緑蔭垂條,別具風格。
檉柳是最能適應幹旱沙漠生活的樹種之一。它的根很長,可以吸到深層的地下水,長的可達幾十米。檉柳還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後,枝條能頑強地從沙包中探出頭來,繼續生長。所以,檉柳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之一。
檉柳還有很強的抗????鹼能力,能在含????鹼0.5%—1%的????鹼地上生長,是改造????鹼地的優良樹種。
檉柳的分佈範圍很廣,我國各地都有生長。它也容易繁殖和栽培,可用於緑化。檉柳的老枝柔軟堅韌,可以編筐。嫩枝和葉可以做藥,也可用作牲畜飼料。
功效:疏風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風除濕,消痞解酒。
主治:治麻疹難透,風疹身癢,感冒,咳喘,風濕骨痛。
性味歸經:甘鹹,平。①《履巉岩本草》:“涼,無毒。”②《本草匯言》:“味苦微鹹。”③《本草從新》:“甘鹹,平。”入肺、胃、心經。①《本草匯言》:“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陰經。”②《本草從新》:“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l~2兩;或研末為散。外用:煎水洗。
用藥忌宜:麻疹已透及體虛汗多者忌服。
藥物配伍:
1)檉柳配鬍荽,用於麻毒內陷,疹出不暢及食滯中脘,痞悶不舒之候。相須為用。
2)檉柳配牛蒡子,用於風邪束表,麻疹不透之候,牛蒡子協檉柳疏風解表,檉柳助牛蒡子解毒透疹。
3)檉柳配升麻,發散透疹效強。
4)檉柳配防風,用於風寒束表之外感,風入經脈之瘙癢,風濕入絡之痹痛。相須為用。
5)檉柳配秦艽,用於風濕關節疼痛,筋脈攣急之候。
別名: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雅》鄭玄註)、雨師(陸礬《詩疏》)、赤楊(崔豹《古今註》)、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經》)、三眠柳(《本草衍義》)、長壽仙人柳(《履巉岩本草》)、觀音柳(《衛生易簡方》)、雨絲、蜀柳、垂絲柳(《綱目》)、亦柳(《東醫寶鑒》)、西河柳(《本草匯言》)、赤檉柳(《本草備要》)、西湖柳、紅筋條(《中國樹木分類學》)、山川柳(《藥材生産手册》)、紅柳(《新疆藥材》)。原植物檜檉柳又名:華北檉柳、檜葉檉柳、鑽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處方名:檉柳、西河柳、鮮檉柳
商品名:檉柳、山川柳,以枝嫩葉肥者為佳。
藥用部位:以上植物的花(檉柳花)、樹脂(檉乳)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資源分佈:檉柳分佈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福建、山西、陝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甘肅、青海、新疆、遼寧、吉林、黑竜江等地。檜檉柳分佈河北、河南、福建、廣東、雲南、山西、遼寧、內蒙古等地。多枝檉柳分佈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河北、陝西、山東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4~5月花未開時,折取細嫩枝葉,陰幹。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去梗,噴潤後切段,曬幹。
生藥材鑒定:
乾燥的枝梗呈圓柱形。嫩枝直徑不及1.5毫米,表面灰緑色,生有許多互生的鱗片狀的小葉。質脆,易折斷。粗梗直徑約3毫米,表面紅褐色,葉片常脫落而殘留葉基呈突起狀。粗梗的橫切面黃白色,木質部占絶大部分,有明顯的年輪,皮部與木質部極易分離,中央有髓。氣微弱,味淡。以色緑、質嫩、無雜質者為佳。主産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雲南、福建、廣東等地。
顯微鑒定:
莖枝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近木栓層處有2-4列厚壁細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纖維壁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韌皮部導管多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髓射綫寬2-3列細胞。髓部小,薄壁細胞類圓形。
粉末:灰緑色。
①葉表皮細胞橫斷面觀類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葉緣)呈乳頭狀突起,角質層厚6-9μm,內緣細齒狀;表面觀類方形、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呈細密連珠狀增厚,有的可見半月形角質突起。氣孔下陷,副衛細胞4-6個,有的一個特小。
②硫酸鈣結晶直徑5-27(-34)μm,棱角大多明顯;另有少數方形及細小針狀結晶。
③纖維(枝)細長,直徑8-22μm,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
④薄壁細胞(髓)類長方形,壁稍厚,紋孔明顯,有的含硫酸鈣結晶。此外,有葉柄基部纖維、導管等。
中藥化學成分:含樹脂、槲皮素。樹皮含水分19.6%,鞣質5.21%。從乾燥嫩枝中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其中3個化合物分別為檉柳酚(tamarixinol)、檉柳酮和檉柳醇,其它7個化合物為β-𠔌甾醇、鬍蘿蔔甙、3′,4′-二甲基槲皮素、硬脂酸、正三十日烷、正三十一烷醇-(12)及三十一烷醇乙酸酯。另報道從嫩枝中又分得山柰酚-4′-甲醚、槲皮素-3′,4′-二甲醚、山柰酚-7,4′-二甲醚、槲皮素及沒食子酸。
臨床運用:1.治療慢性氣管炎:以檉柳細撇枝葉入藥,製成煎劑、衝劑、丸劑和註射劑等應用。
1.1.煎劑:取鮮檉柳2兩(幹者減半),白礬6分,水煎兩次(白礬分兩次人煎),藥液混合,早晚分服。
1.2.衝劑:以鮮檉柳3斤(幹者減半),檉柳細粉半斤,白礬3兩,製成衝劑100包(每包重5-5.5g),每次開水衝服1包,每日2次。
1.3.丸劑:用檉柳細粉1斤,白礬細粉2.4兩,混合製成水丸。每次服2錢,每日2次。
1.4.註射液:每毫升含幹生藥1g,每次2-4ml,肌肉註射,每日2次。均10天為一療程。
應用各種劑型(丸劑最多,衝劑次之,少數為煎劑或註射液)治療1502例,其中甲組1025例為老年慢性氣管炎,乙組477例為50歲以下的慢性氣管炎患者。經 l-10個療程治療,近期控製:甲組91例(8.9%),乙組97例(20.3%);顯效:甲組360例(35.1%),乙組156例(32.7%);好轉:甲組429例(4l.9%),乙組179例(37.6%);無效:甲組145例,乙組45例。甲組總有效率為85.9%,顯效以上為44%;乙組總有效率90.6%,顯效以上為53%。實踐證明,檉柳具有較好的鎮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對單純型效果較好,喘息型次之,合併肺氣腫看較差。一般用藥後3-4天出現療效,註射劑l-2天即可見效,最快者半小時即顯平喘作用。有效病例在停藥後,癥狀可以繼續好轉或穩定。雖有因感冒而復發看,但癥狀較輕,再用檉柳治療3-5天,癥狀即被控製。治療中極個別的有輕微副作用,如口幹、頭暈、上腹不適、惡心、嘔吐、大便次數多,一般不影響治療。
2.試治鼻咽癌:取檉柳、地骨皮各1兩水煎服,每日l劑。試治2例,分別在68天和3個月後,自覺癥狀緩解,原有鼻咽部的贅生物消失。半年後復查,鼻咽部贅生物未見再發。 |
|
檉柳介紹
檉柳 (Tamarix chinensis)
科屬:
檉柳科
別名:
觀音柳、西湖柳、三春柳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紅褐色,枝細長,多下垂。葉楔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總狀花序集合或圓錐花序,花小、粉紅色,1年開花3次,自春至秋陸續開放。
分佈與習性:
原産中國,分佈級廣,自華北長江中下遊各省,南達華南及西南地區。喜光、耐寒、耐熱、抗風、耐????鹼土、耐幹又耐濕,抗風又耐????鹼土。深根性,根係發達,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較速。
繁殖與栽培:
扦插、播種、壓條和分株繁殖。每次花謝後應將殘花剪去,以保護植物整齊美觀。
應用:
檉柳耐水濕、耐????鹼、耐瘠薄,故在園林中可植天湖邊、岸旁、河灘上。近來很多樹柳老樹樁被開發製作盆景,別具一格。枝條可編筐;嫩枝、葉可供藥用
圖片: |
|
chengliu
檉柳
Tamarix
檉柳科(Tamaricaceae)檉柳屬植物的通稱。檉意為赭色,指莖皮紅色而言。本屬約90種,産歐洲、亞洲及非洲的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地區。中國有18種。
檉柳係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小枝細弱,單葉,互生,鱗片狀。花小,兩性,成細弱的穗狀或總狀花序,或有時組成圓錐狀花序。蒴果。種子細小,頂端有束毛。在中國,主要分佈於西北、華北地區。代表性種類是檉柳(T.chinensis,見圖),又名三春柳、西河柳。分佈於海河、黃河以及遼河流域;北可達遼寧,南可達江蘇、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均有栽培。中國新疆沙漠地區分佈的主要是多枝檉柳 (T.ramosissima)。喜光。耐高溫、低溫及大氣幹旱。對土壤條件的適應性強,既耐幹旱瘠薄,又耐水濕????鹼。插穗在含????量0.5%的????鹼地上能正常出苗,生長在????鹼地區的檉柳常見樹體有明顯的泌????現象。深根性,主根延伸極深而根幅不大,可吸收利用深層土壤的養分與水分。生長迅速,萌蘖性強,平茬後的植株一年可長2米多高。抗風蝕,不怕沙埋與沙割,為改良????鹼地及營造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與農田防護林優良樹種。播種或插條繁殖。由於種子小,易飛散,且成熟期不一,採種及育苗較為睏難。苗木當年不能出□,所以通常用扦插繁殖,一年生苗在高達1.5米左右即可出□造林。檉柳的主要害蟲有檉柳條葉甲、檉柳圓眼葉甲、檉柳隱頭葉甲等。
檉柳萌條堅韌,有彈性,可編織筐籃,並作農具。枝葉為産區優良燃料和肥料,並可作飼料。莖皮含鞣質5%,可提製栲膠。嫩枝葉為中藥材,可發□透疹、解毒、利尿。枝葉鮮緑,花色美,花期長,可作為庭園觀賞樹栽培,也為良好的蜜源植物。
(火樹華)
|
|
牧草科名檉柳科
牧草科拉丁名Tamaricaceae
牧草科英文名Tamarix Family
牧草屬名檉柳屬
牧草屬拉丁名Tamarix L.
牧草屬英文名Tamarisk
天然牧草檉柳
牧草學名T.Chinensis Lour
牧草英文名Chinese Tamarisk
牧草圖片
地理分佈檉柳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
形態特徵檉柳科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2~3米,多分枝,枝紫紅色或紅棕色。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栽培種常生於輕度????漬化土壤上。
飼用價值駱駝、牛羊采食其嫩枝葉或秋霜後的幹葉,中等飼用植物。 |
|
- n.: tamarisk, Chinese tamarisk
|
|
- n. tamaris (tamarix)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