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柳串兒或槐串兒,是我國最常見的、數量最多的小型食蟲鳥類。它們的體型比麻雀小得多,背羽以橄欖緑色或褐色為主,下體淡白,嘴細尖,常在枝尖不停地穿飛捕蟲,有時飛離枝頭扇翅,將昆蟲哄趕起來,再追上去啄食,所以是十分活躍的小鳥,而且在枝間跳躍時,不時地發出一聲聲細尖而清脆的“仔兒”聲,很容易識別,我國的柳鶯種類很多,都是夏候鳥,在遷徙時遍布於各地的山林、園圃以及城市公園等地的林木中;其中一些種類在我國北方繁殖,最著名的有黃眉柳鶯和黃腰柳鶯。
黃眉柳鶯(phylloscopuinornatus)俗稱柳串兒、樹串兒、槐串兒、樹葉兒。體長約7釐米,橄欖緑色,最明顯的特徵是有一條淡緑色的眉紋以及翼上有兩道白斑。活躍在柳樹、槐樹等喬木灌木叢樹梢杈間,不停地跳躍、啄食。性不畏人,很容易被發現。它的鳴叫聲細而尖銳,輕柔而脆,且多變。遷徙季節,在平原公園、庭院中最常見到,常三五成群或更多些。
夏季在我國東北、河北省北部及新疆等地的山林中繁殖。它築巢的地點極為隱蔽,常在地表的枯枝落葉層中,或在地面凹窩中,以樹皮纖維及草莖編織成球狀巢,出入口開在巢的一側。巢壁內常混有大量苔蘚和蕨類以及羽毛、獸毛等,有着偽裝鳥巢的本能,能銜取蘚和樹皮蓋在球狀巢的巢頂上,厚度可達6釐米,從表面上很難發現它的巢。它們出入在一個很不規則的洞口,巢口直徑4-5釐米,巢高8-11.5釐米,巢寬9釐米,內徑5-6釐米,巢深2-6釐米。黃眉柳鶯滿窩卵為4枚,白色,有紅褐色細斑,特別在鈍端密集成環輪。卵的大小為14.8×11.4毫米,卵重0.9剋。在消滅害蟲方面有較大的作用。所吃的昆蟲種類有膜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的昆蟲,而這些都是有害種類,例如蝽象、葉跳蟬、蠅類和蚊類等,有時也食雜草種子及植物種子。在遷徙時,它們的分佈幾乎遍及全國,在控製園林害蟲方面有重要作用,應大力保護。
黃腰柳鶯(phylloscopusproregulus)身體比黃眉柳鶯更小些,常與其他柳鶯混集成群,在樹枝間跳躍取食。與黃眉柳鶯的區別在於沒有淡黃色的眉紋,而腰部有明顯的黃色橫帶。每年約在5-7月間繁殖於我國北方的山區林間,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數量增多。繁殖期雄鳥常站在高樹頂端,發出急促而宏亮的“嘎支嘎支……”聲,在林間的針葉樹或灌叢基部築巢。在北京小竜門林場采到的巢為高杯形,以枯草莖編成,內襯獸毛。産5-7枚白色卵,上帶褐紅色斑點,卵比黃眉柳鶯的小。黃腰柳鶯與黃眉柳鶯的食性很相似,也是著名益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