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柚樹樹冠培育
  柚樹的樹冠培育
  柚的樹形與早結、豐産、優質有着密切的關係。合理的整形,可使樹冠的骨幹枝強健牢固,能承擔最大枝、葉、果的負荷。通過整形,可協調枝葉組成,增厚葉緑層,並增強立體結果的能力。
  1.樹冠結構
  (1)主幹 主幹上承樹冠,下接根係,是地上部與地下部養分與水分交流的運輸總通道。主幹的高度對根係的生長、樹冠的形成以及進入盛産期的遲早有着密切的關係。矮幹是當前果樹整形的趨嚮,因矮幹縮短了根係與樹冠的距離,加速了養分與水分的交流運轉,有利於根係的生長與樹冠的形成。但主幹過矮容易造成枝葉垂地,影響農事操作。柚的主幹高度比其他柑橘類略高些,一般以40~50釐米為宜。
  (2)主枝 主枝數目因樹形而異,自然開心形一般留主枝3~4枝,自然圓頭形略多留l~2枝。主枝分佈要均勻,避免重疊,上、下主枝延伸方位應盡量錯開,以改善下層主枝的光照與通氣條件。主枝着生的角度(指主枝與主幹的延長綫的夾角)以40度~45度為宜。分枝角度過大,枝條容易下垂,樹勢易衰退,分枝角度過小,由於頂端優勢強,下部的枝梢受到抑製,分枝少,致使樹冠直立狹小,結果量減少。農業措施上采取拉、撐等方法調控枝梢着生的角度。
  在整形時,應註意保持各主枝間的生長勢,力求相對平衡。對強主枝應通過加大其分枝角度,強短剪,留較開張的枝作延伸枝,以緩和樹勢。對弱主枝則通過減小分枝角度,輕短剪,留直立枝作延伸枝,以增強其生長勢。
  (3)副主枝 副主枝與主枝一起,構成樹冠的骨幹枝。通常,每條主枝上配置副主枝2~4條,視樹冠大小與主枝長短而異。副主枝均勻分佈在主枝的兩側,嚮夕防有空間的部位延伸。副主枝與主枝的分枝角度以30度左右為宜。分枝角度過狹或過大,均不利於側枝均勻生長。
  (4)側枝 側枝着生在主枝與副主枝上。在側枝上着生結果母枝、結果枝、營養枝等,是主要的結果部位,也是構成葉幕層的主要枝群。側枝數量多,分佈均勻,則葉幕層厚,有效容積大,結果部位多。整形時要盡可能保留更多的緑葉層,可剪可不剪的盡量不剪,留作輔養枝,待以後再酌情剪除。
  2.整形
  柚樹常見的樹形有自然圓頭形與自然開心形兩種。
  (1)自然圓頭形 自然圓頭形由3~5條分佈均勻的主枝構成樹冠骨架,無中央領導幹,形成下大上小、枝梢密集、樹冠緊湊的樹形。自然圓頭形完全順應柚等柑橘類的自然特性,整形容易,修剪量輕,是其優點。但主枝、副主枝、側枝之間從屬關係不明顯,枝多密生,樹冠內部易鬱閉,特別是進入盛果期後,由於樹冠內部通風透光不良,枯死枝多,有效結果面積減少,結果多在樹冠外圍,所以樹冠雖大,但産量不易提高。
  (2)自然開心形 自然開心形,一般主枝3枝,嚮三方向延伸生長,其上配置副主枝。從主枝、副主枝上再配置側枝。無中央領導幹,樹冠中部開心,骨幹枝數量較少,但從屬分明,樹冠通風透光良好,內部枝梢生長健壯,能增加結果面積,提高果實品質。
  自然開心形的具體整形方法:第一年定植後,在主幹離地40~50釐米處,選留生長強健、分佈均勻的新梢3~4枝,培養成為主枝,通過拉、撐等措施,使其與主幹保持一定的角度,其他的枝梢可暫時留作輔養枝;第二年繼續培養主枝延長枝,並註意配置副主枝,可在主枝離主幹約30釐米處留第一副主枝,在主枝、副主枝上配置側枝。第三年已開始結果,但仍需註意培養豐産的樹冠。通常,在定植後1~2年內,均摘除花蕾,促長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