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剋運動會 : 百科書名 > 柔道
目錄
No. 1
  亦稱柔術”。兩人徒手、赤足、着柔道服,在草席上進行比賽的運動項目。以把對手摔倒,或使對手的背着地達30秒鐘者為勝,也可拿住對手肘關節或絞住對手頸動脈,迫使其認輸。比賽按體重分級別進行。
róu dào róu dào
  起源於日本的一項體育運動。二人徒手相搏,類似摔跤
No. 3
  溫和謙讓的處世之道。《易·姤》:“象曰:‘繫於金柅,柔道牽也。’” 孔穎達 疏:“陰柔之道,必須有所牽繫也。”
No. 4
  多指溫和安撫的治術或謀略。《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唐 張九齡 《竜池聖德頌》:“靈泉有泚,其深無底。泌之洋洋,其甘如醴。清德之鑑,柔道之體。洪源濬規,實天之啟。” 清 薛福成 《強鄰環伺謹陳愚計疏》:“一旦 歐洲 強國四面環逼,此 巢 、 燧 、 羲 、 軒 之所不及料, 堯 、 舜 、 周 、 孔 之所不及防者也。今欲以柔道應之,則啓侮而意有難饜;以剛道應之,則召釁而力有難支。”
No. 5
  兩人徒手較量的競技運動。由於攻擊防守的對練和以柔剋剛、剛柔相濟的技術特點,可使身體的敏捷性、靈活性、力量和精神品質都得到鍛煉和發展。我國柔術起源很早, 明 代已有記載。 明 末, 浙江 人 陳元贇 去 日本 幫助創建柔術,後逐步發展創立了現代柔道。不僅盛行於 日本 ,也盛行於世界各國。1964年第18屆奧林匹剋運動會開始把柔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概述
  柔道(judo)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製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運動是嘉納治五郎在19世紀80年代創立的,並且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當時日本作為奧運會主辦國可以增設一項比賽項目,於是日本選擇了柔道。東京奧運會衹設4個級別的比賽,日本選手奪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安東·格辛剋,在日本武道館15000名觀衆面前,擊敗了連續三屆的日本冠軍kaminaga akio,並且在復活賽中再度將其擊敗,從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夠戰胜任何對手的論調。
  柔道比賽要求選手對對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鎖臂”、“扼頸”等動作,將對手扔倒或壓製在地,直到對手認輸或清楚地將對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勝利。
柔道的起源
  柔道誕生於日本,為日本人民所喜愛。它在日本開展得極其廣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一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現在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柔道的歷史非常古老要瞭解它的起源是件復雜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 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另一種說法是:柔術起源於我國唐代拳術,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體術、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競技項目的總稱。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斌於十七世紀上半葉東渡日本,在江戶城南國正寺,傳授中國武術,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從此流派也日益繁多,在柔術的流派中,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着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傢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製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現代柔道的創始
  明治十年(1877豐)三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當時十八歲,他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最初在天神真楊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門下就學,後在同流派的礬正智處學習,隨後又在飯久保恆年的起倒流派學習。經過數年努力,業藝達到很高水平。他對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衆傢之長,經過整理改革,使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趨嚮完善,並製訂了一套較為係統的訓練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險性的動作,確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三部分為主的新的柔術體係,從而使傳統柔術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創造成為現代柔道運動。從此,對柔道成為具有教育性的體育項目開始了科學探討;並使柔道在培養高尚的意志品質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於對柔道的推崇和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熱愛,非常敬仰嘉納治五郎先生,把他稱為"柔道之父"。 嘉納不僅是現代柔道運動的創造者、倡議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傢,一位對國際體育界有重要影響的偉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𠔌稻荷町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訓練場),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第一年,來學習的學生衹有九名,以後逐年增加,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由於柔道吸收綜合各傢柔術固有之長。又有可供比賽的規範可尋,所以它不僅仍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衛技能,而且是一項引人入勝的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增強人們體質,而且有益於精神錘煉,可以提高人的警覺、應變能力,加強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這項運動,在日本有着十分廣泛的群衆基礎。現在日本每年圍繞着全國柔道比賽大會,要舉辦名目繁多的各種類型的比賽。例如,各地區的中學生(相當於我國的初中生)柔道比賽。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國的高中生)的全國比賽、全日大學生優勝賽,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抗賽等。柔道在日本不僅僅是娛樂性質的體育運動,而且是學校體育的一個教學項目。這就使日本人民從少年時代起就有機會接受係統訓練,為提高柔道技藝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享有"柔道之國"美譽的日本,在歷屆奧運會和世界比賽中,幾乎每次都獲得半數以上的金牌和團體冠軍
  柔道運動起源於日本武術的一種,即“柔術”。但實際上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經過近代的發展之後於1964年東京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東道主可以選擇增加一個奧運會比賽項目,日本選擇了柔道),日本作為柔道的發源地在早期的確擁有優勢。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吉新剋擊敗了日本三屆全國冠軍,從而也改變了人們對柔道的幻想式看法。
賽製
  男、女柔道分別在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和1992年第25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比賽項目。在奧運會上,男選手得分並贏得比賽的時間是五分鐘,女子為四分鐘。如果雙方都沒有得分,則由三名裁判按照多數票的原則確定勝者。每個重量級別的項目都設有一塊金牌,一塊銀牌和兩塊銅牌。
  在悉尼奧運會上,有400名選手參加柔道比賽,他們將不再身着白色傳統服裝,而是一名選手着白色服裝、另一名選手着藍色服裝。
  每個級別的選手將首先分到兩個組進行單淘汰賽,然後小組前兩名進入半决賽,勝者爭奪冠軍。
  運動員也許是為了強調柔道運動是任何身材的人都能參加的運動,悉尼奧運會上最引人註目的兩名柔道選手身材的確相差懸殊。
  北京奧運會柔道比賽共設14個小項,男女各7項,分別是男子 60公斤級、66公斤級、73公斤級、81公斤級、90公斤級、100公斤級、 100公斤以上級,女子48公斤級、52公斤級、57公斤級、63公斤級、70公斤級、78公斤級、78公斤以上級。北京奧運會柔道比賽將於2008年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舉行。
  比賽場地和服裝:柔道比賽場地用榻榻米或類似榻榻米的合適材料鋪設,顔色通常為緑色。分比賽區和安全區。運動員一方穿藍色的柔道服,另一方穿白色的柔道服。柔道服上衣的長度須能蓋住大腿,上衣左襟壓右襟應足夠寬大。腰部係一條寬4到5釐米的腰帶,其顔色代表運動員的段位。
  競賽規則:比賽時,根據運動員使用的技術,按其質量和效果評為4種分數:
  1.一本:四種情況獲得“一本”:比賽的一方控製對方並使用投技以相當的力量和速度把對方摔成大部分背部着地狀態;在“壓技”比賽中一方把對方控製住,使其在宣佈“壓技開始”25秒鐘內不能擺脫控製時;比賽的一方用手或腳拍擊墊子或對方身體兩次或兩次以上,或喊“輸了”時;當比賽的一方使用絞技或關節技,充分顯示出技術效果時。另外,當比賽一方受到第四個“指導”的處罰時,另一方則獲得“一本”得分。當一方獲得“一本”後,即獲得該場比賽的勝利。
  2.技有:有兩種情況獲得“技有”:比賽一方控製對手並使用投技摔倒對方,但技術效果在評判“一本”的三個條件中有一項不足時;在“壓技”中,比賽一方把對方控製住,達到20秒鐘以上。另外,當比賽一方受到第三個“指導”的處罰時,另一方則獲得一個“技有”得分。比賽一方在一場比賽中獲得第二次“技有”時,即獲得勝利。
  3.有效:有兩種情況獲得“有效”:比賽一方控製對手並使用投技摔倒對方,但技術效果在評判“一本”的三個條件中有兩項不足時;在“壓技”中比賽一方把對方控製住15秒鐘以上。另外,當比賽一方受到第二個“指導”的處罰時,另一方則獲得一個“有效”得分。
  4.效果:有兩種情況獲得“效果”:比賽的一方控製對手並使用投技有速度、有力量地把對方摔成一個肩或大腿或臀部着地時;在“壓技”中,比賽一方把對方控製住10秒鐘以上。另外,當比賽一方受到“指導”的處罰時,另一方則獲得一個“效果”得分。
  一場比賽中,運動員獲得“一本”後,該場比賽即可結束,獲得“一本”的運動員獲得本場比賽勝利。一場比賽中沒有出現“一本”勝利時,在規定的比賽時間內,則按“技有”、“有效”、“效果”的多少評定勝負。但是一個“技有”勝過所有的“有效”和“效果”。一個“有效”勝過所有的“效果”。如果雙方得分相等,則進行加時賽,加時賽中先得分者獲得該場比賽勝利。加時賽結束後,如果雙方得分還沒有改變,則由場上三名裁判經過商議後舉旗决定勝負。
  競賽禮儀:柔道是一項極為講究禮節的項目。競賽規則中對參賽隊員及裁判員的禮節有明文規定。作為觀衆,要文明觀賽。
柔道運動戰術訓練
  一、什麽是戰術
  戰術是根據比賽雙方的具體情況,正確的分配力量,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所長,限製對方的特長,而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與行動而戰勝對方。
  戰術訓練是運動訓練中的重要內容,一個運動員的比賽成績,除了取决於身體訓練、技術訓練、心理訓練水平以外,還取决於戰術訓練水平。
  戰術的作用在於把運動員以獲得的身體、技術、心理等訓練成果,根據比賽雙方的具體情況綜合運用與發揮最有效最大的戰鬥。
  在對抗性項目中,比賽雙方始終貫徹着發揮與反發揮,製約與反製約的劇烈鬥爭,雙方為了力爭主權,總是一方為圖發揮自己的技術特長,測量自己的弱點。同時又要努力去限製對方的特長,擴大對方的弱點,這些意圖是通過戰術的合理行動,抑彼之長,使敵方之短而實現。
  現代柔道比賽日趨緊張劇烈,對抗拼搏越來越兇,有時比賽雙方實力在旗鼓相當,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正確運用戰術,減少體力消耗,減少勞動,對奪取比賽的勝利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比賽勝敗往往取决於戰術的運用。
  戰術是在一定的身體條件、技術條件、心理條件的基礎之上行成的。反之,技術的形成是與運用對身體、技術、心理等也有促進作用。戰術運用是一種“鬥智”過程,這就必須會促進運動員致力和心理的發展。
  二、柔道戰術特點
  (一)柔道技術特點,攻防結合,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以攻為主,主動前進進攻,進攻與防守是矛盾的統一體,進攻可以得分,可是進攻得分又是在防守成功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也就是沒有防守的成功,就不會有進攻,兩者是緊密相連的;以攻為主,攻防結合,攻中有防,防中有攻,首先要先學會投技、捨身技、寢技中各種防守技術,柔後在防守的基礎上學各種進攻技術。
  (二)對抗性的項目比賽中千變萬千,對戰術要求除了應具有預測外,還必須具有靈活性隨機應變的特點,在比賽之前應準備好幾套作戰方案,用以應付各種復雜多變的情況,同時又要求在比賽中能根據比賽變化情況,靈活的運用戰術。
  (三)柔道比賽戰術運用與運動員的意質品質,心理狀態也密切聯繫,在有些情況下,兩個運動員在比賽不分上下,體力已消耗很大,在處於旗鼓相當的爭奪戰中,可是在一剎那時間,一個運動員咬牙拼搏,另一個運動員忽然敗下陣來,這就是心理和運動員的堅強意志品質的作用。
  三、戰術訓練的任務
  戰術訓練的任務,目的使運動員掌握專項運動的戰術,並比賽時建中運用,其具體任務是:
  (一)使運動員掌握專項運動戰術的理論之事和瞭解戰術的趨勢。
  (二)使運動員形成戰術意識,促進智力的發展。
  (三)培養運動員掌握一定數量的戰術,提高戰術質量和運用的應變能力。
  (四)培養運動員勇猛頑強,敢打敢拼的戰鬥作風。
  四、戰術意志的培養
  運動員在比賽中所完成的戰術行動,是受戰術意志支配的,戰術意義表現為:在復雜睏難的比賽中,能夠準確的掌握比賽的人能夠隨機應變迅速而準確的决定自己的行動,一個運動員的戰術時刻的表現在比賽全過程中。
  戰術意識的培養與運動員的思維活動有着密切的聯繫,一運動員思維活動的靈活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必須决定他的戰術。戰術意識的形成就是思維活動在執行戰術活動中作用的具體表現。戰術意是培養衹要做到:
  (一)使運動員瞭解到戰術的重要性,具有較多的戰術理念。
  (二)多組衹教學比賽中教學戰術部署的實踐活動,發展和培養的思維能力,分析與解决問題的能力。
  (三)運動員多觀摩優秀運動員比賽和他們的戰術運用。
  五、戰術的形成及訓練方法
  戰術的形成是科學訓練的結果,是在身體、技術、心理等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戰術訓練而達到的。
  運動員的身體訓練水平、技術水平,心理狀態是戰術訓練的基礎,技術是形成戰術的基礎,衹有運動員全面、熟練地掌握各種技術才能提高戰術質量,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活動能力對戰術運用具有突破性。
柔道場地介紹
  比賽場地面積最小為14*14米,最大為16*16米,場地必須是用塌塌米或類似塌塌米的合適材料鋪設。顔色通常為緑色。 比賽場地分為兩個區域,區域之間應有一個約1米寬,通常為紅色的危險。危險區與比賽場地四周平行,並構成整個比賽場地的一部分。危險區以內並包括危險區稱為比賽區,其面積最小為9*9米,最大為10*10米。危險區以外稱為安全區,其寬度約3米(不能小於2.5米)。 在比賽區中央相距4米應分別標出25釐米長、6釐米寬的紅色和白色標志,指出比賽者在比賽開始和比賽結束時的位置。紅色標志應在主裁判右側,白色標志應在主裁判左側。當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的比賽場地時,允許在兩個場地之間共用1個不小於3米的安全區。 比賽場地必須設在有彈性的地板或後臺上。在比賽場地周圍要保留一個不小於50釐米的空間。
柔道的服裝
  在練習和比賽柔道時,必須赤足穿柔道衣進行。柔道衣分為上衣、下衣(褲子)、腰帶。上衣的長度要求遮蓋住臀部,袖子長度要求稍微超過前臂的中部,袖口和前臂最粗的部位有5公分以上的空隙。下衣的長度要求稍微超過小腿的中部,褲腿和小腿最粗的部位必須有7公分以上的空隙。腰帶,為了防止上衣散開,要打結束緊。結的兩端須餘有15公分的長度。比賽時,雙方運動員要係不同顔色的標志帶。 柔道衣各部位的名稱,有左裏領、左前領、左裏袖、左中袖、前腰帶、左橫帶、左袖口、左內襠、褲腿口、左橫 領、後領、左後帶、後腰帶等。 右面各部位名稱與左面相同, 衹是有左、右之分。
國際柔道聯合會(ijf)
  國際柔道聯合會於1951年日本、英國、法國等12個國傢發起成立,現已有110多個會員。總部設在秘書長所在地(現在東京)。1962年國際奧委會承認柔道為永久性項目。 正式用語:法語和英語。德語和日語為補充用語 。 1965年通過了國際柔道聯合會第一部章程。 柔道為奧運項目。國際柔道聯合會是籌備奧運會柔道比賽的主要咨詢者和監督者。 國際柔道聯合會的任務:支持和改善各會員之間的友好交往;舉辦世界錦標賽(盡可能兩年1屆)和奧運會比賽;在全世界普及柔道運動;發展和改進柔道技術;編寫柔道技術細則。 國際柔道聯合會每逢單年舉行世界錦標賽(成年),在雙年舉行世界青年錦標賽。 國際柔道聯合會管轄的正式比賽有:1、世界柔道錦標賽;2、奧運會柔道比賽;3、歐洲柔道比賽。1956年在東京舉行了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1964年第十八屆奧運會上柔道比賽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80年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女子柔道比賽。
  【柔道的段位與級別簡介】
  柔道,起源於日本,1884年設立柔道段位製。
  級別:柔道共分為十段五級,以腰帶顔色來辨示段位。由初段到五段的腰帶為黑色,六段到八段為紅白凸間,九段到十段為紅帶,一級顔色分別是:咖啡色、藍色、橘色、緑色、黃色。 段位:柔道依選手的水準有分段位,通常以腰帶的顔色來分辨段位的高低,未入段的新手為白帶,一到五段為黑帶,六到八段為紅白間隔帶,九到十段為紅帶。目前世界上衹有極少數人到達紅帶的地位,但是在 大型運動會上為了便於分辨,往往規定一方係白色腰帶、一方係紅色腰帶。
百科辭典
  roudao
  柔道
  judo
    兩人徒手較量的競技運動。柔道能最有效地發揮身心能力,由於攻擊防守的對練和以柔剋剛、剛柔相濟的技術特點,可使身體的敏捷性、靈活性、力量性和精神品質都得到鍛煉和發展(圖1柔道)。
    中國明代有關於柔術的記載。明末清初浙江人陳元□於公元1638年去日本幫助創建柔術(見明清(鴉片戰爭前)體育)。現代柔道起源於日本。1882年日本的嘉納治五郎綜合當時流行的各派柔術的精華,剔除其容易傷害對方的動作,規定出練習的戒律,創立了柔道,同時創建了訓練柔道運動員的講道館。1893年講道館開始訓練女子柔道運動員。在日本,講道館是柔道的訓練中心。1900年講道館又製定了比賽規則,在日本全國學校、企業、軍隊、警察、政府機關中廣泛推廣柔道,現在柔道是日本大、中、小學的體育教材內容之一。1949年成立了“全日本柔道聯盟”。此後, 英、美、 法、印度、加拿大等國也相繼推廣柔道。歐洲柔道聯盟於1951年成立,1952年初又改稱為“國際柔道聯合會”,其本部設在日本東京。1956年和1958年在東京舉行了第 1屆和第2 屆世界柔道錦標賽。當時比賽不分級別,日本運動員獲得兩屆冠軍。1961年在巴黎舉行了第 3屆世界柔道錦標賽,荷蘭運動員獲得冠軍。1965年第 4屆世界柔道錦標賽開始分 4個級別進行比賽。自此,規定每兩年舉行1 次世界柔道錦標賽。1964年第18屆奧林匹剋運動會開始把柔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此後在歷屆奧運會比賽中,日本運動員均占優勢,荷蘭、蘇聯、法國等也有相當實力。1980年第22屆奧運會進行了 8個級別的比賽,蘇聯、法國各獲得兩枚金牌。1966年在馬尼拉舉行了第1屆亞洲柔道錦標賽。女子柔道比賽先在歐洲一些國傢舉行,1980年開始舉行世界女子柔道錦標賽(圖2女子柔道訓練)。
    中國早年在旅順、大連、上海、臺灣等地就有人練習柔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柔道是體育學院摔跤科目的介紹教材,進行過表演賽。1979年在北京舉辦過兩期柔道教練員訓練班,曾邀請日本柔道界人士授課。1980年日本成溪大學柔道隊和日本大學生柔道隊先後來中國訪問比賽。同年中國柔道隊去日本進行訪問,這些活動促使柔道在中國迅速開展。1980年 9月在秦皇島市舉行了首屆全國柔道錦標賽,共有14個單位 111名運動員參加。
    柔道比賽,按運動員體重分為 8級。男子是60公斤級、65公斤級、71公斤級、78公斤級、86公斤級、95公斤級、95公斤以上級和無級別(不受體重限製,1984年奧運會將取消這一級)。 女子是48公斤級、 52公斤級、56公斤級、61公斤級、66公斤級、72公斤級、72公斤以上級和無級別。
    柔道運動員身穿白色柔道服(長袖上衣和長褲),係腰帶、赤足。衣袖要寬大,袖長略過前臂中部。衣長在係腰帶後能覆蓋臀部。褲長略過小腿中部。腰帶長度為圍腰兩圈,束緊打扁結後,兩端各餘15釐米。一方腰係紅色帶,另一方係白色帶,以示區別。
    正式比賽在有彈性的臺上進行,臺上鋪14~16米見方的草墊。比賽場分比賽區和保護區。兩區之間有90釐米寬的紅色標志綫。比賽區包括紅色標志綫在內為 9~10米見方。紅色標志綫外面的保護區不得小於2米寬。比賽時間為3~20分鐘。一般男子比賽,預賽為5分鐘,决賽 7分鐘。女子預賽為4分鐘,决賽5分鐘。
    柔道比賽時要有 3名裁判員在場,主裁判在場上執行裁判任務,並評定技術、宣佈勝負。相對兩角有兩名副裁判,評定分數(圖3柔道場地和裁判員、運動員位置圖)。評分方法可根據運動員使用的技術,按其質量和效果評為 4種分數:①一分(日文為一本):站立時使用的方法有速度、有力量,把對方摔成大體仰臥姿勢(肩背大部分着
英文解釋
  1. :  judo
  2. n.:  jujitsu,  martial art,  soft approach,  sport of wrestling and self-defence between two people who try to throw each other to the ground,  (the sport of) judo
法文解釋
  1. n.  judo
相關詞
人物將領軍事傢歷史人物體育殘疾人學者運動員
企業傢冠軍奧運會奧運冠軍書畫明星奧運體育明星
更多結果...
包含詞
柔道傢柔道師柔道服柔道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