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禪寺聯繫方式地址:石傢莊市趙縣縣城東南角柏林禪寺投訴電話石傢莊市旅遊投訴電話:0311-8606171986061715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柏林禪寺門票價格無需門票,免費遊覽,但要註意遵守佛門聖地之有關規定。柏林禪寺開放時間8:00—16:00柏林禪寺最佳旅遊時間農歷七月十五,是柏林禪寺一年一度的盂蘭盆節法會,是佛教徒為追薦祖先均舉行重要法事活動。此時,最熱鬧。柏林禪寺交通圖柏林禪寺特別提醒[附:僧侶一天生活時間表]
4:30鐘鼓
5:00—6:00早課
6:00—6:30早齋
6:30—7:30休息
7:30—8:00打掃衛生
8:00—11:30禪定
11:30—12:00過堂(午飯)
12:00—14:00休息
14:00—16:30禪定
16:30—17:30晚課
17:30—18:00藥食(晚飯)
18:00—19:00休息
19:00—21:00誦經
21:00鐘鼓柏林禪寺美食和僧人們一同於齋堂用餐。費用含在住宿時交的的費用裏。用餐時註意看僧人們及其他信衆的做法,依樣畫葫蘆即可。飯食全部是素食,但非常可口。柏林禪寺住宿如果有時間想在寺內住宿。可到會賢閣(即客堂)辦理住宿手續,有每日10元和20元食宿標準,20元標準的房間有空調。柏林禪寺交通駕車路綫:從北京自駕車沿京深高速南行,在石傢莊口下進市區,從石傢莊市體育南大街出市區沿308國道,經欒城到趙縣,再沿石塔路前行即到。
乘車路綫:坐火車到石傢莊後,在火車站乘30路或旅遊2路公共汽車至南焦客運站,乘石傢莊至趙縣的公交車,乘車大約1個小時到趙縣,要求司機在柏林禪寺門口下車即可。
趙縣(古稱趙州),燕南重地,冀北名區。座落在古城東南隅,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古稱安濟橋)遙遙相望的趙州觀音院,就是今天的柏林禪寺。柏林禪寺始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年),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
滄桑幾度,香火綿延,這座古剎迄今已經過1700多年的歷史變遷。
據史料記載,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在去印度取經之前,於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曾駐錫觀音院,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
晚唐時期,高僧從諗禪師在趙州古觀音院駐錫四十年之久,化行燕趙,弘法利生,建立宗風,法流天下。禪師門風高峻,宗主一方,時人不敢直稱其名,尊為“趙州和尚”或“趙州古佛”。趙州禪師圓融二世,門風朗峻,禪機活潑,接引衆生,觸機即發,隨緣施教,了無滯疑。“平常心是道”,“本份事接人”是趙州和尚的日用禪語,旨在教導學人在日常生活中悟道,如實知自心。趙州禪師曾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道不遠人,衹在目前。”告誡學人,本份事在腳下,平常心現當前,當相即道,即事而真,遂有“吃茶去”、“洗鉢去”、“趙州橋”、“庭前柏樹子”、“狗子無佛性”等公案流傳於四海叢林。
趙州禪師一生精勤求法傳道,生活十分樸素清貧,其《行狀》雲:“住持枯槁,志效古人。僧堂無前後架,旋營齋食。繩床一腳折,以燒斷薪用繩係之。”他有《十二時歌》,寫到自己的衣、食、住。其衣:“裙子偏衫個也無,袈裟形相些些有,褲無腰,褲無口,頭上青灰三五鬥……”;其食:“苦沙????、大麥醋、蜀黍米飯薤萵苣…”。其住:“土塌床、破蓋席,老榆木枕全無被……”。然而,老禪師卻:“唯稱供養不等閑,和尚道心須堅固。”
晚年,當地主政燕、趙二王競相供養,並擬在王府內闢地營造禪宮。禪師聞之即予製止,並堅定地說:“若動着一莖草,老僧即歸趙州。”當時朝廷尊其德行,特賜紫袈裟。地方官員具威儀迎接,而趙州禪師則堅讓不受。
趙州禪師住世百二十年,行化四方,聲播宇內,僧俗鹹敬,人天共仰。其鬆柏氣節,有如高山流水,令人嘆為觀止。
趙州圓寂後,寺內建塔供奉衣鉢和捨利,謚號曰真際禪師,塔曰光祖之塔。元明兩代曾先後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際禪師寫真刻石。柏林禪寺現存的趙州塔建於元代,全稱“特賜大元趙州古佛真際光祖國師之塔”,高33米,七層,下有蓮花須彌座,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從此,古觀音院這一方寶剎即由趙州和尚而聞名天下,成為佛教史上一座享有盛譽的禪林古寺——趙州祖庭。
宋、元、明、清數百年間,高僧輩出,寺塔重修,屢受帝王敕封,臣民祟仰,宗風未墜,古柏常青。
近百年來,柏林禪寺屢遭劫難,殿堂、經像蕩然無存,在殘碑斷碣、蔓草荒煙間,僅存趙州祖師塔及唐柏20餘株,形影相依,一片凄涼。
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柏林禪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交河北省佛教協會管理,並逐步籌資修復。在淨慧法師主持下,1991年正式規劃施工,歷時五年,今日趙州祖庭已一改當年“破磚亂瓦毛毛草”的荒敗景象,一座座殿堂樓閣拔地而起,一次次法會海衆雲來,青年僧纔茁壯成長,趙州門風後繼有人。
1990年11月17日(農歷十月初一日),來自北京、天津、石傢莊、保定以及當地的佛教信衆一千多人,在寒風微雨中敲鑼打鼓迎接漢白玉釋迥牟尼佛像和觀世音菩薩像進寺,並舉行安座儀式,道場初建,佛菩薩像先至,沒有殿堂,衹好暫時於露天草廬中安奉。
釋迦佛坐像高3米,重10噸,右手作“施無畏印”,表示賜與衆生安樂;左手作“與願印”,表示成就衆生善願。此像係美國紐約正覺寺住持佛性法師施資供奉。1991年1月23日(農歷十二月初八日),柏林禪寺舉行佛像安奉後的第一次大型法會以紀念佛陀成道之期。
柏林禪寺普光明殿占地面積380平米,為磚木結構單檐宮殿式建築,上覆黃硫璃瓦,風格典雅,莊嚴古樸,佛殿正中安奉着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為普光明殿題寫匾額和楹聯。普光明殿於1991年11月動工興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農歷八月初一日)隆重舉行了落成開光典禮。這一大型主體建築的完成,得到國內外諸山大德、長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別是美國紐約佛性法師大力支持,捐贈巨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