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中國佛教寺院 : 中國古建築 : 建築 : 哈爾濱 : 杭州風景名勝 [顯示全部] > 極樂寺
目錄
《極樂寺 Kek Lok Si Temple》
詩人: 李堪 Li Kan

  空門出白雲,梵宇依蒼岫。
  天色湛瑤光,春花結野秀。
  簷間綺羅被,池底星珠漏。
  香沉煙篆餘,文兼雨碑舊。
  恬智靜可養,寂寞誰復扣。
  逍遙隱葉猿,盤薄穿花溜。
  團團草露晞,瑟瑟空香逗。
  層臺太虛半,雙壑瀑泉透。
  苔空緑錢死,鬆老清陰瘦。
  獨鶴倏飛騫,清蘿苦紛構。
  歸涔待沃洲,芥子觀靈鷲。
  淨土人不來,塵寰廊然晝。
No. 2
  極樂寺聯繫方式 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東大直街盡頭。
  郵編:150000 極樂寺投訴電話 哈爾濱市旅遊投訴電話:0451-84664315
  黑竜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451-8701005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極樂寺景區榮譽 全國重點開放寺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極樂寺門票價格 8元 極樂寺節慶活動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慶佛日,極樂寺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 極樂寺開放時間 8:00——17:00 極樂寺最佳旅遊時間 前往哈爾濱旅遊,最佳的季節是以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此時,滿目的銀裝素裹,雖然寒冷,卻到處可以看到與江南水鄉迥異的雪地冰天景色;另外,7月至9月的夏季,對遊客而言,絶對是理想的避暑佳季。
  哈爾濱位於最北端,是我國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大都市。四季分明,鼕季漫長寒冷,而夏季則顯得短暫涼爽。
  哈爾濱的集中降水期為每年7至8月,集中降雪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年平均溫度3.6℃。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13.2℃至零下24.8℃,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18.1℃至22.8℃。
  3-5月份為春季,易發生春旱和大風,氣溫回升快而且變化無常,升溫或降溫一次可達10℃左右。
  6-8月份為夏季,炎熱濕潤多雨,7月份平均氣溫19-20℃,最高氣溫達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由於降水集中,間有暴雨,易發生洪澇災害。
  9-11月份為秋季,降雨明顯減少,晝夜溫差變幅較大,9月份平均氣溫為10℃,10月份北部地區已到0℃,南部地區2-4℃。
  12-次年2月份為鼕季,漫長而寒冷乾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氣溫零下15℃-零下30℃,最低氣溫曾達零下52.3℃。 極樂寺特別提醒 南方遊客前往哈爾濱旅遊,總會擔心是否受得了那邊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天氣,其實,不必過分擔心,那裏沒有想象中可怕的寒冷,但是適當註意保暖是必須的。
  1、遊客可在當地購買羽絨衣褲、羊毛衣褲,價格便宜不說,且厚實耐寒,此外,帶上一套帽子、圍巾加手套即可萬無一失。
  2、東北地區室內外溫差很大,冷熱交替,極易感冒,所以最好帶上感冒藥之類的藥品。
  3、在氣候嚴寒、乾燥的地方,手容易起刺,嘴唇易幹裂,帶上潤唇膏或潤膚品,總不會有錯。
  4、在零下幾十度的哈爾濱,專業相機的快門會凍得開不了,所以,如果帶上專業相機,一定要註意機器的保暖。
  5、有幸到當地人傢中做客,可以試着在炕上用餐,非常有意思,如果睡在炕上的話,很容易“上火”,起床後應多喝開水,多吃水果。 極樂寺美食 來到哈爾濱,正宗的俄羅斯大餐是千萬不容錯過的。此外,吃熊掌,嘗飛竜,品“三花”,啖猴頭,盡品山珍,遍嘗佳餚,也是盡興旅遊哈爾濱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福泰樓、北來順、華梅西餐廳、江南春、 西格瑪食府、福成肥牛火鍋城、老都一處餃子館、東方餃子王、吳記醬骨頭燉菜館等都是哈爾濱著名的特色餐館。 極樂寺住宿 哈爾濱的旅館服務業非常發達,有數十個涉外酒店,上百個星級賓館,各色中小旅館、招待所不計其數,可滿足中外遊客各種需要。
  市內的星級賓館均設施齊全,豪華舒適,當然房價不菲。所以,對於大多數自助旅遊者或背包族來說,某些服務良好、環境優雅的中小旅館、招待所,房價低廉,方便實惠,應是更好的選擇。
  極樂寺購物 哈爾濱是東北最大的商業城市之一,秋林公司、哈爾濱市第一百貨商店、哈爾濱商廈、鬆雷大廈、金太陽精品城、中藝百貨等都是全國聞名的商業企業。
  在這裏,遊客可以買到很多物美價廉的皮貨(皮衣、皮帽、皮鞋)及其他一些當地的土特産品,聞名中外的東北特産人參、鹿茸等珍品也能在這些商店中以很低的價格買到。猴頭是真正的“山珍”,物美且價廉;淡水魚王鱘鰉魚、大馬哈魚、三花魚(鯿花、鰲花、吉花)是真正的人間美食,河中極品,鮮嫩可口;風幹香腸雖然難登國宴之類大雅之堂,卻是民間真正的佐酒之佳品,盛宴之珍饈;北國紅豆、山野菜雖不足挂齒,前者卻如“相思豆”般含義深厚,後者則是真正的北方野味,都值得購買。
  極樂寺交通 乘14路公共汽車,104、105路無軌電車可達景點。 極樂寺玩法 訪古、遊覽、
  極樂寺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東大直街盡頭,建於本世紀二十年代,占地5.7萬平方米。極樂寺是黑竜江最大的近代佛教寺院建築,也是東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與長春般若寺、瀋陽慈恩寺、營口楞嚴寺齊名。
  
  極樂寺的整體設計、形式佈局和建築結構,都保留了我國寺院建築的風格和特點,主要建築有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東西配殿等。
   1921年,由當時的中東鐵路稽查局長陳飛青籌款,1923年動工,占地 23400平方米,主要建築分佈在南北中軸綫上,有山門、天王殿、大雄殿和三聖殿等,均為硬山式屋頂。山門為牌坊式,青磚砌成弧形捲門洞。進入山門,東有鐘樓,西有鼓樓。
  塔院內設有七級浮屠塔和圓寂比丘塔、五百羅漢堂、四十八願殿等。七級浮層塔呈八角七層閣樓式,錐體狀,通身磚石結構,造型美觀,玲瓏秀麗。整個寺院金碧輝煌,威嚴肅穆。它既是佛教徒參謁朝拜的北方佛教聖地,也是中外遊人觀賞瀏覽的名勝所在,已被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王殿是寺內第一重大殿,東西面闊三間,南北進深一間。殿正中塑 1.6米彌勒佛坐像,東西列特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坐像,面北立像韋馱。天王殿與大雄殿中間甬道設一高 3米鐵鑄寶鼎。
  
  大雄殿是寺內主殿,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三間。階前有石獅子一對,殿內正中塑 2.7米高佛祖釋迦牟尼坐像,兩旁立阿難、迦葉二尊者立像。東西寺壁懸挂拓印“五百羅漢圖”。佛閣上懸“慧燈淨照”匾額,明柱上挂着“願大地都成淨土,問衆生誰是如來”楹聯,佛閣背後塑千手千眼佛。
  三聖殿位於大雄殿後,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三間,殿中塑八尺高阿彌陀佛站像,左有觀音、右有大勢至菩薩站像,東塑地藏王坐像。
  三聖殿之後設藏經樓,是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藏有宋版影印《磧砂藏》60函,共和 590册;《頻伽藏》48部;《隆藏》 678部;《續藏》1750部。
  
  極樂寺自1983年修復開放以來,逸散的僧人先後陸續歸來。他們自己管理寺廟,並為培養新一代高級僧材選送了青年學僧赴中國佛學院深造。今天的極樂寺在發展對外佛學,文化交往中越加引人註目。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慶佛日,極樂寺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今天,北方名剎極樂寺在發展對外交往活動中分外引人註目。
No. 3
  【極樂寺一】
  概況:
  位於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湖濱鄉極樂村。始建於唐天寶元年(742),1933年毀於戰火,1940年重修,主殿面闊52米,進深80米,占地4160平方米,從北嚮南,依次為山門、前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建於高臺上,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穿鬥擡梁混合構架,重檐歇山頂。殿前有竜陛一方,寺內存有玉佛、銅佛等文物。1986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
  極樂寺在翠屏湖畔,倚山傍水,環境清幽,是閩東內地著名古剎之一。翠屏湖面積為37.1平方公裏,最大蓄水量6億多立方米,湖中分佈着24個自然島嶼,因其在翠屏山下故名。
  歷史:
  極樂寺始建於唐天寶元年(742年),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至今已有1264個春秋,由於歷史悠久,滄桑多變,幾經興廢,1937年,經當時全國佛教協會會長圓瑛法師和居士鬍震(古田縣商會會長)募緣重建。“極樂寺”三個字,是閩籍當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手筆,山門對聯“得到此中真極樂,不知何處是西天”,為圓瑛法師所題。今天,有幸喜逢盛世,在政府有關部門關懷和海內外信衆獻資出力下,仿照大叢林規製重建,初具規模,為千年古剎重光奠定了基礎。
  建築:
  極樂寺由大雄寶殿、天王殿、祖師殿、伽藍殿、三聖殿、放生池等組成,宏偉壯觀。“大雄寶殿”四字為當今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天王殿匾額則是旅京閩籍書法傢虞愚手書。該寺珍存彌陀、勢至、觀音三尊銅像和印度玉佛一尊,造型精美,有較高的藝術和文物價值。
  近年來,海外僑胞先後捐建山門、地藏殿、方丈室等建築。1991年,籌資興建愛國高僧邑人圓瑛法師紀念堂於寺內,由趙樸初會長親題匾額。
  紅花梨木雕刻的高2.8米的天冠彌勒和高3.48米的韋陀菩薩
  不久的將來:
  重建的極樂寺主體建築群為原址規模重建,其座西北朝東南,依山傍水、莊嚴古樸、氣勢磅礴。占地面積200多畝的規劃區內分成佛教、商旅、生態園林、緑化景區和塔院五大功能區佈置。規劃設計采用仿唐嶺南派園林寺廟仿古建築風格設計,既體現佛教崇高的地位與廟相的莊嚴,又體現風景旅遊勝地的自然親切。重建後的建築群體高低起伏、錯落有緻,加上園林化的點綴處理,將營造出一個優美、典雅的宗教文化氛圍,給人一種空靈淨化的感覺。
  交通:
  古田縣交通便利,汽車、火車、閩江客輪均可直達古田。
  【極樂寺二】
  位於黑竜江哈爾濱市。創建於1924年,與長春般若寺、瀋陽慈恩寺、營口楞嚴寺並稱為東北四大佛教叢林。寺院分主院、東院、西院三部份,占地二萬六千平方公尺。主院東有鐘樓,西有鼓樓,建築分天王殿、大雄殿、三聖殿及藏經樓四殿,收藏有影印宋版《磧砂藏》、《頻伽藏》、《大正藏》、《竜藏》、《續藏》等,以及各式銅質彌勒佛像、五百羅漢圖等。
  東院的七級浮屠塔,係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三十公尺。塔的正面與地藏殿緊連,塔與殿前,東西各設兩層塔式鐘鼓樓。此種塔、殿蟬聯的佈局方式,別具一格,為國內所罕見。殿與塔之內壁,均有佛教故事壁畫。塔身設有拱形佛龕,塑羅漢浮雕三十餘尊,塔身精細的木雕與裝飾,有中國民間藝術的情趣,又糅合些許西方建築的風格。
  【極樂寺三】
  位於馬來西亞檳城(Penang)檳榔山(升旗山)麓。又名埃英塔(Ayer Itam)寺院。建於1890年,為馬來西亞規模最大與建築最宏偉的寺院。佛寺依山而建,占地廣,由低而高有三層︰第一層為放生池。第二層有幾座佛殿。第三層是解脫門,左有天王殿,內供四大金剛塑像;正面為大雄寶殿,殿內供如來佛像及十八羅漢像。又,寺內有一座白色七層寶塔,塔的建築式樣兼具中國、泰國、緬甸三種不同風格,構造細膩而華美。
  [參考資料] 煮雲《東南亞佛教見聞記》。
  【極樂寺三】-Rek Lok Si
  馬來西亞最大的佛寺。位於檳榔嶼州,坐落在檳城以南約6千米的白鶴山上。自山腳至山門有數百級石階,寺廟建築錯落別緻,宏偉壯觀。1898 年由中國僧人妙蓮建造,1920年竣工,占地12公頃。寺內布有大雄寶殿、天王殿、法堂、齋堂、藏經閣 、香積廚、鐘鼓樓、蓮花池、放生池等。寺廟依山而建,蒼鬆翠柏,錯落其間。長廊依山隨石階蜿蜒而上至山門,二門內有蓮花池,一巨石立於池中,石上有康有為1900年6月的題詞:“勿忘故國”。石階邊的石壁上刻有章太炎等人的題詞和題詩。藏經閣中存放着佛教三藏經典,閣樓墻壁上挂有光緒帝敕賜檳榔嶼鶴山極樂寺規條。寺院後有座萬佛寶塔,高約30米,共7層,每層都有佛像。塔基為中國式,中層為泰國式,塔頂為緬甸式,集亞洲佛塔形狀於一身。
  【極樂寺四】(圖)
  北京極樂寺位於海澱區東升鄉五塔寺東約500米處,臨高梁河。
  一說為元代至元年間(1335—1340)所建,另說為明成化年間(1465—1487)所建。寺坐北朝南,原分3路,中路有山門、前殿、正殿及東西配殿。正殿後為達本和尚塔,東跨院是花園,有寄心齋、池塘等景觀,西跨院為僧房。寺內曾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創建極樂禪林記》碑,為大學士嚴嵩撰書。碑陽刻有明萬歷五年(1577)《極樂寺護持香火墳塋碑記》。今存正殿和正殿耳房。
  位於北京極樂寺的國花堂,明朝時期就是觀賞牡丹的好去處。儘管不是國花,但可能因為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對牡丹花情有獨鐘,因而極樂寺內的牡丹園被命名為國花堂。
  【極樂寺五】
  四川江油極樂寺
  觀霧山山腰,山之東為太華山,東臨涪江,與竇圌山對峙明代中期(1500年左右)所建成的極樂寺,廟宇雄偉,計百餘間。清鹹豐二年(1852年)至民國7年(1918年),先後進行過多次維修。重檐歇山式木構建築萬佛樓,柱礎石獅,雕工精細,樓內1000尊楠木雕刻佛像,工藝精湛;大雄寶殿供奉一尊白玉坐佛,樓上四周有壁畫,殿前有“竜泉”飲水處。
  1985年,極樂寺又進行了維修,並新建了觀音殿、天王殿,修復了靈官殿和亭閣。新修了沿山混凝土梯踏步,周圍植樹萬餘株。
  極樂寺右邊山腰,增建了海燈法師的靈骨塔
  【極樂寺六】
  四川巴中平昌佛頭山極樂寺
  人間有極樂
  在川東北流傳着一首民謠:“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山中有佛,佛中有山。”這首民謠所唱的就是佛頭山的生動寫照。
  站在東南方向遠眺,佛頭山儼然一座倚天大佛。大佛以藍天為幕布,以白雲做蓮花,通天達地,氣象恢宏。山中蒼鬆疊翠,若大佛身披袈裟,衣折分明。微雨過,山風拂,白雲起,滿天雲山與佛頭山相照,連綿無際,蔚為大觀。
  佛頭山佛緣深廣,上有寶光寺,中有極樂寺,佛山寺,下有古佛洞,山中保留着珍貴的唐代摩崖造像,佛祖釋迦牟尼、觀音大士、玉皇大帝、女媧娘娘等諸神佛,栩栩如生,古意盎然。東南山嶺上,還有古寺,名曰華嚴。惜已盡毀,僅餘遺址,正在復建中。
  佛頭山歷史悠久,關於它的傳說甚多,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當數“佛頭童子斬孽竜”的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條孽竜經常在巴河興風作浪,一黑一白,神出鬼沒,肆無忌怛。沿河兩岸的百姓,日日驚恐,飽受其害,怨聲載道,卻無可奈何。衹有日日求菩薩保佑,以解鄉鄰出水深火熱。所謂金誠所至,金石為開,菩薩為諸鄉鄰誠摯所感,特遣佛頭童子下界懲治孽竜。佛頭童子奉命至巴河邊查看,時值夏秋之交,傾盆大雨,一連數日不歇,巴河水暴漲,波濤洶涌,洪峰迭起。黑白孽竜卻於此時浮出水面,以邪法推波助瀾,水勢愈加無忌,徑直撲嚮兩岸,沿岸百姓,四下奔逃,危在旦夕。佛頭童子見此情狀,即現怒目金剛之相,手持寶劍,大喝一聲,躍進風浪滔滔的大巴河,與黑白孽竜激戰開來。兩條孽竜張牙舞爪,或吐水,或擺尾,或夾擊……佛頭童子揮舞寶劍,輕盈地左右衝突,以大智慧同孽竜周旋。大戰數百回合之後,白竜見久戰不下,心生退意,佛頭童子果斷地飛出一劍,朝白竜砍去。這一劍,力道沉穩,不偏不倚,正中脖頸之上。隨着孽竜一聲慘叫,竜頭已飛嚮東北方向十裏以外,便化作了一座山峰,這就是白頂子山。竜尾則甩出更遠的地方,化作了如今鎮竜境內的竜尾山。黑竜見大勢已去,落荒而逃。佛頭童子乘勢追擊,黑竜慌不擇路,疾奔於西北,佛頭童子步步緊逼。黑竜顧頭不顧尾,一頭紮進峽𠔌裏,訇然一聲,黑竜掘開一地窟,遁入地下,童子將寶劍奮力擲下,地上陰河涌出,旋即形成一方深水潭,這就是現在的竜潭。此時佛頭童子已然遍體鱗傷,疲憊緩步行至江陽岸邊,打了個盹,這一打盹,未曾再醒,竟化作了如今這佛頭山。也許這正是天意,一座佛頭山,永鎮巴河畔,得保一方平安。
  人們世代傳頌着佛頭童子的故事,講述着懲惡揚善、亙古不變的真理。
  清末海州道員廖倫,是一位頗負盛名的文人雅士。晚年他歸於故裏,悠遊林下,寄情於山水之間,吟詩作賦,多有奇篇。其詩中就有詠唱佛頭山勝跡的,在他的筆端,一筆一墨,將佛頭山娓娓道來,既平實又生動,既有景更有物。他的《江陽十景》,在巴中地區流傳甚廣:
  鷹岩春曉踏莎行
  雙江蠃旋解連環
  南臺飛瀑一斛珠
  獅灘雪浪小重山
  竜潭秋月定風波
  寶山夕照菩薩蠻
  佛頭夜雨更漏子
  華寺木魚聲聲慢
  角井靈泉望海潮
  蜈嶺臥雲臨江仙
  這裏的佛頭夜雨、華寺木魚,都是描寫佛頭山的,佛頭夜雨是佛頭山佛性之所在。這可以說是廖倫的一大發現。廖倫如若對佛學未有研究,是感受不出這雨中禪意的。
  巍巍大巴山,如莽莽蒼竜,綿延數千裏,自東北從萬源入境,越通江自北而南,經得勝山,過五木坎南天門,至巴靈臺高廟山,最後攏佛頭山駐足。佛頭山處在兩江交匯處。左有通河激流千裏,右有巴河碧波無盡,兩江環抱佛頭山,佛頭山得天地靈氣,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生機一片。
  佛頭山聚大山大水,天地氤氳,雲蒸霞蔚,四面青山環抱,重巒迭嶂。近觀,左有老鷹寨,右有黑馬山,上有白頂子,下有哨落嘴。遠眺,水匯岷江,雲連秦棧,劍閣夔門,東西相間,玉壘同梁,秀分厥半,以佛頭山、望江沱為中心,這裏構成了一個天然的大氣場。
  滔滔望江沱深不可測,江面霧氣蒸騰,浸潤兩岸的山木草木。入夜,江面水霧緩緩升起,漫將上來,直至佛頭山頂,愈來愈濃,愈來愈厚,一遇冷空氣,就凝而為露,飛墜為雨,淋淋漓灕,悉悉簌簌,從廟宇的瓦當上點滴下註,山中本無塵俗客,夜靜人深時,清音格外分明,聲聲入耳,點點入心。而此時坐禪的僧人,在寮房靜坐,聽此妙音,漸入禪境,如同頌讀《楞嚴經》一般。《楞嚴經》原是觀音大士在海上聽潮産生的頓悟,整篇經文十六句,皆因潮起潮落而心靈感應,惟妙惟肖,意藴深遂空靈,使人精鶩八極,視通八裏。而佛頭夜雨和南海潮汐不正是一脈相通嗎。而當此時,那些宦海沉浮,羈旅他鄉、浪跡天涯、歷經動波、窮途末路之人,夜宿佛頭山,靜聽這雨聲點點,如數佛珠,萬念俱寂,自然頓生看破紅塵,歸去來兮之念。
  佛頭夜雨成雅音,恰在此時,不遠處傳來“波波”的木魚聲。木魚聲聲,徐疾有序,聽聞片刻,塵勞盡消,這梵音正是從佛頭山下的華嚴寺中傳來。
  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返回途中經通天河,忽然風浪大作,將經書全部掀入河中,唐僧師徒慌忙打撈,撈起了一大部分,部分為巨龜吞噬,深為惋惜。後來,寺中皆置木魚,令僧人邊敲邊頌,讓龜魚將經文吐出,而華嚴寺內的木魚,形體巨大,其音清遠,回蕩群山。華寺木魚便成了佛頭夜雨之外的另一佛音。
  四川巴中市平昌縣佛頭山極樂寺
  釋離了 住持
  釋空一 監院
  平昌屬大巴山深處,無重工業,無污染,果蔬遍野,山泉甘醇,春生機,夏清幽,秋熱烈,即使三九寒鼕,山水亦蒼翠.實乃寫生靜心採風休養之佳境.
  每年極樂寺將舉辦"雲水禪心"居士寫生團進行寫生採風短期出傢等一係列,
  非常有意義有生活有深度的相關活動.
  哈爾濱極樂寺
  哈爾濱極樂寺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東大直街盡頭,建於本世紀二十年代,占地5.7萬平方米。極樂寺是黑竜江最大的近代佛教寺院建築,也是東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與長春般若寺、瀋陽慈恩寺、營口楞嚴寺齊名。
  極樂寺的整體設計、形式佈局和建築結構,都保留了我國寺院建築的風格和特點,主要建築有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東西配殿等。
  1921年,由當時的中東鐵路稽查局長陳飛青籌款,1923年動工,占地 23400平方米,主要建築分佈在南北中軸綫上,有山門、天王殿、大雄殿和三聖殿等,均為硬山式屋頂。山門為牌坊式,青磚砌成弧形捲門洞。進入山門,東有鐘樓,西有鼓樓。
  塔院內設有七級浮屠塔和圓寂比丘塔、五百羅漢堂、四十八願殿等。七級浮層塔呈八角七層閣樓式,錐體狀,通身磚石結構,造型美觀,玲瓏秀麗。整個寺院金碧輝煌,威嚴肅穆。它既是佛教徒參謁朝拜的北方佛教聖地,也是中外遊人觀賞瀏覽的名勝所在,已被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王殿是寺內第一重大殿,東西面闊三間,南北進深一間。殿正中塑 1.6米彌勒佛坐像,東西列特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坐像,面北立像韋馱。天王殿與大雄殿中間甬道設一高 3米鐵鑄寶鼎。
  大雄殿是寺內主殿,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三間。階前有石獅子一對,殿內正中塑 2.7米高佛祖釋迦牟尼坐像,兩旁立阿難、迦葉二尊者立像。東西寺壁懸挂拓印“五百羅漢圖”。佛閣上懸“慧燈淨照”匾額,明柱上挂着“願大地都成淨土,問衆生誰是如來”楹聯,佛閣背後塑千手千眼佛。
  三聖殿位於大雄殿後,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三間,殿中塑八尺高阿彌陀佛站像,左有觀音、右有大勢至菩薩站像,東塑地藏王坐像。
  三聖殿之後設藏經樓,是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藏有宋版影印《磧砂藏》60函,共和 590册;《頻伽藏》48部;《隆藏》 678部;《續藏》1750部。
  極樂寺自1983年修復開放以來,逸散的僧人先後陸續歸來。他們自己管理寺廟,並為培養新一代高級僧材選送了青年學僧赴中國佛學院深造。今天的極樂寺在發展對外佛學,文化交往中越加引人註目。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慶佛日,極樂寺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今天,北方名剎極樂寺在發展對外交往活動中分外引人註目。
相關詞
哈爾濱寺院佛教旅遊宗教傳人佛教大同廣靈
壺流河
包含詞
極樂寺塔極樂寺記遊慈雲極樂寺
檳城極樂寺古田極樂寺四川極樂寺
蕭山極樂寺哈爾濱極樂寺馬來西亞極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