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文藝 : 軍事 > 楊虎城
目錄
個人簡介 Profile
  楊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著名抗日愛國將領,陸軍上將。原名忠祥,號虎臣,後改為虎城。陝西蒲城人。1910年在家乡組織以打富濟貧為宗旨的中秋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率會衆參加陝西民軍與清軍作戰。1912年投身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運動。1915年率衆參加陝西護國軍,在華縣、華陰等地截擊袁世凱軍。次年所部被編為陝西陸軍第3混成團第1營,任營長。
  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先後任陝西靖國軍左翼軍支隊司令和第3路司令。1922年拒絶直係軍閥收編,被迫率部由武功退入陝北。
1924年-1927年楊虎城主要事跡 1924 -1927 deeds of Yang and the main
  1924年,加入國民黨,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北京政變後,任陝北國民軍前敵總指揮,先後率部擊敗鎮嵩軍和陝西督辦吳新田楊虎城將軍戎裝像部。遂任國民軍第3軍第3師師長,聘共産黨員在其舉辦的三民軍官學校和所屬部隊任職。1926年,與國民軍第2軍李虎臣等部聯合堅守西安孤城達8個月之久,以不足1萬兵力抗擊7萬鎮嵩軍,從戰略上策應了北伐戰爭。1927年初就任國民軍聯軍第10路軍司令,旋改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10軍軍長,率部東出潼關會攻河南。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21師師長。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拒絶在所部“清黨”。1928年11月就任第二集團軍暫編第21師師長。次年蔣介石與馮玉祥關係瀕於破裂,率部附蔣,任新編第14師師長,駐防河南。先後參加蔣馮戰爭和蔣唐(生智)之戰。1930年蔣馮閻戰爭中,相繼任蔣軍第7軍軍長、第17路軍總指揮,率部攻擊馮軍。同年10月兼任陝西省政府主席。
九·一八事變之後 After the Mukden Incident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反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積極主張抗日。次年1月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
  1933年曾請纓抗日,遭冷遇。同年6月,所部與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達成互不侵犯默契。1935年任陝西綏靖公署主任,奉令調兵在陝南阻截紅25軍,遭到痛擊。同年4月被授為陸軍二級上將。
  此時擔任陝西省政府主席的楊虎城多次嚮蔣介石進言,要求停止“剿共”,團结禦敵。蔣不但不聽,反而疑忌倍生。
  在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政策影響下,逐漸傾嚮聯共抗日,反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並與東北軍張學良消除隔閡,從而在抗日救國的基礎上在西北形成紅軍、東北軍、第17路軍三方合作的局面。1936年12月趁蔣介石親臨西安督逼東北軍和第17路軍“剿共”時,在與張學良多次嚮蔣進諫無效後,於12日同張發動兵諫(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並以八項抗日救國主張通電全國。經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等參與談判,與蔣達成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六項協議。由此為蔣所忌恨。
  1937年1月被南京國民黨政府撤職留任。6月被迫出國“考察”,遊歷美、英、法、德等國,宣傳抗日主張。“七七事變”,盧溝橋抗戰爆發後,多次嚮蔣介石發電,要求回國抗日,遭拒絶。1937年11月底由法國回到香港,準備參加抗日工作。隨後被誘至南昌囚禁。在此以後的12年中楊虎城一直被監禁,先後關押於湘、黔、川等地。1947年妻子謝葆真死於重慶獄中。1949年9月國民黨兵敗潰逃時,楊虎城被蔣介石下令殺害於四川重慶戴公祠,同時被害的還有楊虎城的二兒子楊拯中,不滿十歲的小女兒楊拯國,楊虎城的副官閻繼明、警衛員張醒民,楊虎城的秘書宋綺雲夫婦及孩子宋振中。
楊虎城出國前給子女的信 Yang and letters to their children before going abroad
  楊虎城將軍紀念郵票1937年,楊虎城被蔣介石逼令出國考察,5月27日,楊虎城由西安到達上海,等待出國。
  6月6日,接到兒子楊拯民、女兒楊拯坤來信,6月8日給兒子、女兒回信,內容寫道:
  “民坤兩兒,見上月廿八日的信我前天收到,你們近況我知道也放心了。你們對我所要求我定如你們的志願,但我的行期還未定,大約是在廿幾已後去函通知。可是不讓你們送我,我因為擔擱事也不便,惟我有兩事常在心上耽,總覺不放心。就是你母親的心境和她的身體,我現在是無法盡力責任就全靠你兄妹。你們的一切都應註意到,在你們今後讀書一時一刻都不敢荒唐,祝你母親和你們的健康。 六、八”。
  6月29日乘船出國。楊拯民、楊拯坤接信後交給母親張蕙蘭(楊虎城前妻)保管。
  解放後,張慧蘭將此信捐給陝西省政協,1964年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從陝西省政協徵集到該館收藏,該信為國傢二級文物。
  重視文教水利事業
  楊虎城是國民黨地方將領,出身行伍,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在主政陝西時期很重視發展文化教育和水利等事業,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為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長期的軍閥混戰使陝西教育瀕於凋敝,教育經費幾乎被挪用一空,已無力支付教師工資的省財政廳也衹能以“打白條”的方式,嚮各地縣府轉嫁睏難。楊虎城决定縮減軍費開支,將商稅、棉花捐、捲煙特稅全數撥歸教育廳,建立“教育基金”,並組建了一個教育基金保管委員會以監管經費使用。
  為了培養高級農業人才,楊虎城與國民黨監察院院長於右任、考試院院長戴季陶等十五人發起設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西北農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前身),結束了西北沒有正式高等學府的歷史。楊親赴鹹陽、興平、武功等地踏勘校址,劃定校園範圍。在土地私有製情況下,運用政府力量,促使校園徵地順利完成,並經常與籌建主任王子元商定籌建事宜,為學校建設起到决定性作用。還為校刊《西北農林》創刊號題詞:“立國之基”。
  當時,受楊虎城資助出國的留學生不在少數,許多人成為革命和建設的骨幹力量。他在給留日學生的信中曾說:“我完全相信,我拿‘地皮剩餘’供給你們青年上學,絶沒什麽錯誤。你們拿到‘地皮剩餘’,要加倍努力學習。”
  楊虎城還自己出錢,在家乡孫鎮、蒲城縣創辦了很多學校,其中東槐院小學、堯山中學最為馳名。堯山中學當時占地180畝,包括教室十二間,師生宿舍八幢,辦公室、食堂、走廊一百多間,是當時西北地區最先進的學校。至今仍是陝西省重點中學。考慮到學校的經費來源,楊虎城還籌辦了鹹陽煉油廠補充學校的經費,另外還在蒲城的洛河邊購置了三千多畝水田作為學校的資産。開業之日,楊虎城與國民黨元老張繼、邵力子等出席典禮,並親題“教育救國”的校訓。
  1935年,楊虎城將軍夫人謝葆真,與宋美齡、邵力子夫婦等社會知名人士捐資,擴建陝西培華女子染織科職業學校,並報請教育部備案。1956年教育部為支援東北建設將學校遷往吉林,更名為長春統計學校。1984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由我國著名教育傢姜維之教授在恢復原培華女職的基礎上創建民辦公助的西安培華女子大學,當年納入國傢計劃內統招,成為國內首傢以專門招收女性學生的、開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習仲勳同志親自推薦原全國政協常委傅學文女士擔任培華女大的第一任名譽董事長,並請趙樸初先生為學校題寫了校名,後於2003年經國傢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高校,並更名為西安培華學院(男女生兼收)。楊虎城還聘任著名教育傢、水利專傢李儀祉擔任陝西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長、省水利廳長及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省教育廳長、西北大學校長等職,倡辦水利工程專校、中國第一個水工試驗所及設置黃河水電站,提出治黃構思及理論。1934年至1937年基本修成了洛惠渠主體工程,1935年到1936年底又完成了渭惠渠一期工程。梅惠渠也於1936年開工,到1938年完成。
  辛亥革命後近二十年,由於軍閥混戰,政局動蕩,陝西的醫藥衛生事業幾乎一片空白。楊虎城在參加北伐後,就改組了部隊軍醫機構。入陝主政後,他除了進一步充實了十七路軍軍醫處之外,還剋服經費睏難,設立了現在的省人民醫院。1931年3月24日,該醫院正式開診,第一年全部免費診斷。並聘用省內知名專傢姚爾明、吳濟棠等,斥巨資從國外買回X光機等設備,建立了檢驗室,開展胸部透視、拍片和四大常規檢查,使得省立醫院成了西北首屈一指的醫療機構。同時,他還興辦藥廠和助産學校,1932年陝西霍亂時期從軍費中撥出專款購買設備自主研製疫苗。
將軍後代 General offspring
  妻子謝葆真與孩子們合影楊虎城將軍一生曾經有過3次婚姻,生有4個兒子和6個女兒。如今女兒楊拯英、楊拯美、楊拯漢健在。
  原配夫人羅佩蘭於1916年與將軍成婚,1926年病逝,生有兒子楊拯民和女兒楊拯坤。
  第二位夫人張蕙蘭是楊虎城母親孫一蓮為兒子定的親,1919年與楊虎城成婚,她與楊虎城將軍惟一的兒子楊拯仁在6歲就不幸夭折,後楊傢幸存的兒女及12位孫子孫女都由她一手拉扯大。張蕙蘭於1993年病逝,享年90歲。彌留之際,張蕙蘭對子女們說想葬在楊虎城身邊,又怕自己不夠格。子女們含淚而泣:“娘的恩德照千秋,我們感激您,人民感謝您。活着您不能跟父親在一起,死了一定要葬一塊!”陝西省政府批準了張蕙蘭子女的請求,張蕙蘭葬在了楊虎城烈士陵園裏。
  謝葆真夫人生於1913年,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後擔任西北各界婦女救國聯合委員會會長。1928年與楊虎城成婚。陝西西安人,生有兒子楊拯中、楊拯亞,女兒楊拯美、楊拯英、楊拯漢、楊拯陸和楊拯國。1938年為營救楊虎城而入獄,於1947年死於獄中。
  長子楊拯民(1922-1998),其名字來源於楊虎城非常的喜歡的一句孫中山名言,“拯斯民於水火之中”。193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歲為關中軍區副司令,曾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將門虎子”,楊拯民在西安事變後,於1938年到延安參加革命,從1942年到解放前夕,楊拯民先後擔任過陝甘寧邊區米脂縣統戰部長、縣委書記、一野騎六師副師長、關中軍和大荔軍分區司令員等職務,曾參加過著名的智取華山戰役。建國後,楊拯民任玉門石油管理局局長、陝西省副省長、天津市副市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委員會常委、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等職。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至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次子楊拯中(1930-1949),1930年7月出生,曾隨父出國考察歐美,1937年隨母探父時被監禁,1949年與楊虎城同時遇害。
  三子楊拯亞,早年夭折。
  幼子楊拯仁(1931-1937),生於1931年。“西安事變”後期病歿,時年僅6歲。
  長女楊拯坤(1924-1994),又名周盼。13歲的楊拯坤就投身到革命之中,193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任中共陝西省西鄉縣縣委委員。1941年回到延安,主要從事黨的宣傳和學校教育工作。建國後,在中宣部工作,她負責編輯的《讀者來信》及《宣傳通訊》兩個刊物深受黨內讀者的歡迎。後調北京市豐臺區黨委、北京市政府工作。20世紀70年代以後,楊拯坤進入旅遊部門工作,擔任中國國際旅行社北京分社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北京旅遊局黨委書記、副局長等職,是第四、五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婦聯第四、五屆執委,北京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第六、七、八屆北京市政協常委。
  二女兒楊拯美(1932— ),16歲時楊拯美就秘密加入共青團組織,為迎接新中國的誕生,她開始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積極發展革命力量。建國後,任甘肅省輕工業廳處長、甘肅省祖國統一聯誼會主任、甘肅省政協常委。
  三女兒楊拯英,現任陝西省楊虎城研究會秘書長。西安高中畢業後就參加了工作,當過中學校長,在陝西省政協文史館退休。
  四女兒楊拯漢(1935— ),於抗美援朝中參加軍幹校,此後一直在中央黨政機關從事機要工作。1958年被下放基層,改行做企業管理,1963年調到新疆石油管理局經濟研究所退休。
  五女兒楊拯陸(1936.3.12—1958.9.25),畢業於西北大學石油地質係,同大哥一樣,她選擇了石油事業為祖國建設,主動要求到新疆石油管理局進行地質勘探工作,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質勘探隊117隊隊長,1958年在三塘湖地區勘察石油地質時,遇到風暴雪,氣溫驟降至攝氏零下20多度,寸步難行,不幸凍僵犧牲,年僅22歲。楊拯陸犧牲後,中共稱她為“黨的優秀兒女,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堅強不屈的模範共産黨員”,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82年中國地質學會把她勘察的三塘湖盆地的一個含油地質構造命名為“拯陸背斜”(包括新疆準葛兒盆地東部剋拉瑪依與北塔山之間的二塘湖曠野的地質構造)。
  幺女楊拯國(1941—1949)(亦稱楊拯貴),1941年出生於獄中,1949年6日與將軍及哥哥楊拯中一同遇害,1950年2月與將軍等同葬長安楊虎城烈士陵園。
楊虎城將軍紀念館 General Yang Hu-cheng Memorial
  蒲城縣楊虎城將軍紀念館,位於縣城東槐院巷二十九號,坐北嚮南,分東西兩院。東院為正院,西院是花園。屬楊虎城將軍的故居。
  楊虎城將軍,幼名長久,曾用名 (音忠),號虎城,一八九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出生於陝西蒲城縣孫鎮甘北村一戶農民傢裏。父親楊懷福,母親孫一蓮,以農業為主,傢境貧寒。他僅讀過兩年私塾,便為人傭工。一九0八年,楊父懷福被清政府絞殺於西安,使楊更加仇視清廷,他便聯絡貧苦農民,抗禦暴政。 一九一一年,他投身於辛亥革命運動,一九一七年,參加陝西民主革命早期僅有的一支武裝力量——靖國軍,後又參加國民軍。一九二四年參加國民黨,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先後擔任師長、軍長、十七路軍總指揮、陝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等職。綜觀其一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討袁護法,轉戰關中,堅守西安,出師北伐,回陝主政,被迫內戰,直到呼籲抗戰,張楊合作,實行“兵諫”,逼蔣抗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他同其他許多人一樣,經歷了麯折、復雜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過前輩和同時代許多人的地方。他特別偉大處,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同張學良將軍聯合一起,擁護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政策,堅持抗日,反對內戰,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後,他被迫辭職出國。回國後,過囚禁生活達十二生之久。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七日,被蔣介石下令殺害於重慶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終年五十六歲。
  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緻楊虎城傢屬的唁電中指出:“楊虎城將軍在一九三六年與中國共産黨合作,推動全國一致抗日,有功於國傢民族。”“楊將軍的英名,將為全國人民所永遠紀念”。
  為了紀念楊虎城將軍及其誕辰九十周年,嚮廣大群衆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九八三年,中共蒲城縣委决定,將楊虎城在縣城的故居,改為楊虎城將軍紀念館,遷走林業局機關,撥了專款,進行整修粉刷,使其面貌煥然一新。 整修過的故居正院,南北總長七十五米,寬十米,面積七百五十平方米,建築面積五百平方米。從門前到後院,有門廳、兩側外廂房、大廳、女廳(帶券棚)、兩側內廂房、後樓房。 花園南北總長五十米貯藏十米,面積五百平方米,建築面積二百五十八平方米。有門房、花園、書房、兩側廈房和後上房。 東西兩院都是公元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二日(古歷)開始修建,十月底以後完工的,均係關中地區民間傳統式土磚木結構,花窗格門,製作精良,浮雕講究,油漆光滑,色澤明快,秀而不俗。另外,正院的東北角通嚮墻外,還有南北長二十一米,寬六米,面積為一百二十六平方米蓋有三間廈子伙房(現北半截為空院)。原為平板房,房下箍有石囤。 正院的對面,馬路南邊,座南面北,原為楊故居的馬房。一九五七年已賣給私人,其建築情況改組較大,未作考查。 現在故居收藏的有楊虎城將軍生前用過的部分桌、椅、床、櫃等傢具和楊虎城母親孫老太太六十大壽時親朋贈送的部分禮品九十多件。同時,還展出楊虎城將軍生平事跡照片和連環畫一套,介紹了楊虎城將軍的一生和他的戰鬥歷程。 從一九八三年十一月起,開始對外開放,前來參觀的幹部、群衆、學生、遊客絡繹不絶,達三萬人之多。他們對楊虎城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示敬仰和欽佩,作了高度的評價和贊揚,題詩留言,要“揮淚繼承先烈志,誓將遺願化宏圖”,為祖國統一大業,為四化貢獻終身。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Yang Hucheng
  楊虎城
    國愛國將領,國民黨軍陸軍二級上將。原名忠祥、□,後更名虎城。陝西蒲城人。貧苦農民出身。1908年在家乡組織喪葬互助的中秋會。1911年率會衆參加辛亥革命,隸屬於秦隴復漢軍。1913年回鄉。後不滿暴政和盤剝,殺當地惡霸,拉起一支武裝。1915年率部衆參加護國討袁。次年所部被編為陝西陸軍第 3混成團第 1營,任營長。1917年起參加護法戰爭,先後任陝西靖國軍支隊司令、第3路司令。1922年戰敗,率部退至榆林。1924年 1月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任陝北國民軍前敵總指揮,率部南下,所部編為國民軍第3軍第3師,任師長,延聘共産黨員到所部任職,為陝西最早倡導國共合作的人士之一。1926年與友軍合作,堅守西安 8個月,抗擊北洋軍閥支持的“鎮嵩軍”。西安解圍後,任馮玉祥部國民聯軍第10軍軍長,參加北伐戰爭。國共合作破裂後,他於1927年底提出加入中國共産黨的要求,未果。1928年初離開部隊,遊歷江浙並到日本參觀。11月返回原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 2集團軍暫編第21師),任師長。1929年離馮附蔣,所部改編為新編第14師,參加了對馮玉詳、唐生智等部的作戰。蔣馮閻戰爭時,先後任蔣軍第17師師長、第7軍軍長、第17路軍總指揮,攻擊馮軍於豫、陝。1930年底任陝西省政府主席,次年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1933年面見蔣介石,請纓抗日,遭拒絶。同年與紅四方面軍訂立互不侵犯協定。1935年,中央紅軍入陝,毛澤東緻函商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綫,他表示同意;張學良亦率東北軍入陝,逐漸傾嚮聯共抗日;三方聯絡甚多,逐漸形成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合作局面。1936年12月 4日,蔣介石到西安,迫其參加“剿共”。他苦諫無效,於12日同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以八項抗日主張通電全國。在中共代表周恩來參與談判和調解下,蔣介石被迫同意聯共抗日的條件,西安事變終獲和平解决。1937年4月被迫辭職, 6月以南京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專員名義去歐美考察,宣傳抗日主張。盧溝橋抗戰爆發後,多次電蔣要求回國效力,遭拒絶。11月底懷抗日熱忱回國,被國民黨政府誘至南昌囚禁,先後關押於湘、黔、川等地。1949年 9月17日在重慶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茅海建)
    
相關詞
馮玉祥軍人名將西北軍人物英雄烈士巾幗女傑
歷史名人戲麯革命西安事變國民政府十七路軍黔靈公園
張學良全國政協現代歷史
包含詞
楊虎城大傳楊虎城陵園楊虎城烈士陵園
楊虎城將軍陵墓楊虎城將軍陵園楊虎城將軍紀念館
楊虎城將軍烈士陵園楊虎城(1893-1949)陝西楊虎城進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