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花卉 : 中草藥 > 杜鵑花
目錄
《杜鵑花 azalea》
詩人: 方幹 Fang Gan

  未問移栽日,先愁落地時。疏中從間葉,密處莫燒枝。
  郢客教誰探,鬍蜂是自知。周回兩三步,常有醉鄉期。
《杜鵑花 azalea》
詩人: 成彥雄 Cheng Yanxiong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傢。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杜鵑花 azalea》
詩人: 董嗣杲 Dong Sigao

  樹底催歸咽一聲,夕陽噴恨入繁英。
  枝枝血染花風晚,萼萼愁開𠔌雨晴。
  尚有春魂遺萬古,豈無月色照三更。
  冤紅遮莫隨流水,最撓天涯蜀客情。
《杜鵑花 azalea》
詩人: 李時可 Li Shike

  杜鵑躑躅正開時,自是山傢一段奇。
  莫據眼前看易厭,帝城衹賣擔頭枝。
更多詩歌...
請鑒賞:

  柳桂孫 Liu Guisun:杜鵑花 azalea
  丘葵 Qiu Kui:杜鵑花 azalea
  舒嶽祥 Shu Yuexiang:杜鵑花 azalea
  楊巽齋 Yang Xunzhai:杜鵑花 azalea
  易士達 Yi Shida:杜鵑花 azalea
  周文璞 Zhou Wenpu:杜鵑花 azalea
No. 6
  又稱映山紅”。雙子葉植物,杜鵑花科。半常緑或落葉灌木。分枝多,枝條細而直。葉互生,兩面有毛。花裂成五瓣,漏鬥形或鐘形,鮮紅或深紅色,是世界著名花卉。原産中國南方。根、葉、花可供藥用。
No. 7
  也叫映山紅,常緑或落葉灌木。葉卵狀橢圓形。春季開花,花冠闊漏鬥形,紅色,是著名的觀賞植物。 唐 白居易 《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韻寄之》:“最惜杜鵑花爛熳,春風吹盡不同攀。”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花》:“杜鵑花以二三月杜鵑鳴時開,一名暎山紅,一名紅躑躅……又 上虞 釣臺山 上雙筍石,其頂有杜鵑花,春夏照爛,望之若人立而飾其冠冕者。” 清 黃遵憲 《杜鵑》詩:“杜鵑花下杜鵑啼,苦風凄雨夢亦迷。” 楊朔 《滇池邊上的報春花》:“說起 昆明 的花木,真正別緻。最有名的三種花是茶花、杜鵑花,還有報春花。”
No. 8
  杜鵑花--花中西施
  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金達萊
  科名:杜鵑花
  産地與習性:
  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産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佈。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佈有24種,歐洲分佈有9種,大洋洲分佈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緑大喬木、小喬木,常緑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産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幹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一般於春、秋二季抽梢,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趨於停滯。鼕季有短暫的休眠期。
  形態特徵: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
  中國是杜鵑花的分佈中心,約有460種,除新疆和寧夏外,各省區均有分佈。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是最集中的産地,均分別占百種以上,僅雲南的杜鵑花品種就占全國品種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許多國傢從這裏引種。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因生態環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和形狀。最小的植株衹有幾釐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高達數丈,巍然挺立,蔚為壯觀。杜鵑花分落葉和常緑兩大類。落葉類葉小,常緑類葉片碩大。花的顔色有紅、紫、黃、白、粉、藍等色。喜陰涼、濕潤,耐寒,多生長在海拔1000-14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林緣、石壁和沼澤地。除作觀賞,有的葉花可入藥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製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花根係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註意: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睏難、四肢麻木等。
  繁栽要點: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養殖方法一、環境條件 : 栽培杜鵑花最好具有室內和室處兩種環境。室內環境是在鼕季使用。長江流域,室內衹要有一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一般不必加溫。北方鼕季極為寒冷、乾燥,用中溫 (15 ℃左右 ) 溫室栽培為宜。室外場地,夏秋使用,以泥地為好,忌水泥地。場地要寬敞,通風和蔭涼,上面要搭建蔭棚,遮以蘆簾或藉用天然林蔭的蔽護,透光率 30% 左右為宜,切忌夕曬。
  二、盆土要求 : 杜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 ph 值為 5.0 — 6.0 。如用粘土或鹼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目前通常采用 3 種配製的培養土。 (1) 山土 7 份、幹苔草屑 1 份、幹腐葉土 2 份,幹肥 1 份混合配製。 (2) 山皮土 ( 表土 )3 份、馬糞 3 份,落葉雜草 3 份、人糞尿 1 份分層堆製,經過 1 — 2 年後過篩備用。 (3) 山土 3 份、腐葉土 3 份、園土 4 份、砂土 2 份混合配製,並每盆加入 50 剋麻醬渣、骨粉。
  三、花盆選擇 : 栽培杜鵑花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根係生長,生産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杜鵑花,特別已造型的杜鵑花,為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於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紫砂盆質地細膩,色采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倍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 ( 舊瓦片 ) 這樣利於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 4 — 6 年生植株用 5 寸盆; 7 — 10 年生植株用 6 寸盆; 11 — 15 年生殖株用 8 寸盆。
  四、改善水質 : 澆杜鵑花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 1 — 2 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 0.2% 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 7 — 10 天澆 1 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五、肥水管理 : 杜鵑性喜陰濕,不宜過幹。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鼕季杜鵑花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 4 — 5 天澆水 1 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 3 月間,杜鵑花發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發育稍遲,澆水量應少於春鵑。一般每隔 2 天在上午適量澆水 1 次。 4 — 6 月杜鵑花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 1 次。 7 — 9 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 1 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 9 月中旬至 11 月,天氣逐漸轉涼,為杜鵑花生長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鼕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 1 次,保持濕潤即可。杜鵑花比較喜肥,一般采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腐爛後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後至花蕾吐花前,每隔 10 天施 1 次薄肥,濃度為 15% ,共施 2 — 3 次,促使老葉轉緑,萌發新根。花謝後,為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 5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施肥 5 — 6 次。如連續下雨,可施幹肥。進房前,杜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 1 — 2 次。
  六、室外遮蔭 : 在出房前到開化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 60% ;在 6 月到 7 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 9 時至下午 4 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 7 月中旬到 9 月上旬,每天上午 8 時至下午 5 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 9 月以後的秋季生長期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 10 時至下午 4 時遮蔭, 10 月以後宜多見陽光。 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七、整形修剪 : 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衹在花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八、防病治蟲 : 軍配蟲 ( 又名冠網蝽 ) 在危害期間噴灑 40% 樂果 1500 倍液,每 7 天噴 1 次,連續 3 次。頂芽捲葉蟲防治方法主要靠人工捕捉殺死,幼蟲或蛹也可用 40% 樂果乳油 2000 倍液或敵敵畏 1500 倍液噴殺。
  應用: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杜鵑花可藥用,有些亦可食用。映山紅的花味酸無毒,可生食;大白杜鵑、粗柄杜鵑 的花至今是滇中人民的優美蔬菜;用羊躑躅的枝、葉、花浸泡漚製,可作殺蟲農藥;興安杜鵑等,可 製藥。有些種類的樹皮、樹葉含豐富的蘸質,可提取栲膠;杜鵑花的木材、根兜,質地細膩、堅韌,可製碗、筷、盆、鉢、煙斗、根等日用工、藝品。杜娟花性甘微苦、平、清香,在醫學上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去風濕,調經和血,安神去燥,民間常用此花和豬蹄同煲,可治女性帶赤下。長期飲用有美白和祛斑之功效
  植物染料作用:作為花卉的陪襯,杜鵑花的枝葉作用沒有被人重視,實際上是一種天然的染料。使用部位:枝葉。
  在傢養環境中,杜鵑花以盆栽為佳。上盆時間選在早春或晚秋為宜。杜鵑花根係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係。澆水,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溫度低時少澆;高時,要隨幹隨澆,但絶對不能積水。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對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杜鵑花,群衆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衹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為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杜鵑花自然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全球800餘種,我國就有600多種,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無疑,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佈中心。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亦有高僅幾釐米、匍匐於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鵑、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丈、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由數朵鐘狀或漏鬥狀的花朵組成,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綉球。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釐米, 寬20多釐米;果為蒴果,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鵑花在雲南生長於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種類最為豐富。尤其是高山冷濕地帶。多種常緑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鐘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叢和純林,竟有連綿一二十公裏盡為杜鵑花“花海”的奇觀。杜鵑花的花期依氣候和各種而不同,低山暖熱地帶多在2—3月開放,中山溫涼地帶多在4—6月開放,高山冷涼地帶多在7—8月開放。因其種類繁多,分佈廣泛,生態環境之復雜多樣,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幹枝百幹;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麯若虯竜,蒼勁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紅似火、金光燦燦、晶藍如寶,或帶斑帶點,或帶條帶塊,粉紅的、洋紅的、橙黃色的、淡紫色的、黃中帶紅的、紅中帶白的、白中帶緑的,真是千變萬化,無奇不有。有的濃妝豔服,有的淡著縞素,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社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雲南採集標本、種子,現今英國皇傢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花係多自云南採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1919年,英國採集傢傅利斯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橫着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釐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裏。但在63年之後,1981年2月,科學家又在原址,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後經騰衝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釐米—8釐米、口徑6釐米的鐘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釐米。這頂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映山紅,是杜鵑花中常見的一種,因其花開時映得滿山皆紅而得名。在隆林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的西江、鳳凰山、莊口、嵐山等海拔500多米的山區均有分佈。映山紅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贊誦映山紅的美文詩句,如宋代楊萬裏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登上那郁郁葱葱的岩頭山,你會看到火紅火紅的映山紅在青山緑樹之間雲蒸霞蔚,一團團一簇簇,開得那麽熱烈,那麽絢麗。朵朵花兒如紅色的瑪瑙,迎風玉立,嬌豔欲滴,花瓣兒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貼着瓣,相互依偎竟相輝映,引來無數的蜂碟飛舞。每一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映山紅網:http://hi.baidu.com/yshljs
No. 9
  杜鵑花--花中西施
  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金達萊
  科名:杜鵑花
  産地與習性:
  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産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佈。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佈有24種,歐洲分佈有9種,大洋洲分佈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緑大喬木、小喬木,常緑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産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幹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一般於春、秋二季抽梢,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趨於停滯。鼕季有短暫的休眠期。
  形態特徵: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
   中國是杜鵑花的分佈中心,約有460種,除新疆和寧夏外,各省區均有分佈。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是最集中的産地,均分別占百種以上,僅雲南的杜鵑花品種就占全國品種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許多國傢從這裏引種。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因生態環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和形狀。最小的植株衹有幾釐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高達數丈,巍然挺立,蔚為壯觀。杜鵑花分落葉和常緑兩大類。落葉類葉小,常緑類葉片碩大。花的顔色有紅、紫、黃、白、粉、藍等色。喜陰涼、濕潤,耐寒,多生長在海拔1000-14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林緣、石壁和沼澤地。除作觀賞,有的葉花可入藥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製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花根係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註意: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睏難、四肢麻木等。
  繁栽要點: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養殖方法一、環境條件 : 栽培杜鵑花最好具有室內和室處兩種環境。室內環境是在鼕季使用。長江流域,室內衹要有一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一般不必加溫。北方鼕季極為寒冷、乾燥,用中溫 (15 ℃左右 ) 溫室栽培為宜。室外場地,夏秋使用,以泥地為好,忌水泥地。場地要寬敞,通風和蔭涼,上面要搭建蔭棚,遮以蘆簾或藉用天然林蔭的蔽護,透光率 30% 左右為宜,切忌夕曬。
  二、盆土要求 : 杜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 ph 值為 5.0 — 6.0 。如用粘土或鹼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目前通常采用 3 種配製的培養土。 (1) 山土 7 份、幹苔草屑 1 份、幹腐葉土 2 份,幹肥 1 份混合配製。 (2) 山皮土 ( 表土 )3 份、馬糞 3 份,落葉雜草 3 份、人糞尿 1 份分層堆製,經過 1 — 2 年後過篩備用。 (3) 山土 3 份、腐葉土 3 份、園土 4 份、砂土 2 份混合配製,並每盆加入 50 剋麻醬渣、骨粉。
  三、花盆選擇 : 栽培杜鵑花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根係生長,生産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杜鵑花,特別已造型的杜鵑花,為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於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紫砂盆質地細膩,色采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倍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 ( 舊瓦片 ) 這樣利於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 4 — 6 年生植株用 5 寸盆; 7 — 10 年生植株用 6 寸盆; 11 — 15 年生殖株用 8 寸盆。
  四、改善水質 : 澆杜鵑花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 1 — 2 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 0.2% 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 7 — 10 天澆 1 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五、肥水管理 : 杜鵑性喜陰濕,不宜過幹。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鼕季杜鵑花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 4 — 5 天澆水 1 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 3 月間,杜鵑花發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發育稍遲,澆水量應少於春鵑。一般每隔 2 天在上午適量澆水 1 次。 4 — 6 月杜鵑花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 1 次。 7 — 9 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 1 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 9 月中旬至 11 月,天氣逐漸轉涼,為杜鵑花生長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鼕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 1 次,保持濕潤即可。杜鵑花比較喜肥,一般采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腐爛後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後至花蕾吐花前,每隔 10 天施 1 次薄肥,濃度為 15% ,共施 2 — 3 次,促使老葉轉緑,萌發新根。花謝後,為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 5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施肥 5 — 6 次。如連續下雨,可施幹肥。進房前,杜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 1 — 2 次。
  六、室外遮蔭 : 在出房前到開化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 60% ;在 6 月到 7 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 9 時至下午 4 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 7 月中旬到 9 月上旬,每天上午 8 時至下午 5 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 9 月以後的秋季生長期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 10 時至下午 4 時遮蔭, 10 月以後宜多見陽光。 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七、整形修剪 : 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衹在花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八、防病治蟲 : 軍配蟲 ( 又名冠網蝽 ) 在危害期間噴灑 40% 樂果 1500 倍液,每 7 天噴 1 次,連續 3 次。頂芽捲葉蟲防治方法主要靠人工捕捉殺死,幼蟲或蛹也可用 40% 樂果乳油 2000 倍液或敵敵畏 1500 倍液噴殺。
  應用: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杜鵑花可藥用,有些亦可食用。映山紅的花味酸無毒,可生食;大白杜鵑、粗柄杜鵑 的花至今是滇中人民的優美蔬菜;用羊躑躅的枝、葉、花浸泡漚製,可作殺蟲農藥;興安杜鵑等,可 製藥。有些種類的樹皮、樹葉含豐富的蘸質,可提取栲膠;杜鵑花的木材、根兜,質地細膩、堅韌,可製碗、筷、盆、鉢、煙斗、根等日用工、藝品。杜娟花性甘微苦、平、清香,在醫學上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去風濕,調經和血,安神去燥,民間常用此花和豬蹄同煲,可治女性帶赤下。長期飲用有美白和祛斑之功效
  植物染料作用:作為花卉的陪襯,杜鵑花的枝葉作用沒有被人重視,實際上是一種天然的染料。使用部位:枝葉。
  在傢養環境中,杜鵑花以盆栽為佳。上盆時間選在早春或晚秋為宜。杜鵑花根係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係。澆水,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溫度低時少澆;高時,要隨幹隨澆,但絶對不能積水。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對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杜鵑花,群衆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衹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為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杜鵑花自然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全球800餘種,我國就有600多種,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無疑,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佈中心。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亦有高僅幾釐米、匍匐於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鵑、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丈、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由數朵鐘狀或漏鬥狀的花朵組成,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綉球。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釐米, 寬20多釐米;果為蒴果,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鵑花在雲南生長於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種類最為豐富。尤其是高山冷濕地帶。多種常緑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鐘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叢和純林,竟有連綿一二十公裏盡為杜鵑花“花海”的奇觀。杜鵑花的花期依氣候和各種而不同,低山暖熱地帶多在2—3月開放,中山溫涼地帶多在4—6月開放,高山冷涼地帶多在7—8月開放。因其種類繁多,分佈廣泛,生態環境之復雜多樣,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幹枝百幹;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麯若虯竜,蒼勁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紅似火、金光燦燦、晶藍如寶,或帶斑帶點,或帶條帶塊,粉紅的、洋紅的、橙黃色的、淡紫色的、黃中帶紅的、紅中帶白的、白中帶緑的,真是千變萬化,無奇不有。有的濃妝豔服,有的淡著縞素,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社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雲南採集標本、種子,現今英國皇傢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花係多自云南採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1919年,英國採集傢傅利斯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橫着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釐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裏。但在63年之後,1981年2月,科學家又在原址,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後經騰衝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釐米—8釐米、口徑6釐米的鐘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釐米。這頂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映山紅,是杜鵑花中常見的一種,因其花開時映得滿山皆紅而得名。在隆林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的西江、鳳凰山、莊口、嵐山等海拔500多米的山區均有分佈。映山紅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贊誦映山紅的美文詩句,如宋代楊萬裏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登上那郁郁葱葱的岩頭山,你會看到火紅火紅的映山紅在青山緑樹之間雲蒸霞蔚,一團團一簇簇,開得那麽熱烈,那麽絢麗。朵朵花兒如紅色的瑪瑙,迎風玉立,嬌豔欲滴,花瓣兒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貼着瓣,相互依偎竟相輝映,引來無數的蜂碟飛舞。每一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映山紅網:http://hi.baidu.com/yshljs
No. 10
  杜鵑花--花中西施
  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金達萊
  科名:杜鵑花
  産地與習性:
  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産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佈。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佈有24種,歐洲分佈有9種,大洋洲分佈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緑大喬木、小喬木,常緑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産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幹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一般於春、秋二季抽梢,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趨於停滯。鼕季有短暫的休眠期。
  形態特徵: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
   中國是杜鵑花的分佈中心,約有460種,除新疆和寧夏外,各省區均有分佈。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是最集中的産地,均分別占百種以上,僅雲南的杜鵑花品種就占全國品種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許多國傢從這裏引種。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因生態環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和形狀。最小的植株衹有幾釐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高達數丈,巍然挺立,蔚為壯觀。杜鵑花分落葉和常緑兩大類。落葉類葉小,常緑類葉片碩大。花的顔色有紅、紫、黃、白、粉、藍等色。喜陰涼、濕潤,耐寒,多生長在海拔1000-14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林緣、石壁和沼澤地。除作觀賞,有的葉花可入藥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製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花根係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註意: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睏難、四肢麻木等。
  繁栽要點: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應用: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杜鵑花可藥用,有些亦可食用。映山紅的花味酸無毒,可生食;大白杜鵑、粗柄杜鵑 的花至今是滇中人民的優美蔬菜;用羊躑躅的枝、葉、花浸泡漚製,可作殺蟲農藥;興安杜鵑等,可 製藥。有些種類的樹皮、樹葉含豐富的蘸質,可提取栲膠;杜鵑花的木材、根兜,質地細膩、堅韌,可製碗、筷、盆、鉢、煙斗、根等日用工、藝品。杜娟花性甘微苦、平、清香,在醫學上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去風濕,調經和血,安神去燥,民間常用此花和豬蹄同煲,可治女性帶赤下。長期飲用有美白和祛斑之功效
  植物染料作用:作為花卉的陪襯,杜鵑花的枝葉作用沒有被人重視,實際上是一種天然的染料。使用部位:枝葉。
  在傢養環境中,杜鵑花以盆栽為佳。上盆時間選在早春或晚秋為宜。杜鵑花根係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係。澆水,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溫度低時少澆;高時,要隨幹隨澆,但絶對不能積水。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對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杜鵑花,群衆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衹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為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杜鵑花自然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全球800餘種,我國就有600多種,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無疑,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佈中心。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亦有高僅幾釐米、匍匐於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鵑、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丈、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由數朵鐘狀或漏鬥狀的花朵組成,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綉球。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釐米, 寬20多釐米;果為蒴果,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鵑花在雲南生長於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種類最為豐富。尤其是高山冷濕地帶。多種常緑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鐘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叢和純林,竟有連綿一二十公裏盡為杜鵑花“花海”的奇觀。杜鵑花的花期依氣候和各種而不同,低山暖熱地帶多在2—3月開放,中山溫涼地帶多在4—6月開放,高山冷涼地帶多在7—8月開放。因其種類繁多,分佈廣泛,生態環境之復雜多樣,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幹枝百幹;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麯若虯竜,蒼勁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紅似火、金光燦燦、晶藍如寶,或帶斑帶點,或帶條帶塊,粉紅的、洋紅的、橙黃色的、淡紫色的、黃中帶紅的、紅中帶白的、白中帶緑的,真是千變萬化,無奇不有。有的濃妝豔服,有的淡著縞素,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社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雲南採集標本、種子,現今英國皇傢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花係多自云南採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1919年,英國採集傢傅利斯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橫着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釐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裏。但在63年之後,1981年2月,科學家又在原址,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後經騰衝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釐米—8釐米、口徑6釐米的鐘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釐米。這頂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映山紅,是杜鵑花中常見的一種,因其花開時映得滿山皆紅而得名。在隆林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的西江、鳳凰山、莊口、嵐山等海拔500多米的山區均有分佈。映山紅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贊誦映山紅的美文詩句,如宋代楊萬裏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登上那郁郁葱葱的岩頭山,你會看到火紅火紅的映山紅在青山緑樹之間雲蒸霞蔚,一團團一簇簇,開得那麽熱烈,那麽絢麗。朵朵花兒如紅色的瑪瑙,迎風玉立,嬌豔欲滴,花瓣兒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貼着瓣,相互依偎竟相輝映,引來無數的蜂碟飛舞。每一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映山紅網:http://hi.baidu.com/yshljs
No. 11
  杜鵑花--花中西施
  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金達萊
  科名:杜鵑花
  産地與習性:
  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産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佈。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佈有24種,歐洲分佈有9種,大洋洲分佈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緑大喬木、小喬木,常緑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産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幹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一般於春、秋二季抽梢,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趨於停滯。鼕季有短暫的休眠期。
  形態特徵: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
   中國是杜鵑花的分佈中心,約有460種,除新疆和寧夏外,各省區均有分佈。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是最集中的産地,均分別占百種以上,僅雲南的杜鵑花品種就占全國品種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許多國傢從這裏引種。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因生態環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和形狀。最小的植株衹有幾釐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高達數丈,巍然挺立,蔚為壯觀。杜鵑花分落葉和常緑兩大類。落葉類葉小,常緑類葉片碩大。花的顔色有紅、紫、黃、白、粉、藍等色。喜陰涼、濕潤,耐寒,多生長在海拔1000-14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林緣、石壁和沼澤地。除作觀賞,有的葉花可入藥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製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花根係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註意: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睏難、四肢麻木等。
  繁栽要點: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養殖方法一、環境條件 : 栽培杜鵑花最好具有室內和室處兩種環境。室內環境是在鼕季使用。長江流域,室內衹要有一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一般不必加溫。北方鼕季極為寒冷、乾燥,用中溫 (15 ℃左右 ) 溫室栽培為宜。室外場地,夏秋使用,以泥地為好,忌水泥地。場地要寬敞,通風和蔭涼,上面要搭建蔭棚,遮以蘆簾或藉用天然林蔭的蔽護,透光率 30% 左右為宜,切忌夕曬。
  二、盆土要求 : 杜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 ph 值為 5.0 — 6.0 。如用粘土或鹼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目前通常采用 3 種配製的培養土。 (1) 山土 7 份、幹苔草屑 1 份、幹腐葉土 2 份,幹肥 1 份混合配製。 (2) 山皮土 ( 表土 )3 份、馬糞 3 份,落葉雜草 3 份、人糞尿 1 份分層堆製,經過 1 — 2 年後過篩備用。 (3) 山土 3 份、腐葉土 3 份、園土 4 份、砂土 2 份混合配製,並每盆加入 50 剋麻醬渣、骨粉。
  三、花盆選擇 : 栽培杜鵑花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根係生長,生産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杜鵑花,特別已造型的杜鵑花,為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於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紫砂盆質地細膩,色采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倍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 ( 舊瓦片 ) 這樣利於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 4 — 6 年生植株用 5 寸盆; 7 — 10 年生植株用 6 寸盆; 11 — 15 年生殖株用 8 寸盆。
  四、改善水質 : 澆杜鵑花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 1 — 2 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 0.2% 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 7 — 10 天澆 1 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五、肥水管理 : 杜鵑性喜陰濕,不宜過幹。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鼕季杜鵑花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 4 — 5 天澆水 1 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 3 月間,杜鵑花發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發育稍遲,澆水量應少於春鵑。一般每隔 2 天在上午適量澆水 1 次。 4 — 6 月杜鵑花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 1 次。 7 — 9 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 1 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 9 月中旬至 11 月,天氣逐漸轉涼,為杜鵑花生長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鼕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 1 次,保持濕潤即可。杜鵑花比較喜肥,一般采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腐爛後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後至花蕾吐花前,每隔 10 天施 1 次薄肥,濃度為 15% ,共施 2 — 3 次,促使老葉轉緑,萌發新根。花謝後,為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 5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施肥 5 — 6 次。如連續下雨,可施幹肥。進房前,杜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 1 — 2 次。
  六、室外遮蔭 : 在出房前到開化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 60% ;在 6 月到 7 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 9 時至下午 4 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 7 月中旬到 9 月上旬,每天上午 8 時至下午 5 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 9 月以後的秋季生長期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 10 時至下午 4 時遮蔭, 10 月以後宜多見陽光。 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七、整形修剪 : 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衹在花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八、防病治蟲 : 軍配蟲 ( 又名冠網蝽 ) 在危害期間噴灑 40% 樂果 1500 倍液,每 7 天噴 1 次,連續 3 次。頂芽捲葉蟲防治方法主要靠人工捕捉殺死,幼蟲或蛹也可用 40% 樂果乳油 2000 倍液或敵敵畏 1500 倍液噴殺。
  應用: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杜鵑花可藥用,有些亦可食用。映山紅的花味酸無毒,可生食;大白杜鵑、粗柄杜鵑 的花至今是滇中人民的優美蔬菜;用羊躑躅的枝、葉、花浸泡漚製,可作殺蟲農藥;興安杜鵑等,可 製藥。有些種類的樹皮、樹葉含豐富的蘸質,可提取栲膠;杜鵑花的木材、根兜,質地細膩、堅韌,可製碗、筷、盆、鉢、煙斗、根等日用工、藝品。杜娟花性甘微苦、平、清香,在醫學上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去風濕,調經和血,安神去燥,民間常用此花和豬蹄同煲,可治女性帶赤下。長期飲用有美白和祛斑之功效
  植物染料作用:作為花卉的陪襯,杜鵑花的枝葉作用沒有被人重視,實際上是一種天然的染料。使用部位:枝葉。
  在傢養環境中,杜鵑花以盆栽為佳。上盆時間選在早春或晚秋為宜。杜鵑花根係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係。澆水,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溫度低時少澆;高時,要隨幹隨澆,但絶對不能積水。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對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杜鵑花,群衆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衹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為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杜鵑花自然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全球800餘種,我國就有600多種,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無疑,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佈中心。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亦有高僅幾釐米、匍匐於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鵑、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丈、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由數朵鐘狀或漏鬥狀的花朵組成,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綉球。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釐米, 寬20多釐米;果為蒴果,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鵑花在雲南生長於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種類最為豐富。尤其是高山冷濕地帶。多種常緑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鐘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叢和純林,竟有連綿一二十公裏盡為杜鵑花“花海”的奇觀。杜鵑花的花期依氣候和各種而不同,低山暖熱地帶多在2—3月開放,中山溫涼地帶多在4—6月開放,高山冷涼地帶多在7—8月開放。因其種類繁多,分佈廣泛,生態環境之復雜多樣,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幹枝百幹;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麯若虯竜,蒼勁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紅似火、金光燦燦、晶藍如寶,或帶斑帶點,或帶條帶塊,粉紅的、洋紅的、橙黃色的、淡紫色的、黃中帶紅的、紅中帶白的、白中帶緑的,真是千變萬化,無奇不有。有的濃妝豔服,有的淡著縞素,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杜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雲南採集標本、種子,現今英國皇傢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花係多自云南採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1919年,英國採集傢傅利斯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橫着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釐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裏。但在63年之後,1981年2月,科學家又在原址,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後經騰衝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釐米—8釐米、口徑6釐米的鐘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釐米。這頂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映山紅,是杜鵑花中常見的一種,因其花開時映得滿山皆紅而得名。在隆林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的西江、鳳凰山、莊口、嵐山等海拔500多米的山區均有分佈。映山紅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贊誦映山紅的美文詩句,如宋代楊萬裏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登上那郁郁葱葱的岩頭山,你會看到火紅火紅的映山紅在青山緑樹之間雲蒸霞蔚,一團團一簇簇,開得那麽熱烈,那麽絢麗。朵朵花兒如紅色的瑪瑙,迎風玉立,嬌豔欲滴,花瓣兒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貼着瓣,相互依偎竟相輝映,引來無數的蜂碟飛舞。每一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映山紅網:http://hi.baidu.com/yshljs
No. 12
  杜鵑花
  (《綱目》)
  【異名】紅躑躅(《洛陽花木記》),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綱目》),豔山紅(《分類草藥性》),豔山花、山歸來(《貴州民間方藥集》),滿山紅、清明花(《江西民間草藥驗方》),紅柴爿花、燈盞紅花、山茶花(《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蟲鳥花,報春花(《江西草藥》),迎山紅(《煙臺醫藥》1:23,1971)。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的花或果實。
  【植物形態】杜鵑花
  常緑或半常緑灌木,高達3米。分枝細而多,密被黃色或褐色平伏硬毛。葉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6釐米,寬1~3釐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疏被硬毛,下面密被褐色細毛,脈上更多。花2~6朵簇生枝端;萼片5,橢圓狀卵形,長2~4毫米,密被褐色硬毛,宿存;花冠玫瑰色至淡紅色,闊漏鬥狀,徑約4~5釐米,裂片近倒卵形,上部1瓣及近側2瓣有深紅色斑點;雄蕊7~10,花絲下部有稀疏細毛;花藥紫色;子房卵圓形,密被硬毛,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長5~8毫米,密被硬毛。花期4月。果熱期10月。
  生於山坡或平地,林中、岩畔。分佈河南、湖北及長江以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杜鵑花根)、莖葉(杜鵑花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4~5月盛開時采收,曬幹。
  【化學成分】花含花色甙和黃酮醇類,均為花的色素。最常見的紅色素(花色甙)為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和矢車菊素3,5-雙葡萄糖甙。一般這二種色素同時存在。紫花的花色甙中含錦葵花素3,5-雙葡萄糖甙。最常見的黃酮醇類為杜鵑黃素3-鼠李糖葡萄糖甙。紫花的黃酮醇類中還含楊梅樹皮素5-甲醚。
  【藥理作用】小鼠腹腔註射映山紅煎劑有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其醋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其母液,分離出的結晶甲和結晶乙(黃酮化合物)也有鎮咳作用。小鼠灌服煎劑有祛痰作用(酚紅法)。豚鼠腹腔註射煎劑無幹喘作用(組織胺噴霧法)。
  【性味】酸甘,溫。
  ①《綱目》:"味酸,無毒。"
  ②《分類草藥性》:"味甜,性溫。"
  ③《四川中藥志》:"性平,味酸辛,無毒。"
  【功用主治】和血,調經,祛風濕。治月經不調,閉經,崩漏,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
  ①《分類草藥性》:"治吐血,崩癥,去風寒,和血。"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治月經不調,止紅崩;浸酒內服,可治風濕。果實止傷痛。"
  ③《四川中藥志》:"治腹痛下痢,痔出血及內傷咳嗽。"
  【用法與用量】內服:花:煎湯,0.5~1兩;果實:研末,3~5分。
  【選方】①治月傢病,經閉幹瘦:映山紅二兩。水煎服。
  ②治跌打疼痛:映山紅子(研末)五分。用酒吞報。
  ③治流鼻血:映山紅花(生的)五錢至一兩。水煎服。(①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④治白帶:杜鵑花(用白花)五錢,和豬腳爪適量同煮,吃湯和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基本資料
  花名
  杜鵑花:花中西施
  學名/拉丁名:Rhododendron simsii & R.spp.
  (rhododendrons - subgenus Pentanthera、
  rhododendrons - subgenus Titsushi ).
  英名:Indian Azalea 、Azaleas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金達萊 、山鵑、紅杜鵑、豔山紅、豔山花、清明花、格桑花(藏語)、索瑪、索瑪花(彝語)、金達萊(朝鮮語)、山石榴等。
  科屬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杜鵑花目 Ericales
  科: 杜鵑花科 Ericaceae
  屬: 杜鵑花屬 Rhododendron
  種: 杜鵑花 R. Pentanthera
  R. Tsutsusi
簡 述
  杜鵑花: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為廣泛的。白居易贊曰:“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藥皆嫫母”。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佈中,種類之多、數量之巨,沒有一個能與中國杜鵑花匹敵,中國,乃世界杜鵑花資源的寶庫!今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足見人們對杜鵑花的厚愛。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因生態環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和形狀。最小的植株衹有幾釐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高達數丈,巍然挺立,蔚為壯觀。
  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木本植物的統稱,花葉均美觀。杜鵑花屬很大,種類極富變化,約含800種。主要原産於北溫帶,特別是喜馬拉雅山脈、東南亞及馬來西亞山區的潮濕酸性土壤,在該處形成濃密的灌叢。本屬包括映山紅(azalea)種類,有些園藝傢視之為另一屬。
  杜鵑花的習性由常緑到落葉,由低矮的地表覆蓋植物到高大的喬木不等。最早於17世紀中期栽培供庭園觀賞者為密毛高山杜鵑(R. hirsutum),高可達1公尺(3呎)。其他由高僅10公分(4吋)的席狀矮生種到高逾12公尺的喬木不等,前者如原産中國雲南的匍匐杜鵑(R. prostratum),後者如樹形杜鵑(R. arboreum)、硬刺杜鵑(R. barbatum)及原産亞洲的大樹杜鵑(R. giganteum)。除了映山紅種類外,葉皆厚、革質、常緑;花通常筒狀至漏鬥狀,顔色變異頗大,有白、黃、粉紅、緋紅、紫及藍等色。
  美國東南部産的山柳葉杜鵑(R. catawbiense)數量很多,6月花季為大煙山脈國傢公園的勝景。山柳葉杜鵑與近緣種雜交,可産生hearty catawba雜種杜鵑。柳葉杜鵑(R. maximum)與山柳葉杜鵑的分佈區重疊,且更朝東北分佈,常栽培供觀賞;兩者皆可長成6公尺或更高的小喬木。加拿大杜鵑(R. canadense)原産北美東北部,在葉子展開前綻放玫瑰紫色的花朵。
産地分佈
  中國是杜鵑花的分佈中心,約有530種,除新疆和寧夏外,各省區均有分佈。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是最集中的産地,均分別占百種以上,僅雲南的杜鵑花品種就占全國品種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許多國傢從這裏引種。
  杜鵑花是一個大屬,全世界約有900餘種,分佈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而以亞洲最多,有850種,其中我國有530餘種,占全世界59%,特別集中于云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一帶,是世界杜鵑花的發祥地和分佈中心。喜馬拉雅山脈的不丹、錫金、尼泊爾、緬甸、印度北部,種類也較多,日本、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僅有少數種類。
  在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的棠口鄉竜源村口,樹高3米多,樹冠直徑5米,七枝叢生,棱幹上布滿苔蘚,樹齡在400年以上,一年中僅7月份無花,其餘時間均可見花,花色大紅,經專傢考證,為錦綉杜鵑的變種,十分珍貴。近來,在熙嶺鄉九峰寺、天平山寶林寺、劉公岩景區的山上也發現類似的杜鵑花
  貴州西部黔西縣與大方縣交界處有一“百裏杜鵑”的地方,是延綿五十公裏的一條自然野生杜鵑林,那裏被稱為“地球的彩帶、世界的花園、索瑪的故裏”(索瑪是彝族語言裏杜鵑花的稱呼)。此杜鵑林的杜鵑花花種占世界5個亞屬中的4 個,品種亦十分繁多。而黔西縣更是被譽為“杜鵑花之都”。近年來,百裏杜鵑管理委員會加大旅遊的開發力度,着力打造以彝族文化和杜鵑花文化相結合的旅遊資源,每年3月底到4月中旬的時候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旅客。
  湖北麻城分佈有100萬畝古杜鵑,其中包括龜峰山風景區的10萬畝原生態古杜鵑群落。經專傢考證,其面積之大、年代之久、保存之好、密度之高、花色之美,堪稱華中一絶,是迄今發現的我國最大的古杜鵑原始群落。 其中,龜峰山“杜鵑花王”樹齡300多年,次生枝幹達56枝,每枝幹莖在6釐米至10釐米之間,樹冠冠莖達6米,覆蓋面積達35平方米,龜峰山古杜鵑群落2009年04月16日被收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以其面積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之高、保存之好、花色之美,堪稱麻城杜鵑甲天下。
形態特徵
  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分佈於歐洲、亞洲及北美洲,以亞洲為最多。它與西洋杜鵑的區別是:形體相對更矮小,花型相對更小。
生態習性
  我國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佈,尤以雲南、西藏和四川種類最多,為杜鵑花屬的世界分佈中心。杜鵑花屬種類多,習性差異大,但多數種産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幹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停滯。鼕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隨溫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北方在溫室栽培。1~2月即可開花。杜鵑花耐修剪,隱芽受刺激後極易萌發,可藉此控製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立秋前後萌發的新梢,尚能木質化。若形成新梢太晚,鼕季易受凍害。為常緑或落葉灌木。
常見種類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東鵑、春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
  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産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佈。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佈有24種,歐洲分佈有9種,大洋洲分佈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緑大喬木、小喬木,常緑灌木和落葉灌木。
  杜鵑花分落葉和常緑兩大類。落葉類葉小,常緑類葉片碩大。花的顔色有紅、紫、黃、白、粉、藍等色。喜陰涼、濕潤,耐寒,多生長在海拔1000-14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林緣、石壁和沼澤地。
應用價值
  除作觀賞,有的葉花可入藥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製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花根係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杜鵑花可藥用,有些亦可食用。映山紅的花味酸無毒,可生食;大白杜鵑、粗柄杜鵑 的花至今是滇中人民的優美蔬菜;用羊躑躅的枝、葉、花浸泡漚製,可作殺蟲農藥;興安杜鵑等,可 製藥。有些種類的樹皮、樹葉含豐富的蘸質,可提取栲膠;杜鵑花的木材、根兜,質地細膩、堅韌,可製碗、筷、盆、鉢、煙斗、根等日用工、藝品。杜娟花性甘微苦、平、清香,在醫學上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去風濕,調經和血,安神去燥,民間常用此花和豬蹄同煲,可治女性帶赤下。長期飲用有美白和祛斑之功效
  ★ 警 告 :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睏難、四肢麻木等。
栽培管理
  常用播種、扦插和嫁接法繁殖,也可行壓條和分株。播種,常緑杜鵑類最好隨采隨播,落葉杜鵑亦可將種子貯藏至翌年春播。氣溫15~20℃度時,約20天出苗。扦插,一般於5~6月間選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插穗,插後設棚遮蔭,在溫度25℃左右的條件下,1個月即可生根。西鵑生根較慢,約需60~70天。嫁接,西鵑繁殖采用較多,常行嫩枝劈接,嫁接時間不受限製,砧木多用二年生毛鵑,成活率達90%以上。野生杜鵑和栽培品種中的毛鵑、東鵑、夏鵑可以盆栽,也可在蔭蔽條件下地栽。西鵑全行盆栽,培養土多用黑山土,用泥炭土、黃山土、腐葉土、鬆葉土及煤渣、鋸末等配製的培養土,衹要pH值在5.5~7.0之間,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均可使用。上盆一般在4月或11月進行。杜鵑花根係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係。澆水,要根據天氣情況、植株大小。盆土幹濕及生長發育需要,靈活掌握,水質忌鹼性,用自來水時,最好在缸中存放l~2月。4月中旬出房,正值生長旺期,需水量大;梅雨季節,要防積水;7~8月高溫季節,蒸發量大,要隨幹隨澆,午間、傍晚還 要往地面、葉面噴水降溫;11月上旬進房,若室內加溫,生長仍旺,需水仍大,尤其開花抽梢之際,需水更多;若室內不加溫則生長緩慢,3~5日澆一次水即可。要薄肥勤施。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繁栽要點: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養護要點
  一、環境條件 : 栽培杜鵑花最好具有室內和室處兩種環境。室內環境是在鼕季使用。長江流域,室內衹要有一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一般不必加溫。北方鼕季極為寒冷、乾燥,用中溫 (15 ℃左右 ) 溫室栽培為宜。室外場地,夏秋使用,以泥地為好,忌水泥地。場地要寬敞,通風和蔭涼,上面要搭建蔭棚,遮以蘆簾或藉用天然林蔭的蔽護,透光率 30% 左右為宜,切忌夕曬。
  二、盆土要求 : 杜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 PH 值為 5.0 — 6.0 。如用粘土或鹼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目前通常采用 3 種配製的培養土。 (1) 山土 7 份、幹苔草屑 1 份、幹腐葉土 2 份,幹肥 1 份混合配製。 (2) 山皮土 ( 表土 )3 份、馬糞 3 份,落葉雜草 3 份、人糞尿 1 份分層堆製,經過 1 — 2 年後過篩備用。 (3) 山土 3 份、腐葉土 3 份、園土 4 份、砂土 2 份混合配製,並每盆加入 50 剋麻醬渣、骨粉。
  三、花盆選擇 : 栽培杜鵑花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根係生長,生産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杜鵑花,特別已造型的杜鵑花,為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於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紫砂盆質地細膩,色彩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加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 ( 舊瓦片 ) 這樣利於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 4 — 6 年生植株用 5 寸盆; 7 — 10 年生植株用 6 寸盆; 11 — 15 年生殖株用 8 寸盆。
  四、改善水質 : 澆杜鵑花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 1 — 2 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 0.2% 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 7 — 10 天澆 1 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五、肥水管理 : 杜鵑性喜陰濕,不宜過幹。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鼕季杜鵑花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 4 — 5 天澆水 1 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 3 月間,杜鵑花發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發育稍遲,澆水量應少於春鵑。一般每隔 2 天在上午適量澆水 1 次。 4 — 6 月杜鵑花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 1 次。 7 — 9 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 1 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 9 月中旬至 11 月,天氣逐漸轉涼,為杜鵑花生長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鼕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 1 次,保持濕潤即可。杜鵑花比較喜肥,一般采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腐爛後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後至花蕾吐花前,每隔 10 天施 1 次薄肥,濃度為 15% ,共施 2 — 3 次,促使老葉轉緑,萌發新根。花謝後,為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 5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施肥 5 — 6 次。如連續下雨,可施幹肥。進房前,杜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 1 — 2 次。
  六、室外遮蔭 : 在出房前到開花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 60% ;在 6 月到 7 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 9 時至下午 4 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 7 月中旬到 9 月上旬,每天上午 8 時至下午 5 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 9 月以後的秋季生長期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 10 時至下午 4 時遮蔭, 10 月以後宜多見陽光。 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七、整形修剪 : 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衹在花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蟲害防治
  防病治蟲 : 軍配蟲 ( 又名冠網蝽 ) 在危害期間噴灑 40% 樂果 1500 倍液,每 7 天噴 1 次,連續 3 次。頂芽捲葉蟲防治方法主要靠人工捕捉殺死,幼蟲或蛹也可用 40% 樂果乳油 2000 倍液或敵敵畏 1500 倍液噴殺。
  紅蜘蛛,可用1000倍的三氯殺蟎醇液防治。軍配蟲可用1500倍樂果或敵敵畏防治。病害最常見的是褐斑病,可用800倍托布津或等量式波爾多液防治。
盆景製作
  杜鵑花的繁殖可用壓條、扦插、分株、嫁接等方法。也可用生長多年,根幹古雅奇特的杜鵑老樁製作盆景,多在秋末鼕初或春季花謝前挖掘移栽,移栽時多帶宿土,對主幹和主根要進行適當修剪,剪除影響造型的枝條,多留側根和須根,對大的枝幹則要仔細審視,確定造型不需要後再將其去掉。先栽在瓦盆或地下養坯,土壤宜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秋末鼕初挖的樁子栽後用沙土將其全部埋起來,僅露出少許的枝幹,澆透水後罩上塑料袋保溫保濕;春季挖的樁子也要埋入土中2/3。栽後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等植株活穩發芽後再逐漸除去樹幹部位的沙土。養坯過程中應經常嚮葉面及樹幹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但根部不要過濕,特別要避免積水,否則會造成爛根,夏季註意遮光,以防烈日暴曬。
  杜鵑花可製作成直幹式、斜幹式、麯幹式、雙幹式、多幹式、露根式、懸崖式、附石式、水旱式等多種形式的盆景。對於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幼苗可在生長3至4年後逐年進行造型,造型時間多在春季萌芽前或夏、秋的生長季節進行,方法以修剪為主,蟠紮為輔,造型時應遵循先粗後細的原則,對主幹、主枝進行適當蟠紮,其他枝條則以修剪的方法使之成型,由於杜鵑花枝幹比較脆弱,容易折斷,操作時應小心謹慎。在生長季節若枝條出現一些斷裂,可在傷口處抹上黃泥,外包塑料薄膜,很快就會愈合恢復。而杜鵑花老樁則要靠修剪成型,但對某些枝條也可進行適當蟠紮。為提高觀賞性還可用生長多年、枝幹較粗、形態優美的毛白杜鵑老樁做砧木,以品種優良的杜鵑花做接穗,用靠接或切接的方法進行嫁接。還可根據樹樁的情況,逐漸去掉部分泥土,將根部提出土面,使其懸根露爪,古樸遒勁。
  杜鵑花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要求有良好的通風。平時可放在光綫明亮養護,夏季和初秋的高溫季節要進行遮光,避免烈日暴曬,否則強光會灼傷葉片,但也不能過於蔭蔽,以免植株徒長,影響開花,可放在陰棚下或樹陰下養護。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要積水,雨季註意排水,空氣乾燥時可嚮植株及周圍地面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防止葉片幹枯。還可在盆土表面覆蓋一層軟草,以防烈日灼傷盆土表面的細須根。每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為預防黃化病的發生,可在肥液中加入少量的黑礬,以使葉色濃緑光亮。現蕾期增施1至2次骨粉、過磷酸鈣之類的磷肥,可促使花大色豔。鼕季移入室內陽光充足處,維持0℃以上土壤不結冰,並控製澆水,使盆土稍濕潤即可。每年的花後進行一次修剪,剪除病蟲枝、幹枯枝、交叉枝、重疊枝、細弱枝、徒長枝,對過長的枝條也要適當短截,以使株形優美、枝條分佈合理,加強內膛的通風透光性,有利於植株的生長。每2年左右的春季或秋末翻盆一次,盆土宜用含腐殖質豐富、肥沃疏鬆的微酸性沙質土壤。
  植物染料作用:作為花卉的陪襯,杜鵑花的枝葉作用沒有被人重視,實際上是一種天然的染料。使用部位:枝葉。
  在傢養環境中,杜鵑花以盆栽為佳。上盆時間選在早春或晚秋為宜。杜鵑花根係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係。澆水,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溫度低時少澆;高時,要隨幹隨澆,但絶對不能積水。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對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品 種
  杜鵑花,群衆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衹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為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我國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佈中心。
  映山紅,是杜鵑花中常見的一種,因其花開時映得滿山皆紅而得名。在隆林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的西江、鳳凰山、莊口、嵐山等海拔500多米的山區均有分佈。映山紅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贊誦映山紅的美文詩句,如宋代楊萬裏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登上那郁郁葱葱的岩頭山,你會看到火紅火紅的映山紅在青山緑樹之間雲蒸霞蔚,一團團一簇簇,開得那麽熱烈,那麽絢麗。朵朵花兒如紅色的瑪瑙,迎風玉立,嬌豔欲滴,花瓣兒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貼着瓣,相互依偎竟相輝映,引來無數的蜂碟飛舞。每一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亦有高僅幾釐米、匍匐於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鵑、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丈、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由數朵鐘狀或漏鬥狀的花朵組成,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綉球。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釐米, 寬20多釐米;果為蒴果,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鵑花在雲南生長於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種類最為豐富。尤其是高山冷濕地帶。多種常緑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鐘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叢和純林,竟有連綿一二十公裏盡為杜鵑花“花海”的奇觀。杜鵑花的花期依氣候和各種而不同,低山暖熱地帶多在2—3月開放,中山溫涼地帶多在4—6月開放,高山冷涼地帶多在7—8月開放。因其種類繁多,分佈廣泛,生態環境之復雜多樣,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幹枝百幹;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麯若虯竜,蒼勁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紅似火、金光燦燦、晶藍如寶,或帶斑帶點,或帶條帶塊,粉紅的、洋紅的、橙黃色的、淡紫色的、黃中帶紅的、紅中帶白的、白中帶緑的,真是千變萬化,無奇不有。有的濃妝豔服,有的淡著縞素,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杜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雲南採集標本、種子,現今英國皇傢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花係多自云南採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1919年,英國採集傢傅利斯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橫着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釐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裏。但在63年之後,1981年2月,科學家又在原址,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後經騰衝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釐米—8釐米、口徑6釐米的鐘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釐米。這頂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麻城杜鵑花(Rhododendrons imsil)
  “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麻城杜鵑花海是大別山旅遊中最美麗、最經典的景觀。2007年10月26日至28日、2009年4月2日至5日,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專傢許天全、李建強、陳竜清、宋叢文、管開雲等,先後多次慕名前往麻城市對古杜鵑群落進行了實地科考。經過實地踏勘、取樣鑒定,專傢們一致認定:麻城市古杜鵑(映山紅)總面積達100多萬畝,其中龜峰山風景區集中連片總面積達10萬多畝,生長周期達百萬年以上,現存樹齡均在兩百年以上。其面積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高、品種之純、花色之美中國一絶,世界罕見。
  “中國杜鵑研究第一人”、國際著名杜鵑花權威專傢、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杜鵑花協會副理事長管開雲教授,在對麻城杜鵑花所作的鑒定意見書中指出:“在我從事植物研究30餘年的生涯中,幾乎跑遍了全世界杜鵑花分佈地。湖北麻城杜鵑(Rhododendrons imsil)是我見到過的該種杜鵑分佈最集中,林分結構最純、種群面積最大、樹齡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跡。真可謂是麻城杜鵑甲天下。”
  2008年4月央視《歡樂中國行》加盟“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唱響了主題歌《麻城杜鵑花》,麻城杜鵑花紅動天下。
  2009年4月16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在龜峰山風景區為麻城現場頒發《中國面積最大的古杜鵑(映山紅)群落》證書。
花 語
  杜鵑花的花語——永遠屬於你
  杜鵑花的花語——代表愛的喜悅,據說喜歡此花的人純真無邪。杜鵑花的箴言是當見到滿山杜鵑盛開,就是愛神降臨的時候。
  花語:愛的欣喜,節制,節制欲望
  花色含意:愛的喜悅
  白色:被愛的欣喜
  它的花語為“節制”,最大的原因就是,它衹在自己的花季中綻放,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緑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墻或屏障。
傳 說
  1。
  杜鵑花十分美麗。管狀的花,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滿山鮮豔,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着國傢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相傳,古代的蜀國是一個和平富庶的國傢。哪裏土地肥沃,物産豐盛,人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生活得十分幸福。
  可是,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使人們慢慢地懶惰起來。他們一天到晚,醉生夢死,嫖賭逍遙,縱情享樂,有時搞得連播種的時間都忘記了。
  蜀國的皇帝,名叫杜宇。他是一個非常負責而且勤勉的君王,他很愛他的百姓。看到人們樂而忘憂, 他心急如焚。為了不誤農時,每到春播時節,他就四處奔走,催促人們趕快播種,把握春光。
  可是,如此地年復一年,反而使人們養成了習慣,杜宇不來就不播種了。
  終於,杜宇積勞成疾,告別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對百姓還是難以忘懷。他的靈魂化為一隻小鳥,每到春天,就四處飛翔,發出聲聲的啼叫:快快布𠔌,快快布𠔌。直叫得嘴裏流出鮮血。鮮紅的血滴灑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鮮花。
  人們被感動了,他們開始學習他們的好國君杜宇,變得勤勉和負責。他們把那小鳥叫作杜鵑鳥,他們把那些鮮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鵑花
  2。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杜鵑花的國傢,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稱杜鵑花為“山石榴”、“映山紅”、“紅躑躅”等。它和報春花、竜膽花合稱為“中國三大名花”,杜鵑花還列居其冠。
  我國有不少關於杜鵑花的傳說,再加上歷代文人墨客在詩畫中的渲染,更為杜鵑花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著名詩人白居易寫道:“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這是對杜鵑花的高度贊美。
  那杜鵑花是怎麽來的呢?
  傳說很早以前,在今江蘇鎮江市南郊的黃鶴山裏有座小村莊,莊前有條美麗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長江。村子裏的人都靠種田打獵過活。
  靠河邊住着兩傢人,東邊住着一個姓劉的年輕人叫劉鵠,每次出門都隨身帶着一樣特別的東西,那是一支排蕭。他一吹呀,就會引來許多五顔六色的美麗小鳥,在他頭頂上盤旋。他經常捉一些蟲子喂小鳥,小鳥也常銜來一些奇花異草給劉鵠,他們成了好朋友。這些奇花異草都是些名貴的草藥,劉鵠經常把這些草藥送給村裏的窮人治病。
  再說河的西邊住着一傢姓王的,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兒鵑子紡紗、織布、賣布來賺錢養傢。鵑子聰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織出來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鵑子心地善良,經常接濟一些比自己還窮的人傢。鵑子還會唱歌,歌聲就像百靈鳥一樣婉轉。衹要鵑子一唱歌,那黃鶴山下的一片片杜鵑花就會展苞開放,而且朵朵飽滿,朵朵豔麗。 劉鵠和鵑子共飲一河水,同住河岸邊,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他們經常一個吹蕭一個唱歌,引來百鳥飛舞,引得杜鵑花開。
  皇帝聽說鵑子既會唱歌,又會織布,而且長得又漂亮,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聖旨,指名要選鵑子進宮。於是,縣大爺帶了一大幫衙役直奔黃鶴山。一到黃鶴山,到處烏語花香,原來劉鵠和鵑子正在一唱一和。縣大爺說明了來意,娟子不從,於是喝令幾個衙役去撞開門,劉鵠急得從吹蕭的地方跳下來要去保護鵑子。這時又有幾個衙役衝上去,他們抓手的抓手,抓腳的抓腳,把劉鵠抱了個緊,劉鵠衹能幹着急。可憐體弱力小的鵑子,被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兩下就抓走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劉鵠救我!救我!……”劉鵠在一旁心急如焚,衹得眼睜睜地看着鵑子被抓走了。
  自從鵑子被抓走後,劉鵠天天愁,夜夜愁,鵑子媽天天哭,夜夜哭,眼睛就更瞎了。劉鵠心裏想:就算是赴湯蹈火,我也要把鵑子找回來,於是他幫鵑子媽安頓好後,第二天一大早就帶着他心愛的排蕭出發了。他翻過了九九八十一座山,淌過了九九八十一條河,繞過了九九八十一個灣,終於到了皇城。
  再說,鵑子被抓到皇宮後,皇帝就死皮賴臉,鬍攪蠻纏,動手動腳,鵑子恨死了這個皇帝老兒,不管皇帝說什麽,鵑子都不理不睬。是他派人闖進了自己的傢,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劉鵠,想到這她操起凳於就往皇帝頭上砸去。皇帝一點便宜沒沾上,反倒被砸了個頭破血流,嚇得抱頭就逃。鵑子從此不吃不喝,漸漸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這時,皇帝連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鵑子就這樣躺在床上等死了。
  劉鵠來到了皇宮前,他不知鵑子在哪裏,更不知鵑子病得快不行了。而且到處都是衛土,到處都是高墻,沒有一點機會可以讓他進去找鵑子。正着急間,他突然右手無意間摸到了排蕭,這下他有主意了。他趕緊紮了個風箏,把排蕭綁在風箏後面,接着他把風箏放上了天。隨着風箏在天上飛起來,他把綫放得越來越長,鳳箏就在皇宮的上空飛舞,這排蕭的聲音一直傳到了鵑子那裏。鵑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聽到熟悉的蕭聲,知道劉鵠來找她了,便掙紮着坐起來,唱起了家乡的歌,那是劉鵠熟悉的歌。劉鵠聽到這凄楚動人的歌聲後,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鵑子知道他來找她了,難過的是他和鵑子被重重宮墻所阻隔。自己衹能眼睜睜地看着她受折磨而不能救鵑子脫離苦海,劉鵠的心像刀鉸一樣難過。
  於是,劉鵠便倚在宮墻上哭,他不吃不喝衹是癡癡地望着天,漸漸地支持不住了,後來就變成了一隻五彩繽紛的小烏。小鳥振翅飛起躍過高高的宮墻,一直飛到鵑子身邊,對鵑子“吱吱喳喳”地叫,鵑子伸出手來撫摸小鳥,說:“烏兒,鳥兒,你要能帶我飛出去該有多好啊!”說完就吐血了,吐出來的血變成了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鵑子的身體也慢慢地變成了一朵杜鵑花,小鳥銜着這朵杜鵑花,飛出了宮,一直飛到了黃鶴山下,把這朵杜鵑花栽在了鵑子傢門口。從那以後,那裏就開出了一片美麗的杜鵑花,但最美的一株還是鵑子變成的那株,這株花有五個瓣,花心有一顆碧緑的珠子,叫“五寶緑珠”,它是杜鵑花中的珍貴品種。
  過了許多年後,這裏造了一座廟宇,叫做鶴林寺,廟裏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臺叫杜鵑臺,杜鵑臺上種了許多杜鵑花,各式各樣,那株“五寶緑珠”也被移植到這杜鵑臺上了,它在那花叢中,花開得更加嬌豔動人。每當清晨和黃昏時,總有一群五顔六色的小鳥在花臺上空飛舞,其中有一隻總喜歡繞着那株“五寶緑珠”轉,而且這衹烏的叫聲特別凄楚,就像排蕭吹出來的一樣,據說那就是劉鵠變成的。
  3.
  傳說古蜀國有一位皇帝叫杜宇,與他地皇后恩愛異常,後來他遭姦人所害,凄慘死去,靈魂就化作一隻杜鵑鳥,每日在皇后的花園中啼鳴哀嚎,它落下地淚珠是一滴滴紅色的鮮血,染紅了皇后園中美麗的花朵,所以後人就叫它杜鵑花
  那皇后聽到杜鵑鳥的哀鳴,見到那殷紅的鮮血,這纔明白是丈夫靈魂所化,悲傷之下,日夜哀嚎着‘子歸,子歸’,終究鬱鬱而逝,她的靈魂化為火紅的杜鵑花開滿山野,與那杜鵑鳥相棲相伴,所以,這杜鵑花又叫映山紅,這便是杜鵑啼血,子歸哀鳴的典故。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這鳥與花終身不棄的愛戀,乃是人世間不朽的傳奇
中草藥
  【藥名】滿山紅。
  【別名】映山紅、迎山紅、山崩子、靠山紅、達子香、金達來、東北滿山紅。
  【漢語拼音】man shan hong。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olium Rhododendri daurici。
  【歸經】肺經。
  【功效】止咳;祛痰。
  【考證】出自《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册》。
  【科屬分類】杜鵑花科。
  【拉丁文名】Folium Rhododendri daurici。
  【主治】急、慢性支氣管炎。
  【生態環境】生於山脊、山坡及林下酸性土壤上。
  【采收和儲藏】秋、鼕采,曬幹。
  【資源分佈】分佈於黑竜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植物形態】半常緑灌木,高1-2m。樹皮淡灰色。多分枝,小枝細而彎麯,暗灰色,有鱗片和柔毛。芽卵形,鱗片廣卵形。葉互生;葉柄長2-5mm,有微毛;葉片近革質,集生於小枝上部,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7cm,寬1-3cm,先端鈍,有短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緑色,散生白色腺鱗,下面淡緑色,密生腺鱗。鼕季捲成簡狀,揉後有香氣。花1-4朵生於枝頂,先葉開放,粉紅色或紫紅色;萼片短小,分裂,外面密生鱗片;花冠漏鬥狀,長約1.8cm,5裂,外生柔毛;雄蕊10,伸出花冠,花絲基部有柔毛;子房1,子房壁上密生腺鱗,花柱比花瓣長,宿存。蒴果長圓形,長約1.2cm,先端開裂。花期5-6月,果期7-8月。
  【化學成分】含鞣質、還原性物質、強心甙、黃酮類、 中性樹脂、酸性樹脂、油脂和揮發油等。葉中含多種黃酮類,有杜鵑素(Farrerol)、杜鵑乙素(4’,5,7-三羥基-6-甲基雙氫黃酮)、金絲桃甙(Hyperin)、BIAN蓄甙(Avicularin)、杜鵑黃素(Azaleatin)、棉花皮素(Gossy- petin)、楊梅樹皮素(Myricetin)和二氫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葉含揮發油 0.135~0.94毫升/100剋。其中對止咳、祛痰的有效成分為大牻牛兒酮(Gerrnacrone)。 另含桉葉素、愈創木AO及石竹烯 (CaryoPhyllene)、芹子烷(Selinane)和葎草烯的氫化物 (C15H30, 即葎草烷 Humu-lane)等。此外,葉中還含酚類等其他成分。這些成分是氫醌 (Hy-droquinone)、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香莢蘭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杜鵑醇(Rhododendrol)、香豆精類和JIN木毒素(Andromedotoxin)。嫩枝中還含熊果酸(Ursolic acid)等三萜類成分。莖和果實中也含鞣質。 葉含揮發油、黃酮類、香豆素及酚酸類化合物等。葉中揮發油含量0.6%-2.1%,油中含杜鵑酮(牻牛兒酮,germacrone)約17%。又報道鑒定出24種成分,主為順-4,11,11-三甲基-8-亞甲基二環(7,2,0)十一烯、葎草烯(humulene)、γ-芹子烯(γ-selinene)、γ-欖香烯(γ-elemene)、牻牛兒酮和杜鬆腦(juniper camphor),也有報道尚含薄荷醇(menthol), α-、β-、γ-桉葉醇(eudesmol), 丁香烯(caryophyllene)及芹子烷(selinane)。黃酮類化合物有金絲桃甙(hyperoside)、山柰酚、槲皮素、楊梅素(myricetin)`杜鵑素(farrerol)、8-去甲杜鵑素(8- desmethylfarrerol)和異金絲桃甙(isohyperoside)。葉經水解、層析鑒定,尚含二氫槲皮素、棉花素(gossypetin)。此外,尚含扁蓄甙(avicularin)及杜鵑黃素(azaleatin)等。香豆素類化合物有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 東莨菪素(scopoletin)。酚酸類化合物有香莢蘭酸(vanillic acid) 、對羥基苯甲酸、對甲氧基苯甲酸、沒食子酸 -3-甲醚、茴香酸,另含丁香酸及原兒茶酸。此外,葉尚含杜鵑醇(rhododendrol)、氫醌(hydroquinone)、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rhodotoxin)及多種三萜化合物。
  【不良反應及治療】臨床上副反應輕微,但長期服用滿山紅可能對肝髒有一定影響,應予重視。有毒成分主要為JIN木毒素。
  【功效分類】止咳藥。
  【炮製方法】淨製:去雜質;切製:去雜質,用水濕潤。
  【性味】辛;苦;性寒;小毒。
  【中藥化學鑒定】薄層層析鑒別梫木毒素(見照山白項下)。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興安杜鵑的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出處】《中華本草》。
  湖北麻城杜鵑花
  杜鵑花是麻城的市花。“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這是麻城市市長李開壽的“名言”。這句話不僅已成為最流行的廣告語,而且成了麻城最閃亮的名片主題詞。 在去年成功舉行首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後,麻城成了許多人春天嚮往的地方。作為一名副刊編輯,更是收到許許多多贊美麻城杜鵑的作品,包括詩歌、散文 和攝影照片,那爛漫的山花奼紫嫣紅,仿佛就盛開搖曳在我的腦海裏。我多麽盼望親臨麻城實地一睹杜鵑花的風采啊。這一天終於盼來了,因為出席2009麻城• 中國杜鵑花城旅遊發佈會,我來到了這座美麗的杜鵑王國。
  時令未到農歷四月,在麻城市區,就被麻城上上下下籌辦杜鵑花城旅遊發佈會的濃郁氣氛感染着,恨不得馬上就飛到龜山去看那夢裏都雲蒸霞蔚的紅杜鵑。但好客的 麻城人告訴我,此時龜山上的杜鵑正含苞待放,要想看花開,還要五天左右時間。我的心不免有些失落。但朋友們安慰我,花期有一個月呢,“五一”是開得最盛的 時候,那時再來。眼下的杜鵑雖然是含苞待放,但也有其美麗之處,說不定這大美麗就在這開與未開之間哩。我的心又活泛起來。人隨車在龜山盤旋,偶爾看到沿途 萬緑叢中一點紅,那深藏在緑樹中的花兒讓我驚喜不已,我仿佛收穫了整個春天。剛放下行李,先期到達山上的麻城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另外一個山坡上 有一棵杜鵑樹上花全開了。大傢歡呼雀躍。爬上坡岸,鑽入花枝,輕拂花瓣,我的心便與這美麗嬌豔的花朵融合在一起了,有說不出的滿足。
  旅遊發佈會在第二天上午舉行。我們乘車至觀景臺。在這裏仰頭可見到被譽為“天下第一龜”的龜山龜頭。它氣勢雄偉,昂首嚮天,奇險無比,是龜山風景區標志性 的奇特景觀。到達龜頭,要爬566步臺階,據說,這象徵着人生步步高升之意。雖然一路景點和傳說是那樣動人,而我衹為杜鵑而來,我的眼裏也衹有杜鵑。看到 一片片、一叢叢蔥翠欲滴的小樹上一個個黃色花苞兒迎風招展,我疑惑地問全程陪同的朋友:“這是杜鵑嗎?”朋友不無驕傲地說:“我們這裏杜鵑顔色可多啦,不 僅有紅色的,還有黃色、白色的呢。而紅色的,又有深紅、淡紅和玫瑰紅。”僅就這一點看來,龜山被譽為中國杜鵑第一山名不虛傳啊。
  什麽是杜鵑花海,我無法想像,也無法用語言表達,衹有身臨其境才能感知並深深為之陶醉。麻城共有100萬畝古杜鵑,龜山風景區就有連片10萬畝原生態古杜 鵑群,花開時節就成了花的海洋。到龜山看杜鵑,必須到“花海”。我站在杜鵑廣場,遙望四方,但見山巒起伏,層巒疊嶂,漫山遍野都是鋪天蓋地、含苞欲放的杜 鵑花樹。這時,由麻城本土作傢熊明修作詞、湖北著名作麯傢王原平作麯、徐千惠演唱的《麻城杜鵑紅》在杜鵑花海彌漫開來:“杜鵑紅啊,杜鵑紅,麻城杜鵑花開 滿天紅……”歌聲是那麽激越,那麽豪放,,我止不住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我想,如果萬花齊放,那壯觀宏大的場面該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啊……我為麻城擁有龜山 這樣的仙山勝景而驕傲,而自豪,而激動。麻城市領導陪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杜鵑協會副理事長管開雲教授等專傢遊覽杜鵑花海,我們緊隨其後。 “在我從事植物科學研究三十餘年的生涯中,幾乎跑遍了全世界杜鵑花分佈地。湖北麻城杜鵑是我見到過的該種杜鵑分佈最集中、林分結構最純、種群面積最大、樹 齡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跡。真可謂麻城杜鵑甲天下。”此話出自管教授之口,絶對權威。沐浴着 暖暖春陽,腳踏由木板鋪成的花徑,置身杜鵑花樹叢中,真是一種享受。都說每種花都有“花語”,杜鵑在這裏就被賦予人格化, “杜鵑仙子”、“杜鵑公主”和“杜鵑王後”又為我們此行增添了許多浪漫色彩。
  在一個三岔路口,一棵杜鵑強烈地吸引了我們眼光,一個個翹滿枝頭的紅蕾已開啓尖尖的小嘴,蓄勢待發,那花蕊似將隨時噴薄而出,真讓一心想看美麗杜鵑花的我 喜出望外。我和曉英都想在此樹下留影,四處尋找同來的攝影傢。左等右等不見他的身影,心急的我打通他的手機,他說就來就來,可是等了老半天也沒看到他來。 我終於理解了:在這裏,到處都是攝影傢創作的題材,任何一棵樹都能激起攝影傢創作的靈感,他久久沒來也在情理之中。無奈,我們衹有用帶來的傻瓜相機留下這 美好的瞬間。
  在杜鵑花海,每移動一步,都會有驚喜出現。按照路綫圖,我們準備往杜鵑花王生長的地方趕。據介紹,“花王”是杜鵑花海中最大的一棵杜鵑,也是世界上迄今為 止發現的杜鵑花中最大的一棵,樹齡300年以上。其神奇之處在於一個樹蔸上同時生長着56根樹幹,每根幹徑在6-10釐米之間,樹冠冠徑達6米,覆蓋面積 35平方米。在接下來的杜鵑花城旅遊發佈會上,麻城市將為她投保960萬元,寓意祖國960萬平方公裏土地上生長的56個民族血脈相連。以一睹“花王”芳 容為快,是每一個到“花海”人的心願。正走着走着,看過“花王”的曉英一看手錶,大驚失色:“已到10點鐘了,距離發佈會衹有半個時。一去一回,半個小時 怕是來不及了,我們還是快返回吧。”萬般無奈,我們衹好匆匆忙忙打轉,回到發佈會會場——杜鵑廣場。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杜鵑廣場,我碰到了麻城市文聯主席熊亞蘭。她問我以前是否來過龜山?我說很多年前來過。她自豪地說,那時的龜山哪是現 在的龜山?她不愧為作傢,衹用四個字便嚮我描述了花海盛況:動人心魄。她說去年冰雪災害,專傢預計今年將是杜鵑開得最好的一年,她邀請我到時再來麻城欣賞 杜鵑花。我滿口答應。
  在麻城,在龜山,雖然還沒到杜鵑花盛開的季節,然而我心裏卻無處不感到杜鵑花開正濃。那天一進入麻城,就有一塊大牌子映入眼簾:“杜鵑花城歡迎您!”讓人 陡生賓至如歸之感。杜鵑花還開在賓館、酒樓的電梯和墻壁上,讓人如沐春風,心裏暖融融的。杜鵑花開得熱情奔放,杜鵑花開得像烈火像鮮血。麻城人熱愛杜鵑, 他們以杜鵑為榮,杜鵑是麻城人精神風貌的體現。雖然我沒有觀賞到龜山美麗的杜鵑花海,沒有盡情欣賞杜鵑花王的王者之尊,但我已領略了杜鵑花城的美麗。我深 信,麻城杜鵑甲天下;有着杜鵑花般美麗心靈和情操的麻城人一定會把杜鵑花城建設得更美麗!
  
花木百科
  杜鵑花介紹
  杜鵑花 (Rhododendron simsii)
  科屬:
  杜鵑花
  別名:
  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
  形態特徵:
  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
  分佈與習性:
  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産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佈。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此外,北美分佈有24種,歐洲分佈有9種,大洋洲分佈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緑大喬木、小喬木,常緑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産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幹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一般於春、秋二季抽梢,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趨於停滯。鼕季有短暫的休眠期。
  繁殖與栽培:
  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應用:
  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杜鵑花可藥用,有些亦可食用。
  圖片:
百科大全
  dujuanhua
  杜鵑花
  Rhododendron
  杜鵑花科(Ericaceae) 杜鵑花屬常緑或半常緑灌木,稀喬木。全屬約850餘種,中國約有560餘種。中文名來自神話傳說:蜀王杜宇(望帝)死後化為杜鵑(鳥),逢春悲啼,泣血不止。後人有“杜鵑啼處血成花”之說,因此花、鳥同名。杜鵑花種類、品種繁多,嬌豔動人,為世界名花之一。
  概況 中國杜鵑花資源豐富,曾對世界杜鵑花的選育和栽培有重要貢獻。英國植物學家R.福瓊於1850年將中國杜鵑(映山紅,R.simsii)引至歐洲後,經多種、多代雜交,育成了能經促成栽培而在聖誕節開花的新品係,在歐洲有“比利時杜鵑”之稱,也是中國丹東杜鵑的主要來源之一。1904~1931年間,英格蘭人G.福裏斯特曾7次到雲南,採集了大量杜鵑花的標本和種子,以之為親本在英國雜交培育成新品種,丘園和愛丁堡皇傢植物園因此而以擁有大量常緑杜鵑花著稱。20世紀30~40年代,歐美雜交的杜鵑品種,即俗稱的“西洋鵑”(簡稱西鵑),陸續傳入中國安東(現稱丹東)等地,同時日本培育的石岩杜鵑 (R.obtusum)、臯月杜鵑等品係(俗稱“東洋鵑”),也隨之傳入。不久中國上海等地也開始雜交自育新品種。1950年後,中國植物學家對杜鵑花的採集、分類、引種栽培做了不少工作,秦仁昌按德國H.斯洛伊默分類法提出的中國杜鵑花分類方案,受到各國植物學家的重視。中國丹東地區現已成為杜鵑花盆栽基地之一,有“杜鵑花城”之稱。其他如昆明、成都、重慶、無錫、上海和廣州等地栽培也較多,但多以落葉杜鵑為主。1983年在雲南省騰衝縣高黎貢山發現一株高25米以上、地徑3.07米、樹齡500年以上的大樹杜鵑(R.□i□anteum),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杜鵑花樹。
  特徵、分佈和種類 杜鵑花單葉互生,通常全緣。花頂生或側生,單朵或多朵組成總狀傘形花序或頭狀花序;花萼5~10裂,宿存;花冠鐘形、漏鬥形、管形、輻射形、碟形或碗形,常5裂;花色多樣,少數具香氣。蒴果。種子細小,多呈鋸末狀或糠秕狀。主要分佈於亞洲、歐洲和北美三大洲,而以亞洲最多。中國分佈地區集中于云南、西藏和四川,其中雲南有250餘種,是世界杜鵑花分佈中心,也是栽培杜鵑花的主要發源地。種類繁多,有不同生態類型:①熱帶杜鵑。生長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多為附生型,葉小而革質,要求高溫、多濕。②常緑杜鵑。分佈在空氣濕度較大的地區。其中自然分佈海拔較低者,大都喜半蔭環境,分佈在海拔較高地區的高山常緑杜鵑,大都喜冷涼而多濕的氣候。以夏季溫度不超過25℃、鼕季不低於-10℃、相對濕度在60~90%的環境為宜,忌高溫、乾燥和鹼性土。③落葉或半落葉杜鵑。要求冷涼多濕氣候,夏季溫度不超過30℃,濕度在60%以上,蔭蔽度在50%左右,鼕季能耐-30℃低溫。中國俗稱的杜鵑品種,實際上即屬這一類型。此外,園藝上還習慣將栽培杜鵑按花期分為春鵑(展葉前開花)、夏鵑(展葉後開花)、春夏鵑(春鵑與夏鵑之雜交種,春夏間開花,花期最長)和秋鵑(中國臺灣省特産,春、秋兩季開花)。
  栽培 杜鵑花喜排水良好、pH4.5~6的酸性土壤,並喜光照和涼爽濕潤氣候,忌烈日曝曬;多數為淺根性,須根纖細,忌濃肥。以扦插繁殖為主;以育種為目的者,則以播種為主;也可行靠接或腹接繁殖。施肥以淡肥勤施為原則,有機肥為主。夏季以60~70%的蔭蔽度為宜。鼕季溫室盆栽,則須陽光充足。夏溫高於30℃時,應采取灑水、噴霧、通風等降溫措施。相對濕度宜保持在60~90%之間。鼕季寒冷地區需置0~5℃的冷室越鼕。一般較少修剪。
  應用 園林觀賞用杜鵑多配植於庭院、草坪、花壇、花境或風景區,叢栽、孤植或林緣大片種植均宜。夏季炎熱地區,宜在稀疏林緣配植。也可盆栽。小葉類可製盆景。高山灌木種類中有些種的葉能提取芳香油作香精原料,並入藥。黃杜鵑有劇毒,花果俱入藥。大白花杜鵑(R.decorum) 的鮮花煮沸漂浸後可炒食。多數種類的樹皮和葉富含鞣質,可作栲膠原料。木材粗大者,可製作美術工藝品。此外,高山杜鵑花因植株矮小,枝條密集,根係發達,還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見彩圖杜鵑)
  (馮國楣 吳應祥)
英文解釋
  1. :  rhododendron,  n evergreen shrub with large clusters of trumpet-shaped red, purple, pink or white flowers
  2. n.:  azalea,  flowering shrub of the rhododendron family
法文解釋
  1. n.  azalée
相關詞
旅遊地理名勝古跡景點朝鮮植物花卉自然
園藝風景洛陽景區木本植物物種花木百科生物桂林
花坪杜鵑桂林旅遊更多結果...
包含詞
杜鵑花科杜鵑花目
杜鵑花酸杜鵑花節
白杜鵑花杜鵑花根
杜鵑花葉杜鵑花屬
杜鵑花茶杜鵑花都
詠杜鵑花杜鵑花詞
送杜鵑花杜鵑花園
杜鵑花開杜鵑花果實
蒼山杜鵑花大白杜鵑花
杜鵑花亞科四季杜鵑花
乳黃杜鵑花杜鵑花毒素
紅白杜鵑花毛棉杜鵑花
杜鵑花細蛾杜鵑花疫病
杜鵑花尺蠖日本杜鵑花
一名杜鵑花盆栽的杜鵑花
定風波·杜鵑花山裏的杜鵑花
杜鵑花旅遊節麻城杜鵑花海
杜鵑花得紅字宣城見杜鵑花
杜鵑花根腐病杜鵑花黃萎病
杜鵑花花餅病杜鵑花粉餅病
浪淘沙杜鵑花定風波杜鵑花
杜鵑花的世界中國廣西杜鵑花
陽明山的杜鵑花十六味杜鵑花丸
湖北麻城杜鵑花曉行道旁杜鵑花
寒食日題杜鵑花杜鵑花開春已闌
最惜杜鵑花爛漫宣城還見杜鵑花
宣城又見杜鵑花杜鵑花盛開的地方
題作宣城見杜鵑花杜鵑花生産技術問答
中國杜鵑花園藝品種及應用六都杜鵑花生態觀賞園
題臥屏十八花·杜鵑花菩提寺南漪堂杜鵑花
浪淘沙(杜鵑花)定風波(杜鵑花)
忘不了家乡的杜鵑花碧古天池杜鵑花的世界
杜鵑花盤多毛孢菌病我的養花經驗采擷杜鵑花
百花盆栽圖說叢書杜鵑花題臥屏十八花杜鵑花
同友生題僧院杜鵑花子規 [一作李白詩,題作《宣城見杜鵑花》。]
宣城見杜鵑花(一作杜牧詩,題雲《子規》)九月十八日山中見杜鵑花復開
同友生題僧院杜鵑花(得春字)自房州歸掌口聞杜鵑時杜鵑花盛開
碧古天池-杜鵑花的世界宣城見杜鵑花一作杜牧詩題雲子規
同友生題僧院杜鵑花得春字子規一作李白詩題作宣城見杜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