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被子植物 > 杜鵑蘭
目錄
No. 1
  杜鵑蘭
  【別名】算盤七、人頭七、三七筍、大白及
  【來源】蘭科杜鵑蘭屬植物杜鵑蘭cremastra mirata a. gray,以假鱗莖入藥。秋季采挖,洗淨,曬幹或鮮用。
  【性味歸經】辛、澀,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活血止痛。用於肺膿腫,咳嗽,跌打損傷,疔瘡。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註】(1)《中國藥典》中此為山慈菇的原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假鱗莖卵球形或近球形,長1.5—3釐米,直徑1—3釐米,密接,有關節,外被撕裂成纖維狀的殘存鞘。葉通常1枚,生於假鱗莖頂端,狹橢圓形、近橢圓形或倒披針狀狹橢圓形,長8—30釐米,寬2.5—8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近楔形;葉柄長7—17釐米,下半部常為殘存的鞘所包蔽。花葶從假鱗莖上部節上發出,近直立,長27—70釐米;總狀花 序長10—25釐米,具5—22朵花;花苞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12毫米;花梗和子房長(3—)5—9毫米;花常偏嚮花序一側,多少下垂,不完全開放,有香氣,狹鐘形,淡紫褐色;萼片倒披針形,從中部嚮基部驟然收狹而成近狹綫形,全長2—3釐米,上部寬3.5—5毫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側萼片略斜歪;花瓣倒披針形或狹披針形,嚮基部收狹成狹綫形,長1.8—2.6釐米,上部寬3—3.5毫米,先端漸尖;唇瓣與花瓣近等長,綫形,上部1/4處3裂;側裂片近綫形,長4—5毫米,寬約1毫米;中裂片卵形至狹長圓形,長6—8毫米,寬3—5毫米,基部在兩枚側裂片之間具1枚肉質突起;肉質突起大小變化甚大,上面有時有疣狀小突起;蕊柱細長,長1.8—2.5釐米,頂端略擴大,腹面有時有很狹的翅。蒴果近橢圓形,下垂,長2.5—3釐米,寬1—1.3釐米。花期5—6月,果期8—12月。
  産雲南貢山、騰衝、鶴慶、漾濞、鳳慶、玉溪、永善、昭通、西疇;生於海拔2900米以下的濕地或溝邊濕地上以及山坡林下蔭濕處。分佈於西藏、貴州、四川、廣東北部、湖南、湖北、河南、臺灣、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越南、泰國和日本也有分佈。
  假鱗莖藥用,用於癰腫、喉痹腫痛、蛇蟲咬傷。
花木百科
  杜鵑蘭介紹
  杜鵑蘭 (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
  科屬:
  蘭科 杜鵑蘭
  別名:
  山慈姑
  形態特徵:
  地生蘭。具聚生的假鱗莖。花色淡紫褐色花期5-6月果期8-12月
  分佈與習性:
  産雲南麗江、鶴慶、大理、漾濞、鳳慶、騰衝、貢山、玉溪、西疇、永善、昭通等縣。分佈於我國西北、西南、中南、華南、華東等地。海拔下限500海拔上限2900生於濕地或溝邊以及山坡林下蔭濕處。
  繁殖與栽培:
  暫無
  應用:
  國傢二級保護植物
  圖片:
包含詞
杜鵑蘭屬小杜鵑蘭屬斑葉杜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