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成都市區 : 成都公交站 [顯示全部] > 杜甫草堂
顯示地圖
目錄
dù fǔ cǎo táng dù fǔ cǎo táng
  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原宅中唐後廢,北宋時重建茅屋,建園立祠。有大廨、詩史堂、工部祠等建築。1954年建杜甫草堂紀念館,1985年建博物館。已闢為園林,面積約20公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dù fǔ cǎo táng dù fǔ cǎo táng
  唐代大詩人杜甫晚年流居成都的故居,位於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浣花溪畔,內有杜甫石刻像、工部祠、詩史堂等,1954 年建立杜甫草堂紀念館
又稱浣花草堂
  又稱浣花草堂。為 唐 杜甫 流寓 成都 時的故居。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郊 浣花溪 畔。內有工部祠、詩史堂等建築和 杜甫 石刻像等遺跡。1954年建立 杜甫 草堂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 楊慎 《泛舟浣花東阜》詩:“ 揚雄 玄閣不寂寞, 杜甫 草堂天下稀。”
No. 4
  杜甫草堂聯繫方式地址: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郵編:610000
  杜甫草堂投訴電話成都市旅遊投訴電話:028-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杜甫草堂門票價格60元杜甫草堂節慶活動成都燈會正月十五
  成都燈會是在元宵賞燈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南宋詩人陸遊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綉峰,遊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
  從1962年起成都恢復春節燈會,會期一個月。燈會期間,公園內有民間麯藝、雜技、雜耍表演;有各種地方風味小吃;還有鑄糖人的擔子,賣風車的草把子,每屆燈會遊人都在百萬人次以上。
  成都花會每年一月
  成都花會始於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花會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門外的青羊宮,傳說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農歷的二月十五日,故唐代以來,民間在此舉辦一年一度的廟會。又因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氣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開的季節,故又傳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因此,每年二月又在這裏舉辦花會。
  屆時,成都附近的國營、集體花圃及廣大花農,都將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貴花卉、傢栽盆花、盆景等運到青羊宮,搭棚撐帳,擺攤設點,進行展銷。
  新津竜舟會端午節
  賽竜舟是我國南方人民的傳統習俗之一。成都雖在長江以北,但也是水鄉之地,所以賽竜舟的歷史也很久遠。直到本世紀60年代,成都的賽竜舟活動還在望江公園邊的錦江河段進行。但70年代以後,市區的河道已不適宜再舉辦竜舟競渡。因此成都新津縣的南河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將竜舟盛會越辦越紅火。竜舟會除竜舟竟渡等傳統節目,還增加了竜舟造型表演,彩船夜遊。
  天彭牡丹會清明前後
  位於成都北部的彭州市,古稱天彭,是四川的牡丹花培育基地。歷史上它曾與河南洛陽、山東曹州、安徽毫縣一起並稱為我國四大牡丹生産基地。詩人陸遊曾說:“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說明彭州種植牡丹在唐宋時期已頗負盛名。唐宋以來,當地人都有在牡丹花盛開時節聚會賞花的習俗,並把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日定為勘花節。為發揚這一民俗傳統,彭州市定於每年清明節前後舉辦一年一度的牡丹盛會。牡丹會期間,除展銷名貴牡丹花卉,遊丹景山,還舉辦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土特産品展銷等。
  都江堰放水節清明節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綫,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當地居民視為神聖的節日。
  歷史上,每年農歷三月的清明節都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預祝當年農業豐收。屆時,地方官員要親自主持放水儀式,當地群衆也自發地組織到二王廟祭拜李冰父子,舉辦二王廟會,又稱清明會。近些年,都江堰市政府將民間傳統的清明會改為政府主辦的放水節,由身着古裝的水利官員、儀仗隊伍表演放水節的全過程。此間有民間歌舞表演,引人人勝。
  望叢祠賽歌會五月十五前後
  郫縣曾是古蜀國都城,傳說望帝傳位後,歸隱深山,化作杜鵑鳥,每年二月杜鵑花開時飛回成都平原上空日夜啼叫,催促農夫趕快春耕,直叫到口吐鮮血,染紅了山上的杜鵑花,蜀人以為是望帝的魂回來了,這就是民間傳說中“杜鵑啼血”的故事。郫縣城因而被稱為“鵑城”。後人為紀念望帝,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五日前後辦起了鵑城賽歌會,賽歌會場地就選在望叢祠,參加賽歌會的歌手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以唱山歌為主,唱山歌在四川又叫“吼山歌”,大多是自編自唱,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新都桂花會中秋節前後
  新都桂湖桂花飄香時,又正是滿湖荷花盛開時,值此良辰美景,遊人如織。於是,新都縣政府决定在每年的中秋節前後舉辦桂花會。
  桂花會期間,除邀集人們遊園賞桂、瞻仰升庵詞、參觀文物書畫展覽等文化活動外,城內還同時舉辦物資交流會,展銷地方名小吃,舉辦富有方地特色的歌舞、戲劇表演。
  竜泉桃花會每年二月
  每年農歷二月,是成都居民外出踏青的最好時節。此時的竜泉山桃花盛開,燦若紅雲,山腳下成片的梨花如白雪鋪撒大地。加上其他各種時令花卉,把整個竜泉山打扮得春意盎然,奼紫嫣紅。繽紛的花朵,如織的遊人,使桃花盛會應運而生。桃花會期間,最有特色的項目是花農們開辦的家庭接待站,遊人在花農傢中飲茶賞景,娛樂消閑,更有可口的農村傢常風味餐,吃的是真正的緑色食品,別有一番情趣。
  杜甫草堂開放時間8:00-17:30杜甫草堂最佳旅遊時間成都的最佳旅遊時間是3-6月,9-11月。杜甫草堂導遊圖杜甫草堂特別提醒外出活動一定要帶雨具,背着很重的背包撐一把傘在林中或山地行走會很不方便,因此雨衣便成為野外用雨具的首選。雨衣可分為分身和鬥篷式兩種。杜甫草堂美食文君樓賓館,距杜甫草堂僅1000米左右。
  川菜以辣聞名天下,卻不僅僅止於辣味。川菜屬中國四大菜係(川、粵、京、蘇)之一,其強勁的勢力早已滲透到全國各地每個角落。川菜的招牌菜有:麻辣豆腐、八味冷碟、樟茶鴨子、鍋巴肉片、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酸辣蹄筋、抄手肉片、回鍋肉、螞蟻上樹、玉筍鴨舌、水煮牛肉、東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魚等。
  川菜中最具革命性的是火鍋,火鍋以其包羅萬象、熱情似火、平易近人的特點迅速的、地毯式轟炸般的徵服了全中國人民的脾胃。四川的火鍋花色品種繁多,鍋底就有數十種,原料更是數不勝數,可以說,凡是可以吃的東西皆能下火鍋涮、煮、燙。
  成都的飲食街集中在:羊式街西延綫、科華北路、領事館路、望平街等。
  特色菜:棒棒雞、碧緑蝦仁、春蠶吐絲、粉蒸排骨、宮保雞丁、鍋巴肉片、紅油耳片、回鍋肉、火爆腰花、辣子肉丁、麻婆豆腐、水煮牛肉、糖醋雞圓、糖醋排骨、蝦須牛肉、香辣炒蟹、煙熏排骨、魚香肉絲、原籠玉簪、樟茶鴨、珍珠酥皮雞
  小吃:八寶黑米粥、玻璃燒麥、擔擔面、二姐兔丁、夫妻肺片、韓包子、火鍋牛肉粉、火腿雞絲捲、雞豆花、雞絲涼面、雞汁鍋貼、賴湯圓、蓮茸層層酥、竜抄手、玫瑰涼糍粑、青菠面、清湯抄手、三合泥、沙黃蛋角酥、雙味珍珠元子、酥皮雞餃、酸辣豆花、燙面油糕、甜水面、五彩波絲花藍、煙薫鴨子、鐘水餃杜甫草堂住宿成都現有五星級三傢,四星級賓館二傢,三星級賓館八傢,二星級賓館二十二傢,一星級賓館三傢,其他涉外賓館八傢,供國內遊客住宿的賓館、飯店、旅館、招待所等近一百傢,全市共有帶衛生間的床位約二萬張。
  例如:
  五星級:錦江賓館,位於成都市人民南路二段80號。
  四星級:岷山飯店,位於成都市人民南路二段55號,電話:028-85583333。
  三星級:成都大酒店,位於成都市人民北路二段29號,電話:028-83173888。
  二星級:陽光酒店,位於成都市春熙路東段1號,電話:028-86668179
  
  背包客和學生族註意以下介紹賓館:
  四川大學學術交流中心紅瓦樓賓館:地址在成都市望江路29號,標準間價格在45-100元不等,從火車站乘27路或34路到九眼橋下車,嚮前走幾百米就進川大校門嚮右拐就到。
  電子科大賓館:建設北路2號,標間88元、118元。
  交通飯店:新南門汽車站西側,住此飯店的外國背包客特別多,大廳附近的留言板都會貼滿徵求同行者的留言條,去稻城或西藏的朋友們有伴兒了。
  西藏駐成都辦事處第二招待所:地址:白馬寺街四巷,從火車站乘34路公交車可到,單人間及雙標間在100-150元。
  科分院賓館(科分院專傢公寓):火車站乘34路磨子橋下。
  
  成都市一環路東三段,該處有個家庭旅館,距離新南門旅遊汽車站20分鐘,每個床位30元rmb,單間50元rmb,設施有彩電、淋浴、也可自己做飯。附近有大型超市和四川特色小吃,周圍網吧也很多。聯繫電話:028-84334661。
  華蓉旅館:火車北站西一路。
  國營光明旅館:解放路二段142號。
  柳西旅館:北站西二路。
  戰旗旅館:一環路北四段201#。
  西城區人北旅館:一環路北二段22#。
  和平旅館:一環路北二段。
  杜甫草堂購物到成都購物决不會讓你失望,有許多特産能讓你盡興選購。
  “中國四大名錦”之一蜀錦和“中國四大名綉”之一蜀綉都是你的好選擇,花色品種繁多,質量上乘。瓷胎竹編會讓你大開眼界,由它編成的花瓶、咖啡具、花具、飯碗等準讓你愛不釋手。銀絲工藝品美侖美奐;青城絲毯精美絶侖,挂毯、地毯任你挑選。還有赫赫有名的全興大麯,當然別忘了還有烹調正宗川菜必不可少的主要佐料郫縣豆瓣。
  成都的購物街集中在春熙路、總府路、騾馬市一帶,從大型百貨、超市到攤販以及旅遊紀念品都有。
  購買飾品和工藝品:
  武候祠對面那條路是西藏自治區駐成都所在地,也是藏飾一條街,荷花池附近也有個飾品市場。在紅旗商場對面的工藝品商店可以買到許多蜀地特色鮮明的工藝品。
  購買旅遊設備:
  成都高山戶外店:成都臨江中路6號(交通飯店門口)
  大山探險戶外旅遊用品店:成都陝西街100號(蓉城飯店東50米)
  奧索卡:運動學院附近,一環路南三段6號
  購買特産:
  成都蜀都大道中段的紅旗商場是各種風味食品最集中的地方,可買到蜀綉、瓷胎竹編等工藝品,香辣醬、臘肉、劍南春、全興大麯等特産。杜甫草堂交通乘坐35路公交車,從城東客運汽車站開往杜甫草堂;17路公交車也到達景點;市內短途三輪車約5元可到達。杜甫草堂玩法參觀、學習、旅遊、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二十歲起,漫遊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後旅居長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逃往風翔投奔肅宗拜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後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經天水同𠔌入蜀,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前後住了四年,寫詩兩百四十餘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765年攜傢經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後飄泊於荊、湘,以舟為傢。770年病逝於湘江舟中,卒年59歲。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亂的時局把他捲入顛沛流離的人群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世譽為“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啓後,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聖”。
  成都杜甫草堂現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傾毀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至宋代又重建,並繪杜甫像於壁間,始成祠宇。此後草堂屢興屢廢,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佈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經全面整修後,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
  草堂總面積有240多畝,其建築為清代風格,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草堂舊址內,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綫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築,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這座草堂象徵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為成都市的著名景觀。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專款,藉鑒川西民居的特點,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於碑亭北面,占地一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0平方米。主體建築5開間,4座配房,竹條夾墻,裹以黃泥,屋頂係茅草遮苫,再輔以竹籬、菜園、藥圃,使整個建築古樸中透露出濃濃的文化色彩。遊人漫步其中,既可發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悅目清心的樂趣。
杜甫草堂歷史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鼕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傢由隴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
  公元759年暮鼕,杜甫因避安史之亂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裏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他在這裏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因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而又被稱做杜工部。留下詩作240餘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千古絶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遊,賦詩題畫,精彩之作層出不窮。“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這首《絶句四首(其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詩人在草堂所見的勃一傢子春色。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衹得攜傢告別成都,兩年後經三峽流落荊、湘等地。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參觀信息
  地址:成都市青華路38號,成都市外西草堂路
  開館時間:夏季7:30—19:00;鼕季8:00—18:00
  交通:乘301、82、84、35、17路公共汽車
  價格:60元
杜甫在蜀期間部分著名詩作
  《堂成》
  【原文】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賞析】
  杜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底來到成都,在百花潭北、萬裏橋邊營建一所草堂。經過兩三個月時間,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這詩便是那時所作。詩從草堂營成說起;中間寫景,用“語燕新巢”作為過脈;最後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點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錯比揚雄宅”的“宅”遙相呼應。關合之妙,不見痕跡。
  《江村》
  【原文】
  清江一麯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鈎。
  但有故人供祿米, 微軀此外更何求?
  【賞析】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詩人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來到了這不曾遭到戰亂騷擾的、暫時還保持安靜的西南富庶之鄉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親友故舊的資助而辛苦經營的草堂已經初具規模;飽經離鄉背井的苦楚、備嘗顛沛流離的艱虞的詩人,終於獲得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時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麯折,水木清華,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詩人拈來《江村》詩題,放筆詠懷,愉悅之情是可以想見的。此詩本是寫閑適心境,但他寫着寫着,最後結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歡之情,使人有悵悵之感。杜甫很多登臨即興感懷的詩篇,幾乎都是如此。前人謂杜詩“沉鬱”,其契機恐怕就在此處。
  《蜀相》
  【題解】
  見《杜工部集》。約作於上元元年(760年)。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遊覽、憑吊,作了這首《蜀相》,以抒述惋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恨別》
  【原文】
  洛城一別四千裏,鬍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絶老江邊。
  思傢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賞析】
  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寫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抒發了詩人流落他鄉的感慨和對故園、骨肉的懷念,表達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思想,情真語摯,沉鬱頓挫,扣人心弦。這首七律用簡樸優美的語言敘事抒情,言近旨遠,辭淺情深。詩人把個人的遭際和國傢的命運結合起來寫,每一句都藴蓄着豐富的內涵,飽和着濃郁的詩情,值得反復吟味。
  《春夜喜雨》
  【題解】
  見《杜工部集》,作於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飄泊西南”時在成都所作。詩人在對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原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燭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題解】
  見《杜工部集》,作於公元761年,時值安史之亂尚未平定之際。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親友資肋,於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蓋一草堂,以安頓其傢。翌年八月,草堂為秋風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記之。
  【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捲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挂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嚮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絶。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題解】
  見《杜工部集》。代宗廣德元年(763)正月,史朝義(史思明之子)兵敗,自縊於林中,其將田承嗣,李懷仙皆舉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區相繼收復。時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臺),乃作此詩。河南河北,指今洛陽一帶及河北北部。
  【原文】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嚮洛陽。
  絶句四首(其一)
  【題解】
  杜甫的七言絶句不多,然而這一首卻是中國最流行的小詩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話,卻又深含了詩人的審美理想,極受文人學者所推許,可說是以俗為雅,雅俗共賞。
  【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旅夜書懷》
  【題解】
  《旅夜書懷》,是杜甫離開成都,攜傢乘舟東下,經過渝州(四川重慶)、忠州(四川忠縣)時(765年)寫的。
  他早歲雖有“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到頭來什麽事都沒有做成,衹落得年老多病,親朋零落,衹身飄泊,置身於這樣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間的一隻沙鷗,飛往哪裏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登高》
  【題解】
  見《杜工部集》,寫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時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節)。古九月九有登高習俗,此詩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寫其長年飄泊、老病孤愁之感。
  【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客 至》
  杜甫
  【原文】
  捨南捨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傢貧衹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餘杯。
  【題解】
  這是一首洋溢着濃郁生活氣息的紀事詩,表現詩人誠樸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註:“喜崔明府相過”,簡要說明了題意。
三臺杜甫草堂
  三臺杜甫草堂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座落在三臺縣城西牛頭山上,是三臺最大的公園牛頭山公園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草堂內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內有杜甫生平介紹,杜甫在三臺期間的事跡及名篇佳作展覽,名人字畫等。
成都杜甫草堂簡介
  草堂大門匾額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國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759年鼕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傢入蜀,在成都營建茅屋而居,稱“成都草堂”。
  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流傳至今的有240餘首。其中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現已成為不少地區學生必學課。草堂故居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歷史沿革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鼕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傢由隴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裏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他在這裏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因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而又被稱做杜工部。留下詩作240餘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千古絶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遊,賦詩題畫,精彩之作層出不窮。“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這首《絶句四首(其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詩人在草堂所見的勃一傢子春色。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衹得攜傢告別成都,兩年後經三峽流落荊、湘等地。
  草堂內杜甫像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經宋、元、明、清多次修復而成,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規模和佈局,演變成一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的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聖地。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館,2006年12月被國傢旅遊局評為國傢4A級旅遊景區,2008年5月被國傢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傢一級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現存杜甫行蹤遺跡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處。
  四川首批國傢一級博物館
  2008年6月30日,四川省首批國傢一級博物館授牌儀式在成都舉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自貢恐竜博物館、廣安鄧小平故居陳列館等五傢文博單位同獲此殊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餘册,文物2000餘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成都杜甫草堂因詩名揚天下,藉詩聖而後世流芳。
景點概況
  “少陵草堂”碑亭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慶重建時的格局,總面積近300畝。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博物館按功能區分為:文物景點遊覽區(草堂舊址)、園林景點遊覽區(梅園)和服務區(草堂寺)。草堂舊址內,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綫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築,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徵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為杜甫草堂的標志性景點和成都的著名景觀。
  成都杜甫草堂正門匾額的"草堂"二字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親王愛新覺羅·允禮所書寫。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詩史堂正中是雕塑傢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並有都曾經寓居蜀地詩人陸遊、黃庭堅陪祀。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徵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為地名,漢宣帝墓稱"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杜甫曾在這裏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 "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稱他為"杜少陵"了。
  恢復重建的茅屋
  工部祠後有近代1997年依據杜詩描寫和明代格局藉鑒川西民居的特點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重現了詩人故居的田園風貌,營造出濃厚的詩意氛圍;杜甫草堂還有一處位於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在盆景園內有1999年建成的“杜詩書法木刻廊”,陳列着百餘件杜詩書法木刻作品,是從館藏數千件歷代名人手書杜詩真跡中挑選出,用楠木鎸刻而成,頗具觀賞價值,其詩歌、書法、用材、工藝有“四絶”之稱;
  2005年重建的萬佛樓矗立於草堂東面楠木林中,復原了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東有崇麗閣,西有萬佛樓”之風貌。憑欄遠眺,美景盡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標志性建築和文化旅遊新亮點。位於原梵安寺古建築群第三重大雄寶殿的“大雅堂”內,陳列着迄今為止國內最大面積(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鑲嵌磨漆壁畫和12尊歷代著名詩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館內的基本陳列《詩聖著千秋》,榮獲了第五屆“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最佳創意奬。采用現代的陳列手段和鮮明而形象的陳列語言,展示了杜甫詩歌的輝煌成就,表現了杜甫思想的深遠影響。還有“情係草堂”文獻圖片資料展覽,展示了國傢領導人、外國貴賓、海內外知名人士到草堂參觀留下的圖片、簽名、題詞及禮物。
  草堂中一處紅墻夾道
  “唐風遺韻”遊客服務中心是一個以杜甫草堂特色旅遊商品開發和銷售為一體的規模化市場。杜甫草堂詩書畫院與“唐風遺韻”相鄰,集書畫展覽、交流、購銷、收藏為一體,是開發傳統優秀文化、發展文化産業的高品位平臺。
  唐代遺址陳列館位於草堂東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內發掘出大面積的唐代生活遺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極大地豐富了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內涵,印證了杜甫當年對居住環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寫,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爭,增加杜甫草堂的歷史厚重感,而且為這塊聖地增添了新的光彩。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是現實主義詩人,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其詩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因其在詩歌創作上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後世譽為"詩聖",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例如“三吏”“三別”等。
門票與開放時間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參觀信息
  地址:成都市青華路38號,成都市外西草堂路
  開館時間:夏季7:30—19:00;鼕季8:00—18:00
  門票價格:60元
交通狀況
  公共交通:經過“杜甫草堂”的公交車綫路:301、82、84、35、17路公共汽車
百科大全
  Dufu Caotang
  杜甫草堂
  Du Fu Memorial Hall
  中國唐代詩人杜甫的紀念祠堂,亦名少陵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杜甫 (712~770) 字子美,河南鞏縣人。 759年自秦州來成都,於浣花溪畔建堂而居,歷時近4年,作詩240餘首。祠係在詩人當年流寓成都營造的茅屋“草堂”故宅舊址修建,故習稱草堂。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原建的草堂中唐後已荒蕪破敗。昭宗天復二年(902), 詩人韋莊尋得舊址, 重造草堂。 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時人在草堂舊址重建茅屋,立祠宇刻詩繪像於壁。今存草堂,係清康熙時所重建。溯自南宋紹興至元、明、清歷代可查考的大小修繕達10餘次,其中以明弘治十三年(1500)及清嘉慶十六年(1811)的兩次維修規模最大,大體奠定了紀念祠宇的基礎。
  現草堂庭園占地 16.37萬餘平方米。建築為南北軸綫對稱佈局,大門緊鄰浣花溪,軸綫上依次為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工部祠內祀杜甫塑像。詩史堂東西兩側為陳列室,經回廊與大廨相連;工部祠前左右為水竹居及恰授航軒。整個建築均係木構平房,富有川西民居樸素雅淡的濃郁氣氛。園林以楠木、竹、梅為基調,是川西著名古典園林之一。
  中華民國期間草堂曾一度受到駐軍破壞。195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對詩人故跡進行全面整修,並擴入了東鄰的草堂寺、西鄰梅園,重建了東西陳列室及回廊。1980年以來,國傢又多次撥專款予以重點修繕。
  (宋之正)
英文解釋
  1. n.:  Du Fu's thatched cottage
包含詞
成縣杜甫草堂三臺杜甫草堂杜甫草堂西門
杜甫草堂南門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草堂南大門
成都杜甫草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