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杜林危險指數
  杜林危險指數杜林危險指數(torino scale)是一套用作衡量近地天體撞擊地球的指標,包括小行星和彗星。通常會給天文學家和公衆透過整合撞擊機會率和破壞力成一個數值,來評估其天體撞擊地球的嚴重性。類似的指標有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palermo technical impact hazard scale),但比前者稍復雜。
  概述
  杜林危險指數使用介乎0至10之間的整數數值,當中“0”代表其撞擊地球的機會微乎其微,又或是在撞擊地球前會給其大氣層摩擦燃燒殆盡;而“10”則代表該物體撞擊地球的機會十分大,並足以造成全球性大災難。
  近地天體會按照其撞擊地球的機會率及動能,給予一個0至10之間的數值,而能量則以“mt”,即百萬噸tnt炸藥作單位。在二戰結束前,美軍嚮廣島投擲“小男孩”原子彈,其威力相等於0.013mt,因此1mt相等於77個廣島原子彈的威力。
  歷史
  杜林危險指數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地球科學係教授richard p. binzel所發明的,其第一版稱為“近地天體危險指數”(a near-earth object hazard index),於1995年在聯合國一個會議中首次公開,其後也在多個會議中發表。
  1999年6月,在意大利杜林市所舉行的國際近地天體會議中,他發表了其更新版本,並透過全體投票得到接納。為紀念各國代表在會議中的團结精神,共同研究近地天體對地球的危害,該指數也因此使用了該地方的名字來命名。
  現有評級
  該指數也用了白、緑、黃、橙、紅五種顔色去代表不同的級數。
  白色: 無危險
  0. 該天體撞擊地球的機會率是零,或是在數十年內的撞擊機會比相近大小的天體低。也會用於在撞及地球前燒毀的天體,如流星群。
  緑色: 需要監察
  1. 該天體在數十年間撞地球的機會與其他相近大小的天體接近。
  黃色: 需要關註
  2. 有微乎其微的撞擊機會,天文學家會註意及加緊觀測,其結果通常也可以把級數歸零。
  3. 撞擊機會稍高,有大於等於1%的可能性造成小範圍的衝撞損毀。比較可能的情況是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可將危險指數降為0級。如果該天體10年內會靠近地球應通知公衆和有關部門。
  4. 撞擊機會稍高,有大於等於1%的可能性造成地區性的毀壞。比較可能的情況是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可將危險指數降為0級。如果該天體10年內會靠近地球應引起公衆和有關部門的關註。
  橙色: 威脅
  5. 撞擊機會更高,帶有深遠威脅性的撞擊會造成區域性的嚴重毀壞。如果該天體10年內可能撞擊地球,各國政府可被授權采取緊急應對計劃。
  6. 撞擊機會較高,帶有深遠威脅性的撞擊會造成全球性的嚴重毀壞。如果該天體30年內可能撞擊地球,各國政府可被授權采取緊急應對計劃。
  7. 撞擊機會很高,帶有非常深遠威脅性的撞擊會造成全球的滅絶性災難。如果該威脅出現在未來一世紀內,國際的緊急應對計劃將會被授權,特別是利用重點觀測盡快獲得令人信服的證據,確定撞擊是否會發生。
  紅色: 危險
  8. 天體撞擊將會發生,並會對局部地區造成毀壞,每隔50至數千年會發生一次。
  9. 天體撞擊將會發生,並會對大面積地區造成毀壞,每隔1萬至10萬年會發生一次。
  10. 天體撞擊將會發生,無論撞及陸地或海洋,均會造成全球氣候大變及滅絶性大災難,並會把文明毀滅,每十萬年以上會發生一次。
  高指數的天體
  現時杜林指數紀錄最高的天體是小行星99942,它的直徑有400米,現時消息指它在未來應該不會撞地球。2004年12月23日,美國太空總署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發表消息指它的危險指數達到2級,及後更升至4級。據現時的預測,它於2029年4月13日將會掠過地球,在預定的日子它與地球的距離極近,受到引力的影響,它的軌道將作出改變,屆時將要對該小行星的軌道重新計算。
  除該天體外,並未有任何危險天體的杜林指數大於1。在2004年年尾,以下三個小行星的杜林指數是1。
  1997 xr2
  小行星99942
  2004 vd17
  一些近地天體如2003 qq47曾被誇大其危險性,從而對公衆産生誤導,因此有天文學家計劃對指數作出改良,以減少錯誤訊息的産生,從而增加公衆對真實警報的信心,其中一個類似指標有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