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杜拉斯
目錄
No. 1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4.4~1996.3.3)
  因為電影而成就一個作傢的事,總是屢見不鮮的。《情人》與杜拉斯就是這樣。杜拉斯從十幾歲開始寫作,但直到她70歲的時候,《情人》的出版,不,是《情人》拍成電影後,她纔廣為人知。《情人》出版於一九八四年,當年就榮獲龔古爾文學奬,這使得杜拉斯成為享有世界聲譽的法語作傢。一九九一年,法國著名導演讓雅剋阿諾成功地把這部名噪一時的自傳體小說搬上銀幕後,又使得杜拉斯成為當今世界幾乎傢喻戶曉的女作傢之一。也正是《情人》這部電影,纔使得中國讀者熟悉她。
  杜拉斯在寫作《情人》時,已是七十高齡。她18歲離開出生地越南,奔赴巴黎讀書。念的是法學、數學與政治學,但她卻迷戀上了文學,並且走上終生從事職業寫作的道路。《情人》可以說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至少具有濃郁的自傳色彩 。小說以一個年僅十六歲的法國少女,在渡江時與一個中國富傢少爺邂逅開始,沿着這條敘述綫索,渲染出一幕瘋狂而絶望的愛情悲劇。
  《情人》的獨特魅力之一是它的語言,她的語言對歷史具有俯瞰式的洞察力,對回憶的積壓表現得富有張力、深邃、沉痛,從而使文章中充滿了悲絶的意味,讀後讓人唏噓不已而又回味無窮。杜拉斯是一位極端唯美的實驗型作傢,平庸與通俗為她所不屑,她是那種把風格與先鋒視為至高目標的作傢,也是那種善於製造警句的作傢。對語言的挑剔使得她的小說具有極強的衝擊力與震撼力。
  《情人》的魅力之二是它場景唯美的描述。你看《情人》的場景:八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殖民地時期的越南,發黃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葉、雜物,河水湍急,大地傾斜。輪渡上伫立着一個打扮不倫不類的少女,她頭戴一頂男帽,腳穿一雙廉價卻綴滿飾片的鞋子,一隻腳踏在舷欄上,眺望遠方。“他們一次次地激情相擁,除了做愛,還是做愛,什麽都不多想。屋外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伴隨着他們的呻吟;來來往往的人的影子,透過木格子的門和窗投進來……”大膽又不失含蓄的鏡頭處理;最後,那場不同尋常的唯美的離別;那首肖邦的圓舞麯,小姑娘終於輕輕滑落的淚水……
  《情人》的魅力之三是它的基調的絶望。杜拉斯筆下的愛情是絶望的,靈魂是絶望的,肉體是絶望的……甚至連語言都是絶望的……在《情人》裏,湄公河上十六歲的白人小姑娘與中國北方的黃皮膚男人的愛情就是如此。
  《情人》的最大魅力還在於它的自傳性 ,真實的自傳性。作為“情人”的杜拉斯,以一個白發蒼蒼的女人,在歲月的風塵染白鬢發之際,回眸那段塵封已久的異國戀情,依然有力量用極其慘痛的語言表達出人生的悲劇,把愛與恨演繹得如此分明、緊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情人》中絶望無助的性愛,無言悲愴的離別,愛到盡頭的孤獨感,使人流涕,令人癡迷。衹有杜拉斯才能把把愛情的本質闡述得如此淋漓盡致。
  也許,那份傷痛,那份絶望的無助,那份無法理解衹可體察的蒼茫。
  瑪格麗特·杜拉斯簡介 Marguerite Duras
  其作品對中國著名網絡作傢安妮寶貝影響深遠。
  1914年瑪格麗特•多納迪厄生於交趾支那(現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
  1921年她父親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邊、永隆、沙瀝。她母親在波雷諾(柬埔寨)買了一塊不能耕種的土地。
  1939年她同羅貝爾•昂泰爾姆結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羅剋合作,在伽利瑪出版社出版《法蘭西帝國》.在書業俱樂部工作,《塔納朗一傢》遭到伽裏瑪出版社的拒絶。 她第一個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去世。同迪奧尼斯•馬斯科洛相識。
  1943年她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無恥之徒》。參加莫爾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領導的抵抗運動的活動。
  1944年R.昂泰爾姆被捕並被放逐到布亨瓦爾德,然後放逐到達豪(參見《痛苦》)。她加入法國共産黨,任維斯孔蒂街黨支部書記,成立尋人處,出版《自由人報》,刊登戰俘和被放逐者的情況材料。發表《平靜的生活》。
  1945年R.昂泰爾姆回來。同R.昂泰爾姆一起成立萬國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爾姆離婚。
  1947年她的兒子讓•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發表《抵擋太平洋的堤壩》。被開除出法國共産黨。
  1957年同D.馬斯科洛分居。
  1958年發表《琴聲如訴》。她從1955年起反對繼續進行阿爾及利亞戰爭,後又反對戴高樂政權。為各種周刊和雜志撰稿。
  1959年為阿蘭•雷內寫《廣島之戀》電影劇本。
  1960年當選為美第奇奬評委,但於幾年後辭職。“如果存在一個否定的評委會,我就參加。”
  1961年她為亨利•科爾皮的影片寫《長別離》,這個電影劇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學奬獲得者熱拉爾•雅爾洛合作的結果。
  1968年她參加了五月風暴的那些事件。在《緑眼睛》中可讀到關於大學生和作傢行動委員會誕生的政論文,該文被委員會否定,委員會也在不久後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納電影節期間獲法國藝術片影院及實驗電影院協會奬。
  1976年,《整天在樹木之中》獲讓•科剋托奬。
  1982年在納伊的美國醫院進行戒毒治療。
  1984年《情人》獲龔古爾奬。
  1985年發表《痛苦》。 7月 17日在《解放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瑪格麗特•杜拉斯在“魏爾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場引起一部分讀者的敵對情緒和好幾位女權主義者的論戰。
  1986年《情人》獲裏茨——巴黎——海明威奬,是"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
  1988年~1989年嚴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爾姆去世。
  1991年發表《華北情人》。
  1996年瑪格麗特•杜拉斯逝世。
  作品目錄
  《厚顔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琴聲如訴》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腳本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腳本 與熱拉爾·雅爾羅
  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 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捲一:水和森林——廣場——音樂之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捲二:蘇珊娜·安德萊爾——樹上的歲月——是的,也許——莎伽王國——一個男人來看我》 1968年 伽利瑪
  《毀滅吧,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吧,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黃色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剋斯泰爾,蔽拉·巴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裏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1977年 子夜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 1977年/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子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紮蕾》 1979年/電影
  《墨爾本奧蕾裏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裏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緑眼睛》 1980年 《電影日志》
  《阿加莎》 1981年 子夜
  《阿加莎或無限的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捲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自《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捲三:<叢林猛獸>,根據亨利·詹姆斯小說改編,詹姆斯·洛德和瑪格麗特·杜拉斯合作改編;<阿斯珀恩文件>,根據亨利·詹姆斯小說改編,杜拉斯和羅伯特·安泰爾姆合作改編;<死亡的舞蹈>,根據奧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說改編,杜拉斯改編》
  1984年/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剋·圖裏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髮》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近義詞
瑪格麗特·杜拉斯, 瑪格麗特·杜拉, 杜拉
相關詞
法國作傢翻譯傢鄭若麟
包含詞
杜拉斯諾杜拉斯傳杜拉斯諾省
情人杜拉斯我的情人杜拉斯瑪格麗特·杜拉斯
瑪格麗特杜拉斯杜拉斯小說中的道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