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瀋繼祖 Shen Jizu
杏破繁枝春意鬧,牙盤堆實薦時新。 仙傢種此應知味,試問廬山姓董人。 |
|
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稱。在今安徽省貴池縣城西。嚮以産酒著名。 |
唐杜牧��清明��詩 Qingming Poem Du Mu |
唐 杜牧 《清明》詩:“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後因以“杏花村”泛指賣酒處。 宋 周邦彥 《滿庭芳·憶錢唐》詞:“酒旗漁市,冷落杏花村。” 元 東湖散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小雨杏花村問酒,澹煙楊柳巷巾車。” 明 高啓 《五禽言和張水部》:“提鬍蘆,趣沽酒,杏花村中媼傢有。” 鬱達夫 《臨平登山記》:“在一條丁字路的轉彎角前,並且還有一傢青簾搖漾的杏花村--是酒傢的雅號,本名仿佛是聚賢樓。”亦省稱“ 杏村 ”。 清 孫枝蔚 《落花》詩:“杏村惟見酒旗搖,一去繁華不可招。” |
|
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稱。在今 山西省 汾陽縣 東,相傳自 南北朝 以來,即以産“汾酒”著名。 郭沫若 《訪杏村》詩:“ 杏花村 裏酒如泉,解放以來別有天。” 謝覺哉 《遊杏花村竟日雨留題》詩:“逢人便説 杏花村 ,汾酒名牌天下聞。” |
|
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稱。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金陵 諸勝如 鳳凰臺 、 杏花村 、 雨花臺 ,皆一抔黃土耳。” |
山西汾陽縣杏花村 Heng Fa Chuen Fenyang County in Shanxi |
杏花村聯繫方式地址:山西汾陽縣城北15公裏杏花村投訴電話呂梁旅遊投訴電話:0358-3366108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儘管詩中描寫之地是安徽銅陵,但人們已習慣將山西汾酒産地杏花村與這首詩聯繫在一起。 杏花村是個普通的村莊,與一些江南的村莊相比,她沒碧水環繞、亭臺水榭,與一些北國的林莊相比,她沒有巍巍高山、千年冰雪。然而,她的聞名不在於她的風景如何,而在於出自這裏聞名世界的酒。汾酒,杏花村人的驕傲,杏花村人在釀造和品嚐她的同時,也融進了自己的理想和願望,編織了一個個美麗動聽的故事。 杏花村裏有一口古井,對於杏花村人和汾酒她就是一口神井。傳說很久以前,一道士前往可花村“醉仙居”飲酒,酒量極大,酒後分文不付,揚長而去,主人厚道,不以為意。此後數日天天如此,終於一日醉倒店前井傍,芳香酒氣噴鼻而出,直涌井裏,使清水成酒。從此這口井的水竟變成了芬芳綿甜的美酒,這口井自此被視作“神井”。如今杏花村眼前的這口古井,就是傳說中的“神井”。馳名中外的汾酒就是用此同脈之水釀造的。據說,這杏花村的井水,確有其神妙之處,用來做飯,水不溢鍋;盛入容器,不銹不蝕;洗滌衣衫,柔軟幹淨;用以釀酒,綿軟甘甜,可見其水質極佳。 對於杏花村的酒,歷代文人墨客曾題詩刻碑,盛贊佳釀。明末清初愛國詩人、書法傢傅山曾親筆為這口井題寫了“得道花香”四個字,現今細看,在井傍石壁上依希可見。據說,井傍原建有一亭,名中明亭,亭外立有碑,據古碑文記載,井水“味女醴,甘馨清洌”,取水釀酒,馥鬱芬芳,為汾酒和竹葉青酒的水源。井南還有杜公祠,是後人為紀念杜牧而建的,可惜古時的碑亭和祠堂已被毀壞,現今的碑亭是今人重建的。 杏花村具有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此地氣候溫和濕潤,土地肥沃,盛産的高粱,籽粒飽滿,澱粉含量高,是釀酒上品。而且地下水貯量豐富、質優味甜,自古便有“河東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祿裕犁春不足方其清洌”的美譽。據傳杏花村釀酒始於北魏,已有1500多年歷史。《北齊書》捲十一就有: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的記載。北周詩人庾信曾寫過:“三春竹葉酒,一麯鵾鳴弦”的詩句,記載最早的竹葉青酒,等等。據記載,唐時,杏花村有72傢酒作坊,清代中期增至二百二十余家。1875年汾陽王姓鄉紳,在杏花村創立了“寶泉益”酒作坊,以産“老白汾”酒而聞名於世。1915年其兼併“德厚成”和“崇盛永”而易名為“義泉泳”。是年,“老白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奬。《並州新報》以“德釀之譽,安內交馳,為國貨吐一口不平之氣”為題,嚮國人歡呼曰:“老白汾大放異彩於南北美洲,巴拿馬賽一鳴驚人”。自此,汾酒譽馳中外,名震四海。1919年“晉裕汾酒公司”誕生,汾酒曾兩度在國際摘桂,六次在國內奪魁。1949年“國營杏花村汾酒廠”成立,至1993年已發展為國內最大的名白酒生産基地之一,並改製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成為釀酒、服務、旅遊等多元化的大公司,有杏花村賓館、旅行社等部門。如今到杏花村旅遊實際上就是到杏花村汾酒廠參觀。 杏花村是中國酒文化最具代表的一處釀酒聖地,杏花村的釀酒史就是中國釀酒史的一個縮影。而現今的杏花村酒廠就是歷代杏花村釀酒史的縮影。杏花村以其獨特的酒文化旅遊資源吸引着衆多遊客。 到杏花村汾酒廠最想去的地方莫過於醉仙居,這是酒廠為宏揚酒文化而建的酒文化名園,內有碑廊、亭臺、假山、秀木等景緻,最主要的是內有一座酒器博物館。該館是全國第一傢,也是目前收集藏品最全的一傢專業酒器博物館。據館裏的工作人員介紹,該館收集上至三代下至民國的酒器、酒具1000餘件,這些器皿基本上都是以杏花村為圓心,方圓百裏以內收集到的飲酒器或盛酒器,這些器皿是杏花村釀酒史源遠流長的物證。同時,還收集有解放以來名人書畫作品3000餘幅,其中包括毛澤東親筆書的《清明》詩。為長期保存,國內還建有三座碑廊,將上百名傢作品雕刻成碑,並將許多名傢作品雕刻成木製楹聯。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著名的白酒之鄉,杏花村人,杏花村酒廠建起了這個以歷代酒器為主要收藏內容的酒史博物館,為研究我國尤其是黃河中下遊地區的釀酒歷史提供了大量的物證。今天,我們能有幸作客於杏花村,走進這“酒畫詩書共絶倫”的杏花園,欣賞着這些酒器皿和書畫作品時,處處感受到杏花村的書香,仿佛倘佯在酒文化的海洋中,不由地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如今的杏花村,成為汾酒集團公司所在地,成了酒文化的古都、旅遊勝地。這裏的酒文化陳列館、酒史博物館,展示了杏花村的釀酒史,同時也展示了酒文化的風采。如今的杏花村,廠景如畫,酒如泉涌。名酒汾酒、竹葉青、白玉汾、玫瑰汾、北特加都已打入國內外市場,成為酒中佳品。杏花村酒廠正經歷着它的最為繁榮的時期。 |
古“杏花村”地名之爭 Ancient "Heng Fa Chuen," names disputes |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藉問酒傢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杜牧所作,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優美,千百年來傳誦不衰的詩。每當杏花初綻或盛開的時節,文人墨客總會油然想起這千古名句。然而正是這千古名句,引起了數百年來的一場公案——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詩以景明,景以詩傳,按理說應該考察一下當年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裏。與杜牧詩中有聯繫的杏花村,全國各地共有20多個!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幾個:
有一說在山西省汾陽市。市區北15公裏處有一個杏花村,村裏有一口古井,俗稱神井,據碑文記載,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相傳自南北朝以來汾陽便以産美酒著名,所産汾酒素有“甘泉佳釀”的美譽。在衆多的杏花村裏,惟此處有這樣遠近皆知的名酒。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詩碑刻甚多,而杜牧的這首《清明》詩,赫然列於碑群之首。
然而仔細考證之後,卻無法斷定杜詩所寫的杏花村在山西汾陽,因為杜牧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落魄江南之際,已是他的晚期,而此期間他並未到過汾陽。杜牧20餘歲時曾到過汾陽,那時他壯志凌雲,詩情豪邁,似不會寫下如此凄苦悲哀的詩句來。
一說在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城西南有個杏花村,此處過去也有酒肆,也産名酒。杜牧於會昌四年(844年)9月由黃州刺史遷池州刺史,會昌六年9月再遷睦州刺史,在貴池呆了整兩年。杜牧在貴池為官時,愛喝酒,也愛郊遊,現在貴池古井猶存,當時以井水釀酒,名為“杏花大麯”,香醇可口。清人朗遂作《貴池縣杏花村志》,將杜牧詩收入,其後,《江南通志》也把該詩收入,並申明杜詩所指杏花村在貴池。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勝辭典》便依此說。
可是仍有疑問。有人推斷杜牧作詩的時間,如果是在赴貴池的路上,即會昌四年九月,而這時離清明節尚遠;如果是在貴池做官時所作,即已到了第二年的清明,在這裏為官半年有餘,而又嗜酒如命的杜牧,想來不會還不知道産好酒的杏花村,況且,既是為官,吃酒等些許小事自有當差的服侍,恐怕不會親自去討買的。如此看來,杏花村似也不在貴池。
還有一說在江蘇豐縣城東南15公裏處。持此說者根據詩意,認為此詩應為對途中周圍情況不瞭解時所寫,於是查閱杜牧年譜,瞭解到杜牧一生中自外郡遷官赴京共4次,其中有3次都經過豐縣:大和九年由揚州節度掌書記遷監察御史,大中二年八月,由睦州刺史遷司勳員外郎,大中五年秋由湖州刺史遷考功郎中,皆取道運河,經揚州、宋州(河南商丘)、汴州(河南開封)入京。大中二年杜牧曾作宋州寧陵縣記。豐縣杏花村就在運河至宋州道上。遠古時,豐縣曾屬宋,並且豐縣是劉邦的故鄉,杜牧經此作詩與情理甚合。另外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寫的一首關於豐縣朱陳村嫁娶圖的詩:“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也與杜詩暗合。最早版本的《豐縣志》也收有杜牧的這首詩。然而遺憾的是,如今豐縣城東南15裏一帶並無杏花村,衹有一個張杏行政村,雖說此村傢傢門前院裏尚植杏樹三五株,但該村嚮來不産酒。
近年來,江蘇宜興也冒出一個杏花村。當地的人們講杜牧47歲罷官後住到湖州,50歲時死於湖州,晚年落魄,常到鄰縣宜興遊覽解悶,住在宜興十裏碑,並造水榭,人稱“牧之水榭”。杜牧在此寫下不少詩,後人遊時也留下許多墨跡。距“牧之水榭”3裏遠的地方有一個杏裏村,過去四周都是杏花樹,唐代這裏的釀酒是很有名的。由此,有人認為這就是杜牧筆下的杏花村。但這種說法的論據似乎也不充足。
另有一種看法,認為杜牧詩中的杏花村乃泛指,並無確切地點,詩是表達情緒的,未必像數學那樣丁是丁,卯是卯。但是從邏輯上推理,杜牧當年應該是真的看到了一個杏花村,纔寫下的詩句,但是他是否馬上就寫下這首詩呢?不敢確定,或許,是詩人晚年追憶年輕時境遇所寫的作品也未可知。
看來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確有無疑,這位才學顯赫的杜樊川(杜牧晚年曾居住在樊川別業,世稱杜樊川),寫的究竟是哪個杏花村呢?這又為後人留下了一個歷史之謎。
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竟在今世文壇和商界造成了極大的迷茫和爭論。這就是許多人想要弄清楚而迄今並無結果的一個問題: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
縱觀各文之說,主要表現為兩種觀點:一為山西汾陽杏花村說,理由是該村釀酒始於北魏,已有1500多年歷史,汾酒又為中華名酒;一為安徽貴池杏花村說,理由是那裏也釀酒,而且杜牧曾在池州任過官。貴池說者駁汾陽說者:兩《唐書》本傳和《杜牧年譜》均沒有杜牧到過汾陽一帶的記載。汾陽說者舉杜牧《並州道中》一詩為證,貴池說者又說《並州道中》也並不可靠。如果再深入一步探究,《並州道中》尚見於杜牧《樊川別集》,而《清明》一詩,《樊川詩集》、《別集》和《全唐詩》卻都沒有收錄,所以難免有人懷疑此詩是否真係杜牧所作。
在沒有更可靠資料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姑且將《清明》當做杜牧之作來讀。但一定要用讀詩的方法正確來讀。
首先應該指出的是,“杏花村”三字,杜牧詩外,還見於唐時其他詩人詩中。許渾《下第歸蒲城墅居》有句云:“薄煙楊柳路,微雨杏花村。”薛能《春日北歸舟中有懷》有句云:“雨幹楊柳渡,山熱杏花村。”溫庭筠《與友人別》有句云:“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宋代大詩人蘇軾《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也有句云:“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耕曾入杏花村。”因為朱陳村在徐州,所以又有人欲以此來證明杜牧所說的“杏花村”在徐州。其實,杜牧詩中的“杏花村”,並不是村名,而是指杏花盛開的村莊。
我們如果多讀一些古典詩詞,就可以發現,古代詩人們作詩,對於如村名山名之類地名,詩題和序中一般實用其名,而詩句中卻少實用,往往是以景色或特點來代替其名。我們假設那個有酒肆的村莊叫“北辛村”,杜牧詩句如果作“牧童遙指北辛村”,便顯呆板無味,而作“杏花村”,則景象明媚,意境頓出。此即古人常說的詩貴含蓄、忌直白,亦即今人所謂意象須佳。杜牧的《清明》詩,與許渾、溫庭筠等人詩,因為均是春日之作,其時杏花正開,所以多與楊柳對舉,指開有杏花的村莊為“杏花村”。宋代名詞人周邦彥《滿庭芳·憶錢唐》之“酒旗漁市,冷落杏花村”、王沂孫《一萼紅》之“羅浮夢覺,步芳影、如宿杏花村”,顯然均指杏花盛開的村莊。清代名傢朱彝尊《虞美人·寒食太原道中》有“今年寒食又橫汾,又聽餳簫吹入杏花村”句,是汾河兩岸多有“杏花村”也。這種寫法常見於古人詩中。與“杏花村”用法相類者,是“黃葉村”。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扁舟一棹歸何處?傢在江南黃葉村。”陸遊《枕上偶成》:“放臣不復望修門,身寄江頭黃葉村。”又《夜行宿湖頭寺》:“臥載籃輿黃葉村,疏鐘杳杳隔溪聞。”清代敦誠《寄懷曹雪芹》:“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還有“緑楊村”,如李商隱《越燕二首》:“將泥紅蓼岸,得草緑楊村。”雍陶《塞路初晴》:“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煙猶傍緑楊村。”詩人並不是說某村莊之名為“黃葉村”、“緑楊村”,而是以所見之景言之。這樣的用法還很多,如顧況《聽山鷓鴣》:“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曉。”李商隱《贈從兄閬之》:“荻花村裏魚標在,石蘚庭中鹿跡微。”來鵠《宛陵送李明府罷任歸江州》:“菊花村晚雁來天,共把離觴嚮水邊。”翁洮《和方幹題李頻莊》:“海氣暗蒸蓮葉沼,山光晴逗葦花村。”方幹《陽亭言事獻漳州於使君》:“平明疏磬白雲寺,遙夜孤砧紅葉村。”此外還有“桃杏村”、“橘柚村”、“薜荔村”、“苎蘿村”等等。更多見的是“夕陽村”,指夕陽下的村莊,而絶不是說那個村子叫“夕陽村”。詩人作詩的這種手法或曰習慣,至今亦然,如海南詩人周濟夫,便曾以“楝花村”指其傢所在的加道村。
古人作詩填詞時,貴含蓄、忌直白,尤其是在涉及村名、地名的時候,往往以自然景觀、人文特色,甚至自己的某種意境來替代。所以,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應該是詩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個開滿杏花的村莊。《四庫全書·杏花村志》中則點明:“杜牧……‘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蓋泛言風景之詞,必以一村以實之,則話句反為滯相矣!”
由上述可知,杜牧若深秋時節重經作《清明》詩之地,並又有詩,則前曾沽酒的那個村莊,便不再是“杏花村”,而為“黃葉村”或“菊花村”了。明乎此,便知道杜牧所說的“杏花村”與地名並無關係。 |
山西汾陽杏花村 Shanxi Fenyang Heng Fa Chuen |
酒都杏花村,位於山西省汾陽市城北的307國道北側,有青銀高速公路過境,國傢級東西鐵路幹綫太中銀鐵路在這裏建有客貨兩用站和大型集裝箱貨場,交通非常便利。以汾酒聞名天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這裏的杏花村酒已聞名國內。而且,歷代的杏花村都以釀酒、酒文化聞名。盛唐時,這裏以“杏花村裏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成為酒文化的古都。歷史上,我國著名文人、學者李白、杜甫、二牧、宋延清、顧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賦詩贊譽。 2007年,杏花村汾酒釀造工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2008年,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中華名酒第一村”的品牌發展論壇上,汾陽杏花村被組委會授予了“中華白酒第一村”的稱號。 如今杏花村,廠景如畫,酒如泉涌。名酒汾酒、竹葉青、白玉汾、玫瑰汾、國藏汾酒、青花瓷汾酒、中華汾酒等都已打入國內外市場,成為酒中佳品。杏花村、竹葉青現為全國馳名商標,其中杏花村的市場價值達到47。76億元,是山西最值錢的商標。杏花村汾酒集團正經歷着它的最為繁榮的時期。2008年完成銷售收入30餘億元,實現利稅11億元。2009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7%,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02%,是金融危機期間發展最快的白酒企業之一。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據古碑文記載,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釀酒,馥鬱芬芳,為汾酒和竹葉青酒的水源。 杏花村釀酒始於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歷代文人墨客,題詩刻碑,盛贊佳釀。神化傳說中的“醉仙居”酒店,最為人樂道。有位仙翁老道,衣着襤褸,三次飲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變古井為神井。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陽,自然環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來,汾陽市政府為擴大杏花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為使名特酒(汾酒、竹葉青) 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於四業(服務業、餐飲業、娛樂業、旅遊業)建設,成效顯著。擁有全國唯一一座獨立的汾酒博物館,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書畫作品3000餘幅,並興建了“酒都碑廊”。現在,酒都杏花村氣候宜人,環境舒適,正期盼客人的光臨。 (註:本詞條中所展示圖片為山西汾陽杏花村汾酒集團。) 山西汾陽杏花村考證文章 山西杏花村村名起源及其古環境研究 摘要:根據歷代酒文化書籍的記載研究,古代汾酒釀造需要杏仁,唐代由於釀酒需要,汾州酒坊廣載杏樹,所以杏花村名約定俗成。杏花村之名起源於唐宋時期,與古汾酒工藝有關,千百年來從未更易。杏花村地區的古代環境與今日大不相同.古杏花村位置在郭柵鎮北,其地理區位是符合釀酒衛生的。釀酒需要清潔的水源,古杏花村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地處山前衝積扇地帶,地下水資源豐富。 山西汾陽杏花村村名起自何時,地方文獻缺少明確記載,近代也研究不夠。筆者數月來留心杏花村一名的起源和變遷,發現山西汾陽杏花村之名得來已久,並且從未更易。杏花村之名起源於唐宋時期,與古汾酒工藝有關。 一、汾陽杏花村名源於唐宋時期與汾酒工藝有關。 1922年,作傢蕭湘在汾陽杏花村採風時,就已收集到當地百姓的口述史:“在唐朝的時候,杏花村這個地方萬樹杏花,叫杏花塢。”筆者認為唐宋時期山西杏花村名已約定俗成,與汾酒工藝有關。杏花村之所以“萬樹杏花”體現的是實用價值不是觀賞價值。 1古汾酒工藝需要杏仁,因而杏花村地區廣栽杏樹 江地先生在《汾酒歷史初探》一文中指出,竹葉青酒在唐代已有,唐末宋初發展為羊羔酒。北宋張能臣《酒名記》則記載為汾州杏仁露。 宋代《北山酒經》記載竹葉青和羊羔酒的配方,並多次提到杏仁在釀酒中的作用,“杏仁麯,每面一百斤使杏仁十二兩,去皮尖,湯浸於砂盆內,研爛如乳酷相似。用冷熟水二鬥四升浸杏仁為汁,分作五處拌面”。說明唐代釀酒很重視杏仁,書中特別提到南方用瓷盆,北方用砂盆,那麽杏仁麯主要指北方了。在明代高廉的釀酒著作中就進一步明確:汾州羊羔酒的配方,“麯十四兩,杏仁一斤”。這就意味着唐末宋初,汾州生産的幾種著名藥酒汾清酒、羊羔酒和杏仁露,離不開杏仁。酒坊附近自然會廣載杏樹,所以人們將酒坊村,漸漸呼為杏花村。杏花村一詞在唐末宋初成為酒村的代名詞可能就源於此。筆者認為北齊時汾州生産名酒汾清可能也是一種保健酒,所以“帝日飲二杯”,這種保健酒在唐末宋初演變為羊羔酒,杏仁露,所以中國最早的杏花村在汾州是有道理的。唐並汾故道汾州郭柵鎮北三裏外就是汾州杏花塢酒坊,由於杏花村酒坊地勢較高,過往客商一眼盡望杏林匝匝,自然要一飲為快。唐末詩人中有四位詩人用到了杏花村一詞,這幾位詩人都與山西有關,有兩位就是地地道道汾陽人,即薛能和溫庭均(其祖父封為汾州西河郡公),雖然,有學者提出杏花村在唐末宋初逐漸演變為一種詩酒意嚮,但是, “杏花村”一詞的酒文化意嚮當源於此。從詩歌的年代來看,唐詩《清明》“杏花村”則是這種意嚮的濫觴。 到了元代,政府便將羊羔酒以中國特産出口英、法等國,並在出口灑瓶上貼上杏花村商標,商標上尚有一副題聯:“金蹬馬踏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這是中國灑第一次貼標出口。也印證了元代杏花村名的存在。 2山西杏花村杏花開放恰在清明時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的背景究竟是什麽,今天的的人們頗為好奇,早先流行安徽說,現在又流行泛指說,很多學者都認為詩中杏花村指“杏花開放的村莊”,筆者還是堅持山西說。 從清明與杏花開的組合上來看,不可能在南方。至今汾州杏花始花時間仍是清明節那幾天,而江南杏花開放時間早在二月,所謂二月杏花八月桂,於清明相去甚遠。請看史志杏花統計資料: 《汾陽縣志》和《北京物候志》現代北方杏花始花時間統計表 多年平均日期(陽歷) 最早日期 最遲日期 距平天數 汾陽杏花始花時間 4/6 4/3 4/10 7 北京杏花始花時間 4/4 3/25 4/13 18 《汾陽外貿志》則記述“我縣西部土石山區,多年來生長着傢杏和野杏,解放前均有出口,解放後杏仁成為我縣主要出口商品”。以上資料證明“清明,杏花,村酒”的組合當來自北方,所以筆者認為,“杏花,春雨,江南”是另一回事,與酒是沒有多大聯繫的。清末山西舉人在《申明亭記》裏記載了酒工口述史,唐詩“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是山西汾酒竹葉青産地。 直到明代羊羔酒都是汾州特産,明代揚州人編的《事物甘珠》一書中說,羊羔酒産自汾州等縣色白瑩。隨着汾酒工藝的演變,據說明末清初傅山對竹葉青的工藝作了改革,可能從那時起,羊羔酒就失傳了,杏仁不再是酒料了,對於貧苦農民來說杏樹也就變得多餘,於是漸漸的杏花村沒有了杏樹。 所以杜牧清明杏花村一詩也該指的是並汾唐汾州幹和酒産地杏花塢。具體詳述清參閱鄙作《杜牧清明詩中“杏花村”確切地點考——與郎永清先生商榷》一文。(2005,3中國方域) 二、明清時期的古杏花村名的沿革 1、明清時期杏花村地區裏甲名的演化 《舊唐書》載唐代制度:“百戶為裏,五裏為鄉。縣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裏正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杏花村地區在唐代有著名的郭柵鎮,郭柵鎮地處要衝當設鄉長,位於今杏花村的東南方向二裏處,古杏花村當屬之。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元代,到明代出現了盡善一名。 明代實行裏甲製管理地方事務,以一百一十戶為一裏,十戶為一甲,杏花村地區被劃為盡善北裏和盡善南裏,盡善北裏轄11村,盡善南裏轄3村。明清時期杏花村屬於盡善北裏,裏長可能就住在杏花村。 這就是說,明初盡善不是村名,衹是裏甲名號,當時因為人口稀少,自然村沒有行政村的概念,單戶可成獨村,三戶可稱小村,村落是很不穩定的,所以明清縣志多衹記裏甲名。由於明初裏名“盡善”的設置,漸漸的纔有了個盡善村,萬歷《汾州府志》汾陽堡寨中已有盡善南,盡善北,盡善鎮。可見大約在萬歷年間有了盡善村的概念,並且取代了郭柵鎮的地位。 盡善裏名的起因,是在明洪武年間,因“旌善亭”轉化而來。明史記載,申明亭是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五年(1372)創建的讀法﹑明理﹑彰善抑惡﹑剖决爭訟小事﹑輔弼刑治之所。設申明亭處,也必設旌善亭,縣治之有圖者,也多半標明二亭的所在。事實上汾陽除杏花村鎮外別的地方沒有關於申明亭的記載,旌善亭南名為盡善南裏,旌善亭北為盡善北裏,漸漸的演化出個盡善村。無獨有偶,著名的靈石縣王傢大院靜升村,也是由旌善村演化而來。明清時期裏與村完全是兩個概念,現在很多明清裏名都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儘管如此,我們從別的資料中還是能證明明代和清代山西杏花村地名依舊在使用。最好的史證是《山西實業志》光緒初年的義順魁酒坊和光緒三十四年的三盛魁酒坊都赫然標明産地是:杏花村。其他詩文證書就多了,其一,現杏花村留有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手筆,“得造花香”,古人寫字與今方向不同,所以應該念作“香花造得”,香花當指杏花。其二,清代《汾陽縣志》錄清人曹樹𠔌的《汾酒麯》詩:甘露堂荒釀法疏,空勞春鳥勸提壺。酒人好伴行春馬,曾到杏花深處無?“杏花深處”當指杏花村。其三《申明亭酒泉記》清·申季莊“汾酒之名甲天下,而以申明亭為最。唐詩云;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皆為此也”。也強調杏花村。其四,古代民謠唱的“汾州府,汾陽城,離城三十杏花村”和“盡善盡美杏花村”,也都提到杏花村。 2汾陽杏花村有別於明清南方園林 杜牧的《清明》詩由於具有極高的酒文化價值,從而引發了有關該詩創作時間和地點的諸多爭論,特別是關於“杏花村”的確切地點更是衆說紛紜,究竟指那裏爭議很大,全國出現了幾個杏花村。其實山西杏花村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杏花村。 明清時期南方私傢園林興盛,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輔以古代文人詩詞的情調,如詩如畫。於是江南幾處稻香村,杏花村也十二景,大概都是藉酒增加點美學效果而已。其實,清代《江南通志》也說得很明白,那是“因唐詩得名”。換句話說,就是藉用唐詩起了個村名,造幾處園林美景,滿足幾位秀纔的“村花村酒兩共幽”的自慰。從美學角度看,杏樹很少作園林主景特別是南方,偶爾點綴那麽一兩棵到是常有的。 汾陽古村杏花塢不是一處園林,衹是一處酒坊。那裏杏林千畝不是為了觀賞而是為了釀酒。那裏沒有鮮花,因為杏花的花期很短,佝僂的杏樹也不值得一看,那裏衹有酒工的辛勞和酒糟的餘香。張藝謀導演拍過一部電影叫《紅高粱》,那種赤身露體,辛汗淋漓的場景,大概纔是農業文明時期杏花村的本面。 山西杏花村不是一處園林,酒工自然也無暇去欣賞詩。考訂名分,附會風流,與民生無關,自然也就不關杏花村酒工的事。所以山西杏花村史料較少,民間故事較多。 三、民國時期汾陽杏花村名的歷史記載 1關於村名的記載 見於報紙的記載是1922年作傢蕭湘在大公報發表遊記《詩人歌詠的杏花村》一文,文中寫道:“原來杏花村是山西汾陽的一個村鎮,距縣城約三十餘裏”。作傢也感慨地說:“我本想藉着杏花村的酒意來消我這積久難消的塊壘,誰知這個數百年來嘖嘖於人口的杏花村,除了此地鄉老們傳說的一段神話外,竟找不到一點供人憑吊的資料,和歷史文化上公認參考的記載”。這則文獻說明民國時期杏花村在民間就指汾陽杏花村 見於史册的記載,民國《山西造年鑒》記載“汾陽杏花村義泉泳釀造廠汾酒,1915年巴拿馬獲金奬”。 民國八年的《大中華山西省地理志》第六十八章汾陽縣物産介紹:“汾酒名揚天下,杏花村所釀尤佳”。而郭守謙先生從日本收集到的有關汾陽的民國典籍簡介也是:“汾陽釀酒首推杏花村義泉涌,該廠通銷全國,原料即從本縣杏花村取得,名聞世界”。民國年間鄉紳劉天成所寫的《汾陽遺事》記載,“杏花村,多酒坊”。這數則文獻說明民國年間杏花村在官方稱呼也是指山西汾陽杏花村。 可是在民國地圖上,乃至於解放以後比較早期出版的《山西地圖》上,在汾陽杏花村一帶標名“盡善村”,這是怎麽回事呢?有人根據民間故事解釋說,這是李闖王“倚馬立書,盡善盡美”後,杏花村更名“盡善村”的。其實以上看法是沒有搞清杏花村與盡善村關係引起的誤解。杏花村與盡善村本非一村,由於二者距離很近,又由於盡善是鄉府所在,所以民國時期的地圖有的標出盡善村。 那麽,民國時期盡善村與杏花村是什麽關係呢?下面的歷史資料可以說明兩者本非一村。 2、民國25年《山西實業志》所列汾陽酒廠: 廠名 廠址 設立時間 組織 職工 義順魁 杏花村 清朝光緒初年 合資 14 德厚成 盡善村 清朝光緒三年 合資 15 義泉涌 盡善村 民國二十三年 合資 14 三盛魁 杏花村 民國三十四年 從上面這則史料來看,盡善是盡善,杏花是杏花。民國時期實行區鄉制度,杏花村一帶設盡善鄉,駐盡善村,管理着十多個自然村,其中之一就有杏花村。由於人口增長,盡善北的小村杏花村漸漸的與盡善連為一村,老百姓則將二者混稱,形成一村兩名的狀況。 闖王立書:“醇香汾酒獻英雄,萬民擁戴起義軍,闖王留得題辭在,盡善盡美杏花村”。史料顯示闖王進北京確曾途徑杏花村,而且也一定會喝酒,不過所謂“盡善盡美杏花村”是闖王將兩村村名聯在一起而已,盡善不是闖王的發明,杏花村也沒有為此更名。 2民國古杏花村位置調查 《汾州滄桑》第二捲《杏花村西堡》一文對古杏花村的位置作了介紹:“地域內原有三個村其一名茂林莊,俗稱毛兒莊,大致範圍即今村北部。其二名杏花村,當地人訛稱綉花村。《汾陽遺事》記載,杏花村,多酒坊。其三名西南頭”。《杏花村東堡》:“《汾陽遺事》記載,杏花村在西北,前多酒坊,杏花村井水甜”。 民國杏花村遺址在今杏花鎮北部,河東和河西各有神井一眼,東部還留有義泉涌舊址,大門門楣上有清末磚雕“杏花村”三字,墻上有巴拿馬賽會後的古碑。 四、古杏花村區位和規模的研究 古杏花村位置在郭柵鎮北,其地理區位是符合釀酒衛生的。釀酒需要清潔的水源,杏花村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地處山前衝積扇地帶,地下水資源豐富。唐代的郭柵鎮何明清的盡善裏,地處交通要道,人口聚居較多,所以為了保證杏花村水源不受居民的污染,日久天長自然的就形成了人口嚮南聚居,杏花村酒坊北移的格局。自古杏花村是釀酒基地,這是杏花村地理位置靠北的原因。 唐代全國人口不過幾千萬,古杏花村的人口規模是很小的,唐詩“極目無人跡”正是歷史環境的寫照。酒坊是一個污染較重的地方,雖然裏巷間時不時的漂來酒香,但是長期聞着酒味,也不是個事。酒坊的污染,一是對大氣的污染,二是酒糟的堆放,三是酒坊要排污水,今天汾酒廠的污水還是難以清除,更何況生産條件落後的古代。可以想象那時的財主和東傢不會住在杏花村,酒宴也不會在酒坊排開,所以,我認為那時在杏花村周圍幾乎是沒有人居的,明清時期,隨着人口的增長,纔逐漸的在郭柵鎮和杏花村之間形成了新居民點盡善村。這就是為什麽,明末傅山先生題字杏花村,而寫下了“飲酒盡善村,寄意在申明”的詩句。衹有那些被稱為酒腿子的窮苦酒工纔會長期住在杏花村,這是古杏花村小的原因之一。另外,封建時代農業生産水平有限,政府重農輕商,交通運輸方式又較為落後,酒坊再多,其生産規模是極其有限的。直到民國年間,資本主義發展了,汾酒銷往全國,那酒坊也不過大院大。這也是杏花村長期以來,村落嬌小的另一個原因。 今天,單汾陽杏花村人口已增長到數萬,兼併了周圍的幾個村莊,可是解放初全汾陽人口才12萬。杏花村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難怪我們難尋古邑了。 杏花村是釀酒的地方,古代這裏衹有酒坊和酒香,决不會有什麽花香和花園,除了詩人們的酒後偶吟,就是酒工的汗水和貧睏,據記載民國年間汾酒工人的月工資衹有4元。所以作傢蕭湘纔會感嘆“這個數百年來嘖嘖與人口的杏花村,竟找不到一點供人憑吊的資料”其實也不是沒有,衹是作傢沒有找到罷了,古井亭當時已經存在。 五、結論 山西杏花村起源於唐朝,由於當時的汾州保健酒汾清、羊羔和杏仁露等需要杏仁,所以酒坊附近廣載杏樹,久而久之村名約定俗成。後來隨着汾酒工藝的改變,杏仁不再是釀酒原料,杏花村的杏樹失去保護逐漸消失,村名也漸漸訛傳為綉花村,並且被明清裏名取代,杏花村名一直存在。解放後成立杏花村鎮,杏花村由村名變為鎮名。 本文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山西師大王國梁教授的悉心指導,山西杏花村汾酒廠張志柳先生的熱情幫助,在此一並致谢。 參考資料 1蕭湘,詩人歌詠的杏花村,杏花村文集[M]第一捲,北京出版社,1992 2江地,汾酒歷史初探,文景明柳靜安編杏花村文集[M]第一捲,北京出版社,1992 3張立新,杏花村西堡,王愷仁劉瑞祥編汾州滄桑[M]第二捲,北嶽文藝出版社,2003 4李浴民,馬夏民點較,汾州府志[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5汾陽縣志辦,汾陽縣志[M],物候捲外貿捲,海潮出版社 1998 6侯廷亮,試論開發靜升古鎮的可行性,文物世界[J],2007,1 7郭雙威,汾酒的文化[M],山西出版社 2004 Origin of village-name abaut Shanxi Xinghua Village LV Shi-hong (The Institut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hanxi Teachers’Universty,Linfen,041004 China) Abstract:Tim |
湖北麻城杏花村 Hubei, Heng Fa Chuen Macheng |
據專傢學者考證,即晚唐詩人杜牧《清明》詩中所寫的杏花村。
這是一座文化名村,風景幽美,楊柳依依,小橋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誘人。隨着歷代文人的吟詠,早已聞名遐邇。北宋蘇軾貶謫黃州路經此處,意外地見到了隱居於此的友人陳季常。從此,他三次來杏花村飲酒賦詩,尤其是他撰寫的《方山子傳》,將此處記入其中,膾炙人口,流傳千古。明清詩人也多有詩賦。清乾隆皇帝曾御賜巨匾“杏花古剎”於村廟。
杏花村處在106國道和京廣—京九漢麻聯絡綫旁,民風淳樸,好客多禮,村民住房仍保持着古代建築的風格。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晚唐著名詩人枚特寫的七絶《清明》,膾炙人口,歷來受人稱道。但詩中的“杏花村”卻衆說紛紜,或云在山西的汾陽,或云在安徽的池州貴池。其實,這“杏花村”卻是在齊安(湖北黃州)的麻城縣古鎮歧亭之旁。
歧亭處於洛陽至黃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來的古城,據光緒三年編輯的《麻城縣志》載,這裏於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縣,梁置歧亭縣(為十八蠻縣之一),“古赤這後為歧亭,在光黃之交,為守淮重鎮。”還載《唐書地理志》雲:“麻城屬黃州齊安州。”又《讀史方輿紀要》雲:“歧亭在縣西七十裏,齊梁間為歧亭縣,變是蠻縣之一,今為歧亭鎮。明嘉靖中初高郡丞於此。”《黃州府志》載:“武德三年,以縣置亭州。又析置陽城縣。八年州廢,歸陽城縣。元和三年(按:應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歸入黃岡。建中三年(按:應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復置。宋因之。元屬黃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黃安縣治。”由此可見,古鎮歧亭歷來是政治、經濟、文化比較集中的地方。現在,仍扼守漢麻公路,處於麻城、新洲(原屬黃岡)、黃陂、紅安四縣交界處。《黃州府志》還載:“杏花村在歧亭鎮北五裏處,因是交通要道,杜牧過此賦詩,是很自然的事情。
杜牧是否到過這裏呢?有詩有證。請看《題木蘭廟》:“彎弓片戰作男兒,夢裏曾強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指雲堆上祝明妃。”這是杜牧任黃州刺史時登木蘭山(當時屬齊安郡,今為武漢黃陂縣)為木蘭廟所題的詩。杜牧從黃州到木蘭山,必定此過杏花會。杜牧清明而遇雨,想藉酒消憂解乏,正是這裏,宋代蘇軾謫遷黃州,也曾路過這裏,與隱居在杏花村的舊友陳季常邂逅。
杏花村是有“酒傢”的,這裏流傳的民諺雲:“三裏桃花店,四裏杏花村,村頭有美酒,店裏有美人。”據《麻城縣志前編》(捲之三)載,這裏的酒是與衆不同的“水酒”(又名“黃酒”)“純以糯米釀者,其麯內無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淨餘滓,入瓷甕固封貯之,經年色黃,味尤美。”這種醇酒方法流傳至今,是麻城特有美酒。據《復齋漫錄》記載,就在杜牧到杏花村之後的二三年左右,宋代詞人謝無逸也路過裏,並於杏花村驛避上題《江城子》一首:“杏花村裏酒旗風,煙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橫,楊柳陰濃……”這與“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景色,是何其相似啊! |
安徽貴池杏花村 Guichi Heng Fa Chuen |
“清明時節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詩人杜牧,春遊貴池城西杏花村,寫下這首富有江南風情的傑作——《清明》詩。 跡以名傳。貴池秀山門外的杏花村,原衹不過是幾間“淪為荒煙野草之中”的茅捨酒肆,毫無名氣可言。正是杜牧的詩名和他這首千古絶唱,纔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飲譽天下。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字冉予,一字茂之,晚號乳山)的七絶,抒出了千百年來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詩曰:“郡樓高出秀山門,古跡今時不可論。杜牧當年有名句,獨唱城外杏花村”(引自清《杏花村志》捲五)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牧之,京兆萬年縣(今陝西長安縣)人。有《樊川文集》傳世。他是我國晚唐詩壇上獨樹一幟的傑出詩人。後人為區別於詩聖杜甫而稱他為“小杜”。他於會昌四年(844)九月從黃州(又名齊安郡,治今湖北黃州市)遷池州(又名池陽郡,治今池州市)任刺史,至會昌六年調睦州(又名新安郡,治今浙江建德東)任刺史,在池州整整當了兩年州官,作出了許多德政善績,也留下了幾十篇珍貴的詩文和許多動人的傳說,給古老的池州平添了一層絢麗的光彩。這首優美動人、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就是他在池州的代表作。 據《廣輿記》載:“池州古跡曰‘杏花村’,在府城秀山門外。杜牧詩‘遙指杏花村’即此。”《江南通志》載:“杏花村在(池州)府秀山門外裏許,因唐杜牧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得名。”曾在明天啓末年任池州大守、崇禎末年翟池太兵備道,兩度出守池州的顧元鏡(字韻穢)賦五律〈杏花村〉雲:“牧童遙指處,杜老舊題詩,紅杏添新色,黃垆憶舊時。遠山層作畫,好鳥解吹箎(古樂器)。偷得餘閑在,官錢換酒卮(古盛酒器皿)。”山西蒲州張邦教,明嘉清四年(1525)引由進士出任池陽郡同知(郡丞),後官至陝西按察使。他在池州任職期間,“留意山水,賞表杜樊川遺跡,因自號曰。‘惜花人’”(見《杏花村志》捲四),並在杏花村教前立亭,撰聯曰:“勝地已無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他是明《嘉靖池州府志》記載的第一個建設貴池杏花村的山西人。上述史實證明,杜牧筆下的“牧童遙指處”,就是池州貴池杏花村! 清代人郎遂(字趙客,號西樵子,一號杏花村)編輯《杏花村志》十二捲傳世。在我國志苑中,自古有通志、府志、縣志、山志,而為村立志者可謂鳳毛麟角,被搜入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獻《四庫全書》的村志,恐怕唯有貴池《杏花村志》(見《四庫全書》總目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類存目六·《貴池先哲遺書》第二十五種《杏花村志十二捲》)。清代翰林院檢討侗(字展成,號悔庵)《題杏花村志》詩曰:“從來未有花村志,好事今推郎上元。我欲移傢武陵住,也編仙史記桃源。”(引自《杏花村志》捲五)清代名士、貴池棠溪鄉曹村人曹文慧(字智珠)為郎遂《杏花村志》賦詩曰:“著出名書村愈名,依稀小杜是前生,斯人寧止一丘壑,還情如椽紀太平。”(引自《杏花村志》捲一)清代詩人、貴池清溪人朱之梅(字素公)作《杏花村》詩曰:“相傳杜牧刺池州,村酒村花兩共幽。”(引自《杏花村志》捲七)由此可見,杏花村自杜牧《清明》詩後,歷代名士接踵而至,慕其名者熱衷修建這一名村。 郎遂(1654—約1739)字趙客,號西樵子,貴池杏花村人,清代文學家詩人。出生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少年由諸生入太學,以詩文名於時。他雖才華出衆,但不樂仕途,清康熙間攜兒輩讀書杏花村,出於對鄉土的熱愛,他開始了編纂《杏花村志》的龐大文化工程。他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春月起稿,至康熙二十四年夏授梓成書,先後歷經11年。 在我國志苑中,自古有通志、府志、縣志、山志,而為村立志者可謂鳳毛麟角,被搜入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獻《四庫全書》的村志, 恐怕唯有貴池《杏花村志》(見《四庫全書》總目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類存目六·《貴池先哲遺書》第二十五種《杏花村志十二捲》了。 關於“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池州”的相關史實 1. 清康熙年間,池州杏花村人郎遂編纂《杏花村志十二捲》。 2. 自古在我國志苑中,有通志、府志、縣志、乃至山志,而為村立志者,衹有池州杏花村,並收入了《四庫全書 *總目錄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 地理類存目六* 貴池先哲遺書第二十五種 *杏花村十二捲》。之後,於清末明初,池州人鬍子正編纂《杏花村志續集》傳世。 3. 1979年版《辭海》中記載:“杏花村,在安徽貴池市西。嚮以産酒著名。《江南通志》載:唐詩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詩,即指此。” 4. 由崔乃夫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第五捲記載:“杏花村:在貴池市西郊。因村中十裏杏林中,春來杏花盈村,故名。隋唐間又以黃公井水釀酒醇香,而以杏花酒肆聞名。1985年始廣植杏樹,現已一片杏花勝景。” 5. 《嘉靖池州府志》中《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池州府志〉》記載:“杏花村在城西裏許``````” 6. 《貴池縣志》五中記載“杏花村府志在秀山門外裏許``````” 7. 貴池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貴池縣志》記載:“杏花村位於貴池城西郊``````” 8. 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由繆鉞著的《杜牧傳》中記載:“會昌四年(公元844年)九月,杜牧由黃州遷池州任刺史,這一年他四十二歲``````” 9. 中國歷代詩人選集16中周錫復選註的《杜牧詩選》 10. 2003.3月《中國地方志》(總第134期)刊登作者郎永清的“‘杏花村’地望之爭辨析”寫到:“應該說,杜牧《清明》詩所吟,當屬安徽省貴池市西郊之杏花村。” 11.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馬春陽編著的《巧聯趣話》中記載“杜牧贈聯酒傢女”、“杜牧池州試孟遲” 12. 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皖政34號“關於公佈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中,杏花村古井屬唐代古井。 13. 2002年3月12日,“人民日報”第十五版報道了“天下第一詩村”,其中闡述了“位於池州程西的杏花村``````” 14. 2002年3月16日香港《大公報》以一整版刊載《春風醉雨杏花村》一文和古今池州的彩色圖片,嚮世界隆重推介了安徽池州市杏花村! 15. 2002年4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春風醉雨杏花村”的文章。 16. 2002年4月12日,“人民日報”第十五版刊載了題為“最憶小杜‘杏花村’的文章。 17. 2002年4月25日,“人民日報”第五版(海外版)報道了作者子牛的“情牽杏花村”,其中寫出了海外華僑華人詹曉榮先生如何從一位商人成為一名杏花村的“村民”。 18. 2003年10月27日,“光明日報”b2版“市場 旅遊”欄目報道了“貴池再現杏花村”,其中說道:“晚唐詩人杜牧所描寫的情景,十一期間在安徽貴池杏花村古井文化園裏再現,吸引了大批遊人。” 19. 2003年10月26日,“經濟日報”第三版縣域採風板塊刊登“貴池又見杏花村”,其中寫道:“9月27日,安徽貴池杏花村復建工程在經過2年多的建設之後,終於正式開園了。” 20. 原載20世紀80年代初《山西日報》“星期天”專欄第二期,刊登了作者劉緯毅的“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池州”文章,其中寫道:“這首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是杜牧在堂弟會昌四年至六年任池州刺史時寫的” 21. 2005年6月11日,新浪網〉新聞中心〉國內新聞中載有作者曹海峰的“數億巨資復建‘第一詩村’文章”報道了2005年6月10日池州“杏花村”復建工程舉行開工儀式的時事報道。 22. 2003年11月14日,新華社網〉新華社新聞〉亞太專綫轉載“杜牧筆下的杏花村古韻在安徽池州復現”文章。 23. 200年6月14日,網上發佈“安徽日報”記者潘峰文章“古杏花村復建工程動工”。 24. 日本杏花村之旅——杏紀行第38歌集 25. 2006年9月13日,國傢工商總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裁定: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所提出的該公司商標“杏花村”與貴池杏花村商標“杏花村及圖”二者內容一致,並損害其合法權益的理由不成立,第1960307號“杏花村及圖”商標予以核準註册。 杏花村旅遊網:http://www.xhc-tour.com/index1.asp |
徐州杏花村 Xuzhou Heng Fa Chuen |
唐朝詩人杜牧在《清明》詩中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今人們對杏花村在何處頗有爭議。但宋代詩人蘇東坡,在任徐州知州後曾寫下:“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的詩句,對豐縣的杏花村作了註明。明《豐縣志》載:杏花村按《古今詩話》:徐州古豐縣有杏花村,東去二十裏。據民國時任教於史店(今華山鎮史店村)的尹子卿先生在講杜牧詩杏花村時講,杏花村即本村,村中老人講,明末村中仍有酒帘高懸,酒館羅布。盛時有99傢酒罏 ,村中央一條南北大路,係當年99傢酒罏雲集之區。1580年任豐縣令的莊誠曾寫道:“斷魂昔日尋沽處,異代而今尚有碑。勝地古來猶有跡,行人今去幾多時。年年二月過春雨,日日斜陽照酒旗。好問東風乘一便,牧童歌裏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國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開,新雨過後,妖豔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平添幾許春光。 |
杏花村旅遊 Heng Fa Chuen Travel |
杏花村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目前註册資金達75萬美金,主要經營旅遊設施開發、旅遊産品生産及經營,白酒生産經營,酒店業及相關配套服務,是一傢集旅遊、餐飲、産品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公司,屬外商獨資企業,位於池州市西門轉盤古井文化園遺址處。公司以保護及利用杏花村古村落文化旅遊資源,提高池州旅遊服務為宗旨,實施生態旅遊城市的的旅遊規劃、服務等工作。
公司下設杏花村古井文化園、黃公酒垆、旅遊度假村等部門。公司以讓遊客全面瞭解古村文化內涵為目的,重點挖掘及利用古村內建築、水係、民俗、歷史、文化等資源,全方位開展旅遊接待、服務工作等。
公司自公司成立以來,經過7年的不懈努力,不斷推動杏花村復建工程的發展,嚮市場推出了自己的“杏花村”旅遊品牌,在海內外旅遊市場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為世人體驗“天下第一詩村”的古文化打開方便之門,同時也加快了池州作為旅遊生態城市的發展步伐。
杏花村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是專門為復建杏花村而設立,由旅歐華僑詹曉榮先生投資成立的,公司的使命:讓遊客感受多層次歷史文化。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傳播愛與快樂,創造美與和諧。公司的戰略定位:嚮遊客提供優越的旅遊環境、優質的服務徵,建成遊客喜愛的旅遊目的地。公司的目標:成為具有國際文化視野,具有整合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能力的優秀旅遊企業。
景區概況
煥園
煥園是宋代奉議大夫郎文韶入元朝時,隱居杏花村的居所稱“煥園”。從此,郎氏漸成杏花村之望族。其後人郎遂等在荒廢的煥園遺址上建數間房屋,以承先志,在這間古宅裏郎遂歷經十一載,編寫了我國唯一一本以村建志的史書——《杏花村志》。故址早廢,新建的煥園又稱“郎遂故居”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杏花村老人,同時再現江南一帶的民居特色。
黃公井院
黃公井院,即杏花村千年古井——黃公井遺址所在地。黃公井又名香泉井,它的主人叫黃廣潤,所以在井圈上刻有“黃公廣潤泉”的字樣。這口井開鑿與唐朝,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為首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井深9米,直徑達0.8米,內壁由古青磚壘砌而成;井水十分清澈,可直接引用。同時,這口古井也很有靈性,在古井文化園開工之際,曾泉涌一米之高,可謂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文化長廊
文化長廊麯折迂回,墻壁上繪有很多壁畫,栩栩如生,描繪的都是當時杏花村人的生活風貌。在這裏我們可以欣賞到戲劇活化石——儺戲的表演片段、杜牧和官妓程氏對歌共舞的等其它的情景。
黃公酒垆
黃公酒垆,是杏花村古跡的聖地,名氣最大。酒垆茅捨坐落於紅杏從中,竹籬柴扉,迎湖而啓,烏柏樹梢,酒旗高挑,獵獵生風,令人未飲先醉。今日黃公酒垆是在其遺址上復建的,於2001年7月1日竣工開業。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型建築坐落在杏花村古遺址上。它以一流的仿古建築造型和經營模式,為池州杏花村景區恢復了一個亮點。以這座古式酒垆為載體,展示了唐代的酒文化、詩文化和飲食文化。
懷杜軒
懷杜軒,又名杜牧館。在這裏有杜牧的雕象和他的生平簡介。杜牧,字牧之、號樊川,陝西西安人,生於唐德貞元十九年,卒於唐宣宗大中七年(803—853),曾於會昌四年(844)九月至六年(846)九月出任池州刺史。在任期兩年內政績、口碑、心儀俱佳。不但努力減輕農民負擔,整頓社會治安,興修水利和保護九華山的寺廟作出貢獻。明代文人李歧陽為紀念杜牧,特在黃公井南立碑,題“杜刺史行春處”;後人為紀念杜牧也將池州許多地方以“杜”字命名,如杜湖、杜塢大橋、杜公祠等。靠近右側的展示櫃裏收有杜牧的傢譜,杜牧在杜傢是第二十二代,自從在池州留下一子杜荀鶴,至盡已發展到了第四十八代。館內還收集了很多與杏花村有關的史料,有《杏花村志》、《四庫全書》、《辭海》、《池州府志》、《貴池縣志》等,以及全國多傢權威媒體證實“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池州”的報刊。 |
杏花村汾酒集團 Heng Fa Chuen Fenjiu Group |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國有獨資公司,以生産經營中國名酒——汾酒、竹葉青酒為主營業務,年産名優白酒5萬噸,是全國最大的名優白酒生産基地之一。 集團公司下設22個子、分公司,員工8000餘人,占地面積23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核心企業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為公司最大全資子公司,199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為中國白酒第一股,山西第一股。代號600809。 公司擁有“杏花村”、“竹葉青”兩個中國馳名商標,2006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公佈,“杏花村”品牌價值已達47.76億元。公司主導産品有汾酒、竹葉青酒、玫瑰汾酒、白玉汾酒、以及葡萄酒、啤酒等六大係列。汾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回味悠長而著稱,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主要品種有國藏汾酒、青花瓷汾酒、中華汾酒、老白汾酒等。竹葉青酒是國傢衛生部認定的唯一中國保健名酒。 汾酒文化源遠流長,是晉商文化的重要一支,與黃河文化一脈相承。汾酒歷史上有過四次成名。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就作為宮廷禦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推崇而一舉成名,並被載入廿四史;晚唐大詩人杜牧的千古絶唱“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使汾酒再度成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榮獲甲等金質大奬章,成為酒品至尊;解放後汾酒五次蟬聯國傢名酒稱號,竹葉青酒三次榮獲國傢名酒。 汾酒人秉承“用心釀造、誠信天下”的企業核心理念,將傳統工藝不斷創新,並使之發揚光大。集團公司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係認證,汾酒、竹葉青酒順利通過了國傢酒類等級(優級)標志認證。汾酒釀造工藝已列入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第一批名錄。2005年,公司還榮獲全國企業文化優秀奬。 “十五”期間公司快速發展,經濟效益連創新高,傾力打造名白酒基地、保健酒基地和酒文化旅遊基地,被授予“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杏花村汾酒釀造作坊遺址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企業還被評為全國廠務公開先進單位,全國緑色環保先進企業,相繼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企業”、“中國最具成長性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2006年1月獲得了省政府質量奬。2005年完成銷售收入19.08億元,實現利稅7.1億元,實現利潤2.27億元,資産總額24.21億元,銷售收入排名行業第五,利稅第四,綜合效益為行業第四。 杏花村汾酒集團發展歷程 公元561--564年 北齊武成帝隆重推薦汾州美酒“汾青”,此事被載入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齊書》十一捲,是迄今發現的關於杏花村美酒的早期最重要的文字記載。 公元830年左右 唐代大詩人杜牧於春天由並州南返,路過汾州杏花村,寫下了噲炙人口的《清明》詩。 1875年 近代汾酒生産的典型代表,寶泉益釀酒作坊成立。 1915年 寶泉益所産汾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金質大奬章;同年,寶泉益易名為義泉泳。 1919年 中國第一批具有現代企業特徵的股份製釀酒企業之一--晉裕汾酒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1932年 晉裕汾酒有限公司收購義泉泳釀造廠,從此晉裕汾酒有限公司成為杏花村傳統釀酒業的唯一代表。 1933年 著名生物學家方心芳先生來杏花村晉裕汾酒有限公司考察中國傳統白酒釀造原理,與當時的經理楊德齡先生互相交流知識與經驗,對汾酒生産的科學化、規範化起了很大作用。 1949年6月1日 國營山西杏花村汾酒廠在收購晉裕汾酒有限公司義泉泳釀造廠和德厚成釀造廠的基礎上宣告成立。 1949年9月 杏花村汾酒被擺到開國大典前的全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宴席上,從而成為新中國第一種國宴用酒。 1951年 汾酒廠由杏花村東堡遷到杏花村西堡古八槐街舊址,為今後擴建奠定了基礎。 1952年 汾酒在全國第一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傢名酒,從而成為四大名白酒之一。 1963年 汾酒、竹葉青酒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傢名酒稱號。 1964年 著名釀酒專傢秦含章先生到汾酒廠考察調研一年零四個月,對汾酒技術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 1979年 汾酒廠開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 1979年 汾酒、竹葉青酒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傢名酒。 1982年 由吉林大學考古係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組成的晉中考古隊對杏花村遺址進行係統發掘,挖掘出竜山文化時期的一些酒器從而將杏花村的釀酒史追溯至4000餘年前。 1984年 汾酒、竹葉青酒在全國第四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傢名酒。 1985年 汾酒廠成為全國最大名白酒生産基地,全年汾酒産量突破8000噸,占當時全國13種名白酒産量的一半。 1985年 改革用人制度,新招的工人實行合同製,幹部實行聘任製。 1986年 山西杏花村汾酒廠獲國傢質量管理奬,當時全國僅有32傢企業獲奬,酒行業為唯一一傢。 1987年 竹葉青酒在法國巴黎國際酒展上榮獲品質金奬第一名。 1987年 汾酒廠成為山西省第二利稅大戶,全年實現利稅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1988年11月1日 成立了以山西杏花村汾酒廠為主體廠,由太原、呂梁、長治等18個企業和科研單位組成的多種經濟成分、多層次組織結構的經濟聯合體--杏花村汾酒集團。 1988年12月30日 汾酒、竹葉青酒及其係列産品通過了國傢方圓標志委員會産品質量認證,這是山西省首傢獲此認證的産品。 1988年 首次被評為“全國500佳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和全國食品和飲料行業經濟效益第一名”。 1989年 汾酒在第五屆國傢名酒品評會上被評為國傢名酒。1992年 汾酒廠在全國白酒行業首傢獲得進出口自主經營權。 1992年 汾酒廠上馬萬噸低度汾酒技改項目,1996年完工,使汾酒釀造能力達到2萬噸。 1993年8月15日 山西杏花村汾酒廠改組為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 1993年12月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拿出生産主體部分組建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並公開上市發行,這是全國第一傢白酒上市企業。 1995年 公司以一傢企業的身份參加山西省旅遊景區、景點群衆評選,被評為“山西十佳旅遊景點”,展現了公司酒文化的獨特魅力。 1997年 杏花村商標被國傢工商局認定為國傢馳名商標。 1997年 公司開發出高檔30年陳釀--青花瓷汾酒,挺進高檔酒市場,重塑了中華汾酒品質卓越的良好形象。 1997年 公司决定投資開發幹紅葡萄酒項目,到1999年形成了3000噸的能力。 1998年2月 文水縣鬍蘭鎮王青山等以甲醇充當酒精,杏花村鎮中杏酒廠購回此“毒液”,勾兌到酒中銷售,造成數十人死亡。此事經過一些競爭對手煊染和有些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對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乃至整個山西釀酒業都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 1998年 竹葉青酒被國傢衛生部認證為保健酒。 1999年 公司開始實施精神文明環境創新工程,此工程投資約2億元,到2003年全部完工後,公司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2000年2月24日 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了國際ISO9001質量體係認證。 2000年11月 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順利通過了“中國進出口商品質量認證中心”的質量體係認證。 2002年4月2日 省政府對國有資産實行授權經營,公司改製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 : Xinghua Village
|
|
杏花, 古鎮杏花村, 杏花村村 杏花村居委會, 杏花村社區 千古杏花村, 千古杏花 杏花村鎮, 郭柵鎮 |
|
山西 | 酒 | 汾陽 | 名酒 | 麻城市 | 大別山 | 名勝 | 汾酒 | 書法 | 山西名人 | 長春 | 公園 | 土特産 | 神泉古酒 | 池州 | 學校 | 貴池 | 汾酒集團 | 歷史 | 釀酒 |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杏樹 | 杏 | 杏仁 | 杏仁美容 | |
|
|
杏花村鎮 | 杏花村酒 | 東杏花村 | 杏花村村 | 大杏花村 | 小杏花村 | 西杏花村 | 杏花村川 | 杏花村快 | 杏花村湘 | 杏花村街道 | 杏花村社區 | 杏花村遺址 | 杏花村筆記 | 杏花村古井 | 杏花村蝦肉 | 汾陽杏花村 | 杏花村汾酒 | 杏花村中學 | 千古杏花村 | 杏花村酒業 | 陳年杏花村 | 杏花村酒廠 | 杏花村小學 | 杏花村賓館 | 杏花村大橋 | 杏花村大道 | 大戰杏花村 | 微雨杏花村 | 杏花村顧綉 | 環翠峪杏花村 | 顧綉杏花村圖 | 杏花村居委會 | 杏花村文化園 | 杏花村湘菜館 | 杏花村快餐店 | 杏花村川菜館 | 杏花村金典紅 | 杏花村金典藍 | 杏花村汾酒集團 | 杏花村汾酒作坊 | 長春杏花村公園 | 杏花村大道以西 | 度福娃杏花村酒 | 度青花杏花村酒 | 勸耕曾入杏花村 | 牧童遙指杏花村 | 度杏花村陶瓷瓶 | 杏花村酒樓榮華樓 | 沙灣杏花村大盤雞 | 杏花村中學高中部 | 杏花村福祿三年陳 | 杏花村福祿八年陳 | 上海杏花村食品廠 | 杏花村文化傳播區 | 江神子·杏花村館酒旗風 | 山西杏花村汾酒賓館 | 江城子·杏花村館酒旗風 | 杏花村國際貿易公司 | 杏花村汾酒釀製技藝 | 貴池市杏花村旅行社 | 安徽省池州地區杏花村賓館 | 瀋陽市鐵西區杏花村大酒店 |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合肥市廬陽區杏花村鎮畜牧獸醫站 | 合肥市郊區杏花村鎮畜牧獸醫站 | 蘭州杏花村餐飲娛樂有限責任公司 | 酒泉杏花村餐飲有限責任公司 | 佳木斯市食品公司杏花村大酒店 |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四川有限責任公司出品 |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公司 | 安徽省池州地區杏花村賓館餐飲部 |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酒都賓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