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人物 : 網絡用語 : 名人 : 中國倫理學 > 李達
目錄
李達 Li Da  
  李達 (筆名:一隻魚的傳說) 中國懸疑新一代領軍人物,代表作《黃河古道》出版後引發轟動,廣受好評。第五屆騰訊原創文學大賽冠軍。
中國馬剋思主義理論傢、教育傢 Chinese Marxist theorist, educator
  1890年10月生,湖南永州人。1919年五四運動後,致力於研究、宣傳馬剋思主義。1920年夏與陳獨秀等人發起成立上海的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並主編《共産黨》月刊,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代書記。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成為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委員。1921年9月創辦中國共産黨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和革命叢書。1922年7月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同年11月應毛澤東邀請到長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學校長,並主編自修大學機關刊物《新時代》。大革命失敗後,在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險惡環境中,他堅守馬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陣地,成為卓有建樹的馬剋思主義理論傢。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會學大綱》,被毛澤東譽為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號召黨的高級幹部學習此書。建國後,長期擔任武漢大學校長和中國哲學學會會長,為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應用和發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毛澤東曾當面稱贊他是理論界的魯迅。1966年8月在武漢逝世。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李達(1905年—1993年7月12日),陝西眉縣人。早年曾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後考入馮玉祥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師參謀長、軍參謀處處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湘贛蘇區反“圍剿”,參與創建湘鄂川黔蘇區和長徵。曾獲二等紅星奬章。1936年起任紅二方面軍參謀長、援西軍參謀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參謀處處長、師參謀長。1943年兼任太行軍區司令員。參與創建晉冀豫、冀南、太嶽等抗日根據地,協助劉伯承等組織指揮神頭嶺、響堂鋪、晉東南反“九路圍攻”、磁武涉林等戰役戰鬥和百團大戰。1943年後曾指揮林南、道清和安陽等戰役。1945年8月任晉冀魯豫軍區參謀長,指揮太行軍區部隊的戰略反攻。抗日戰爭勝利後,參與指揮上黨、邯鄲戰役。曾到國民黨軍新編第8軍與軍長高樹勳商定該部起義事宜。1946年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參謀長。1947年協助劉伯承、鄧小平率部進軍大別山。1948年起任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參謀長兼特種兵縱隊司令員、政治委員。淮海戰役後,參與組織指揮渡江戰役和進軍西南。李達智勇兼備,戰功卓著,為革命戰爭的勝利和人民軍隊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後兼雲南軍區司令員,參與領導西南地區殲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及爭取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回國後歷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計劃部、監察部部長,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病逝。
  1994年6月,《李達軍事文選》出版發行。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Li Da
  李達
    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馬剋思主義理論傢、宣傳傢、教育傢和哲學家。
    生平 李達號鶴鳴。湖南零陵人。1890年10月 2日生。1913年留學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師範。1918年回國與許德珩等共同發動反對段祺瑞政府的學生示威運動;失敗後於同年再赴日本全力鑽研馬剋思主義。1920年回國參加籌建中國共産黨,主編《共産黨》月刊。1921年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黨中央宣傳主任。1923年任湖南自修大學學長,主編《新時代》雜志。1926~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編審委員會主席及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代理總教官。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至1949年,他在國民黨政府統治區長期擔任大學教授,曾任教於上海法政學校、暨南大學、北平大學法商學院、中國大學、朝陽大學、廣西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等校。他不顧反動派的通緝、解聘、搜捕、毒打等種種迫害,始終堅持馬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撰寫和翻譯了大量理論著作。他還於1928~1932年在上海創辦昆侖書店,出版馬剋思主義著作。1932年赴泰山為馮玉祥講授辯證唯物論。1933年赴張傢口勸說馮玉祥聯共抗日。抗日戰爭期間再度為馮玉祥及其研究室人員講授馬剋思主義哲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央政法幹部學校副校長,湖南大學校長,武漢大學校長;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哲學會會長。1966年 8月24日在武漢逝世。遺文編為《李達文集》(4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對傳播馬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 李達為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在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史學、法學等領域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就,而以哲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他是馬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最早傳播者之一。 1918~1919年, 他在日本期間就翻譯了《唯物史觀解說》、《馬剋思經濟學說》、《社會問題總覽》,發表了《社會主義的目的》,熱烈宣傳社會主義。他在中國共産黨創立前後發表的《社會革命的商榷》、《討論社會主義並質梁任公》、《無政府主義之解剖》、《評第四國際》等論著,比較完整準確地闡明了無産階級的社會革命論,旗幟鮮明地批駁了當時國內外反馬剋思主義的思潮。對中國共産黨的早期思想理論建設起了重要作用。1926年 6月出版的《現代社會學》,是中國第一部聯繫革命實際,係統論述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深受革命人民的歡迎,重版達14次。1928~1930年,他發表了《中國産業革命概觀》、《社會之基礎知識》、《民族問題》等專著,翻譯了馬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河上肇的《馬剋思主義經濟學基礎理論》等著作。其中1929年 3月出版的《社會之基礎知識》一書,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剖析中國社會,對中國革命的性質、 任務、對象、 動力、前途等根本問題作了正確的論斷。1932~1937年,他撰寫了《社會學大綱》、《經濟學大綱》、《社會進化史》、《貨幣學概論》,翻譯了西洛可夫等著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其中《社會學大綱》於1935年作為大學講義印行,1937年 5月正式出版,對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作了全面係統而有獨創性的闡述,被毛澤東譽為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列主義的哲學教科書。1947年,他撰寫了用馬剋思主義觀點剖析法律現象的專著《法理學大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發表了《〈實踐論〉解說》、《〈矛盾論〉解說》、《鬍適思想批判》、《唯物辯證法大綱》等大量論著,在研究和宣傳馬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毛澤東哲學思想方面作出了新的貢獻。他勇於堅持真理的革命精神和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學風,深受人們的崇敬。
     (侯外廬)
    
英文解釋
  1. :  li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