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調元紀念館投訴電話德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838-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李調元紀念館位於羅江縣城東外玉京山,占地20餘畝。
清代中葉,巴蜀才子李調元出生在風姿綽約的羅江雲竜山麓。李調元與其父李化楠,與其堂弟李鼎元、李驥元連中進士,李氏兄弟同入翰林院,為羅江留下了“一門四進士,弟兄三翰林”的佳譽。這一時期,羅江人文蔚起,競美祠垣,其成就在清代四川文壇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化楠工吟詠,熟韓蘇,著有《萬善堂稿》、《石亭詩集》、《石亭文集》;喜藏書,築有醒園,藏書萬卷,為川西第一。
李調元為化楠長子,字羹堂,號雨村,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吏部主事、廣東鄉試副主考、吏部考功司員外郎、提督廣東學政、直錄通永道等職,嘉慶七年(1820年)病逝。李調元是繼明代新都狀元楊升庵之後,巴蜀又一文壇巨匠,與彭端淑(丹棱縣人,文學家,詩人)、張問陶(遂寧人,著名詩人,書畫傢)齊名,號稱“蜀中三傑”。李調元戲麯論著有《雨村麯話》、《雨村劇話》,另著有《童山全集》,輯有《全五代詩》、民歌集《粵風》等,其《函海》、《續函海》收川中未見書及自出書163種,852捲。著述包含歷史、地理、金石、考古、語言、音韻、詩詞、書畫、戲麯、民俗、農業及庖廚等。不僅是研究巴蜀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清代著名學者袁牧得李調元所贈《函海》在觀後稱贊道:“函海書寫海內宗。”可見其成就之卓越。
李調元堂弟李鼎元,著有《球雅》、《使琉球記》、《師竹齋詩集》,王夢樓稱其“意沉摯、詞警拔、歷覽名山大川以發其抑鬱之氣,三吳大夫未能與之先也。”
李驥元,工詩,文簡古似韓柳,亦有《鳧塘詩集》、《鳧塘文集》傳世。李調元、李鼎元、李驥元皆以文名,史稱“綿州三李”(清嘉慶《四川通志人物》)。
李調元紀念館內楹聯、匾額頗多。大多出自名傢之手,其中,有清代袁牧所撰“童山集著山中業,函海書寫海內宗”的楹聯,有當代詩人賀敬之所題“李調元紀念館”的匾額。
李調元紀念館正在籌建《文山函海》係列雕塑群,規劃興建調元文化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