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桿菌病是以敗血病經過,並伴有內臟器官和中樞神經係統病變為牲的急性傳染病,對養狐業威脅很大。
病原:本病菌為兩端鈍圓、平直或彎麯的小桿菌,不能形成莢膜和芽孢,長一至二微米, 寬0。2微米-0。4微米,在多數情況下呈粗大棒狀單獨存在,或成“v”字形,或形成短鏈,有一根鞭毛,能運動,染色呈革蘭氏陽性。
本菌為需氧及兼厭氧性菌,培養溫度37攝氏度,氫離子濃度63。09-100納摩/升(ph7-7。2)。在普通培養基上能生長,在肝湯和肝湯瓊脂上生長良好,呈圓形、光滑平坦,粘稠透明的菌落折光觀察,呈乳白黃色,在血液瓊脂上,呈b型溶血,在肉湯內微混濁,形成黃色顆料深沉。
李氏桿菌具有較強的抵抗力,秋鼕時期,在土壤中能保存五個月以上,在冰塊內保存三至五個月。在燕麥內可保存十個月。在內骨粉內保存四至七個月,在皮張內保存六十二至九十天,在屍體內保存一點五至四個月不失活力。
本菌對高溫抵抗力比較強,一百攝氏度,經十五分至三十分鐘,七十攝氏度經三十分鐘死亡,用瓊脂培養物製的菌液,在六十至七十攝氏度經五至十分鐘,六十五攝氏度以一小時死亡,二點五%石炭酸溶液五分鐘,2。5%苛性鈉溶液二十分鐘,二點五%甲醛溶液二十分鐘,75%分鐘被殺死。在0。25%石炭酸防腐液的血液內可存活一年以上。
癥狀:幼齡北極狐患病後,精神沉鬱與興奮交替出現,食欲減退,或拒食,興奮時表現共濟失調,後軀搖擺,後肢不完全性麻痹,咀嚼肌、頸肌及枕部肌肉震顫,呈痙攣性收縮,致使頸部彎麯,有時嚮前伸展或歪嚮一側,或仰頭,有時出現轉圈運動,此時病狐到處亂撞,當采食飼料時,出現顎、頸部肌肉痙攣性收縮, 從口中,流出粘稠的液體。常出現結膜炎、沔痢和嘔吐。在糞便中發現淡灰色粘液或血液。成年狐有時伴有咳嗽,呼吸睏難,呈腹式呼吸。他狐病程從出現癥狀起七至二十八天死亡。
有時病狐表現全身衰竭,常隱居小室內內。有的出現腦炎癥狀。
診斷:根據流和行病學、臨床癥狀及病理解剖變化,並結合細菌學檢查可以確診。但要與巴氏桿菌病、腦脊髓膜炎及犬瘟熱等病相區別。<br>防治:對李氏桿菌病,目前尚無等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加強防疫,特別是李氏桿菌病屬於條件性傳染病,病原菌在土著居民壤中滋生,在陰雨連綿的季節要加強防商改善飼養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