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文藝 : 軍事 > 李宗仁
目錄
李宗仁 Li Zongren (1891~1969) 廣西省桂林西鄉村

李宗仁
李宗仁
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與白崇禧一起,為國民黨內“桂係”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
  
  廣西省桂林西鄉村出生,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早年加入軍隊,1910年參加同盟會。以實力軍人,加入在廣州的孫文陣營。之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使廣西成為國民黨後方的一部份。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參與中原大戰等國民黨內戰,但亦有苦心經營其廣西地盤。抗戰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臺兒莊一役名震一時。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輓救國民政府統治而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並病逝於北京。
  
  履歷(國史館)
  生於清光緒17年7月9日(1891年8月13日)
  廣西陸軍小學第三期
  廣西陸軍速成學堂畢業。
  早年參與護國、護法諸役
  1923年5月,北京政府任為桂林鎮守使;11月,任定桂軍總指揮,與討賊軍總指揮黃紹竑合作。
  1924年7月,任定桂討賊聯軍總指揮;11月,自任廣西善後督辦;12月,在南寧就任廣州大本營所委之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長。
  1925年夏,統一廣西;
  1926年1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候補監察委員;3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7月率軍參加北伐。
  1928年4月,為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統轄兩湖地區;10月,任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參議院院長。
  1929年3月,因湘變被撤職;
  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與擴大會議。
  1931年5月寧粵分裂,任“中央執監委員非常會議”委員及廣州國民政府委員。
  1932年3月,任南寧綏靖公署主任;4月,兼第九路總指揮。
  1935年12月,任湘桂黔邊區剿匪總司令;
  1936年兩廣事變,7月自任 “抗日救國聯軍”副總司令;9月,就廣西綏靖主任,服從中央。
  1937年2月,任第五路軍總司令;抗戰軍興,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轄魯、蘇、皖三省,作戰地區津浦綫。
  1938年1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政府主席;3月,親赴臺兒莊督師,重創日軍。
  1945年2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抗戰勝利後,改任北平行營主任。
  1948年參加副總統競選,5月就第一任副總統職;12月,對共産黨軍事逆轉之際,倡導與之談和,並要求蔣中正總統下野。
  1949年1月21日蔣中正宣佈引退,同日任代總統,旋策進和平運動;和平談判破裂,共軍渡江,政府10月遷重慶辦公,乃托言就醫,由南寧飛香港,12月轉赴美國,久滯不歸。
  1965年7月回中國大陸,
  1969年1月30日病逝北京,終年79歲。
  
  早年活動
  1908年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入讀廣西陸軍速成學堂。1915年加入反對袁世凱的護國戰爭。1917年參與護法戰爭有功,升為營長。1924年加入國民黨,同年與黃紹竑、白崇禧合作,打敗舊桂係軍閥陸榮廷和瀋鴻英,使廣西納入國民黨控製之下;以李宗仁為首的“李、白、黃”三人,亦成為新的國民黨“桂係”。
  
  北伐到抗戰
  1926年國民黨北伐,李宗仁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先在華中擊敗吳佩孚的部隊,又在江西擊敗孫傳芳部,第七軍亦被稱為“鋼軍”。1927年4月,李宗仁支持蔣介石在上海清黨。5月,居中調解寧漢分裂,南京、武漢之間得以避免開戰。8月,連同何應欽於竜潭大敗孫傳芳主力。1928年5月,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兼武漢分會主席,指揮部隊北上,進至北京、天津。桂係控製的地區從廣西、湖南至京津,總兵力逹二十萬人。
  
  1928年北伐成功,到1937年抗戰爆發十年期間,桂係多次以軍事和蔣介石對抗。1929年3月,桂係先在武漢政治分會事件中敗於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被迫逃到越南。同年11月,李、白、黃回到廣西,聯同張發奎進攻廣東。1930年,李、白又在中原大戰中出兵支持馮玉祥和閻錫山反對蔣介石。
  
  1931年9月發生九一八事變,國民黨內各派係謀求妥協,桂係亦跟南京議和。1932年4月,李宗仁出任廣西綏靖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和省主席黃旭初成廣西三巨頭。自此至抗戰爆發的五年內,桂係一方面“自衛、自給、自足”及“寓供兵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透過創立學校、改革稅收、清鄉建設廣西;另一方面在軍事上則對蔣介石堵截紅軍的要求陽奉陰違。廣西實質上處於半獨立狀態。
  
  1936年5月,李、白聯合廣東陳濟棠,以“抗日救國軍”名義反蔣。由於廣東軍隊被蔣介石收買,陳濟棠被迫下臺。至8月,李、白宣佈支持由蔣介石領導抗日,遂與蔣介石和解。
  
  
  抗戰期間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官。1938年1月至6月,李宗仁指揮六十萬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在臺兒莊大捷,獲得國軍抗戰中的首勝。同年6月,參加指揮武漢會戰。1939年,又先後在隨棗、棗宜、豫南抗擊日軍。1943年,調任軍事委員會漢中行營主任。
  
  1944年底,蔣介石在抗日戰爭結束前夕,為防止以李宗仁為首的桂係力量壯大,將李宗仁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位置調升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漢中行營主任”,名義上是指揮第一、五、十3個戰區,實則是虛設機構,明升暗降,以削去兵權。
  
  副總統到代總統
  1945年8月,日軍投降,李宗仁改任北平行營主任。1948年3月,國民大會召開,選舉第一任行憲總統和副總統。李宗仁在蔣介石的反對和壓力之下,决定參加副總統選舉。最終在4月29日,以1438票對1295票,擊敗蔣介石屬意的孫科當選副總統。
  
  蔣介石和李宗仁攝於就職禮後。據李宗仁回憶,蔣介石故意不讓他知道要穿着中式禮服,結果他穿軍裝,看起來好像是蔣的副官。1948年年底,蔣介石在軍事,經濟及外交都遭受嚴重挫折。軍事上,國軍在戰場上大敗,國、共軍事力量出現逆轉。經濟上,上海爆發金圓券風暴。外交上,杜魯門上臺後表示對蔣介石失去信心。蔣介石最終在1949年1月21日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行”總統。
  
  李宗仁上臺後以和平為旗號。本來的希望是透過和談,再依仗長江天險,可以阻止人民解放軍的進攻;另一方面則希望能爭取到美國的支持,以輓救國民黨的政權。可是李宗仁上臺之後,國民黨軍政機構處處仍受已“下臺”的蔣介石暗中操控;美國亦沒有提供先前承諾的援助。加上和談决議最終被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身份否决,最終李宗仁的“和平努力”未能成功。
  
  1月22日 李宗仁上臺,立即與行政院長孫科發生“府院之爭”。孫科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無視李宗仁的命令,將行政院內閣搬至廣州。李宗仁力爭,最終孫科被迫於3月辭職,行政院長一職改由何應欽擔任。而以張治中為首的六人談判團,亦得於4月抵達北平,與共産黨展開談判。
  
  和談的結果以失敗告終。據後來的資料顯示,當時南京的設想,是政治上由國共兩黨組成聯合政府,軍事上則由兩軍各自劃江而治,解放軍不渡過長江。而這一點顯然很難被已經取得絶對軍事優勢的共産黨贊同;加之共産黨要求“懲辦戰犯”的條件顯然對以蔣介石、李宗仁等為首的國民黨高層領導人不利,是故李宗仁曾先後贊成、反對懲辦戰犯,立場不一。因此和談决議最終被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身份否决,李宗仁也不願接受,和談最終宣告破裂。4月20日,共産黨領導人毛澤東嚮解放軍發出嚮全國進軍的命令,並於同日渡過長江。4月23日,解放軍攻占南京,國民政府遷往廣州。李宗仁先飛往桂林,再在5月8日飛往廣州,並且發表講話,表示將“决心戡亂到底”。
  
  之後不久,解放軍在很短時間內席捲全國,多處國軍軍隊和政府紛紛投誠。5月20日,行政院長何應欽辭職,行政院長職務由閻錫山接任。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的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0月13日,解放軍兵臨廣州,李宗仁衹得飛往重慶。11月16日,李宗仁胃病復發,出現十二指腸出血,遂於11月20日以治病為由轉往香港,並將中樞軍政交由閻錫山主持,12月5日,與夫人郭德潔,兩名兒子及隨從又從香港逃亡飛往美國紐約就醫。
  
  從美國到北京
  1954年3月,中華民國國民大會通過監察院對李宗仁的彈劾,罷免了李宗仁的副總統職務。部分人士懷疑這是時任總統蔣中正的操控,但是彈劾案的另一動機為中華民國第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就一般法理言,1954年仍未完成辭職程序的李宗仁仍是中華民國副總統。為避免總統選舉期間,新舊任總統辭職與交接所衍生的繁瑣法律問題,國大代表經過考量後决定於總統選舉前,先行彈劾李宗仁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發表對《臺灣問題的具體建議》,除批評蔣介石外,亦提出重開國共會談。
  
  1965年2月,李宗仁妻子郭德潔被診斷患上末期乳癌。同年7月,在程思遠的安排下,李宗仁與郭德潔從美國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熱烈歡迎,隨後被安排被毛澤東及其他國傢領導人接見,並登上天安門城樓欣賞北京景色。
  
  李宗仁先後有三名妻子。第一位妻子李秀文,是李宗仁20歲時父母包辦下迎娶的,第二位妻子郭德潔,是李宗仁35歲時娶的“平妻”,1966年3月於北京病逝。第三任妻子是1968年,李宗仁78歲時娶的影後鬍蝶之女、26歲女護士鬍友鬆。
  
  李宗仁在美國時,曾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進行口述歷史研究,由唐德剛筆錄整理,集合在《李宗仁回憶錄》內。
  
  李宗仁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以78歲高齡逝世,他的臨終遺言有兩條:一是祝願祖國繁榮昌盛,二是切盼臺灣早日回歸祖國懷抱,完成國傢的統一大業。
李宗仁 Li Tsung-jen
作者: 朱金元 Zhu Jinyuan等
  作者:朱金元、陳祖恩
  第一章 耕讀子弟
  第二章 從高材生到教官
  第三章 在戰火中加官晉級
  第四章 受製於陳炯明
  第五章 獨樹一幟
  第六章 統一廣西
  第七章 赴粵遊說
  第八章 為北伐創建軍功
  第九章 幫助蔣介石
  第十章 與蔣介石開戰
  第十一章 苦撐桂局
  第十二章 臺兒莊的日日夜夜
  第十三章 置身副總統競選漩渦之中
  第十四章 代蔣受過
  第十五章 應付殘局
  第十六章 赴美就醫
  第十七章 看到新的希望
  第十八章 歸來兮
北伐時期 Northern Expedition
李宗仁 北伐时期
  1945年2月李宗仁將軍於重慶1926年 7月 率第七軍二萬多人參加北伐戰爭,轉戰湘、鄂、贛、皖等省,立下戰功。在北伐時期,還兼任過左翼軍指揮官、江左軍總指揮、國民黨湖北省臨時政治會議委員、安徽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委員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
  1927年 4月 支持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實行“反共清黨”。
  5月 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三路軍總指揮,統轄五個軍又一個獨立師。
  8月 和白崇禧、何應欽等實力派逼迫蔣介石通電下野,並由他們三人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黨務委員。接着,指揮竜潭戰役,消滅北洋軍閥之一的孫傳芳主力部隊。
  10月 任西徵軍總指揮兼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西徵武漢,擊敗唐生智。
  1928年 1月 蔣介石第二次上臺後,被任命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務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主席和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參加蔣介石舉行的第二期北伐。
蔣桂戰爭 Jiang Gui War
李宗仁 蒋桂战争
  1929年 3月 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係軍閥與蔣介石之間爆發蔣桂戰爭。結果桂係戰敗,逃回廣西。蔣介石以“叛亂黨國”的罪名,開除李宗仁黨籍,免除本兼各職。
  1929年 李宗仁返回廣西南寧,組建護黨救國軍,自任總司令,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下轄第三、八兩路軍,此後,長期盤踞廣西,與蔣介石對抗。
  1930年 4月 參加馮玉祥、閻錫山反蔣,被推為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閻錫山)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由廣西進軍湖南,支援閻錫山、馮玉祥在中原同蔣介石作戰。
  7月 被蔣軍擊敗,退回廣西。
  1931年 5月 李宗仁又聯合粵係軍閥陳濟棠反蔣,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九·一八”事變後 "Incident" after
  “九一八事變”後,寧粵合流。在1931年11月召開的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932年 4月 李宗仁任廣西綏靖主任,推行“自治、自衛、自給”的三自政策,維持廣西的半獨立局面。
  1935年 4月 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11月 繼續當選為國民黨五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936年 6月 李宗仁、陳濟棠發動反蔣事變,成立抗日救國軍第一軍團,任副總司令(總司令陳濟棠),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
  7月 桂係軍隊被蔣介石改編為第五路軍,李宗仁被任命為總指揮。
抗戰時期 War period
李宗仁 抗战时期
  1937年 7月 抗日戰爭爆發。
  10月 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節徐州。
  1938年 2月至5月 指揮徐海會戰。其中3月至4月的臺兒莊戰役,取得殲滅日軍二萬餘人的重大勝利。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5月,徐州失守後,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創立遊擊基地,堅持抗戰。
  6月10月 率部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 4月至5月 參加隨棗會戰。
  1941年 1月至2月 參加豫南會戰。
  1943年 9月 調離第五戰區,升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漢中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一、第五、第十等三個戰區。
  1945年 5月 在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 Liberation War
  1948年6月李宗仁和白崇禧將軍(軍裝)解放戰爭時期,李宗仁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後改稱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主任),支持蔣介石發動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參與對解放區的軍事進攻。
  1948年 4月 李宗仁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蔣介石)。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精銳主力部隊大部被殲,國民黨統治面臨覆滅命運,蔣介石被迫於1949年1月21日宣佈下野。
  1949年 1月22 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幻想通過“和談”,阻止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派代表團到北平談判,但最後又拒絶在中國共産黨提出的和平條件《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下達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此後,先後退到桂林、廣州,繼續組織國民黨軍隊進行頑抗。
  11月 白崇禧指揮的桂係部隊大部被殲,李在政治上賴以生存的條件被摧毀。
晚年 Old age
  11月20日 以就醫為名,從南寧乘專機飛往香港。
  12月 飛往美國。此後,在美國度過了十六年流亡生涯。
  1950年 3月 蔣介石在臺灣恢復“總統”職務。
  1954年 3月,蔣介石正式罷免李宗仁“副總統”職務。
  1956年 4月到1965年6月 十年間,先後五次派程思遠到北京,晉謁周恩來總理,為回歸祖國大陸作準備。
  1965年7月 衝破重重險阻,偕妻回到祖國大陸。7月20日從美國回到北京,在機場發表聲明,决定為完成國傢最後統一做出貢獻。回國後,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傢領導人接見。
  1969年 1月30日 因肺炎在北京逝世。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約30公裏的臨桂縣兩江鎮浪頭村。
李宗仁的生平大事記 Li Tsung-jen's Life Events
李宗仁的生平大事记
李宗仁的生平大事记
李宗仁的生平大事记
李宗仁的生平大事记
李宗仁的生平大事记
李宗仁的生平大事记
李宗仁的生平大事记
李宗仁的生平大事记
李宗仁的生平大事记
  早年就讀於臨桂縣立兩等小學,後入桂林省立紡織習藝廠當學徒。
  1908年 考入廣西陸軍小學第三期。
  1910年 10月 加入同盟會。
  1912年 考入廣西陸軍速成學堂。
  1913年 畢業後,到南寧將校講習所任準尉見習官、少尉、中尉隊附。
  1916年 5月 任滇軍第四師第三十四團排長。後轉入桂係陸榮廷部,任護國軍第二軍第五旅排、連、營長,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粵桂戰爭。
  1921年 任少營長的李宗仁爭取十多個連隊和他一起退到六萬大山的玉林地區,整軍經武,伺機而動。他先後將所部改稱“粵桂邊防軍第三路”、“廣西自治軍第二軍”,並自任司令,防區逐步擴大到七個縣。
  1923年 與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建立聯繫。
  10月 經李濟深、陳銘樞介紹加入國民黨。
  1924年 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討賊聯軍”,任總指揮。
  9月 擊敗桂係軍閥陸榮廷部。
  11月 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
  1925年7月 又擊敗瀋鴻英,完成統一廣西的任務,成為新的國民黨桂係軍閥首腦。
  統一廣西後,任國民黨廣西省黨務特派員和廣西省第一屆省黨部監察委員。
  1926年 1月 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
  3月 廣西軍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决定,負責籌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即黃埔軍校南寧分校)。
  5月 南寧分校正式成立,派所部第七軍第二旅旅長俞作柏兼任校長。
  1926年 7月 率第七軍二萬多人參加北伐戰爭,轉戰湘、鄂、贛、皖等省,立下戰功。在北伐時期,還兼任過左翼軍指揮官、江左軍總指揮、國民黨湖北省臨時政治會議委員、安徽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委員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
  1927年 4月 支持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實行“反共清黨”。
  5月 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三路軍總指揮,統轄五個軍又一個獨立師。
  8月 和白崇禧、何應欽等實力派逼迫蔣介石通電下野,並由他們三人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黨務委員。接着,指揮竜潭戰役,消滅北洋軍閥孫傳芳主力部隊。
  10月 任西徵軍總指揮兼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西徵武漢,擊敗唐生智。
  1928年 1月 蔣介石重新上臺後,被任命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務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主席和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參加蔣介石舉行的第二期北伐。
  1929年 3月 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係軍閥與蔣介石之間爆發蔣桂戰爭。結果桂係戰敗,逃回廣西。蔣介石以“叛亂黨國”的罪名,開除李宗仁黨籍,免除本兼各職。
  1929年 李宗仁返回廣西南寧,組建護黨救國軍,自任總司令,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下轄第三、八兩路軍,此後,長期盤踞廣西,與蔣介石對抗。
  1930年 4月 參加馮玉祥、閻錫山反蔣,被推為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閻錫山)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由廣西進軍湖南,支援閻錫山、馮玉祥在中原同蔣介石作戰。
  7月 被蔣軍擊敗,退回廣西。
  1931年 5月 李宗仁又聯合粵係軍閥陳濟棠反蔣,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九·一八”事變後,寧、粵合流。在1931年11月召開的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932年 4月 李宗仁任廣西綏靖主任,推行“自治、自衛、自給”的三自政策,維持廣西的半獨立局面。
  1935年 4月 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11月 繼續當選為國民黨五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936年 6月 李宗仁、陳濟棠發動反蔣事變,成立抗日救國軍第一軍團,任副總司令(總司令陳濟棠),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
  7月 桂係軍隊被蔣介石改編為第五路軍,李宗仁被任命為總指揮。
  1937年 7月 抗日戰爭爆發。
  10月 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節徐州。
  1938年 2月至5月 指揮徐海會戰。其中3月至4月的臺兒莊戰役,取得殲滅日軍二萬餘人的重大勝利。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5月,徐州失守後,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創立遊擊基地,堅持抗戰。
  6月10月 率部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 4月至5月 參加隨棗會戰。
  1941年 1月至2月 參加豫南會戰。
  1943年 9月 調離第五戰區,升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漢中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一、第五、第十等三個戰區。
  1945年 5月 在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宗仁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後改稱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主任),支持蔣介石發動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參與對解放區的軍事進攻。
  1948年 4月 李宗仁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蔣介石)。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精銳主力部隊大部被殲,國民黨統治面臨覆滅命運,蔣介石被迫於1949年1月21宣佈下野。
  1949年 1月22 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幻想通過“和談”,阻止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派代表團到北平談判,但最後又拒絶在中國共産黨提出的和平條件《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下達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此後,先後退到桂林、廣州,繼續組織國民黨軍隊進行頑抗。
  11月 白崇禧指揮的桂係部隊大部被殲,李在政治上賴以生存的條件被摧毀。
  11月20日 以就醫為名,從南寧乘專機飛往香港。
  12月 飛往美國。此後,在美國度過了十六年流亡生涯。
  1950年 3月 蔣介石在臺灣恢復“總統”職務。
  1954年 3月,蔣介石正式罷免李宗仁“副總統”職務。
  1956年 4月到1965年6月 十年間,先後五次派程思遠到北京,晉謁周恩來總理,為回歸祖國大陸作準備。
  1965年7月 衝破重重險阻,偕妻回到祖國大陸。回國後,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傢領導人接見。
李宗仁 - 個人榮譽 Li Tsung-jen - personal honor
李宗仁 - 个人荣誉
  李宗仁
  總統府(第一任)副總統
  (1948年5月20日-1954年3月10日)
  總統府(代理)總統
  (1949年1月21日-1949年11月20日)
  護國軍第六軍林虎部排長、連長、幫辦營長、幫統
  (1916年-1921年)
  粵桂邊防第三路司令
  (1921年-1922年)
  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
  (1924年12月-1926年)
  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
  (1924年12月-1926年)
  中國國民黨(第二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
  (1926年1月-1929年3月)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
  (1926年3月-1926年8月)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5年9月21日-1928年)
  第一集團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
  (1927年4月-)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28年2月-)
  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1928年4月-)
  (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
  (1929年1月-1929年3月)
  (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編組部主任
  (1929年1月-1929年2月)
  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監察委員
  (1931年11月-)
  安徽省政府主席
  (1938年1月-1938年9月)
  (國民政府)武漢政治分會委員
  (1928年4月-1929年)
  南寧綏靖公署主任
  (1932年)
  安徽省政府保安司令
  (1938年2月-1938年1月)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
  (1945年2月-1945年9月)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主任
  (1945年1月-1946年7月)
  國民政府主席行轅北平行轅主任
  (1946年7月-1949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委員
  (1949年6月-1950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副主席
  (1949年7月16日-1950年)
  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1932年-1935年)
  湘桂黔邊區剿匪總司令
  (1935年12月-)
  廣西綏靖公署主任
  (1936年)
  第五路軍總司令
  (1937年2月-1937年8月)
  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8年1月-)
  安徽省保安司令
  (1938年2月-)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29年1月31日-1930年7月5日)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32年)
  (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8年-1929年)
  (國民政府)禁委員會委員
  (1928年)
  (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9年)
  (國民政府)賑災委員會委員
  (1929年)
  (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常務委員
  (1929年-1930年11月15日)
  (國民政府)國防會議委員
  (1929年)
  (國民政府)預算委員會委員
  (1928年8月29日-1929年3月4日)
  (國民政府)財政監理委員會委員
  (1928年)
  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
  (1922年-1923年)
  北京政府桂林鎮守使
  (1923年5月1923日11)
  北京政府“定桂軍”總指揮
  (1923年11月-1924年)
  國民政府委員
  (1927年3月-1929年3月)
  廣西省政府委員
  (1927年5月-)
  (國民政府)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
  (1927年9月-1927年12月)
  (國民政府)武漢政治分會委員
  (1928年4月-)
  (國民政府)中央政府駐滬辦事處常務委員
  (1932年)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1937年8月-1938年)
李宗仁故居 Former Residence of Li Tsung-jen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約30公裏的臨桂縣兩江鎮浪頭村,建於清末民初,占地5·060平方米,為木結構的二層樓房,由安樂第、將軍第、學館、三進客廳、炮樓等組成,分佈有7個院落、13個天井,共有大小廳房113間,是具有莊園氣派的桂北民居建築。故居為李宗仁母親劉太夫人等傢人所長居,李宗仁在此舉行婚禮,並接待蔣介石等大批國民黨要人、桂係將領。
  遊覽李宗仁官邸、故居,可以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撲朔迷離的歷史生涯;回歸祖國的徵程;一個前國民政府代總統的府邸陳設、傢居生活、政治生涯的終結;其“青春戎馬,晚節黃花”的傳奇人生。在他的故居,藴涵着奇趣玄妙的民間風水論理與哲學,以及多姿多彩的桂北民俗文化。
李宗仁史料館 Li Tsung-jen Historical Museum
  李宗仁史料館建在臺兒莊老火車站舊址上,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由四個展室和一個影視廳組成,陳列李宗仁將軍各個歷史時期的照片200餘幅,文史資料1000餘份,遺物和珍貴文物60餘件。 史料共分故鄉傢世、統一廣西、北伐名將、禦敵抗戰、回歸祖國五個部分,再現了李宗仁將軍“青春戎馬、晚節黃花”的傳奇經歷。 李宗仁史料館是臺兒莊大戰遺址參觀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進民族自信心的又一教育基地,是積極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團结全國人民的一部具體教材。它以其獨特的風采,吸引着衆多海內外遊客前來參觀遊覽。影片《建國大業》中王學圻扮演的李宗仁
百科大全 Wikipedia Daquan
  Li Zongren
  李宗仁
  國人士,中華民國時期新桂係首領,南京國民政府副總統、代總統。字德鄰。生於1891年 8月13日(清光緒十七年七月初九)。廣西臨桂縣人。早年就讀於廣西陸軍小學堂、廣西陸軍速成學校。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3年任廣西將校講習所教官。1916年加入護國第六軍,次年參加護法戰爭,隨桂軍赴湖南作戰,因有戰功由排長升任營長。1922年自任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1923年 3月,李宗仁部改稱定桂軍,與孫中山領導的廣東革命政權建立了聯繫,脫離了陸榮廷等舊桂係勢力的控製。同年鼕加入中國國民黨。1924年 6月,李部擊敗舊桂係軍閥陸榮廷部,占領南寧。11月受孫中山委任為廣西綏靖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同黃紹□、白崇禧等密切合作,於1925年統一了廣西,成為新桂係首領。
  1926年 7月李宗仁率部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指揮汀泗橋、賀勝橋爭奪戰,攻剋武漢。旋任江西左翼指揮,使南昌、九江失而復得。1927年 3月10日,在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武漢國民政府委員和軍事委員會委員。4月,支持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進行反共清黨。8月同白崇禧、何應欽等實力派迫蔣介石下野,任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10月率桂係軍隊占領武漢等地。1928年 1月蔣介石重新上臺,在國民黨軍隊與張作霖的奉軍作戰中,李宗仁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1929年初,蔣介石召開裁軍會議,打擊異己,李宗仁等發動桂係軍隊進行反蔣戰爭,失敗後出走香港。同年秋又與粵係張發奎聯合反蔣,乘機再次占領廣西。1930年春,李宗仁站在馮玉祥和閻錫山一邊,參加蔣閻馮大戰,失敗後率軍退回廣西。此後他對廣西進行經營和控製,作為爭奪政治權力的基地。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任國民黨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廣西綏靖主任。12月李宗仁聯合其他勢力,逼蔣介石辭去所兼各職,自己當上了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接着在廣西推行“自治、自衛、自給”政策,形成廣西半獨立狀態。
  面對日本的擴大侵略,他呼籲“發動舉國一致的抗戰”。1937年8月李宗仁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到徐州就職,指揮津浦防禦綫。次年1月兼任安徽省長。1938年4月他指揮國民黨四十多萬軍隊,與日軍在臺兒莊會戰,殲敵萬餘人,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忱。其後又參加武漢會戰和隨棗會戰的指揮。1943年9月,被任命為軍事委員長駐漢中行營主任,指揮第一、第五、第十戰區。抗戰勝利後,任軍事委員長北平行轅主任,支持蔣介石進攻解放區,發動全面內戰。1948年4月任國民政府副總統。當國民黨軍隊主力大部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後,蔣介石於1949年1月被迫下野,李宗仁就任代總統,4月派代表團到北平(今北京)與共産黨進行和平談判。由於國民黨反動派一再策劃“劃江而治”的陰謀,導致和談破裂。1949年11月去美國。1955年在美國公開提出反對“臺灣托管”和“臺灣獨立”,主張國共再度和談, 中國問題由中國人自己解决。1965年7月,毅然回到北京,聲明願“報效祖國”,為實現國傢的早日統一作貢獻。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病逝。
  (鄭則民)
英文解釋
  1. :  Li Zongren
近義詞
德鄰
相關詞
茶葉地下黨統戰工作旅遊建築故居遺址桂林
人物民國中國近現代史愛國人士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百科辭典抗日
百科大全桂係廣西軍事抗戰
包含詞
李宗仁官邸李宗仁故居李宗仁史料館
李宗仁回憶錄蔣介石與李宗仁桂係三雄:李宗仁、黃紹竑與白崇禧
桂係三雄李宗仁黃紹竑與白崇禧軍閥的傳奇人生:李宗仁大傳軍閥的傳奇人生李宗仁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