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雜交水稻輻優151
  該品種在兩年省區試中,平均全生育期152.2d。株高112.3cm,有效穗246.9萬—270.0萬穗/hm2,穗長26.5-27.5cm,每穗着粒183.4-210.0粒,結實率81.4-86.0%,千粒重28.3-29.0g。苗期長勢旺,分蘖力與上林穗略少於對照汕優63。抽穗後稈硬葉挺,穗大粒多,結實性好,千粒重高。後期轉色正常,落黃好。綜合豐産性與抗逆性顯著強於汕優63,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糙米率、精米率、鹼消值、蛋白質含量四項指標達優質米一級標準;粒長、長寬比、透明度三項指標達優質米二級標準。
  在江油市的最佳播種期為4月上旬,培育矮健大窩多蘖
  壯秧,適栽秧齡35-45d,切忌“栽老秧”。行距27-30cm,窩距16.7cm,666.7m2栽足基本苗12萬苗以上。2、666.7m2施純n量不少於10kg,n:p2o5:k2o比例為1:0.5:0.7。如能配施硅、錳、鋅肥增産更大。施肥方法上,保水保肥田宜底追一次清;保水保肥差的田塊宜采用底可60%、苗肥30%(栽後10d左右),穗肥10%(抽穗前15d左右)。切忌在缺水少肥田塊栽植,並且不要栽白水秧(即不施底肥栽秧)。3、立足於預防為主,重點防治稻瘟病、紋枯病和稻麯病,並要及時防治蟲害和草害,以確保豐收。
  在海拔800m以下的四川中稻區種植,能穩定高産。在溫光條件好以及適於汕優63高産的地區,如四川的攀西、雲南的濤源,湖北的隨州、孝感等地,以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傢試種,都曾表現早熟、超高産特性。
  該品種審定後,由江油市碩豐種業有限公司,經營、推廣,2002—2005年纍计推廣面積7萬hm2推區域為四川、重慶、湖北、廣西、安徽、河南、湖南、雲南、貴州等地。在越南示範種植面積達1萬hm2。
  社會效益,製種農戶340 hm2,淨增資産510萬元,用種農戶7萬hm2,增産糧食5250萬kg,淨增社會效益7875萬元,企業生産種子105萬kg,淨增利潤315萬元。截止2005年12月底纍计三項新增經濟效益8700萬元。
  該品種自推廣以來由於抗性好、適應性廣、增産明顯,因而正逐年擴大種植面積,現在主推區域為四川、重慶、湖北、廣西、雲南、貴州、湖南、河南、安徽等地,以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傢。適於以汕優63作中稻的地區,基本上都能種植該品種。
  預計推廣面積可達60萬hm2。預計淨增社會效益:1、用種農戶可新增糧食45000萬kg,可新增效益67500元。2、製種農戶可新增效益3600萬元。3、企業新增社會效益2700萬元。三項之合預計可新增社會效益73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