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雜七雜八
目錄
雜七雜八 Assorted
拼音: zá qī zá bā

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狀語;指事情非常雜亂

解釋: 形容東西非常混雜,或事情非常雜亂。

資料來源: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三回竊取陳編,以為己有,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

謁後語: 二大媽的針綫籃兒

zá qī zá bā zá qī zá bā
  形容十分混雜
No. 3
  他有處理雜七雜八事情的天才
形容不純而雜亂 Described as impure and eclectic
  形容不純而雜亂。 趙樹理 《三裏灣·馬傢院》:“裏邊雜七雜八堆得滿滿的,實在找不下個騰的地方!” 楊朔 《亂人坑》:“磨面時姦商還給帶上棒子骨頭、高粱帽子,摻進沙土、木渣、樹皮、山藥梗子,以及雜七雜八的東西。”亦作“ 雜七夾八 ”、“ 雜七麻八 ”。 茅盾 《報施》:“這年青人滿臉通紅,眼裏耀着興奮喜悅的光彩,攔住了 張文安 就雜七夾八訴說了一大篇。”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五章:“你去瞧瞧他的挎包,不是鉗子,就是鑷子,不是蠃絲釘,就是蠃絲母,說不清從哪兒來的那麽多雜七麻八的零件!”
No. 5
  詞 目:雜七雜八
  使用頻率:常用
   音:zá qī zá bā
  釋 義:形容東西非常混雜,或事情非常雜亂。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三回:“竊取陳編,以為己有,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
  近義詞:雜亂無章 、亂七八糟
  反義詞; 井井有條、有條有理、有條不紊
  歇後語:二大媽的針綫籃兒
  英 文:miscellaneous
  用 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指事情非常雜亂
成語詞典
  成語名稱
  雜七雜八
  漢語拼音
  zá qī zá bā
  成語釋義
  形容東西非常混雜,或事情非常雜亂。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三回:“竊取陳編,以為己有,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
  使用例句
  無
英文解釋
  1. n.:  miscellaneous,  assortment of bit of everything
近義詞
不堪設想, 雜亂無章, 疑團莫釋, 伊於鬍底
反義詞
安堵如故, 化雨春風, 案堵如故, 按堵如故, 春風化雨
包含詞
雜七雜八的東西雜七雜八的一堆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