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
目錄
No. 1
  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創建於1951年,原名機械工業部第六設計研究院,隸屬機械工業部。
  2000年10月加入中央大型企業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
  2001年11月更名為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簡稱中機六院。
  中機六院,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影響廣泛的設計單位之一,全國勘察設計行業綜合實力百強單位,主要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環境與市政工程的咨詢、設計、監理、項目管理和總承包業務,擁有工程造價、工程咨詢、工程設計、工程監理、工程總承包甲級資質證書、建築智能係統工程設計和環境污染防治兩個專項甲級證書,並具有國傢商務部頒發的對外承包工程經營資格證書。2007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係、ISO14001環境管理體係、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係“三標一體化”認證。
  中機六院歷經50多年的發展壯大,已發展成為擁有7個分院、4個子公司、7個工程所、30多個專業的綜合性甲級設計研究院。
  中機六院技術力量雄厚,擁有一支業務素質高、經驗豐富、團结協作的優秀企業團隊,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設計大師2人、英國皇傢特許榮譽資深會員一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傢28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06人,高級工程師386人;取得國傢註册規劃師、建築師、結構工程師、造價工程師、電氣工程師、化工工程師、公用設備工程師、咨詢工程師、監理工程師、設備監理工程師、一級建造師等十一類執業資格的專業人員439人次。
  建院50多年來,中機六院以綜合性甲級設計研究院的優勢和實力,工程設計和科研工作碩果纍纍,先後完成了6000餘項國內外大、中型工業與民用工程、環境與市政工程的咨詢、設計、監理、項目管理和總承包業務,榮獲國傢、部、省級等各類奬項300餘項,其中中國土木工程界最高的工程榮譽奬--詹天佑奬1項,“魯班奬”2項、國傢金、銀、銅奬12項。項目涉及機床工具、磨料磨具、標準件、重型機械、起重機械、工程機械、煙草、輕工、機車車輛、礦山機械、通用機械、紡織機械、造紙機械、石油機械、環保機械、內燃機、農業機械、冶金機械、無機非金屬、工業爐窯、汽車、傢用電器、輸變電設備、水泵閥門、電機、電站、船舶、兵器等各類行業的新建、搬遷和技術改造工程;民用項目涉及賓館、商廈、醫院、學校、金融、企事業辦公樓、高層住宅樓、機場航站樓、會展中心等大中型公共建築的工程設計;以及景觀設計、住宅規劃、城鎮規劃、行業發展規劃、區域發展規劃、市政工程和環保工程的咨詢和設計等。同時,我院承接了各種工業工程、房屋建築工程、市政工程、機電安裝工程、工業生産綫、工業爐窯等項目的監理、項目管理與總承包業務數千餘項,工程總投資1000餘億元。
  中機六院曾多次承擔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的設計和咨詢,承擔了數百項國外獨資和中外合資項目的設計和咨詢,被世界銀行認為是中國“少數能承擔世行項目設計和咨詢業務的設計院之一”。
  中機六院堅持以市場為導嚮,以顧客滿意為中心,憑藉雄厚的綜合實力、豐富的設計經驗、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熱情周到的服務,竭誠與國內外同仁攜手合作,共謀發展!
  發展歷程
   1、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機械工業管理局(簡稱東北機械局,地處大連)曾在計劃處內設立了工廠設計科。
  2、隨着形勢發展的需要,於1951年1月13日在瀋陽(瀋陽市鐵西區雲峰街37號)成立了工廠設計處。
  3、1952年4月,東北機械局决定工廠設計處與大連機械設計公司合併成立設計處。
  4、1953年,以東北機械局設計處為基礎,成立了一機部設計總局第三設計分局,它的專業方向是面嚮全國的機床與工具製造業的工廠設計。同年遷址北京(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裏11號)。
  5、1958年4月,一機部决定,為支援産品設計和新廠建設,撤銷第三設計分局,保留一套機床與工具行業工廠設計的骨幹力量40人,合併到一機部第五(兵器)設計院。
  6、1959年5月,一機部决定,在二局(機床局)領導下成立工廠設計處,以適應機床行業發展要求。將原第三設計分局並到第五設計院的人員和第五設計院支援的部分人員調往二局成立機床工具工廠設計處。
  7、1961年根據部局的要求,要建成一個為機床行業服務的完整工廠設計機構,於是一機部决定將機床工具工廠設計處遷往鄭州以發展設計隊伍。
  8、1962年3月全處遷到鄭州,藉用第二砂輪廠技校辦公,藉住工廠宿舍。1964年遷至現址(鄭州市中原中路191號)。
  9、結束了十年“文革”動亂,1978年1月,改為一機部第六設計院,並進行了恢復性整頓工作,使設計工作秩序開始恢復。
  10、1982年7月,第六設計院劃歸機械部機床局領導,改名為機械工業部第六設計研究院。
  11、1983年上半年,製訂《第六設計院技術經濟責任製》,按部要求於同年7月1日起實行承擔設計任務全部收取設計費,不再按人頭劃撥事業經費,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這是工廠設計機構成立以來在管理體製上不再吃“大鍋飯”的一項重大改革。
  12、1985年5月31日,(85)機黨字89號文明確我院為副地專級(副廳級)單位。
  13、1986年1月31日至2.月3日召開第二屆第二次職代會,審議通過了院“七五”技術改造規劃及技術經濟責任製等文件。
  14、1987年4月14日國傢機械委以機委辦函292號文通知我院改名為國傢機械工業委員會第六設計研究院。
  15、1987年11月1日起,我院正式實行院長負責製。
  16、1988年12月2日,部機電改(88)1334號文通知,院由國傢機械工業委員會第六設計研究院改為機械電子工業部第六設計研究院。
  17、1991年6月29日,機電人(1991)1080號文確定我院為地專級(正廳級)單位。
  18、2000年10月,根據國辦發71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於中央所屬工程勘察設計單位體製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我院加入中央大型企業中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現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並由事業單位編製改為科技型企業。
  19、2001年11月,更名為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簡稱中機六院。
  20、2001年,為適應市場發展需求,提出了“做大做強”的戰略構想,出臺了轉企後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在勞動、人事和分配機製上進行大力改革,實行勞動合同製和競爭上崗機製;封存原有事業單位的檔位工資,實行崗位工資製;打破傳統的論資排輩的舊思想,實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製,並逐步步入快速發展時期。
  21、2002年,國際合作成果顯著,與日本黑川紀章建築設計事務所聯合設計鄭東新區河南省標志性建築——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這是六院在民用建築方面實質性的大跨越,為六院在民用建築市場的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2005年,超額完成轉企後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各項工作目標,快速適應融入了市場競爭環境。
  23、2006年,提出了轉企後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
英文解釋
  1. :  Engineering industry sixthl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