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步兵是指搭乘車輛實施機動和作戰的兵種。裝備有坦剋、裝甲輸送車(或步兵戰車)。通常機械化步兵師編有坦剋團、機械化步兵團(若幹)、炮兵團(自行火炮)、防空團;機械化步兵團編有機械化步兵營(若幹)、坦剋營、炮兵營;機械化步兵營編有若幹機械化步兵連;機械化步兵連編有若幹機械化步兵排。
機械化步兵單位有兩種,一是裝甲輸送車單位,二是步兵戰鬥車單位,例:裝甲輸送車團(簡稱裝步團),步兵戰鬥車團(簡稱步戰車團)。
補充:陸軍分為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訊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等等,其中步兵又分為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和機械化步兵.因此,機械化步兵與摩托化步兵是不同的.
從乘載工具區分。摩托化步兵主要乘坐汽車、 摩托車;機械化步兵主要乘坐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
從戰鬥方式來看。摩托化步兵通常是機動到對方小口徑火炮的射程外,一般為3至5公裏外,下車後進入進攻出發陣地,汽車此時隱蔽,在炮兵火力支援的炮火支援階段(一般為30到50分鐘時間),爾後邊運動,邊由連戰鬥隊形展開成排戰鬥隊形,最後展開成組戰鬥隊形,在距離敵機槍有效射程的距離邊緣(一般為400至600米),展開成衝擊戰鬥隊形,高速衝擊敵防御前沿,實施最後突破。
而機械化步兵一般有坦剋協同,通常直接運動到衝擊出發陣地(約為2至4公裏),根據地形情況,可采用坦剋、裝甲車掩護,步兵尾隨,或者是步兵掩護,坦剋、裝甲車尾隨等協同動作方式,共同衝擊敵陣,必要時,可采用坦剋在前,裝甲車在後的坦裝協同隊形,以坦剋主要掩護裝甲車,衝擊敵陣。機械化步兵在上述距離外,在行進間稍加整頓,通常采取坦剋在前,步戰車在後的協同動作方式,實現“邊衝邊打”的要求,必要時,也可采取步兵下車支援坦剋戰鬥,徒步支援坦剋衝擊的協同動作方式,完成衝擊突破任務。
與基本上是徒步戰鬥的摩托化步兵不同,機械化步兵除徒步戰鬥外,一般根據地形和敵情等情況,通常采取乘坐戰鬥方式。地形不利於機械化步兵與坦剋實施高速衝擊時,則采用徒步戰鬥。目前,美軍機械化步兵下車的距離為100到150米,也就是美軍機械化步兵在行進間與坦剋高速衝擊至對方防禦陣地前沿100多米的距離時(已跨越對方前沿前地雷場),機械化步兵纔下車,爾後高速衝擊突破對方前沿。
戰鬥的武器不同。摩托化步兵主要使用單兵武器;機械化步兵則主要使用車載武器,如火炮、反坦剋和防空導彈、車載迫擊炮、榴彈發射器等,單兵武器則是次要的。
通信指揮不同。摩托化步兵主要采取步兵指揮手段,如口令、旗語、步兵電臺。機械化步兵在此基礎上,則主要采取車載電臺、步坦協同電臺等。相對而言,機械化步兵與坦剋協同時的組織指揮比較復雜。
但要註意的是,由於翻譯和歷史原因,番號上的“摩托化步兵師”或“摩托化師”並不一定是指摩托化步兵。例如,蘇聯57年以後的“摩步師”就是機械化步兵師。其46-57年之間的“步兵師”就是摩托化步兵師。蘇聯的“機械化”是強調步坦協同,摩托化步兵是以步兵為主,坦剋為輔。這個“摩托化”既不代表摩托車,也不是卡車,而是馬達化,動力化的意思。
60年代美國是機步師和摩步師都有的,而且分得很清楚:機步師就是用裝甲車,摩步師就是用卡車。現在雖然沒有現役摩步師,但101和82都是用乘卡車進入伊拉剋的。中國的標準與之大體相同,事實上中國的空降師也在進行摩托化改造(小部分機械化),即便不能空降也可以當輕摩托化師用,而不是像以前衹能當徒步步兵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