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朱邦復
目錄
No. 1
  朱邦復(1937年—),倉頡輸入法的發明人,現任香港上市公司文化傳信集團的副主席。
  簡歷
  出生於中國湖北省黃岡縣。父親為朱懷冰。少年時期,經歷中國戰火,輾轉遷移,最後隨父母落居臺灣,是年值中學入學年齡。青年時期,好玄思,常埋首小說中,致使課業荒廢。省立臺灣農學院農藝係畢業後,短暫從事小學教職,覺不符個人志趣,毅然决孤身前往巴西發展。其間,工作並不順遂,常年內數換工作,致使三餐不繼,也經歷嬉皮士生活,及曾學習理論作麯於巴西國立巴伊亞音樂學院。
  中年時,一段出版社工作,使其立志於中華文化傳承。其時,偶見巴西人衹費一工作日,即把外國書籍譯當地語言,並上市,大為震驚。因是時出版中文書籍,需耗一年的時間才能上市﹗因需翻譯,鉛字排版等等。這意味中國的資訊傳播慢一年,那中文文化傳承必為西方文化取代。探求其原因,他結論﹗中文的印刷技術過於落後,因中文字沒有排序,也無法衹用部首來組字,做到西文字母一樣,衹用少數字母組成所有字。故立志改良中文的印刷技刷,其第一步為分析中文組字,期中文同拼音文字,能用少數字母,而拼出文字。為此,他開始一段剪貼字典的日子,以分析中文字,其後回臺灣繼續研究。
  如所以他在當時開始努力著手於中文字的電腦處理(即朱先生所謂的“電腦中文化”)。後來獲當時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蔣緯國將軍所請,回到臺灣開發中文電腦輸入法,並獲蔣將軍命名為倉頡輸入法。為了使中文電腦更為普及,他甘願放棄倉頡輸入法的權利金,而使它變成公衆資産。自此以後,幾乎大多數中文係統都必定包含這個免費的倉頡輸入法。
  微軟開發的中文windows 3.0的出現,使臺灣電腦業界意識到自己努力開拓的中文係統市場的危機。朱邦復曾前往深圳組織一群開發者發展出《聚珍中文整合係統》,並把當中的字型産生器及輸入處理變成公衆資産,並於《熱訊》雜志連載。雖然聚珍似終難敵財雄勢大的微軟,但由於朱邦復設計的字型産生器所産生的字型極為節省空間,一套13095字的字體也不過1mb左右,完全可以放在一隻軟碟內,相對當時每個字型大概3-5 mb的其他競爭對手來說,的確令用傢大為受惠。因此,不少公司都與朱邦復商討把作技術轉移。其後,金梅、藏珠等低價字型大量攻占市場,使長期以來價格高昂的中文字型得以下調,使更多使用者能夠付款購買正版字型。
  之後,朱邦復離開了臺灣,前往澳門作靜修反思。1999年至現在出任香港上市公司文化傳信集團的副主席至今,並致力研發可攜式中文課本研究和開發。
  經歷
  1967年||臺灣電視臺影片編譯
  1971年||巴西四月文化公司任美工完稿
  1973年||臺灣中華電視臺影片編譯
  1979年||臺灣零壹科技公司總經理
  1984年||美國博愛電腦公司總經理
  1987年||深圳科技園,兩儀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0年||臺灣智能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6年||臺灣士芯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9年||現任香港文化傳信集團副主席
  著作
  1974年||巴西狂歡節的迷惘||道聲出版社
  1980年||倉頡輸入法手册||零壹公司
  1980年||中文電腦漫談||全華圖書出版
  1980年||中文程式語言||全華圖書出版
  1981年||中文資訊碼||全華圖書出版
  1984年||博愛中文電腦手册||美國博愛公司
  1989年||聚珍中文電腦手册||深圳科技工業園
  1989年||組合語言的藝術||深圳科技工業園
  1993年||老子止笑譚||時報出版社
  1994年||易經明道錄||時報出版社
  1994年||易理探微||時報出版社
  1995年||巴西狂歡節||時報出版社
  1995年||東尼!東尼!||時報出版社
  1996年||智慧之旅(全四册)||時報出版社
  1998年||智慧學九論||商務印書館
  1999年||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册||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1999年||智慧之旅(全八集)||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1999年||宇宙浪子(一至五集)||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2002年||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聯經出版社
  2002年||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簡體版)
簡歷
  中年以前
  朱邦復生於1937年10月中國湖北省黃岡縣。父親朱萬蔭,字懷冰。母親為汪禪那,江蘇溧陽人。
  幼年時期,經歷中國戰火,輾轉遷移,最後於中學入學年齡,落居臺灣。中學求學階段,母親因病過世,而父親原係軍人出身,個性爆烈,促使其埋首小說、音樂等中,養成思考習慣,求學至省立臺灣農學院農藝係(現國立中興大學)畢業止。退伍後,曾在花蓮農校,短暫從事中學教職,後赴巴西發展,於巴西國立巴伊亞音樂學院專攻理論作麯。
  之後停留在美國一段時間,後來因父喪回臺。接着復返巴西進行投資,還過了一段時間的嬉皮生活,最後在當地一間出版社工作。
  研究中文電腦的起因
  朱邦復37歲時,在巴西四月文化出版社工作。某日,目睹了一本書的出版過程,當年的鉛字排版下,一本英文書從原稿送進工作間,從打字、校對、完稿、印刷到送到市面上銷售,總共衹花了12小時。當時一本中文書的出版,通常至少要花半年的時間,才能排印完成。在徹底研究出版流程後,發現中文的瓶頸在於文字的檢索係統上——中文完全沒有序位的觀念。當時中文主要是以註音、部首及筆劃數作為檢索方式,而該方法完全無法提供足夠精度以及利於檢索的序位。
  在體認到中文印刷技術的落後,轉而致力於改良中文的印刷技刷。起初買了幾本字典,並且不斷剪貼,努力尋找漢字的組成方式。之後回臺灣繼續研究。
  當時的中文排版技術,臺灣、香港方面仍然沿用繁體字,但排版耗日費時,呼籲改用英文、棄用漢字的聲音層出不窮。大陸方面則推行簡化字,追求拉丁化(後來放棄),逐年減少鉛字數量,大幅降低印刷成本。
中文電腦研究
  發明倉頡輸入法
  1973年春回臺後,原先構想是改良中文印刷技術,以中文打字機為實踐目標,發展中文檢索方式。刻苦生活數年,後有畢業於臺大中文係的瀋紅蓮女士協助,於1976年底發表中文形意檢字法,用52個字母作為檢索鍵。當時,三軍大學需要無給職人員發展中文通訊係統,40歲的朱邦復立即接受此一職務。當時不懂電腦的朱邦復,這時纔開始接觸編程語言。後來發表的形意檢字法,獲蔣緯國將軍命名為倉頡輸入法,意為上古時代倉頡造字的精神。
  發展天竜中文電腦
  因當時無中文終端機(當時流行大型電腦,個人電腦尚不普及也不實用),故朱邦復及瀋紅蓮女士决定為實踐檢索係統於電腦上,並使英文終端機能處理中文字。此後,社會上有很多負面聲浪,商界不看好中文電腦市場,不願投資;學界(科技人員)鼓吹趁此時淘汰中文,當面嘲諷。兩人在孤立無援下,仍堅持理念,一、兩年後,在友人之助下,成立一電腦公司。後來得宏碁電腦施振榮先生的技術支援,一同發展中文電腦,於1980年,與宏碁公司共同發表世上首部具有“中文操作係統、中文編程語言、中文套裝軟件”之中文電腦—天竜中文電腦,售價75萬元新臺幣。次年,又發展出中文終端機;中文處理的速度纔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也因此,臺、港華人譽其為“中文電腦之父”。其後,朱邦復成立零壹電腦公司,低價為廠商提供電腦中文化服務,後來朱邦復為使中文電腦更普及,登報聲明放棄倉頡輸入法的專利權,希望國人一同研究,此舉使倉頡輸入法流行於臺、港地區。
  設計漢卡
  雖然朱邦復催生出中文電腦,但售價太高,難以普及。為提供更廉價的中文電腦,朱邦復利用當時Apple II電腦(先IBM PC一步流行起來的個人電腦)熱潮,研發該機之中文接口——“漢卡”,售價新臺幣1500元,使得華人利用電腦處理中文的成本更低了。
  中文內碼之爭
  為發揮中文資訊潛力,朱邦復宣佈願意公開全部技術,折價新臺幣1000萬元,且將零壹公司股份賣出,以便全心為中文電腦服務。此提議得到臺灣資訊會相關人員認同,並委托王安、宏碁、神通三傢公司之技術人員,至零壹公司詳細鑒定,並由朱邦復公開在資訊會講解,獲果蕓執行長及黃惟德副執行長保證,在呈報上級裁决後,於1983年3月初以前,肯定答復政府收購案之最後結果。但在當時,臺灣正在規劃中文標準,朱邦復提可容納50,000多字的中文係統計劃,而資策會提出13,000字的標準(即大五碼)。當時朱邦復着眼於其缺陷太多而大力反對,卻遭污陷為共産黨員(當時臺海仍處對峙狀態,臺灣還在戒嚴時代)。於1983年3月,朱邦復被迫離開臺灣,並把零壹公司所有權全部轉移給員工。獨瀋紅蓮女士隨其至美國,繼續中文資訊事業。
  中文電腦的睏境
  在1983年朱邦復離臺後,施振榮提供25%的股份收購零壹,但遭零壹員工們拒絶。而朱邦復流亡美國後,中文電腦的發展就完全牽就賣方市場,漸漸遠離朱邦復中文資訊的理想—全面性處理中文的資訊係統:漢字六大功能的處理(字碼、字形、字序、字音、字義、字辨)。當時中文電腦處理的中文字依舊沒有序位,且面對古籍時,依舊缺字連連。雖有多種中文輸入法,但都僅以13,000字為取碼對象,無法解决全部的漢字輸入問題。
  研發聚珍中文整合係統
  接着其在美國工作近五年,先後發展“中文之星”係統、“東方書籍排版係統”等。此間,朱邦復開始研究中文自然語言。1988年,朱邦復受深圳科技工業園之邀,到大陸工作,任職於兩儀文化科技,組織一群開發者,發展聚珍中文整合係統(已有動態組字能力)。朱邦復在完成聚珍初步成品後,其在《熱訊》雜志上,公開聚珍之字型産生器及中文輸入處理技術。後因兩儀內部問題而去職,而兩儀也無力繼續發展、維護聚珍。
  Windows 3.0中文化
  臺灣解嚴後,朱邦復於1990年回臺,先後居於臺東和楊梅。期間曾與資策會合作,將Windows 3.0中文化。當微軟提出收購中文化技術時,朱邦復開價6000萬美金。隨後,微軟采用日本漢字技術,推出新版Windows,並停止資策會視窗授權;失去微軟主力以後,資策會版的Windows 3.0遂淡出市場。而朱邦復帶着弟子,在臺歸隱。
  文傳時期
  1999年,朱邦復應香港文化傳信公司之邀,擔任文化傳信集團副主席。於是遷居澳門,進行一係列中文資訊計劃,其中已完成者有:
  一、1999年7月:在北京發表“漢字基因工程”,此為中文資訊事業的理論基石,也是人工智能設計的理論基礎。
  二、2000年3月:在香港成立“漢文化聯盟”,此舉為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是將來中文資訊事業起飛的組織基礎之一。
  三、2000年8月:在香港發表“數碼互聯網技術”,這個技術使用數字輸入域名,使不懂英文的人都能上網,而且也使上網設備能變得十分輕巧。
  四、2001年2月:在北京發表“中文2000 LINUX OFFICE ”,此舉為打破微軟壟斷的一種嘗試,是對國産操作係統的支持。
  五、2001年4月:在香港發表“中文電書”,且技術公開,任由各廠傢生産,第二年4月在西安發表“中文電子教科書”,即倉頡電書(中文電子書包),衹有一本教科書的大小,將來應可以完成當今電腦大部分的功能,售價低廉,當前僅二十美金左右,量産後將更便宜。若應用於教育,可以取代傳統的紙質教材,即可以減輕學生負重,又環保且可以讓學習更為便利。將來一旦無綫上網普及,其價值將更為明顯。
  六、2002年5月:在澳門發表:“IA産品與網絡電腦”,此為電書上網的基礎,朱邦復設想將來的網絡將采取類似服務器加終端機(或許為電書)模式,所有終端機與服務器相連,人們需要的所有資訊都可以由“服務器”提供。而“終端”與“服務器”都具有智能,能更好的為人提供各種服務,而它也可以成為人與人溝通的平臺,因為信息傳遞經過的層級越多就越容易失真,有了智能網絡電腦做為人與人之間的介面將大大提高溝通效率,也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理解。
  七、2003年7月:在香港發表“飛竜中國芯CPU”,即中文CPU(易芯CPU係列、天竜CPU係列)。這個係列的CPU用倉頡編碼將漢字固化到其中,其對漢字的處理速度驚人,非常利於中文的資訊化。
  八、2004年2月:在深圳發表“中國民族電腦工業規範”,使用MIDORI嵌入式技術。
  九、2004年7月:在雲安發表“九億農民網”(又名eTown或萬裏網城)及“中文人工智能開機係統”。如果政府重視,此舉能幫助所有中國人特別是農民朋友們上網,藉助前文的“網絡電腦”能讓農民方便的獲得各種信息,也能讓各種農業産品更好的流通於市場,還能幫助農民迅速學習和掌握各種知識,從而脫貧致富。後者因為具有智能能與人溝通其應用前景十分光明。
  十、2004年8月:在北京舉辦“第三界漢文史資料庫展示會”,此舉是為將傳統古籍資訊化所作出的努力。
  主要思想簡介
  概念網絡思想:概念網絡思想基於這一認知——人類認識世界(即廣義的世界為主客觀的總和)之所以可能是因為人能將主客觀世界概念化,概念基於人類對各種主客觀刺激的不斷對比形成的經驗而産生,而各種概念化為神經元之間的回路形成網絡在人類認識世界時不斷的導通與關閉或調整感覺閥值(此過程即學習),反過來又強化了人類的經驗。就象《宇宙浪子》第一章所言“人不幸是一種經驗動物,任何事物一定要親身體驗過,才能瞭解”。由於概念基於刺激比較而産生,所以所有的概念都是相對的,模糊的。朱先生發前人之所未發從宇宙最本源的能量開始利用易經的相對性思想及分類法則及中華文化中的體、用、因、果認知體係將所有的概念層次化且係統化,概念網絡思想思想其實就是係統概念論。有了這種概念網絡的鋪墊,加上面對問題時目的、對象明確,係統化的運用水平、垂直和抽象思考,我們就能很容易明了問題各個層次的體用因果關係,找出關鍵所在,從而加以解决。
  漢字基因理論:漢字基因理論是朱先生概念網絡思想的一大應用,也是以中文為基礎的人工智能得以實現的理論基礎。基因是從西方傳來的概念,巧合的是音譯“基因”字面上的意思基本因子與其原意相差不大。遺傳基因讓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也讓人類認識世界成為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漢字基因則讓中華文化傳承數千年、異彩連連,也讓人工智能成為可能。漢字為象形文字,朱先生認為漢字因伏羲發明八卦即易的出現而出現的,因為八卦與早期漢字有兩點共通,其一都是圖畫,其二都是用圖畫象徵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並且漢字最早是用來記錄古代巫師占卜的結果。易是研究相對與變化的學問,若展開是一整套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可以說是中國哲學的集大成者,通過卦象的演算和象徵易可以對萬事萬物作出認知與解讀,也能為人的判斷與選擇做參考,因此也有人說它是“宇宙代數學”。電腦能辨識圖象,而漢字則與圖象密不可分。朱先生研究發現漢字天生就具有概念分類的功能,這是世界文字中絶無僅有的,千百年來漢字在中國人的生産生活中不斷發展與演化,實際上她是我們民族千百年來集體智慧的結晶,藴含着我們祖先的無窮智慧,也承載着我們的文化及我們的精神。央視拍攝的八集紀錄片《漢字五千年》有對漢字源流的介紹,若推論正確,漢字可能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文字。大概距今七八千前類似甲骨文的符號就在東方這片大陸上出現了,從這也可以看出漢字的生命力是如何的強大。漢字基因就是用易的分類法則找出的漢字中的基本因子,有了這些基因,用程序編成概念網絡再與電腦辨識的圖象聯繫在一起,加上分析判斷模組及預設立場(即意識形態),電腦就能象人一樣不斷學習和積纍經驗也能分析和解决問題,強人工智能即得以實現。
  經歷
  1967年||臺灣電視臺影片編譯
  1971年||巴西四月文化公司任美工完稿
  1973年||臺灣中華電視臺影片編譯
  1979年||臺灣零壹科技公司總經理
  1984年||美國博愛電腦公司總經理
  1987年||深圳科技園,兩儀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0年||臺灣智能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6年||臺灣士芯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9年||現任香港文化傳信集團副主席
  著作
  1974年||巴西狂歡節的迷惘||道聲出版社
  1980年||倉頡輸入法手册||零壹公司
  1980年||中文電腦漫談||全華圖書出版
  1980年||中文程式語言||全華圖書出版
  1981年||中文資訊碼||全華圖書出版
  1984年||博愛中文電腦手册||美國博愛公司
  1989年||聚珍中文電腦手册||深圳科技工業園
  1989年||組合語言的藝術||深圳科技工業園
  1993年||老子止笑譚||時報出版社
  1994年||易經明道錄||時報出版社
  1994年||易理探微||時報出版社
  1995年||巴西狂歡節||時報出版社
  1995年||東尼!東尼!||時報出版社
  1996年||智慧之旅(全四册)||時報出版社
  1998年||智慧學九論||商務印書館
  1999年||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册||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1999年||智慧之旅(全八集)||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1999年||宇宙浪子(一至五集)||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2002年||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聯經出版社
  2002年||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簡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