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立平男,1965.12出生,中共黨員。河北唐山人學位:博士職稱:研究員、博導研究方向:湖泊沉積與環境變化
第二屆“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奬”獲得者(1998);作為主要參加人的項目“青海可可西裏地區地質、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1999)。兼任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秘書長(2003-2007);《地理科學進展》編委(1999-2007)。
工作簡歷和國外進修情況:
1991.05-1994.05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實習員1994.05-1998.12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5.02-1996.02 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地理係訪問學者(客座研究助理)
1998.12-2000.06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2000.06-2001.12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創新基地責任副研究員2001.12-2003.12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創新基地研究員2002.02-2002.04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地球科學係訪問教授2002.10 日本東海大學海洋科學部訪問研究員2003.01-今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生導師2003.12-今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創新基地研究員
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
(1)全球變化的陸面響應過程與機製(主要從地貌演化和湖泊沉積角度);(2)冷區岩石風化過程與機製等。
主要表現與科研業績1、青藏高原隆起與第四紀相關沉積研究:通過對西昆侖山北麓葉城地區第四紀粗砂礫石層進行機械組成和化學成分分析,從沉積的角度再次否定了第四紀早期青藏高原存在有大冰蓋的觀點。該套沉積反映了第四紀以來昆侖山隆起的階段性和加速性。
2、寒區地貌冷生風化研究:應用新技術手段開展了以青藏高原為典型地區的寒旱地區岩石風化的理論與應用研究。認為凍融作用、????分影響和熱力破壞同為寒區岩石冷生風化的主要機製。????分的影響是疊加在其它兩種作用之上的。同一類型的岩石中,有先成破壞的岩石比其它的更易遭受風化。
3、青藏高原第四紀湖泊演化研究:認為高原湖泊經歷了漸新世、中新世早中期、晚中新世-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晚期至今5個演化階段,反映了高原隆起前後其自然環境由受行星風係(西風帶)控製到受季風影響的演化過程。
4、青藏高原第四紀湖泊沉積與全球變化研究:取得了青藏高原西昆侖山地區高分辨率的湖泊沉積連續記錄,反映了該區150年來的氣候環境經歷了小冰期餘波影響及其完全消失的變化過程。不同水深的湖泊水岩界面樣品研究表明,衹有在一定湖泊水深條件下發生的沉積,其湖芯樣品才能具有穩定的環境指示意義。藏南沉錯湖泊岩芯研究,確認了隋唐暖期、中世紀暖期和16世紀小冰期的氣候變化事件,劃分了650 AD以來沉錯湖區的冷暖變化階段和相對強度。首次在青藏高原南部獲得兩萬年以來連續的湖泊沉積物,恢復的環境變化序列顯示其與全球變化的一致性和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女兒:朱迪
妻子:劉霞
書籍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隆升與壞境效應》
2.朱立平 男,1938年10月生,浙江省海寧縣人。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研究室主任。免疫教教研方向為人淋巴細胞分化抗原基因剋隆及功能。已剋隆到數個人的cDNA,並登記於GenBank。其中一個cDNA編碼一個α甘露糖苷酶。鑒於蛋白質糖基化的重要生物學意義,鑒於α-甘露糖苷酶是糖基化中一種重要的酶,已構建了此cDNA的正義和反義表達載體,傳染腫瘤細胞,觀察到傳染反義cDNA後,腫瘤細胞的惡性生物學行為被抑製。另外,已將它的正義和反義cDNA傳染了人B淋巴細胞,以研交α-甘露糖苷酶表達對B細胞功能的影響。已在國內外雜志發表了一百餘篇學術論文。著作有《人B淋巴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現代免疫學詞典》(譯)、《風濕病學》。其中《風濕病學》1997年國傢圖書奬提名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