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朱槿花
目錄
《朱槿花 Hibiscus flower》
詩人: 薛濤 Xue Tao

  紅開露臉誤文君,司蒡芙蓉草緑雲。
  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澤總薫薫。
《朱槿花 Hibiscus flower》
詩人: 李紳 Li Shen

  瘴煙長暖無霜雪,槿豔繁花滿樹紅。
  每嘆芳菲四時厭,不知開落有春風。
《朱槿花 Hibiscus flower》
詩人: 董嗣杲 Dong Sigao

  朝開暮落自籬頭,此種南來翠葉稠。
  輦緻一壺舒數豔,時當三伏眩雙眸。
  麝香藤畔遺丹碗,葉莉窠邊吐綿球。
  涼月在天天似水,深紅獨照滿堂秋。
《朱槿花 Hibiscus flower》
詩人: 陸壑 Liu He

  壁槿扶疎當縛籬,山深不用掩山扉。
  客來踏破鬆梢月,鶴嚮主人頭人飛。
更多詩歌...
請鑒賞:

  張登 Zhang Deng:朱槿花 Hibiscus flower
No. 6
  [zhū,jǐn,huā]
  朱槿花是廣西自治區區花 南寧市市花,象徵着 “凝聚·綻放·繁榮”的美好寓意。
  朱槿花又叫扶桑,早有“扶桑枝葉婆娑,花大如菊似葵”之說,它的花有紅的、粉的、白的,更有淡黃色的珍品,“佛桑解吐四時絶”是古人對朱槿花的贊美。朱槿花怒放時就像閃光的金子,花色淡黃,花朵豐穎,重瓣中吐出一條條長長的金色雄蕊,在陽光下變幻着迷人的色彩,宜人淡雅的芳香散發在空氣中,朱槿花讓人感到隨和融洽。婀娜多姿的朱槿花是那麽的美麗,但它並不嬌貴,有着堅韌的生命力,在適宜的土壤、陽光、水分和肥料的輔助下茁壯成長。朱槿花的根、葉、花都可以藥用,既讓人賞心悅目,又為人類解除病痛,人們當然希望它花開得更旺,葉長得更緑。
  屬錦葵科,落葉(常緑)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花腋生,形大,花瓣卵形,有紅、粉紅、黃、白等色,基部深紅,5-11月開花,有單瓣和重瓣變種,單瓣雄蕊超出花冠外,叫做扶桑,重瓣稱為朱槿牡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扶桑根、葉、花都可入藥,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之效。扶桑是馬來西亞和巴拿馬的國花,又是夏威夷的州花,但是扶桑的原産地卻在中國,而且栽培歷史悠久,早在漢代的《山海經》中就有記載“湯𠔌上有扶桑”,晉代嵇含的《南方草木》中雲“其花如木槿而顔色深紅,稱之為朱槿”。
No. 7
  [zhū,jǐn,huā]
  (Hibiscus rosa-sinensis)又名朱槿、扶桑、佛桑、大紅花。
  朱槿花是廣西自治區區花 南寧市市花,象徵着 “凝聚·綻放·繁榮”的美好寓意。
  朱槿花又叫扶桑,早有“扶桑枝葉婆娑,花大如菊似葵”之說,它的花有紅的、粉的、白的,更有淡黃色的珍品,“佛桑解吐四時絶”是古人對朱槿花的贊美。朱槿花怒放時就像閃光的金子,花色淡黃,花朵豐穎,重瓣中吐出一條條長長的金色雄蕊,在陽光下變幻着迷人的色彩,宜人淡雅的芳香散發在空氣中,朱槿花讓人感到隨和融洽。婀娜多姿的朱槿花是那麽的美麗,但它並不嬌貴,有着堅韌的生命力,在適宜的土壤、陽光、水分和肥料的輔助下茁壯成長。朱槿花的根、葉、花都可以藥用,既讓人賞心悅目,又為人類解除病痛,人們當然希望它花開得更旺,葉長得更緑。
  屬錦葵科,落葉(常緑)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花腋生,形大,花瓣卵形,有紅、粉紅、黃、白等色,基部深紅,5-11月開花,有單瓣和重瓣變種,單瓣雄蕊超出花冠外,叫做扶桑,重瓣稱為朱槿。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扶桑根、葉、花都可入藥,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之效。扶桑是馬來西亞和巴拿馬的國花,又是夏威夷的州花,但是扶桑的原産地卻在中國,而且栽培歷史悠久,早在漢代的《山海經》中就有記載“湯𠔌上有扶桑”,晉代嵇含的《南方草木》中雲“其花如木槿而顔色深紅,稱之為朱槿”。
  栽培簡史與花文化: 朱槿原産中國,廣東、福建、雲南、臺灣等地栽培極多。《南越筆記》稱之為佛桑,《廣群芳譜》稱扶桑,《南方草木狀》則稱之為赤桑。據《本草綱目》載:“東海日出處的扶桑樹,此花光豔照日,其葉如桑。”故稱為扶桑。其花光豔照日又稱為日及;其外貌又似木槿,故有朱槿、赤槿之名。
  唐代詩人李紳的《朱槿花》詩曰:“瘴煙長暖無霜雪,槿豔繁花滿樹紅。繁嘆芳菲四時厭,不知開落有春風。”
  古代稱南方山林中那種濕熱蒸鬱能致人疾病之氣為瘴氣。第一句指朱槿産地閩、粵的山中有瘴氣,而又長年溫暖無霜雪,以闡明朱槿生長的環境狀況。先描寫産地氣候,將人的感覺帶進了溫暖的南國,也寓意這種獨特的天時地利造就了這種異樹奇葩;第二句是描繪和贊賞朱槿的風姿、神韻、色彩、花繁;最後兩句是描寫朱槿繁花滿枝,紅豔無比,且四時開花不厭,它並不因春風之來而開,也不以春風之去而凋。此詩將朱槿的外在美和內在品格描寫得維妙維肖。今人愛朱槿,讓此花走遍大江南北,朱槿之花處處可見。古人愛朱槿更勝今人一籌。宋代詩人蔡襄酷愛朱槿,在漳州做寫事判官時,晚秋季節,在西耕園驛庭園內看到數十株朱槿,當即時作詩贊賞,不久他離漳州東下,臨行前特地去觀看一回,又作詩一首。15年後,他再次來到漳州,專程去觀賞朱槿,並寫了一篇小序,將前後15年3次觀賞不槿之事記錄下來留作紀念。15年之久不忘朱槿,詩人愛此花之深切可見工斑。古代婦女還以朱槿簪於發間。當今江南庭院種植朱槿之多,北方的盆栽朱槿之多,不亞地其他奇花異。
包含詞
朱槿花開朱槿花二首紫薇朱槿花殘
朱槿花嬌晚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