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庸
目錄
朱德庸 Zhu Deyong (1960~?) 江蘇太倉
朱德庸(1960年4月16日——)男,江蘇太倉人,出生於臺灣臺北,臺灣著名漫畫傢,畢業於世新大學,電影編導科畢業。4歲開始紙上塗鴉。
1983年
・獲民生報漫畫擂臺賽佳作。
・入伍服役。
1985年
・在軍中每晚以手電筒照明,偷偷創作"雙響炮"連載於臺灣中國時報,引爆了一波四格漫畫熱潮,成為漫畫界最受矚目之新人。
1987年
・出版《雙響炮1》,獲臺灣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奬。
1989年
・出版《雙響炮2》,從此每年出書1至2本,連續7年有多本漫畫蟬聯金石堂年度TOP暢銷排行榜。
1990年
・發表《醋溜族》於中國時報,成為新新人類最喜愛的四格漫畫。
・《亞洲周刊》及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朱氏為臺灣最具人氣之漫畫傢。
・Bugger King漢堡包王店登陸臺灣,選定《雙響炮》為平面報紙廣告宣傳及店頭宣傳代言人。
1992年
・英文版《雙響炮》、《醋溜族》係列於歐亞地區發行。星馬報刊搶載 朱氏作品,東南亞陸續發現之盜版《雙響炮》等漫畫達56種之多。
1993年
・發表《澀女郎》漫畫,主角成為單身女郎熱門話題。
朱德庸
  朱德庸是臺灣著名漫畫傢,江蘇太倉人,1960年出生於臺北。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三專製電影編導科畢業。其漫畫專欄在臺灣有十多年的連載歷史,其中《醋溜族》專欄連載十年,創下了臺灣漫畫連載時間之最。其漫畫作品《雙響炮》、《澀女郎》、《醋溜族》等在內地青年男女中影響極大,擁有大批忠實讀者。朱德庸小檔案 4歲便開始紙上塗鴉。
  他,4歲時拿起畫筆,25歲紅透寶島;
  他,四格漫畫裏充滿了機智幽默,方寸之間,揮灑自如;
  他,‘挖苦’衆生百態,卻被許多人封為知己;
  他,讓人拍案叫絶,作品裏到處充斥着他幽默的個性;
  他,卻自稱是一個很悶的人,幽默僅僅是自己一個的特長;
  他,有過不愉快的經歷;
  他,也被人們封號為“愛情先知”、“城市先知”;
  他,更讓無數個人的喜怒哀樂溶解在他的作品裏,總會讓人將不快一笑而過……
個人資料
  屬相:鼠
  星座:白羊座
  家庭成員:一妻一子
  出版:臺灣及內地各14本
  血型:O型
  興趣:畫畫
  格言:無
  人生目標:無
大事件
  1985年在軍中每晚以手電筒照明,偷偷創作《雙響炮》連載於報紙,引爆一波四格漫畫熱潮。
  1990年發表《醋溜族》,成為新新人類最喜愛的四格漫畫。
  1993年發表《澀女郎》漫畫,主角成為單身女郎熱門話題。
  1994《澀女郎》獲金鼎奬。年臺灣地區漫畫銷售突破100萬册。市場調查公佈朱氏為臺灣地區第二位最受歡迎的漫畫傢,僅次於日本漫畫傢宮崎駿。
  1998 發表“醋溜CITY”
  1999 發表“粉紅澀女郎”
  2007年發表《絶對小孩》
  2008年發表《什麽事都在發生》
個人作品
  《關於上班這件事》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9月
  《雙響炮》 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年01月
  《醋溜族》 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年02月
  《魅豔澀女郎》
  《粉紅澀女郎》
  《搖擺澀女郎》
  《澀女郎萬人迷》 現代出版社
  《絶對小孩》上海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05月
  《什麽事都在發生》 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1
  個人影響
  其漫畫《醋溜族》專欄連載十年,創下了臺灣漫畫連載時間之最。其漫畫作品《雙響炮》、《澀女郎》、《醋溜族》等在內地青年男女中影響極大。並且其作品被製成同名電視劇,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今天的朱德庸幽默開朗,有他的地方總是笑聲不斷,對自己的“辛酸”往事,朱德庸早已釋然,但他不能釋懷的是“可能現在還有很多孩子像我過去一樣苦苦掙紮,有沒有人幫助他們走過這個艱難階段?希望幽默與漫畫能給他們一點幫助。”
  朱德庸-人物評價
  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在那長達十幾年的學生時代,我一直認為自己非常笨。長大了,纔知道這不是笨,是學習障礙。人的學習接受能力有多種類型,我天生對圖形很敏感,但對文字類的東西接受起來睏難。
  念國中的時候,我完全沒有辦法接受那種教育方式,就這樣,像個皮球一樣,被許多學校踢來踢去,最差的學校都不要我。記得我到一傢很差的學校去考插班,訓導主任真誠地問我:“說老實話,你到底抽不抽煙?”我當時很感動:碰到這麽好的老師,像哥們兒一樣誠心誠意對我,我要是騙他,那我豈不是很糟糕?我就說:“抽過。”這話一講,回到傢就再也沒等到錄取通知。
  天生就是畫畫的
  我喜歡畫畫,從4歲開始,畫畫是惟一能讓我鬆馳的。在學校裏畫,書上、本上,所有空白的地方,我都畫得滿滿的,回到傢裏,也是畫畫,外面的世界我沒法呆下去,惟一的辦法就是回到自己的世界,因這個世界裏有我的快樂。在學校裏受了哪個老師的打擊,敢怒不敢言,一回到我傢就畫他,狠狠地畫,讓他死得非常慘,然後自己心情就會變好了。
  父母為我傷透了腦筋,也吃了很多苦頭,他們動不動就被老師叫到學校去,聽老師訓話,還時常要帶着我到各個學校去看人傢的臉色,求人傢收留我。但他們從不給我壓力,一直聽任我自由發展。爸爸會經常裁好白紙,整整齊齊釘起來,給我做畫本。後來我常想:如果我的父母也像學校老師一樣帶我學習,那我肯定要死掉了。
  我觀察人不會衹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常常是對看到的東西做反方向思考。看到一個公務員道貌岸然地走過來,我就想:如果這時候我突然跳上去,“啪”給他一巴掌,他會怎麽樣?一下子愣在那裏呢?還是發了瘋一樣狂怒?總之,他的反應不會像我眼睛裏看到的一樣。有段時間,路上的行人總會看到一個自顧自笑的奇怪男孩。
  光這樣觀察還不滿足,我開始做一些“實驗”:反復去按人傢的門鈴,按一次,馬上躲起來,看出來開門的人的表情,等他回去了,再去按。把他一係列的表情跟我的想象做比照。想象力對我非常重要,我常常生活在自己的想象裏。
  學習電影專業並不是我自己的選擇,是被分配的結果,但讀後,感覺還不錯,因為我從小就屬於“電視兒童”,本身又是典型的圖像型思維,學習電影還是比較合適的,
  當然,我從沒有間斷畫畫,漸漸地,不斷有媒體為我開設漫畫專欄。後來還進入了臺灣最大的報紙之一———《中國時報》。與電影相比,漫畫可以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喜好和特長。因為電影是群體的,而漫畫非常個人化,衹要自己專心就行了,同時還糅合導演、編劇等多種功能,比如,選擇人物形象、動作,就像導演挑演員,而設計情節、對白,又像編劇的工作。而且畫畫除了會受到版面限製,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其它的幹擾。
  我於1985年開始在臺灣成名。那時候正趕上我大學畢業要去服兵役,《中國時報》嚮我約稿,我埋頭畫了一個月,把一套《雙響炮》交給報社就去了一個很封閉的小島。三個月後,父親來信說,時報開始登了,每周3次。半年後,我回到臺北,纔知道《雙響炮》已經在臺灣很紅了。聽許多人說,他們一拿到報紙,先看朱德庸的漫畫專欄,然後纔看其它內容。因為有關漫畫作者的消息很少,社會上不免諸多猜測:這是外國人畫的。
  做一個專職漫畫傢
  雖然成了名,但有四五年時間我總是處在彷徨、猶豫中,我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要以畫畫為職業,因為臺灣從來沒有一個專職漫畫傢。雖然從小喜歡畫畫,但衹是把畫畫作為愛好,成名也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於是,我邊畫邊想:是不是還可以從事別的職業,或者自己也許更適合幹別的。就這樣騎驢找馬,隨着畫漫畫時間的增長,纔更深刻地體會到漫畫的精髓,纔對自己越來越肯定。我太太也鼓勵我:“如果臺灣能出一個專業漫畫傢,那肯定就是你了。”於是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天生就是畫畫的。後來辭掉了報社的工作,專職畫漫畫。
  在臺灣我是第一個將漫畫人物做成公益廣告,臺灣戒煙公益廣告的主角就貼在每輛出租車的門上;第一個用漫畫來製作商品廣告片;第一個用漫畫形象做信用卡;第一個將商場的雕塑用漫畫形象來做;新加坡有一幅著名的壁畫,三面墻都是漫畫,那就是我做的。衹要對傳播漫畫有好處的,我都做。因為漫畫的魅力太大了,可用的地方太多了。
  到內地後,我發現中國人自己的漫畫市場還很不成熟,米老鼠代表的是美國漫畫,日本人早就有屬於自己的漫畫,而且已經發展了60多年,如果中國人自己的漫畫市場發展不好,外國漫畫進來是很容易的事,而且影響會很大。
  我沒給自己定太多實際的目標,我衹有一個模糊的夢想:中國人這麽多,總該有自己的漫畫、自己的漫畫市場,我要創作出中國人自己的東西。
英文解釋
  1. n.:  Zhu Deyong
相關詞
人物文學紅樓夢動漫圖書幽默港臺漫畫漫畫
醋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