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傢尖·大青山景區聯繫方式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朱傢尖景區朱傢尖·大青山景區投訴電話舟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580-228073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大青山矗立於朱傢尖島南端,與朱傢尖大山南北並峙,海拔378.6米,為全島最高峰。因主峰北有大、小四鼓坪(又稱四顧坪、舒姑坪、水姑坪),故當地群衆習稱此山為四鼓坪大山。其範圍北起筲箕灣、青山嶴連綫,南至貓跳,界於烏沙門與狼灣海域之間。北坡有簡易公路可直達山巔,有山間磴道交通老鷹崗、大馬潭、四鼓坪、牛頭山和貓跳、彭安,猶有麯徑溝通山上各主要景點。大青山三面臨海,崗巒依海起勢,峰巒綿亙十餘裏,靈岩奇石計有二百餘處。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山上常年雲霧纏繞。南端嚮海伸突,猶如懸浮於烏沙門外洋,故又曰“烏沙懸山”。相傳秦時安期生到東海求仙,曾往來於桃花島和朱傢尖之間,並一度在大青山居洞煉丹。主要景觀景點有青山醉霧、石門頭、雲德泉、老虎岩、彌岩瀑布、抗倭石堡遺址、安期洞、歇轎岩,飛來石、風動石、蓮花峰、噴水洞,青山角和兩峰島等。
蓮花峰:蓮花峰居大青山中心,頂峰處有白石嶙峋,與翠緑的青山掩映生輝,狀如碧波中的蓮花,故名。元·《昌國州圖志》有雲:“蓮花峰,與馬秦山碧雲庵對峙,三石層出如蓮花……”蓮花峰頂共有兩處石景歷來令遊人留連忘返,一處略呈三角形的大石塊,石塊上端呈白色,象覆蓋着積雪,猶似日本的富士山,現人稱其為“小富土山峰”。另一處高l米左右的薄石塊並排聳立,這一叢石塊,石面峋嶙尖銳,使人聯想起雲南的石林,故有人稱其為“阿詩瑪石林”。
迎客石:大青山從山腳到山頂有一條公路,旅客乘車上山確也饒有興味。車快到山頂時,突然在拐彎處擋着一塊大巨石,呈橢圓形,足有二層樓房高,其勢猶如巨漢當道恭迎來客,當地人稱其為“迎客石”。此石長年纍月聳立在青山頂峰人口處,歡迎四方遊客來大青山觀光。
碧雲庵遺址:位於打鼓嶺南側。這是一塊平闊的山間𠔌地,相傳宋代時曾在此建碧雲庵,現在尚存庵基。距庵基約百餘米處的一陡峭山崖旁有一方巨岩,狀若平臺,可容數十人或躺或臥。據說當年馬耆禪師常與好友黃魚.年、黃鶴年、張光等在此石上飲酒、賞月、賦詩。後來馬耆師就是坐在此石上“人定”的。
碧雲庵遺址四周環護着天馬、蓮花、石鼓諸峰和虎頭岩等峰巒崖嶂,遊大青山的旅客,若有幸逢時,碧雲庵遺址還是觀賞、體受“青山醉霧”奇觀的最佳去處。
老虎岩:位於打鼓嶺南約500米的仙桃峰山腰。仙桃峰因狀似仙桃得名。側旁的崗巒稱桃源嶺,路口有一巨岩突兀而立,猶如一隻半蹲着的老虎在守護着桃源,故稱此岩為“老虎岩”。
安期洞:位於煉丹峰側,傳因安期生曾到此居洞煉丹而得名。
據古籍記載,秦始皇東巡時曾與安期生談了三天三夜,秦始皇欲賜安期生“金璧”而不受,毅然來到了東海馬秦山(秦時稱蓬萊山)隱居,覓洞煉丹,並留言數年後到蓬萊山(馬秦山)找他,後秦始皇果然派了徐福、盧生等方土到馬秦山來找過安期生,傳說當年李少君還見到過安期生在吃大如瓜的巨棗。安期生在大青山隱居時,一心煉丹釆藥,為當地老百姓治病,傳說有人在煉丹峰上還覓到過煉丹石的遺跡。
歇轎岩:在大青山,相傳南宋中書捨人黃龜年因反對秦檜專權被謫後,偕兄弟黃鶴年等來到朱傢尖(當時稱馬秦山),隱居於大青山,往來於保寧、碧雲等寺庵,常與衆好友聚會,飲酒賦詩。元。《昌國州圖志》載:“歇轎岩,在馬秦山上,有石平廣五丈許,昔者黃給事結庵山側,往來停車(轎)於此”,故名歇轎岩。
五志士墩:大青山煉丹峰下西荷村近處有個叫“五志士墩”的地方。據書載,明朝末年,張蒼水在舟山抗清,多人蒙難。跟隨張蒼水抗清的五位志士屍體在煉丹峰下擇地掩埋,並命名此地為“五志士墩”以示紀念。今尚有遺址可考。
青山角(海角煙濤):青山角別名貓跳嘴,在朱傢尖島最南端。西距噴水洞約300米,是大青山南脈嚮海延伸部分,故叫青山角,又因地勢崎嶇險峻,山路凹凸不平,行路需如貓跳一般,故又稱貓跳嘴。青山角為朱傢尖海崖石礁薈萃之處。
石門頭和雲德泉:石門頭位於青山嶴西南,四鼓坪西北。乘車到青山嶴後,從傳說由宋朝馬耆禪師開出來的千年古道往上行,麯屈盤旋,經越無數奇石怪岩就到了石門頭。此處岩石崢嶸,中有兩石壁立如門,叫“石門”,入此門可以欣賞地殼運動時期為大青山留下的危崖。故稱此處為“石門頭”。
打鼓嶺和抗倭石堡遺址:打鼓嶺在石門峰後,又叫石鼓嶺,傳說因嶺上有石如鼓,擊之有聲得名。
由石門頭繞過石門峰,衹見四面群峰橫空,層巒疊嶂。左側陡峭的山巔上矗立着一座花崗岩形成的石臺,臺長約50米,寬約40米,高4—20米參差不齊。據稱這裏是當年的明軍抗擊倭寇的石堡遺址。
彌陀岩瀑布:位于云德泉東南,四鼓坪北側,因旁有靈石曰“彌陀岩”得名。
彌陀岩瀑布由四鼓坪的諸多小溪泉彙聚而成,從蒼崖間進落,落差100餘米,紛紛揚揚,如霧似霰,令遊人頓生“水從天半馭雲飛”之情趣。
噴泉洞:海崖洞穴為山海兼勝的朱傢尖島重要景觀之一,主要分佈在島東部和南端,計有“竜洞”、“烏龜洞”、“噴水洞”等十八處,千姿百態,或以奇奪人,或以險取勝,各顯風彩。這些奇特的海崖洞穴,據專傢考證,均為地殼運動及千百萬年岩石風化、山體崩潰或海浪衝刷而成,堪稱大自然的傑作。
噴泉洞又稱噴水洞,每當風潮侵襲,波濤洶涌人洞,碰擊洞壁,海潮在洞壁間迴旋翻滾,轟隆隆作響,聲傳數裏,氣勢十分壯觀。洞頂有小洞,人洞的浪潮前涌後推,;至此往洞頂激發進射成碗口粗水柱,猶如“蛟竜出水”,騰空飛起,有時可高達30餘米,爾後水柱飛散,猶如天女散花,紛紛揚揚,灑落滿天水沫。如遇晴天,在日光下呈現七彩霓虹,從晦上望去,光耀燦爛,出現“蛟竜吞潮噴水”般的壯麗奇景,常令遊人驚心動魄,目眩神迷,堪稱朱傢尖旅遊景觀的一絶。
西峰島:位於朱傢尖島西南,大青山西側,岸距約400米。西北一東南走嚮,島形象一條正嚮東南遊的金魚,長2.24千米,中間最窄處寬僅200米,面積約1.51平方千米,主峰梅花山海拔187.7米。因與朱傢尖島近在咫尺,從遠處望去,猶似朱傢尖島西側的一高峰,故曰“西峰”。又因島東面有港可供船衹避西風,故又有“西風島”之稱。全島生態環境良好。周圍有大、小海蝕洞穴十餘處,主要的如:
穿鼻洞:在島南端,因海水長期侵蝕,浪潮衝刷,將山岩購端穿孔如鼻。洞口寬約5米,高約7米,小船可在洞口自由進出。洞深處較窄,崖壁間長有多種貝類,可憑小船采拾。
象洞:島南端竜頭岩左側有上下三洞,右側猶有一狹長的崖洞,這四洞融會貫通,中間拱托起一塊高30餘米的巨岩,狀似大象,大象垂鼻俯視,正擡起右腳,似欲涉海東渡,惟妙惟肖,有入遂稱該洞為“涉海象洞”。
野生水仙花是西峰島特産,每到隆鼕季節,水仙花盛發,漫山一片雪白,成為朱傢尖風景旅遊區的一處獨特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