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屬 : 藥品 : 中草藥 : 動物 : 被子植物 : 林業樹種 > 木通
目錄
即通草 The pith
  即通草。藤本植物。掌狀復葉,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雌雄同株,花紫色;結漿果,可食。果實和莖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通草》:“有細細孔,兩頭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
No. 2
  【藥名】:木通
  【拉丁名】:藥材caulis akebiae
  原植物
  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rehd.
  三葉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
  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
  【拼音】:mutong
  【英文名】:akebia stem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葉木通木通的木質莖。
  【功效】:瀉火行水。通利血脈。
  【主治】: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性味歸經】:苦,涼。①《本經》:“味辛,平。”②《吳普本草》:“雷公:苦。”③《別錄》:“甘,無毒。”④《藥性論》:“微寒。”⑤《海藥本草》:“溫平。”
  入心、小腸、膀胱經。①《綱目》:“手厥陰心包絡,手足太陽小腸、膀胱。”②《本草匯言》:“入手少陰、足太陽經。”③《藥品化義》:“入脾、心、小腸、膀胱四經。”④《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⑤《要藥分劑》:“入心、腎、膀胱、小腸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內無濕熱,津虧,氣弱,精滑,溲頻及孕婦忌服。①《本草經疏》:“凡精滑不夢自遺及陽虛氣弱,內無濕熱者禁用。妊娠忌之。”②《得配本草》:“腎氣虛,心氣弱,汗不徹,口舌燥,皆禁用。”
  【別名】:通草、附支(《本經》)、丁翁(《吳普本草》)、丁父(《廣雅》)、葍藤(《本草經集註》)、王翁、萬年、萬年藤(《藥性論》)、燕蕧、烏蕧(《唐本草》)。原植物白木通又名:八月瓜藤、地海參
  【處方名】:木通、關木通、川木通、細木通、炒木通木通片炒至見黑斑入藥者)
  【商品名】:關木通:又名馬木通、東北木通、苦木通。為植物木通馬兜鈴的木質莖。主産於黑竜江、吉林、遼寧和山西、陝西、甘肅等地。以莖條均勻、無粗皮、斷面色黃者為佳。
  川木通:又名淮木通、白木通、油木通、山木通、土木通、花木通、白花木通、小木通。為植物小木通和綉球藤等的木質莖。主産於安徽、湖北,四川、陝西、貴州、雲南等地。以莖條均勻、斷面色黃白、無黑心者為佳。
  淮通:為植物淮通馬兜鈴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的木質莖或根。主産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
  白木通: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var. australis(diels)rehd.的木質莖。
  潼木通:又名童木通。為産於陝西臨潼一帶者。
  細木通:又名子木通、藤通。為枝細色白者,品質較佳。
  大木通:為枝粗色黃者。品質較次。
  勻木通:為枝條中等,不粗不細,色黃而無黑色者。品質遜於細木通而優於大木通,品質中等。
  【動植物資源分佈】:白木通分佈江蘇、浙江、江西、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山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藥材産四川、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9月采收,截取莖部,颳去外皮,陰幹。
  【炮製方法】:用水稍浸泡,悶潤至透,切片,晾幹。
  【考證】:出自《藥性論》①《本草經集註》:“通草,今出近道,繞樹藤生,汁白,莖有細孔,兩頭皆通,含一頭吹之,則氣出彼頭者良。或云即葍藤莖。”②《唐本草》:“通草,大者徑三寸,每節有二、三枝,枝頭有五葉,其子長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美。南人謂燕覆,或名烏覆,今言葍藤,葍覆聲相近爾。”③《本草圖經》:“通草,生石城山𠔌及山陽,今澤潞、漢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莖幹大者,徑三寸,每節有二、三枝,枝頭出五葉,頗類石韋,又似芍藥,三葉相對,夏秋開紫花,亦有白花者,結實如小木瓜,核黑瓤白,食之甘美。正月、二月采枝陰幹用。或以為葡萄苗,非也。今人謂之木通。而俗間所謂通草,乃通脫木也。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脫稀有使者,近世醫傢多用利小便。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兼解諸藥毒。”④《綱目》:“今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神農本草經》言味辛,《別錄》言味甘,是二者皆能通利也。”⑤《本草正義》:“尋繹陶氏所謂莖有細孔,兩頭皆通,吹之氣出雲雲,其形固與今之木通相似,惟木通之味大苦,而《神農本草經》止稱其辛,微嫌不類,且《別錄》又以為甘,則尤為可疑。但《神農本草經》、《別錄》所載主治,固無一與今之木通不合者。意者雷公謂主為苦,最得其真,而《別錄》之甘字有誤歟?抑《別錄》亦誤認通脫木為通草,乃以其淡而無味,遂以甘淡之義謂之為甘歟?竊以甘之一字,終覺與木通不類,是以高郵王氏《廣雅疏證》於附支通草一條,雖亦引《食性本草》莖名木通一句,而並不直言陳說之是,且謂後世《本草》諸傢,無能證明其說者,蓋以其矢傳久矣雲雲。則念孫氏父子,固亦有疑於古之通草,未必果為今之木通也。茲以古人所說通草主治,尚與今人所用之木通,情性無往不合,姑仍瀕湖之意,徑以木通標作正名,而附志所疑如此,以俟知者更詳。”
  【生藥材鑒定】:白木通的乾燥木質莖呈圓柱形而彎麯,長30~60釐米,直徑1.2~2釐米,表面灰褐色,外皮極粗糙而有許多不規則裂紋,節不明顯,僅可見側枝斷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較厚,黃褐色,木部黃白色,密佈細孔洞的導管,夾有灰黃色放射狀花紋。中央具小形的髓。氣微弱,味苦而澀。以條勻,內色黃者為佳。目前所用的木通藥材,主要有關木通、川木通、淮通和白木通四類,其中使用最廣的關木通為馬兜鈴科木通馬兜鈴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木質莖(詳“關木通”條);其次為川木通,為毛茛科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綉球藤 c. montana buch.一ham,等的木質莖(詳 “川木通”條);淮通為馬兜鈴科大葉馬兜鈴 aristolochiakaempferi willd.、淮通馬兜鈴 a. moupinensis franch.的木質莖(詳“淮通”及“朱砂蓮”條);白木通則僅在少數地區自産自銷。而歷代本草所記載的木通則為木通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 decne.目前很少見用。顯微鑒定:五葉木通 莖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皮層為多列切嚮延長的細胞。中柱鞘纖維為晶纖維,新月形,幾連成波狀環;纖維壁厚,木化。維管束外韌形,12-28個環列;射綫窄,有的含晶厚壁細胞,壁木化,於韌皮射綫處為多。髓部細胞自外嚮內漸大,壁厚,大多木化。
  【中藥化學成分】:木通莖枝含木通甙(akebin),木通甙水解得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葡萄糖與鼠李糖;又含鉀0.254%。關木通莖含馬兜鈴酸Ⅰ.Ⅱ.b.d,青木香酸(debilicacid),馬兜鈴甙(aristoloside)等。白木通,三葉木通的果實含糖類。
  小心木通緻腎衰
  對耳毒性一類西藥,人們已有所瞭解。而由於多年來人們對“中藥很少有負作用”的片面認識,以致目前因服中藥不當導致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人數日趨增多。因此,提高中草藥對腎髒的毒副作用的認識,防止濫用腎毒性藥物,是醫學科普工作的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腎髒病專傢黎磊石教授介紹,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比利時醫師首先發現,許多急於減肥的婦女在無所顧忌地大量服用中草藥減肥後,發生急性腎衰,於是,提出了“中藥腎病” 說。對此,國內專傢提出異議,認為中藥造成腎病衹是個別藥物成分的腎毒性所致,不能統稱為中藥腎病。但是,我國近來已發現了為數不少的腎功能不全患者是由於不規範地濫服中草藥所致,並且病例數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這些事實告訴我們,某些中草藥可能確有腎毒性。
  全軍腎髒研究所提供的研究結果表明,中藥木通中含有的馬兜鈴酸能損傷腎小管及間質,會使近端腎小管刷狀緣脫落、壞死,患者出 現腎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時有遠端腎小管酸中毒及低滲尿。臨 床上表現為,初期出現急性腎衰,隨着時間的推移,轉變成慢性腎小 管間質性腎病。這些患者的治療常常極為睏難,病情往往逐漸發展為 終末期腎病。對這一研究結果,黎磊石院士指出,就中藥木通而言,它對腎髒的毒性特別值得註意,因為木通單次口服用10剋即可引起中毒,而這個劑量非常接近常用量。此外,由於木通造成的腎髒損害為 非少尿性急性腎功能不全,癥狀不突出,往往不易察覺。木通作為復方湯劑成分之一,應用很廣,而且作為“滲濕利尿劑”,常被用於已有腎髒疾病的病人,從而引起慢性腎髒損害。這些情況與原發病交織在一起,易造成診斷和治療上的睏難。黎院士指出,含有馬兜鈴酸的其他中草藥也有可能造成腎毒性,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警惕。另外,研究還證明,馬兜鈴酸有緻癌作用。
  值得引起人們重視的是,目前許多江湖醫生打着“祖傳秘方”、“ 偏方”、“驗方”等旗號,利用諸多腎髒病患者急於治病的心理,濫用中草藥治療各種腎髒疾病。這樣不僅不能為患者解除痛苦,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尿毒癥。為此,專傢呼籲,應當通過各種傳媒嚮 社會各界和廣大群衆進行宣傳,讓大傢尤其是有腎髒疾患的人,瞭解 和認識某些中草藥對腎髒的毒副作用,以加強防範,避免對健康的不 必要損害。
No. 3
  【藥 名】:木通
  【拉丁名】:藥材caulis akebiae
  原植物
  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rehd.
  三葉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
  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
  【拼 音】:mutong
  【英文名】:akebia stem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葉木通木通的木質莖。
  【功 效】:瀉火行水。通利血脈。
  【主 治】: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性味歸經】:苦,涼。①《本經》:“味辛,平。”②《吳普本草》:“雷公:苦。”③《別錄》:“甘,無毒。”④《藥性論》:“微寒。”⑤《海藥本草》:“溫平。”
  入心、小腸、膀胱經。①《綱目》:“手厥陰心包絡,手足太陽小腸、膀胱。”②《本草匯言》:“入手少陰、足太陽經。”③《藥品化義》:“入脾、心、小腸、膀胱四經。”④《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⑤《要藥分劑》:“入心、腎、膀胱、小腸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內無濕熱,津虧,氣弱,精滑,溲頻及孕婦忌服。①《本草經疏》:“凡精滑不夢自遺及陽虛氣弱,內無濕熱者禁用。妊娠忌之。”②《得配本草》:“腎氣虛,心氣弱,汗不徹,口舌燥,皆禁用。”
  【 名】:通草、附支(《本經》)、丁翁(《吳普本草》)、丁父(《廣雅》)、葍藤(《本草經集註》)、王翁、萬年、萬年藤(《藥性論》)、燕蕧、烏蕧(《唐本草》)。原植物白木通又名:八月瓜藤、地海參
  【處方名】:木通、關木通、川木通、細木通、炒木通木通片炒至見黑斑入藥者)
  【商品名】:關木通:又名馬木通、東北木通、苦木通。為植物木通馬兜鈴的木質莖。主産於黑竜江、吉林、遼寧和山西、陝西、甘肅等地。以莖條均勻、無粗皮、斷面色黃者為佳。
  川木通:又名淮木通、白木通、油木通、山木通、土木通、花木通、白花木通、小木通。為植物小木通和綉球藤等的木質莖。主産於安徽、湖北,四川、陝西、貴州、雲南等地。以莖條均勻、斷面色黃白、無黑心者為佳。
  淮通:為植物淮通馬兜鈴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的木質莖或根。主産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
  白木通: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var. australis(diels)rehd.的木質莖。
  潼木通:又名童木通。為産於陝西臨潼一帶者。
  細木通:又名子木通、藤通。為枝細色白者,品質較佳。
  大木通:為枝粗色黃者。品質較次。
  勻木通:為枝條中等,不粗不細,色黃而無黑色者。品質遜於細木通而優於大木通,品質中等。
  【動植物資源分佈】:白木通分佈江蘇、浙江、江西、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山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藥材産四川、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9月采收,截取莖部,颳去外皮,陰幹。
  【炮製方法】:用水稍浸泡,悶潤至透,切片,晾幹。
  【考 證】:出自《藥性論》①《本草經集註》:“通草,今出近道,繞樹藤生,汁白,莖有細孔,兩頭皆通,含一頭吹之,則氣出彼頭者良。或云即葍藤莖。”②《唐本草》:“通草,大者徑三寸,每節有二、三枝,枝頭有五葉,其子長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美。南人謂燕覆,或名烏覆,今言葍藤,葍覆聲相近爾。”③《本草圖經》:“通草,生石城山𠔌及山陽,今澤潞、漢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莖幹大者,徑三寸,每節有二、三枝,枝頭出五葉,頗類石韋,又似芍藥,三葉相對,夏秋開紫花,亦有白花者,結實如小木瓜,核黑瓤白,食之甘美。正月、二月采枝陰幹用。或以為葡萄苗,非也。今人謂之木通。而俗間所謂通草,乃通脫木也。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脫稀有使者,近世醫傢多用利小便。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兼解諸藥毒。”④《綱目》:“今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神農本草經》言味辛,《別錄》言味甘,是二者皆能通利也。”⑤《本草正義》:“尋繹陶氏所謂莖有細孔,兩頭皆通,吹之氣出雲雲,其形固與今之木通相似,惟木通之味大苦,而《神農本草經》止稱其辛,微嫌不類,且《別錄》又以為甘,則尤為可疑。但《神農本草經》、《別錄》所載主治,固無一與今之木通不合者。意者雷公謂主為苦,最得其真,而《別錄》之甘字有誤歟?抑《別錄》亦誤認通脫木為通草,乃以其淡而無味,遂以甘淡之義謂之為甘歟?竊以甘之一字,終覺與木通不類,是以高郵王氏《廣雅疏證》於附支通草一條,雖亦引《食性本草》莖名木通一句,而並不直言陳說之是,且謂後世《本草》諸傢,無能證明其說者,蓋以其矢傳久矣雲雲。則念孫氏父子,固亦有疑於古之通草,未必果為今之木通也。茲以古人所說通草主治,尚與今人所用之木通,情性無往不合,姑仍瀕湖之意,徑以木通標作正名,而附志所疑如此,以俟知者更詳。”
  【生藥材鑒定】:白木通的乾燥木質莖呈圓柱形而彎麯,長30~60釐米,直徑1.2~2釐米,表面灰褐色,外皮極粗糙而有許多不規則裂紋,節不明顯,僅可見側枝斷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較厚,黃褐色,木部黃白色,密佈細孔洞的導管,夾有灰黃色放射狀花紋。中央具小形的髓。氣微弱,味苦而澀。以條勻,內色黃者為佳。目前所用的木通藥材,主要有關木通、川木通、淮通和白木通四類,其中使用最廣的關木通為馬兜鈴科木通馬兜鈴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木質莖(詳“關木通”條);其次為川木通,為毛茛科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綉球藤 c. montana buch.一ham,等的木質莖(詳 “川木通”條);淮通為馬兜鈴科大葉馬兜鈴 aristolochiakaempferi willd.、淮通馬兜鈴 a. moupinensis franch.的木質莖(詳“淮通”及“朱砂蓮”條);白木通則僅在少數地區自産自銷。而歷代本草所記載的木通則為木通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 decne.目前很少見用。顯微鑒定:五葉木通 莖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皮層為多列切嚮延長的細胞。中柱鞘纖維為晶纖維,新月形,幾連成波狀環;纖維壁厚,木化。維管束外韌形,12-28個環列;射綫窄,有的含晶厚壁細胞,壁木化,於韌皮射綫處為多。髓部細胞自外嚮內漸大,壁厚,大多木化。
  【中藥化學成分】:木通莖枝含木通甙(akebin),木通甙水解得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葡萄糖與鼠李糖;又含鉀0.254%。關木通莖含馬兜鈴酸Ⅰ.Ⅱ.b.d,青木香酸(debilicacid),馬兜鈴甙(aristoloside)等。白木通,三葉木通的果實含糖類。
  小心木通緻腎衰
  對耳毒性一類西藥,人們已有所瞭解。而由於多年來人們對“中藥很少有負作用”的片面認識,以致目前因服中藥不當導致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人數日趨增多。因此,提高中草藥對腎髒的毒副作用的認識,防止濫用腎毒性藥物,是醫學科普工作的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腎髒病專傢黎磊石教授介紹,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比利時醫師首先發現,許多急於減肥的婦女在無所顧忌地大量服用中草藥減肥後,發生急性腎衰,於是,提出了“中藥腎病” 說。對此,國內專傢提出異議,認為中藥造成腎病衹是個別藥物成分的腎毒性所致,不能統稱為中藥腎病。但是,我國近來已發現了為數不少的腎功能不全患者是由於不規範地濫服中草藥所致,並且病例數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這些事實告訴我們,某些中草藥可能確有腎毒性。
  全軍腎髒研究所提供的研究結果表明,中藥木通中含有的馬兜鈴酸能損傷腎小管及間質,會使近端腎小管刷狀緣脫落、壞死,患者出 現腎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時有遠端腎小管酸中毒及低滲尿。臨 床上表現為,初期出現急性腎衰,隨着時間的推移,轉變成慢性腎小 管間質性腎病。這些患者的治療常常極為睏難,病情往往逐漸發展為 終末期腎病。對這一研究結果,黎磊石院士指出,就中藥木通而言,它對腎髒的毒性特別值得註意,因為木通單次口服用10剋即可引起中毒,而這個劑量非常接近常用量。此外,由於木通造成的腎髒損害為 非少尿性急性腎功能不全,癥狀不突出,往往不易察覺。木通作為復方湯劑成分之一,應用很廣,而且作為“滲濕利尿劑”,常被用於已有腎髒疾病的病人,從而引起慢性腎髒損害。這些情況與原發病交織在一起,易造成診斷和治療上的睏難。黎院士指出,含有馬兜鈴酸的其他中草藥也有可能造成腎毒性,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警惕。另外,研究還證明,馬兜鈴酸有緻癌作用。
  值得引起人們重視的是,目前許多江湖醫生打着“祖傳秘方”、“ 偏方”、“驗方”等旗號,利用諸多腎髒病患者急於治病的心理,濫用中草藥治療各種腎髒疾病。這樣不僅不能為患者解除痛苦,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尿毒癥。為此,專傢呼籲,應當通過各種傳媒嚮 社會各界和廣大群衆進行宣傳,讓大傢尤其是有腎髒疾患的人,瞭解 和認識某些中草藥對腎髒的毒副作用,以加強防範,避免對健康的不 必要損害。
No. 4
  木通
  (《藥性論》)
  【異名】通草、附支(《本經》),丁翁(《吳普本草》),丁父(《廣雅》),葍藤(《本草經集註》),王翁、萬年、萬年藤(《藥性論》),燕蕧、烏蕧(《唐本草》)。
  【來源】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葉木通木通的木質莖。
  【植物形態】①白木通,又名:八月瓜藤、地海參。
  落葉或半常緑纏繞灌木,高6~10米,全體無毛。掌狀復葉;小葉3枚,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3~7釐米,寬2~4釐米,先端圓形,中央凹陷,基部圓形或稍呈心髒形至闊楔形,全緣或微波狀,二面均淡緑色。花雌雄同株,總狀花序腋生,長約15釐米,總花梗細長;花紫色微紅或淡紫色;雌花1~3朵生於花序下部,苞片綫形,花被3,橢圓形,頂端圓,退化雄蕊6枚,雌蕊3~6枚,柱頭頭狀;雄花具細小苞片,花被3,倒卵形,頂端稍凹,雄蕊6枚,花絲三角形,退化雌蕊3或4枚.蓇葖狀漿果,橢圓形或長圓筒形,長8~13釐米,寬約4釐米,成熟時紫色。種子矩圓形,暗紅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野生於山坡荒地半陰處。分佈江蘇、浙江、江西、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山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木通根)、果實(八月札)、種子(預知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②三葉木通,參見"八月札"條。
  ③木通,參見"八月札"條。
  【採集】9月采收,截取莖部,颳去外皮,陰幹。
  【藥材】白木通的乾燥木質莖呈圓柱形而彎麯,長30~60釐米,直徑1.2~2釐米。表面灰褐色,外皮極粗糙而有許多不規則裂紋,節不明顯,僅可見側枝斷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較厚,黃褐色,木部黃白色,密佈細孔洞的導管,夾有灰黃色放射狀花紋。中央具小形的髓。氣微弱,味苦而澀。以條勻,內色黃者為佳。
  産四川、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目前所用的木通藥材,主要有關木通、川木通、淮通和白木通四類,其中使用最廣的關木通為馬兜鈴科木通馬兜鈴的木質莖(詳"關木通"條);其次為川木通,為毛茛科小木通、綉球藤等的木質莖(詳"川木通"條);淮通為馬兜鈴科大葉馬兜鈴、淮通馬兜鈴的木質莖(詳"淮通"及"朱砂蓮"條);白木通則僅在少數地區自産自銷。而歷代本草所記載的木通則為木通木通,目前很少見用。
  【化學成分】莖含豆甾醇等。根含皂甙,小解得齊墩果酸及葡萄糖、鼠李糖。
  【炮製】用水稍浸泡,悶潤至透,切片,晾幹。
  【性味】苦,涼。
  ①《本經》:"味辛,平。"
  ②《吳普本草》:"雷公:苦。"
  ③《別錄》:"甘,無毒。"
  ④《藥性論》:"微寒。"
  ⑤《海藥本草》:"溫平。"
  【歸經】入心、小腸、膀胱經。
  ①《綱目》:"手厥陰心包絡,手足太陽小腸、膀胱。"
  ②《木草匯言》:"入手少陰、足太陽經。"
  ③《藥品化義》:"入睥、心、小腸、膀胱四經。"
  ④《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
  ⑤《要藥分劑》:"入心、腎、膀胱、小腸四經。"
  【功用主治】瀉火行水,通利血脈。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①《本經》:"主去惡蟲,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
  ②《吳普本草》:"止自汗。"
  ③《別錄》:"療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療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瘻、踒折、鼻息肉,墮胎,去三蟲。"
  ④《藥性論》:"主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治人多睡,主水腫浮大,除煩熱。"
  ⑤《食療本草》:"煮飲之,通婦人血氣,又除寒熱不通之氣,消鼠瘻、金瘡、踒折,煮汁釀酒妙。"
  ⑥《本草拾遺》:"利大小便,令人心寬下氣。"
  ⑦《海藥本草》:"主諸瘻瘡;喉嚨痛及喉痹,並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
  ⑧《食性本草》:"主理風熱淋疾,小便效急疼,小腹虛滿,宜煎湯並蔥食之有效。"
  ⑨《日華子本草》:"安心除煩,止渴退熱。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腸,下水,破積聚血塊,排膿,治瘡癤,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閉,月候不勻,天行時疾,頭痛目眩,羸劣乳結,及下乳。"
  ⑩《安徽藥材》:"治腳氣浮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宜忌】內無濕熱,津虧,氣弱,精滑,溲頻及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疏》:"凡精滑不夢自遺及陽虛氣弱,內無濕熱者禁用。妊娠忌之。"
  ②《得配本草》:"腎氣虛,心氣弱,汗不徹,口舌燥、皆禁用。"
  【選方】①治小兒心熱(小腸有火,便亦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咬牙口渴):生地黃、甘草(生)、木通各等分。上同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後溫服。(《小兒藥證直訣》導赤散)
  ②治尿血:木通、牛膝、生地黃、天門鼕、麥門鼕、五味子、黃柏、甘草。同煎服。(《本草經疏》)
  ③治水氣,小便澀,身體虛腫:烏臼皮二兩,木通一兩(銼),檳榔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錢。(《聖惠方》)
  ④治涌水、腸鳴腹大:木通(銼)三兩,桑根白皮(銼,炒)、石韋(去毛)、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澤瀉各一兩半,大腹(炮)四枚。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如入行五裏再服。(《聖濟總錄》通草飲)
  ⑤治喉痹,心胸氣悶,咽喉妨塞不通:本通二兩(銼),赤茯苓二兩,羚羊角屑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半,馬藺根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川芒硝二兩,前鬍二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二兩(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木通散)
  ⑥治婦人經閉及月事不調:木通、牛膝、生地黃、延鬍索。同煎服。(《本草經疏》)
  ⑦治産後乳汁不下:木通、鐘乳各一兩,漏蘆(去蘆頭)二兩,栝樓根,甘草各一兩。上五味,搗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黍米一撮同煎,候米熟去滓,溫服,不拘時。(《聖濟總錄》木通湯)
No. 5
  【類 別】:莖、枝和樹皮類
  【藥 名】:木通
  【拉丁名】:藥材Caulis Akebiae
  原植物
  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Rehd.
  三葉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
  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
  【拼 音】:MUTONG
  【英文名】:Akebia Stem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葉木通木通的木質莖。
  【相關藥材】毛葉木通木通木通 木通根 新疆木通木通木通 預知子 山木通
  【功 效】:瀉火行水。通利血脈。
  【主 治】: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性味歸經】:苦,涼。①《本經》:“味辛,平。”②《吳普本草》:“雷公:苦。”③《別錄》:“甘,無毒。”④《藥性論》:“微寒。”⑤《海藥本草》:“溫平。”
  入心、小腸、膀胱經。①《綱目》:“手厥陰心包絡,手足太陽小腸、膀胱。”②《本草匯言》:“入手少陰、足太陽經。”③《藥品化義》:“入脾、心、小腸、膀胱四經。”④《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⑤《要藥分劑》:“入心、腎、膀胱、小腸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內無濕熱,津虧,氣弱,精滑,溲頻及孕婦忌服。①《本草經疏》:“凡精滑不夢自遺及陽虛氣弱,內無濕熱者禁用。妊娠忌之。”②《得配本草》:“腎氣虛,心氣弱,汗不徹,口舌燥,皆禁用。”
  【 名】:通草、附支(《本經》)、丁翁(《吳普本草》)、丁父(《廣雅》)、葍藤(《本草經集註》)、王翁、萬年、萬年藤(《藥性論》)、燕蕧、烏蕧(《唐本草》)。原植物白木通又名:八月瓜藤、地海參
  【處方名】:木通、關木通、川木通、細木通、炒木通木通片炒至見黑斑入藥者)
  【商品名】:關木通:又名馬木通、東北木通、苦木通。為植物木通馬兜鈴的木質莖。主産於黑竜江、吉林、遼寧和山西、陝西、甘肅等地。以莖條均勻、無粗皮、斷面色黃者為佳。
  川木通:又名淮木通、白木通、油木通、山木通、土木通、花木通、白花木通、小木通。為植物小木通和綉球藤等的木質莖。主産於安徽、湖北,四川、陝西、貴州、雲南等地。以莖條均勻、斷面色黃白、無黑心者為佳。
  淮通:為植物淮通馬兜鈴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的木質莖或根。主産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
  白木通: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var. australis(Diels)Rehd.的木質莖。
  潼木通:又名童木通。為産於陝西臨潼一帶者。
  細木通:又名子木通、藤通。為枝細色白者,品質較佳。
  大木通:為枝粗色黃者。品質較次。
  勻木通:為枝條中等,不粗不細,色黃而無黑色者。品質遜於細木通而優於大木通,品質中等。
  【動植物資源分佈】:白木通分佈江蘇、浙江、江西、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山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藥材産四川、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9月采收,截取莖部,颳去外皮,陰幹。
  【炮製方法】:用水稍浸泡,悶潤至透,切片,晾幹。
  【考 證】:出自《藥性論》①《本草經集註》:“通草,今出近道,繞樹藤生,汁白,莖有細孔,兩頭皆通,含一頭吹之,則氣出彼頭者良。或云即葍藤莖。”②《唐本草》:“通草,大者徑三寸,每節有二、三枝,枝頭有五葉,其子長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美。南人謂燕覆,或名烏覆,今言葍藤,葍覆聲相近爾。”③《本草圖經》:“通草,生石城山𠔌及山陽,今澤潞、漢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莖幹大者,徑三寸,每節有二、三枝,枝頭出五葉,頗類石韋,又似芍藥,三葉相對,夏秋開紫花,亦有白花者,結實如小木瓜,核黑瓤白,食之甘美。正月、二月采枝陰幹用。或以為葡萄苗,非也。今人謂之木通。而俗間所謂通草,乃通脫木也。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脫稀有使者,近世醫傢多用利小便。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兼解諸藥毒。”④《綱目》:“今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神農本草經》言味辛,《別錄》言味甘,是二者皆能通利也。”⑤《本草正義》:“尋繹陶氏所謂莖有細孔,兩頭皆通,吹之氣出雲雲,其形固與今之木通相似,惟木通之味大苦,而《神農本草經》止稱其辛,微嫌不類,且《別錄》又以為甘,則尤為可疑。但《神農本草經》、《別錄》所載主治,固無一與今之木通不合者。意者雷公謂主為苦,最得其真,而《別錄》之甘字有誤歟?抑《別錄》亦誤認通脫木為通草,乃以其淡而無味,遂以甘淡之義謂之為甘歟?竊以甘之一字,終覺與木通不類,是以高郵王氏《廣雅疏證》於附支通草一條,雖亦引《食性本草》莖名木通一句,而並不直言陳說之是,且謂後世《本草》諸傢,無能證明其說者,蓋以其矢傳久矣雲雲。則念孫氏父子,固亦有疑於古之通草,未必果為今之木通也。茲以古人所說通草主治,尚與今人所用之木通,情性無往不合,姑仍瀕湖之意,徑以木通標作正名,而附志所疑如此,以俟知者更詳。”
  【生藥材鑒定】:白木通的乾燥木質莖呈圓柱形而彎麯,長30~60釐米,直徑1.2~2釐米,表面灰褐色,外皮極粗糙而有許多不規則裂紋,節不明顯,僅可見側枝斷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較厚,黃褐色,木部黃白色,密佈細孔洞的導管,夾有灰黃色放射狀花紋。中央具小形的髓。氣微弱,味苦而澀。以條勻,內色黃者為佳。目前所用的木通藥材,主要有關木通、川木通、淮通和白木通四類,其中使用最廣的關木通為馬兜鈴科木通馬兜鈴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木質莖(詳“關木通”條);其次為川木通,為毛茛科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綉球藤 C. Montana Buch.一Ham,等的木質莖(詳 “川木通”條);淮通為馬兜鈴科大葉馬兜鈴 Aristolochiakaempferi Willd.、淮通馬兜鈴 A. Moupinensis Franch.的木質莖(詳“淮通”及“朱砂蓮”條);白木通則僅在少數地區自産自銷。而歷代本草所記載的木通則為木通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 Decne.目前很少見用。顯微鑒定:五葉木通 莖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皮層為多列切嚮延長的細胞。中柱鞘纖維為晶纖維,新月形,幾連成波狀環;纖維壁厚,木化。維管束外韌形,12-28個環列;射綫窄,有的含晶厚壁細胞,壁木化,於韌皮射綫處為多。髓部細胞自外嚮內漸大,壁厚,大多木化。
  【中藥化學成分】:木通莖枝含木通甙(Akebin),木通甙水解得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葡萄糖與鼠李糖;又含鉀0.254%。關木通莖含馬兜鈴酸Ⅰ.Ⅱ.B.D,青木香酸(Debilicacid),馬兜鈴甙(Aristoloside)等。白木通,三葉木通的果實含糖類。
  小心木通緻腎衰
  對耳毒性一類西藥,人們已有所瞭解。而由於多年來人們對“中藥很少有負作用”的片面認識,以致目前因服中藥不當導致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人數日趨增多。因此,提高中草藥對腎髒的毒副作用的認識,防止濫用腎毒性藥物,是醫學科普工作的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腎髒病專傢黎磊石教授介紹,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比利時醫師首先發現,許多急於減肥的婦女在無所顧忌地大量服用中草藥減肥後,發生急性腎衰,於是,提出了“中藥腎病” 說。對此,國內專傢提出異議,認為中藥造成腎病衹是個別藥物成分的腎毒性所致,不能統稱為中藥腎病。但是,我國近來已發現了為數不少的腎功能不全患者是由於不規範地濫服中草藥所致,並且病例數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這些事實告訴我們,某些中草藥可能確有腎毒性。
  全軍腎髒研究所提供的研究結果表明,中藥關木通中含有的馬兜鈴酸能損傷腎小管及間質,會使近端腎小管刷狀緣脫落、壞死,患者出 現腎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時有遠端腎小管酸中毒及低滲尿。臨 床上表現為,初期出現急性腎衰,隨着時間的推移,轉變成慢性腎小 管間質性腎病。這些患者的治療常常極為睏難,病情往往逐漸發展為 終末期腎病。對這一研究結果,黎磊石院士指出,就中藥關木通而言,它對腎髒的毒性特別值得註意,因為關木通單次口服10剋即可引起中毒,而這個劑量非常接近常用量。此外,由於關木通造成的腎髒損害為 非少尿性急性腎功能不全,癥狀不突出,往往不易察覺。關木通作為復方湯劑成分之一,應用很廣,而且作為“滲濕利尿劑”,常被用於已有腎髒疾病的病人,從而引起慢性腎髒損害。這些情況與原發病交織在一起,易造成診斷和治療上的睏難。黎院士指出,含有馬兜鈴酸的其他中草藥也有可能造成腎毒性,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警惕。另外,研究還證明,馬兜鈴酸有緻癌作用。
  值得引起人們重視的是,目前許多江湖醫生打着“祖傳秘方”、“ 偏方”、“驗方”等旗號,利用諸多腎髒病患者急於治病的心理,濫用中草藥治療各種腎髒疾病。這樣不僅不能為患者解除痛苦,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尿毒癥。為此,專傢呼籲,應當通過各種傳媒嚮 社會各界和廣大群衆進行宣傳,讓大傢尤其是有腎髒疾患的人,瞭解 和認識某些中草藥對腎髒的毒副作用,以加強防範,避免對健康的不 必要損害。
  木通
  拼音名:Mutong
  英文名:CAULISAKEBIAE
  書頁號:2005年版第一部-43
  本品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e(Thunb.)Koidz.或白木通
  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的幹
  燥藤莖。秋季采收,截取莖部,除去細枝,陰幹。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常稍扭麯,長30~70cm,直徑0.5~2cm。表面灰棕
  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許多不規則的裂紋或縱溝紋,具突起的皮孔。
  節部膨大或不明顯,具側枝斷痕。體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皮
  部較厚,黃棕色,可見淡黃色顆粒狀小點,木部黃白色,射綫呈放射狀排列,
  髓小或有時中空,黃白色或黃棕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鑒別】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常春藤皂苷元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
  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含量測定]
  項下供試品溶液10μl及上述兩種對照品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正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6:4:0.2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
  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檢查】水分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H第一法)測定,不過得10.0%。
  總灰分不得過6.5%(附錄ⅨK)。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
  水-冰醋酸-三乙胺(87:13:0.04:0.02)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0nm。理論板數按
  齊墩果酸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常春藤皂苷元對照品適量,
  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2g,精密稱定,加甲醇50ml,
  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30分鐘,濾過,殘渣用甲醇適量洗滌,合併
  濾液與洗液,回收溶劑至幹,殘渣加水10ml溶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
  每次20ml,合併提取液,蒸幹,殘渣加甲醇20ml、????酸2ml,加熱水解4小時,水解
  物加水10ml,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提取液,回收溶劑至幹,
  殘渣加甲醇溶解並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
  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
  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齊墩果酸(C30H48O3)和常春藤皂苷元(C30H48O4)的
  總量不得少於0.15%。
  【炮製】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泡透後撈出,切片,曬幹即得。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心,小腸,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清心火,利小便,通經下乳。用於胸中煩熱,喉痹咽痛,
  尿赤,五淋,水腫,周身攣痛,經閉乳少。
  【用法與用量】3~6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木通
  漢語拼音:
  Mutong
  英文名:
  CAULIS AKEBIAE
  基原:
  本品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Tbunb.)Decne.、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的乾燥藤莖。秋季采收,截取莖部,除去細枝,陰幹。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常稍扭麯,長30-70cm,直徑0.5-2c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許多不規則的裂紋或縱溝紋,具突起的皮孔。節部膨大或不明顯,具側枝斷痕。體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皮部較厚,黃棕色,可見淡黃色顆粒狀小點,木部黃白色,射綫呈放射狀排列,髓小或有時中空,黃白色或黃棕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鑒別:
  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常春藤皂苷元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含量測定〕項下供試品溶液10μl及上述兩種對照品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畦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6:4:O.2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0.0%。
  總灰分 不得過6.5%(附錄Ⅸ K)。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87:13:0.04:O.02)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0nm。理論板數按齊墩果酸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常春藤皂苷元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2g。精密稱定,加甲醇50ml,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30分鐘,濾過,殘渣用甲醇適量洗滌,合併濾液與洗液,回收溶劑至幹,殘渣加水10ml溶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併提取液,蒸幹,殘渣加甲醇20ml、????酸2ml,加熱水解4小時,水解物加水10ml,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提取液,回收溶劑至於,殘渣如甲醇溶解並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齊墩果酸(C30H48O3)和常春藤皂苷元(C30H48O4)的總量不得少於0.15%。
  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泡透後撈出,切片,曬幹即得。
  性味:
  苦,微寒。
  歸經:
  歸心、小腸、膀胱經。
  功效:
  清心火,利小便,通經下乳。
  主治:
  用於胸中煩熱,喉疾咽痛,尿赤,五淋,水腫,周身攣痛,經閉乳少。
  用法用量:
  3-6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花木百科
  木通介紹
  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
  科屬:
  木通
  別名:
  形態特徵:
  纏繞木質藤本,幼枝帶紫色,老技密佈皮孔。葉簇生在短枝上,小葉5,倒卵形或橢圓形,頂地微凹,並有細尖,全緣,表面深緑色,背面緑白色。果橢圓形,初時緑白色,熟時暗紅色,縱裂,現出白瓤;種子多數,黑色。花期4月,果熟期8月。
  分佈與習性:
  産各地,生於山坡、林緣的灌木叢中,纏繞於其它植物體上;分佈在長江流域各省,西至四川,南至廣東、西北至陝西。
  繁殖與栽培:
  暫無
  應用:
  果實和莖藤均藥用,消炎利尿、通乳,治關節炎、腰痛等;莖可編物;莖葉可作農藥;種子榨油,可供食用和製肥皂。
  圖片:
百科大全
  木通
  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e (Thunb.) Koidz. 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e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乾燥藤莖。 210 川木通 Caulis Clematis armanoii(拉); armand clematis stem 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 或綉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 -Ham. 的乾燥藤莖。
英文解釋
  1. :  Akebia Stem,  hocquartia manshuriensis nakai,  fiveleaf akebia,  Caulis Hocquariae manshuriensis,  akebiaquinata
包含詞
木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