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藥名】:木瓜枝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的枝葉。
【功效】:舒筋除濕,去邪滌濁。
【主治】:治風濕痹痛,筋攣疼痛,霍亂大吐下。
【性味歸經】:《綱目》:“酸澀,溫,無毒。”入肝、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剋。
【拉丁名】:原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el.) koidz.
【考證】:出自《名醫別錄》。
【選方】治小兒熱痢:煮木瓜葉飲之。(《千金方》) |
|
木瓜枝
(《別錄》)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的枝葉。植物形態詳"木瓜"條。
【性味】《綱目》:"酸澀,溫,無毒。"
【功用主治】《別錄》:"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選方】治小兒熱痢:煮木瓜葉飲之。(《千金方》) |
|
【藥 名】:木瓜枝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的枝葉。
【功 效】:舒筋除濕,去邪滌濁。
【主 治】:治風濕痹痛,筋攣疼痛,霍亂大吐下。
【性味歸經】:《綱目》:“酸澀,溫,無毒。”入肝、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剋。
【科屬分類】:薔薇科
【拉丁名】:原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el.) Koidz.
【考 證】:出自《名醫別錄》。
【選方】治小兒熱痢:煮木瓜葉飲之。(《千金方》)
【各傢論述】《別錄》: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千金方》:治小兒熱痢,煮木瓜葉飲之。
【動植物形態】皺皮木瓜 落葉灌木,高約2m。枝條直立開展,有刺,小枝圓柱形,微屈麯,無毛,紫褐色或黑褐色,有疏生淺褐色皮孔。葉片卵形至橢圓形,稀長橢圓形,長3-9cm,寬1.5-5cm,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有尖銳鋸齒,齒尖開展,無毛或下面沿葉脈有短柔毛;葉柄長約1cm;托葉大形,草質,腎形或半圓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無毛。花先葉開放,3-5朵簇生於二年生老枝上;花梗短粗,長約3mm或近於無柄;花直徑3-5cm;萼筒鐘狀,外面無毛;萼片直立,先端圓鈍,全緣或有波狀齒;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基部延伸成短爪長10-15mm,寬8-13mm,猩紅色,稀淡紅色或白色;雄蕊45-50,長約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無毛或稍有毛,柱頭頭狀,有不明顯分裂,約與雄蕊等長。果實球形或卵球形,直徑4-6cm,黃色或帶黃緑色,有稀疏不明顯斑點,味芳香;萼片脫落,果梗短或近於無梗。花期3-5月。果期9-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