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木府投訴電話麗江地區旅遊投訴電話:0888-96927
雲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871-4608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木府門票價格35元木府最佳旅遊時間木府為於麗江古城較中心處,由於麗江秋鼕兩季晝夜溫差較大,所以春夏較適合於遊覽古城木府木府美食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有名的小吃一條街,短短窄窄的街道兩側排列了數十傢小餐館,基本上每傢餐館都有雲南特有的米綫,種類有砂鍋米綫、煮米綫,因此這條街又有“麗江米綫街”之稱。
如果遊客在山內,正巧遇上當地彝族人擺攤出售雞樅,價格便宜,約15元/袋,建議你買些回去,可在附近的飯店,讓老闆為你炒一盤雞樅肉片,非常好吃。這種雞樅可是菌類的珍品,在昆明市區購買,得花上百來元。
推薦餐飲場所
納西閣餐廳
位於四方街新華街街口,五華書苑旁,因為早年間這裏曾經出了三個舉人,所以原名叫作“科貢坊”。遠遠的就可以看見街面上黃底紅字的店幌子“納西閣”,外觀古舊紮實,大門兩側是長長的一串紅燈籠。餐廳內的擺設也很細緻,從小處可以看出店主人的用心:木雕封面的菜譜、柔軟的內頁、插在倒挂的牛仔褲中的雜志……
納西閣的菜餚很可口,價格也能接受,四個菜價錢在五六十元左右。
四方小吃一條街
位於古城大石橋於四方街,以經營小鍋米綫,砂鍋飯,火腿炒飯等民間小吃為主,是麗江最集中的飲食街之一。
福竜小吃
七一街崇仁巷55號,他傢的小鍋米綫是古城裏最實在的了,大碗3元,小碗2元,肉多湯濃,味道相當好。
東巴豪斯
是古城內一傢比較西化的飯店,提供中、西餐,住宿,網吧(20元/小時),給人總體印象不錯。漢堡套餐12元/份漢堡6元/個。
勤雲納西風味小吃第一店
古城東大街口,供應納西風味小吃,按人頭上菜算錢,25元/人,好處是可以把納西特色小吃一網打盡。
吉利鋪小吃
百歲坊中段,老大老大的一碗涼面,加上衹鹵雞翅,5元,在古城很難找到這麽可口又實惠的搭配。
媽媽付
新義街密士巷四方街口,納西三明治極有特色,供應中餐和西餐,但以西餐見長,老闆很有個性。
木府住宿麗江古城屬於那種可以一住就半個月的地方,多數遊客前往麗江,選擇住在客棧。在那裏,有許多納西族、白族的傳統客棧,普通床位20-40元/人;在客棧裏悠閑地烤烤太陽,或者和店主人攀談一天,或者還可以呆在店主人的房間裏,昏天黑地看一天碟片。如果想住得好些的話,可以去阿丹閣大酒店、航空麗江觀光酒店,條件更好的可以去麗江官房大酒店(新城)。
麗江古城國際青年旅館
位於古城南邊的光義街忠義巷,這裏是背包族的樂園。旅館有108個床位,價格很低,多人間每個床位衹要15元。但在旅遊旺季或節假日,價格會漲到30-60元左右,如果你已經成為了青年旅館會員,可享受一個房間(8-12人)20元/床位的優惠價格。整座建築是典型的納西民居“三坊一照壁”格局,臨河建有咖啡廳,樓頂有酒吧。在咖啡廳的屋頂上,挂滿了各式各樣的草帽(雲南十八怪之一),書架上有各種書籍雜志,中英文的都有。咖啡廳裏全部是木製的卓椅,角落裏還有一個狗窩。旅館門外的bbs板上貼滿了客人的留言,如“尋找某日同去滬沽湖的遊遊伴”等。
“布拉格”咖啡廳
位於密士巷,出門就是淙淙流水,附近則是最古老的大石橋,既是咖啡館也提供住宿,僅需20元/床位。房間有單人間、三人間和五人間,光綫很好,有24小時的熱水淋浴和公共衛生間,可以洗衣服,很適合自助旅行。選擇這裏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裏還是一個書吧和咖啡吧。住宿的客人可以取閱,如果有喜歡的書,還可以用自帶的兩本換一本,也可以上網,很有傢的感覺。
激沙沙民居
位於大研鎮七一街與文巷,名字來源於穿過庭院的小水溪。
小橋流水人傢
客棧普通間20元/床位,衹是上厠所麻煩一點。
望古城茶飯莊
萬古樓後門附近,底樓是典型的納西族院落,從二樓的房間陽臺可以看到古城全貌和遠處的雪山。
三眼井客棧
麗江大研鎮光義街碧巷(木府旁),這裏是納西族標準四合院。
余家花園
光義街光壁巷(木府後面),小院內保留了舊時建築風格,20元/床。
過街樓客棧
麗江古城光義街碧巷,納西庭院民居。
木府購物麗江古城是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藝品産地,因此,西南各地的特産在麗江均可買到。在麗江古城中心有一塊近6畝地的方形街市,四周均是整齊的店鋪,俗稱“四方街”,是麗江最具傳統的購物集市。
古城的小巷子裏有不少出售手工藝品的小店,如坤派藝屋、兄弟藝術空間、聚藝苑畫廊、布農鈴、東巴作坊等都是別具風味的民族手工藝品小店。這裏的工藝品大多為手工的,價格相對貴一些,比如一個簡單的工藝包,開價20元,一般可以砍到12元左右。你不僅可以在這裏選購合意的商品,有時還可以看到工藝品的整個製作過程。
喜歡收藏壁畫的朋友,建議您購買當地的納西壁畫,非常值得珍藏,價格在15-30元不等,也可以按遊客要求當場用納西族象形文字繪製而成,擱置在桌面做擺設,效果真的不錯。
瀘沽湖體會摩梭風情之後,也可以在這裏買些當地特産,如蘇理瑪酒、豬膘肉(琵琶肉)、小涼山蘋果等,這些嚮農傢購買也行,在寧蒗縣城的商店也能買得到,就是份量重了點,要考慮到攜帶是否方便。
小貼士:到麗江古城購物一定不要太衝動,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往往都在很偏僻的小巷子裏,多看,多淘才能找到好東東。
推薦購物場所
福字號
位於新義街密士巷28號,店裏有很多精美的中國結藝裝飾品,價格不貴但設計和工藝非常好。
時青茂木刻
在新華街靠近酒吧街的路上,經營木刻畫為主,裏面精品很多。老闆很自信自己的作品,聲稱全古城找不到可以跟他妣美的木刻畫。
東巴作坊
東大街納西古樂附近,這裏的木雕古拙耐看。老闆喜歡做納西圖騰的雕刻,木瓢的臉譜也很具個性。
東巴吉祥鈴
光義街新院巷1號,鈴鐺本是東巴們供養天神的法器,現在成了很好的工藝紀念品,店裏以“會飛的海蠃”鈴最具特色。
麗銀
光義街官院巷43號,手工製作各種銀飾,,銀製品,而且每件銀器上都會打上“麗純銀”和“王維剛”的印,有問題就可以找回來,可以免費郵寄。約2.6元/剋。
木府交通遊客到達麗江古城後,可沿四方街西側小河步行前往木府,10分鐘即可到達。或步行經東大街入七一街過關門口和石碑坊或由白馬竜潭經光義巷到;經忠義進入;或由新華街過金星巷/現文巷到。
“北有故宮,南有木府”跨過清泉汨汨的流水小橋,突見一座木牌坊赫然立於土木瓦頂居民之間。跨進朱紅色的木府大門,眼前豁然開朗,一片開闊的地面上巍然聳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漢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氣勢,使人恍若置身於皇宮之內。納西人說起“木老爺”來,就跟我們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樣親切。木老爺,從前就是這座浩大宅第的主人。簡單一點說,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納西民族的“紫禁城”。
如果說在麗江古城我們看到的是麗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話,那麽在木府,我們將翻閱到一個在西南地區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土司傢族的興衰史。它是納西民族發展史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有學者指出,“不到木府,等於不到麗江”。留於世的明、清木府古建築,建築之宏偉、宮殿之輝煌、雕刻之精緻、構件之玲瓏、繪畫之璀璨,真可謂美倫美奐,無與倫比。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木氏土司傢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鼎盛時期木府占地一百多畝,有近百座建築,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髒所在。儘管它衹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華與恢宏,並不亞於任何一座王公貴胄的官邸。據《麗江府志》記載,從前的木府殿堂巍峨、佈局嚴謹,僅中軸綫就有369米長,中軸綫上分別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等大殿,兩側房屋羅列,樓臺亭閣,數不勝數;花園回廊,風格別緻。其總體建築風格為“仿紫禁城而建”。
木氏土司傢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一共因襲相傳二十二代。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於公元1381年派出30萬大軍徵討雲南,滇西大理段氏地方政權被明軍一舉擊破,遠在滇西北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審時度勢,於公元1382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欽賜其“木”姓,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製得以改從漢姓名字。木氏土司為了保持其統治集團姓氏高貴,在社會各階層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則代代世襲,父子相傳,一直沿襲到明、清時期,有的甚至延續到解放以後。一百多年的時光教化一個民族,歷代土司對儒傢文化的崇敬使他們在文化上同中原文化保持着難能可貴的一致——這種一致性使其在經濟、政治、軍事上都獲益匪淺,更造就了木氏傢族的土司作傢群,這在中華各少數民族之林中是非常奇特的。今天的木府既是作為一個旅遊景點招攬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讓他們在遊覽古城風貌時,信步跨入一個民族曾經輝煌的歷史;又是納西人為自己的祖先自豪驕傲的象徵。這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充分體現了明代建築古樸粗獷的流風餘韻,在明代中原建築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納西、白族各地方工藝風格,同時又是納西古王國名木古樹、奇花異草彙聚一所的園林,它介於皇傢園林與蘇州園林之間,將天地山川清雅之氣與王宮的典雅富麗融為一體,充分展現了納西廣采博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一座木府,凝聚了麗江這座世界名城的千年文明精魂和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這火中再生的鳳凰,在古城嚮天長舞,舞出了盛世的輝煌,呼喚着新世紀。
明代是納西族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時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的木氏土司比較開明,不閉關自守,積極引進中原漢族地區的生産技術和文化教育,廣交中原名士,從內地引進文化、醫藥、教育、建築、開礦、工藝製作等各方面的人才俊傑到麗江。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古城設“麗江軍民府衙署”,麗江古城很快就成為了麗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木氏土司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築群,如以石和木做的三座大型牌坊、木傢院、皈依堂、玉皇閣、三清殿、光碧樓、經堂、傢廟、萬卷書樓、玉音樓等。
木府門前的石牌坊,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邊的漢白玉建成,寬9米,高約18米,4根石柱撐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蓋,匾額上鎸刻着明神宗欽賜的“忠義”二字。
這座結構宏偉、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築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說法,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被拆除。
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宮殿式木府時,座嚮未按“座北朝南”為佳的中原風水理論,而是朝嚮太陽和東方。東方屬木,太陽和木為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亦為皇帝所賜納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築采取了座西朝東的方向。
古城周圍不築城墻,據說是因為木土司居於城中,一築城就等於“木”字加個框成了一個“睏”字,無異於把“木”睏住。木氏土司背枕獅子山,山上遍植柏樹,如今獅子山上還保存有一大片古老的柏樹林,它就是“麗江十二景”之一的“黃山古柏”。除了這一片古柏林,當地民衆在20世紀50-60年代義務栽種的大批柏樹也日益茂盛,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樹林。
在獅子山極目下望,古城櫛次鱗比的民居瓦房呈現出一片與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蒼蒼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木土司的府第雖有王者氣度,卻一反中原王城“居中為尊”的傳統,將府第建於城南一隅。而作為全城中心的則是商賈雲集的四方街,縱橫交錯的街道從四方街這一商貿中心嚮四面八方輻射。
從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於鄉村集市,最終也因商業貿易而繁榮。這與古城千百年來作為“茶馬古道”重鎮的歷史密切相關。木土司的宮廷式建築在明代已蔚為壯觀,明代旅行傢、地理學家徐霞客在他的《滇遊日記》中就曾驚嘆“宮室之麗,擬於王者”。明代古城居民已達千餘戶,民居建築頗具規模,徐霞客曾描述當時麗江古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可見民居繁盛之景象。 |
|
“北有故宮,南有木府”跨過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橋,突見一座木牌坊赫然立於土木瓦頂居民之間。跨進朱紅色的木府大門,眼前豁然開朗,一片開闊的地面上巍然聳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漢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氣勢,使人恍若置身於皇宮之內。納西人說起“木老爺”來,就跟我們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樣親切。木老爺,從前就是這座浩大宅第的主人。簡單一點說,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麗江古城中的“紫禁城”。
如果說在麗江古城我們看到的是麗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話,那麽在木府,我們將翻閱到一個在西南地區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土司傢族的興衰史。它是納西民族發展史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有學者指出,“不到木府,等於不到麗江”。留於世的明、清木府古建築,建築之宏偉、宮殿之輝煌、雕刻之精緻、構件之玲瓏、繪畫之璀璨,真可謂美輪美奐,無與倫比。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木氏土司傢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鼎盛時期木府占地一百多畝,有近百座建築,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髒所在。儘管它衹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華與恢宏,並不亞於任何一座王公貴胄的官邸。據《麗江府志》記載,從前的木府殿堂巍峨、佈局嚴謹,僅中軸綫就有369米長,中軸綫上分別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等大殿,兩側房屋羅列,樓臺亭閣,數不勝數;花園回廊,風格別緻。其總體建築風格為“仿紫禁城而建”。
木氏土司傢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一共因襲相傳二十二代。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於公元1381年派出30萬大軍徵討雲南,滇西大理段氏地方政權被明軍一舉擊破,遠在滇西北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審時度勢,於公元1382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欽賜其“木”姓,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製得以改從漢姓名字。木氏土司為了保持其統治集團姓氏高貴,在社會各階層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則代代世襲,父子相傳,一直沿襲到明、清時期,有的甚至延續到解放以後。一百多年的時光教化一個民族,歷代土司對儒傢文化的崇敬使他們在文化上同中原文化保持着難能可貴的一致——這種一致性使其在經濟、政治、軍事上都獲益匪淺,更造就了木氏傢族的土司作傢群,這在中華各少數民族之林中是非常奇特的。
今天的木府既是作為一個旅遊景點招攬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讓他們在遊覽古城風貌時,信步跨入一個民族曾經輝煌的歷史;又是納西人為自己的祖先自豪驕傲的象徵。這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充分體現了明代建築古樸粗獷的流風餘韻,在明代中原建築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納西、白族各地方工藝風格,同時又是納西古王國名木古樹、奇花異草彙聚一所的園林,它介於皇傢園林與蘇州園林之間,將天地山川清雅之氣與王宮的典雅富麗融為一體,充分展現了納西廣采博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一座木府,凝聚了麗江這座世界名城的千年文明精魂和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這火中再生的鳳凰,在古城嚮天長舞,舞出了盛世的輝煌,呼喚着新世紀。
明代是納西族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時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的木氏土司比較開明,不閉關自守,積極引進中原漢族地區的生産技術和文化教育,廣交中原名士,從內地引進文化、醫藥、教育、建築、開礦、工藝製作等各方面的人才俊傑到麗江。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古城設“麗江軍民府衙署”,麗江古城很快就成為了麗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木氏土司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築群,如以石和木做的三座大型牌坊、木傢院、皈依堂、玉皇閣、三清殿、光碧樓、經堂、傢廟、萬卷書樓、玉音樓等。
木府門前的石牌坊,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邊的漢白玉建成,寬9米,高約18米,4根石柱撐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蓋,匾額上鎸刻着明神宗欽賜的“忠義”二字。
這座結構宏偉、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築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說法,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被拆除。
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宮殿式木府時,座嚮未按“坐北朝南”為佳的中原風水理論,而是朝嚮太陽和東方。東方屬木,太陽和木為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亦為皇帝所賜納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築采取了坐西朝東的方向。
古城周圍不築城墻,據說是因為木土司居於城中,一築城就等於“木”字加個框成了一個“睏”字,無異於把“木”睏住。
木氏土司背枕獅子山,山上遍植柏樹,如今獅子山上還保存有一大片古老的柏樹林,它就是“麗江十二景”之一的“黃山古柏”。除了這一片古柏林,當地民衆在20世紀50-60年代義務栽種的大批柏樹也日益茂盛,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樹林。
在獅子山極目下望,古城櫛次鱗比的民居瓦房呈現出一片與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蒼蒼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畫。
木土司的府第雖有王者氣度,卻一反中原王城“居中為尊”的傳統,將府第建於城南一隅。而作為全城中心的則是商賈雲集的四方街,縱橫交錯的街道從四方街這一商貿中心嚮四面八方輻射。
從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於鄉村集市,最終也因商業貿易而繁榮。這與古城千百年來作為“茶馬古道”重鎮的歷史密切相關。
木土司的宮廷式建築在明代已蔚為壯觀,明代旅行傢、地理學家徐霞客在他的《滇遊日記》中就曾驚嘆“宮室之麗,擬於王者”。明代古城居民已達千餘戶,民居建築頗具規模,徐霞客曾描述當時麗江古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可見民居繁盛之景象。 |
|
木府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