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期酒
目錄
No. 1
  期酒要從波爾多的葡萄酒商業體製談起。波爾多的葡萄酒商業控製在葡萄酒批發商(negociant)的手中。可以這麽說:葡萄酒批發商是波爾多葡萄酒經濟的中心環節,他們可以擁有酒莊,比如chateaulafiterothschild屬於葡萄酒批發商domainebaronderothschild(簡稱:dbr),同時dbr還擁有其他知名酒莊如chateauduhartmilon、chateaurieussec等等。葡萄酒批發商同時還收購葡萄自己釀造葡萄酒,或者直接收購散酒,加以培養。
  在波爾多,酒莊基本上都不自己銷售葡萄酒,而是由葡萄酒批發商代勞。這種體製有它好的地方,波爾多的酒莊就可以集中精力考慮如何把酒釀好,而不需要操心葡萄酒銷售方面的問題,更不需要設置專門的人員去搞市場與銷售。而作為葡萄酒經銷商,則將所有的註意力集中到葡萄酒市場的開拓上面,衹需要考慮一小部分釀酒和酒窖管理的問題就可以了。生産者與銷售者各司其職,把自己擅長的工作做到最好。
  為了更好地將葡萄酒銷售出去,波爾多的葡萄酒批發商搞出一套類似於期貨的銷售辦法,也就是葡萄收穫之後第二年,當葡萄酒尚未裝瓶的時候,就開始將葡萄酒進行銷售。首先葡萄酒會從酒莊出售給主要的葡萄酒批發商,然後再由批發商分次銷售給其他葡萄酒批發商、零售商。當葡萄酒還沒有裝瓶之前,已經經過多次轉手,如同期貨。因此作為期貨的葡萄酒也就被稱為“期酒”(也可以稱之為“酒花”)。
No. 2
  期酒要從波爾多的葡萄酒商業體製談起。波爾多的葡萄酒商業控製在葡萄酒批發商(Negociant)的手中。可以這麽說:葡萄酒批發商是波爾多葡萄酒經濟的中心環節,他們可以擁有酒莊,比如ChateauLafiteRothschild屬於葡萄酒批發商DomaineBarondeRothschild(簡稱:DBR),同時DBR還擁有其他知名酒莊如ChateauDuhartMilon、ChateauRieussec等等。葡萄酒批發商同時還收購葡萄自己釀造葡萄酒,或者直接收購散酒,加以培養。
  在波爾多,酒莊基本上都不自己銷售葡萄酒,而是由葡萄酒批發商代勞。這種體製有它好的地方,波爾多的酒莊就可以集中精力考慮如何把酒釀好,而不需要操心葡萄酒銷售方面的問題,更不需要設置專門的人員去搞市場與銷售。而作為葡萄酒經銷商,則將所有的註意力集中到葡萄酒市場的開拓上面,衹需要考慮一小部分釀酒和酒窖管理的問題就可以了。生産者與銷售者各司其職,把自己擅長的工作做到最好。
  為了更好地將葡萄酒銷售出去,波爾多的葡萄酒批發商搞出一套類似於期貨的銷售辦法,也就是葡萄收穫之後第二年,當葡萄酒尚未裝瓶的時候,就開始將葡萄酒進行銷售。首先葡萄酒會從酒莊出售給主要的葡萄酒批發商,然後再由批發商分次銷售給其他葡萄酒批發商、零售商。當葡萄酒還沒有裝瓶之前,已經經過多次轉手,如同期貨。因此作為期貨的葡萄酒也就被稱為“期酒”(也可以稱之為“酒花”)。
  期酒誕生的歷史很有趣。在二戰期間,波爾多城堡缺錢,所以纔開始做這種生意。二戰以後,城堡被毀,而且法郎持續貶值,直到上世紀60年代纔好轉。當時,波爾多有一批好酒 (比如,1959和1961年的酒),所以就想用它們來換錢,重建酒業。可是,波爾多紅酒出産之後,至少需要儲存兩年時間才能達到好的口感,這樣一來,雖有好酒也沒辦法賣。酒商們急中生智,就想出了一個讓酒商和顧客雙贏的辦法。他們提前賣出一些酒的份額,就有熱錢流入腰包。顧客們立刻讓評酒大師們出馬,讓他們提前預測出這些酒的價錢,在酒裝瓶以前就胸有成竹。
  如今,酒商已經富得流油,所以期酒和上市不久的酒之間的差價已經遠不如當年。然而,買期酒仍然很有吸引力,因為低價和預先挑選,都能讓你捷足先登。國際性的投資期酒,讓投資者們每年都有熱鬧可看。每年4月,幾十個專業葡萄酒評論者會來到波爾多,這些行傢們會仔細辨別各種酒的味道,由此預測價格。有時候,他們嘗的可是沒有經過調和的酒,味道很衝,而且酸澀。他們面對的幾百種酒,很多衹有微小的差別,所以這是難度極大的考驗。在這種場面上,優雅的酒傢會展示自己的佳釀,但品酒者卻常常不為所動。
  有兩位評酒傢的威望最高。其中,美國的羅伯特·帕剋(Robert Parker)今年來過中國,他對國際酒市的影響首屈一指,他打90分以上的酒,價值至少會翻倍。同時,英國的詹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影響日增,同樣不可小覷。她給酒打分是用20分製,所以投資者要註意兩位評酒傢的區別。
  兩位行傢還是會有分歧。最有名的爭論是關於2003年的Chateau Pavie。那年歐洲氣溫很高,所以詹西斯認為當年的Chateau Pavie會變成美國風格的熟透的酒種,酒精含量會升高,波爾多的特色會大減。帕剋卻不這麽認為,他對這種酒出奇地喜歡,認為它的價值應該高居榜首。整個國際酒業都被這次爭論震撼,甚至為此傳出兩位大行傢就此變成仇敵。
  事實上真相要復雜得多,事後我們可以分析出好些因素。首先,國際酒市受評論傢的影響極大,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掀起波瀾。其次,美國人喜歡加州風格的高酒精的酒種。歐洲人正相反,他們喜歡度數低而且味道收斂的酒種。知道這兩點,我們就能看出波爾多的酒業近年來發生的變化,怎麽適應美國市場成為關鍵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