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財經 : 財會 : 證券 : 建築 > 期權
目錄
No. 1
  在合同或單證規定期限內按照載明的價格購買某種證券的權利。其形式有合同、契約、購買證明單等。股票先購權”和股票認購證”都屬期權的形式。
No. 2
  期權是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力,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後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指美式期權)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指歐式期權)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嚮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力,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
  期權交易事實上是這種權利的交易。買方有執行的權利也有不執行的權利,完全可以靈活選擇。 期權分場外期權和場內期權。場外期權交易一般由交易雙方共同達成。
  期權(option),它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産生的一種金融工具。從其本質上講,期權實質上是在金融領域中將權力和義務分開進行定價,使得權力的受讓人在規定時間內對於是否進行交易,行使其權力,而義務方必須履行。在期權的交易時,購買期權的和約方稱作買方,而出售和約的一方則叫做賣方;買方即是權力的受讓人,而賣方則是必須履行買方行使權力的義務人。 具體的定價問題則在金融工程學中有比較全面的探討。
  期權主要有如下幾個構成因素:①執行價格(又稱履約價格〕。期權的買方行使權利時事先規定的標的物買賣價格。②權利金。期權的買方支付的期權價格,即買方為獲得期權而付給期權賣方的費用。③履約保證金。期權賣方必須存入交易所用於履約的財力擔保,④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看漲期權,是指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按執行價格買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利;看跌期權,是指賣出標的物的權利。當期權買方預期標的物價格會超出執行價格時,他就會買進看漲期權,相反就會買進看跌期權
  按執行時間的不同,期權主要可分為兩種,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歐式期權,是指衹有在合約到期日纔被允許執行的期權,它在大部分場外交易中被采用。美式期權,是指可以在成交後有效期內任何一大被執行的期權,多為場內交易所采用。
  舉例說明:
  (1)看漲期權:1月1日,標的物是銅期貨,它的期權執行價格為1850美元/噸。a買入這個權利,付出5美元;b賣出這個權利,收入5美元。2月1日,銅期貨價上漲至1905美元/噸,看漲期權的價格漲至55美元。a可采取兩個策略:
  行使權利一一a有權按1 850美元/噸的價格從b手中買入銅期貨;b在a提出這個行使期權的要求後,必須予以滿足,即便日手中沒有銅,也衹能以1905美元噸的市價在期貨市場上買入而以1850美元/噸的執行價賣給a,而a可以1905美元/噸的市價在期貨幣場上拋出,獲利50美元(1 905一1850一5)。b則損失50美元(1850一1905+5)。
  售出權利一一a可以55美元的價格售出看漲期權、a獲利50 美元(55一5)。
  如果銅價下跌,即銅期貨市價低於敲定價格1850美元/噸,a就會放棄這個權利,衹損失5美元權利金,b則淨賺5美元。
  (2)看跌期權:l月1日,銅期貨的執行價格為1750 美元/噸,a買入這個權利.付出5美元;b賣出這個權利,收入5美元。2月1日,銅價跌至1 695美元/噸,看跌期權的價格漲至55美元。此時,a可采取兩個策略:
  行使權利一一一a可以按1695美元/噸的中價從市場上買入銅,而以1 750美元/噸的價格賣給b,b必須接受,a從中獲利50美元(1750一1695一5),b損失50美元。
  售出權利一一a可以55美元的價格售出看跌期權。a獲利50美元(55一5〕。
  如果銅期貨價格上漲,a就會放棄這個權利而損失5美元,b則淨得5美元。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作為期權的買方(無論是看漲期權還是看跌期權)衹有權利而無義務。他的風險是有限的(虧損最大值為權利金),但在理論上獲利是無限的。二是作為期權的賣方(無論是看漲期權還是看跌期權)衹有義務而無權利,在理論上他的風險是無限的,但收益顯有限的(收益最大值為權利金)。三是期權的買方無需付出保證金,賣方則必須支付保證金以作為必須履行義務的財務擔保。
  期權是適應國際上金融機構和企業等控製風險、鎖定成本的需要而出現的一種重要的避險衍生工具,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奬授給了期權定價公式(布萊剋-斯科爾斯公式)的發明人,這也說明國際經濟學界對於期權研究的重視。
  期權合約的基本因素
  所謂期權合約,是指期權買方向期權賣方支付了一定數額的權利金後,即獲得該的在規定的期限內按事先約定的敲定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相關商品期貨合約權利的一種標準化合約,期權合約的構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幾個:買方、賣方、權利金、敲定價格、通知和到期日等。
  期權履約
  期權的履約有以下三種情況
  1 、買賣雙方都可以通過對衝的方式實施履約。
  2 、買方也可以將期權轉換為期貨合約的方式履約(在期權合約規定的敲定價格水平獲得一個相應的期貨部位)。
  3 、任何期權到期不用,自動失效。如果期權是虛值,期權買方就不會行使期權,直到到期任期權失效。這樣,期權買方最多損失所交的權利金。
  期權權利金
  前已述及期權權利金,就是購買或售出期權合約的價格。對於期權買方來說,為了換取期權賦予買方一定的權利,他必須支付一筆權利金給期權賣方;對於期權的賣方來說,他賣出期權而承擔了必須履行期權合約的義務,為此他收取一筆權利金作為報酬。由於權利金是由買方負擔的,是買方在出現最不利的變動時所需承擔的最高損失金額,因此權利金也稱作 " 保險金 " 。
  期權交易原理
  買進一定敲定價格的看漲期權,在支付一筆很少權利金後,便可享有買入相關期貨的權利。一旦價格果真上漲,便履行看漲期權,以低價獲得期貨多頭,然後按上漲的價格水平高價賣出相關期貨合約,獲得差價利潤,在彌補支付的權利金後還有盈作。如果價格不但沒有上漲,反而下跌,則可放棄或低價轉讓看漲期權,其最大損失為權利金。看漲期權的買方之所以買入看漲期權,是因為通過對相關期貨市場價格變動的分析,認定相關期貨市場價格較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他買入看漲期權,支付一定數額的權利金。一旦市場價格果真大幅度上漲,那麽,他將會因低價買進期貨而獲取較大的利潤,大於他買入期權所付的權利金數額,最終獲利,他也可以在市場以更高的權利金價格賣出該期權合約,從而對衝獲利。如果看漲期權買方對相關期貨市場價格變動趨勢判斷不準確,一方面,如果市場價格衹有小幅度上漲,買方可履約或對衝,獲取一點利潤,彌補權利金支出的損失;另一方面,如果市場價格下跌,買方則不履約,其最大損失是支付的權利金數額。
  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的關係
  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之間既有區別又聯繫。其聯繫是:首先,兩者均是以買賣遠期標準化合約為特徵的交易;其次,在價格關係上,期貨市場價格對期權交易合約的敲定價格及權利金確定均有影響。一般來說,期權交易的敲定的價格是以期貨合約所確定的遠期買賣同類商品交割價為基礎,而兩者價格的差額又是權利金確定的重要依據;第三,期貨交易是期權交易的基礎交易的內容一般均為是否買賣一定數量期貨合約的權利。期貨交易越發達,期權交易的開展就越具有基礎,因此,期貨市場發育成熟和規則完備為期權交易的産生和開展創造了條件。期權交易的産生和發展又為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進行期貨交易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工具,從而擴大和豐富了期貨市場的交易內容;第四,期貨交易可以做多做空,交易者不一定進行實物交收。期權交易同樣可以做多做空,買方不一定要實際行使這個權利,衹要有利,也可以把這個權利轉讓出去。賣方也不一定非履行不可,而可在期權買入者尚未行使權利前通過買入相同期權的方法以解除他所承擔的責任;第五,由於期權的標的物為期貨合約,因此期權履約時買賣雙方會得到相應的期貨部位。
  期權交易的場所:
  期權交易場所沒有需要特點場所,可以在期貨交易所內交易,也可以在專門的期權交易所內交易還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交易與股權有關的期權交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cboe);歐洲最大期權交易所是歐洲期貨與期權交易所(eurex)的前身為德意志期貨交易所(dtb)與瑞士期權與金融期貨交易所(swiss options & financ ial futures exchange, soffex);亞洲方面,韓國的期權市場發展迅速,並且其交易規模巨大,目前是全球期權發展最好的國傢,中國香港地區以及中國臺灣地區都有期權交易。國內方面,目前有包括鄭州商品交易所在內的幾傢交易所已經對期權在中國大陸上市做出初步研究。
作用
  對股票投資者開拓投資渠道,擴大投資的選擇範圍,適應了投資者多樣性的投資動機,交易動機和利益的需求,一般來說能為投資者提供獲得較高收益的可能性。
風險指標
  在對期權價格的影響因素進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期權風險指標,在假定其他影響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量化單一因素對期權價格的動態影響。期權的風險指標通常用希臘字母來表示,包括:delta值、gamma、theta、vega、rho等。對於期權交易者來說,瞭解這些指標,更容易掌握期權價格的變動,有助於衡量和管理部位風險。
  Delta值:衡量標的資産價格變動時,期權價格的變化幅度
  Gamma:衡量標的資産價格變動時,期權Delta值的變化幅度
  Theta:衡量隨着時間的消逝,期權價格的變化幅度
  Vega:衡量標的資産價格波動率變動時,期權價格的變化幅度
  Rho:衡量利率變動時,期權價格的變化幅度
期權(options)
    一種合約交易。買方於支付權利金後取得在合約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以執行價格嚮賣方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商品及有價證券的權利。它是一種選擇權,買方有權利决定是否履行合約,而賣方在買方提出履約要求時,衹有義務接受。期權交易就是買進權利及賣出權的交易。在期權交易中,買方為了取得履約選擇權必須支付給賣方的費用,稱為權利金(premium),又稱為期權價格或期權保險金。權利金的價格受市場供求情況及期他經濟情況的影響,但不論如何變動,買方可能遭受的最大損失為支付給賣方的權利金。由於買方所承擔的風險是有限的,所以泌交納保證金便可從事期權交易,而賣方因隨時有履約的義務,所承擔的風險難以預料,因此必須交足保證金,以擔保其履約能力。
    期權有看漲期權與看跌期權兩種。看漲期權(calloption)指在期日或到期日之前,按照敲定價格,買入事先約定數量商品的權利。看跌期權(putoption)指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按照敲定價格,賣出事先約定數量商品的權利。高速定價格(strikeprice),指期權合約所規定買入或賣出交易商品及有價證券的價格,又稱為執行格(exerciseprice)。期權的買方可在到期日為止前的任何時間內行使權利的期權,稱為美式期權,而衹在到期日才能行使權利的期權稱為歐式期權
    期權與期貨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兩者均為遠期(規定於將來某一日期)執行交割的合約,到時以合約中規定的條件進行交易。兩者的區別在於:(1)期貨合約買賣雙方均有按照合約所載條件要求對方履約的權利,即雙方均有履約的義務;而在期權交易中,買方有按照所載條件要求賣方履約的權利,是否行使權利由買方自由决定,買方不必承擔按合約所載條件履約的義務,賣方在買方提出履約要求時則有接受的義務。(2)期貨交易中,買賣雙方均應交納保證金,而且對商品及有價證券的的所有權並未轉移給對方;期權交易中,買方不必交納保證金,衹要支付權利金給賣方,賣方除收取權利金作為應交的保證金外,還要交納保證金。(3)期貨交易中,首次交易價格由買賣雙方的場內經紀人以公開喊價的方式决定,其後由於市場供求情況等變動,期貨價格也每日變動;而期權交易的執行價格則事先在合約條款中約定,在交易期內大多不會改變。(4)以期貨交易方式避險時,雖可排隊不利的風險,但也可能喪失有利的價格變動。而以期權交易避險時,當價格的波動不利於買方時,買方可通過放棄行使權利來回避風險,以達到控製風險的要求;而當價格發生有利波動時,買方則可通過行使權利來獲益。期權的買方就達到“損失有限,利益無限”的目標,而賣方衹能達到“損失無限,利益有限”的目標。
百科大全
  期權
    中國金融大百科全書·下編
  期權
  期權概述
  【期權期權(oPtions)也即選擇權,它是
  一種衍生性合約(derivative Cont决記t),也即買
  賣某種商品的選擇權利。具體地說,就是期權
  合約的持有人有權利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或未
  來某一特定日期),以一定價格嚮對方購買
  (或出售給對方)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但
  沒有義務。也就是說,期權對於期權合約的買
  方來說,衹是一種權利,而不是義務,即不負
  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在期權合約的有效
  期內的任何時候,買方可以行使或轉賣這種權
  利,如果買方認為行使或轉賣期權對自己不
  利,還可放棄這種權利,任其作廢,買方損失
  的衹是購買期權的費用,而期權賣方由於收取
  了期權保險費,則負有期權合約到期或到期前
  由買方所選擇的交割履約義務和責任。
  期權的概念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已具雛
  形。在亞裏斯多德《政治學》一書中,即記載
  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僕目朋)利用天文知識,
  預測來年的橄欖收成情形,再以極低的價格取
  得西奧斯及米拉特斯地區橄欖榨汁機的使用
  權。這種“使用權”即已隱含了期權的概念。
  初次大量使用期權合約,是在17世紀荷
  蘭鬱金香球莖的交易狂熱時期。由於當時並無
  任何機製用以保障合約雙方的權益,違約現象
  大量發生,於是,在1636年鬱金香狂熱結束
  後,期權市場也隨之崩潰。
  18世紀至19世紀時,美國及歐洲相繼出
  現了有組織的期權交易,標的物以農産品為
  主,且均為店頭市場的交易形式。至19世紀
  時,美國開始出現以股票為標的物的期權
  易,但市場相當紊亂。
  20世紀初期。人們幾乎把期權與賭博劃
  上等號,政府也視此一市場為眼中釘,管製極
  嚴。直到1934年美國證券法(.n1E SECURI-
  T任污Acr 0F1934)實施後,纔將期權市場的
  管理工作納入證管會(SEC)的業務範圍,而
  部分經紀商也籌建了經紀商協會(PUT AND
  C川1 BROKERS AND DEALERSA段艾屹認竹ON),
  形成店頭市場的報價交易網絡。
  由於次級市場不發達,加之缺乏履約保證
  機製,翎權成交量一直很少。但50年代至印
  年代間,成交量卻開始急速成長,至1968年,
  成交合約數所代表的標的股票數量已達紐約證
  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量的1%。但交易成本過高
  始終是期權市場發展的障礙。
  oo年代末70年代初,動蕩不定的國際金
  融和世界經濟形勢、漲跌不定的利率和匯率,
  加大了金融業務的風險,人們對挖掘市場潛
  力、發展和完善更好的避險措施産生了強烈的
  需求,從而刺激了期權交易嚮規範化的場內交
  易發展。從1%8年起,經紀商開始研究成立
  集中交易所的可行性,在投人250萬美元的研
  究開發費用與5年
英文解釋
  1. :  Option,  share option,  stock option
相關詞
金融投資股票期貨交易百科大全虛擬股票虛擬股票計劃
外匯證券交易所會計百科知識産權術語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