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朝鮮(DPRK)和韓國(Korea)在二戰前為同一國,其居民是東北亞朝鮮半島(韓方稱:韓半島)的主要居民。另有部分分佈在中國、美國、日本、哈薩剋斯坦等中亞國傢。屬蒙古人種東亞類型。與中國朝鮮族、以及歐美日俄等國的韓裔同源,同屬“檀君子孫”、“三韓後裔”。在前蘇聯地區的韓裔自稱高麗人。在歷史上係由很多不同來源的民族成分所構成。通用韓語,語言係屬未定,多數學者認為屬阿爾泰語係。
朝鮮人/韓國人古時信仰萬物有靈和多神。薩滿教較為流行,深入民間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公元4~6世紀由中國傳入大乘佛教,中世紀晚期傳入儒傢思想,對其文化發展産生重大影響。18世紀後有人開始接受西方基督教信仰。
早在舊石器時代,朝鮮半島即有人類居住。從殷周時代起,便與中國有了友好往來,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公元前5世紀進入青銅器時代,出現衆多部落聯盟。最後並為3個——辰韓、馬韓、弁韓,史稱“三韓”。 “韓人”、“韓民”之稱由此而來並流傳於民間。公元780,新羅統一了三韓,韓國進入“統一新羅時代”。公元918年,王建推翻新羅,建立“高麗王朝”。1392年,親中國的高麗三軍都統李成桂發動兵變,廢黜高麗王,自立為王,並嚮中國稱臣。明朝皇帝朱元璋賜國號“朝鮮”,史稱“朝鮮王朝”。1897年,朝鮮王朝高宗李熙建製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光復。1948年9月9日,前“大韓帝國”北部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48年8月15日,原“大韓帝國”南部成立大韓民國。
朝鮮人/韓國人過去長期從事農業,以擅長種植水稻著稱。近年來工業生産增長較快,主要有電子、機械、鋼鐵、造船、汽車、半導體、化工、電力、紡織、通訊等部門。養蠶業和水産業在國民經濟中也居重要地位。 | 朝鮮人/韓國人的分佈 Korean / Korean distribution | 世界上朝鮮人有7000多萬,通用朝鮮語,是東亞重要民族,主要分佈在朝鮮半島,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朝鮮族人主要居住在朝鮮半島的朝鮮、韓國、中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及其他原屬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其餘韓裔散居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地。朝鮮族人口在世界各地的分佈為:韓國:48,970,969 65.6%朝鮮:21,687,550 29.1%美國:2,057,546 2.8%中國:2,043,578 2.7%日本:660,214 0.9%俄羅斯及其他前蘇聯共和國:486,857 0.6%(其中中亞地區共約有35萬人,烏茲別剋斯坦:23萬人,哈薩剋斯坦:10萬人,吉爾吉斯斯坦:2萬人,土庫曼斯坦:0.5萬人,塔吉剋斯坦:1000——2000人)加拿大:110,000 拉丁美洲(主要在巴西):100,000 總計:74,616,714 中國朝鮮族人口基本上分佈在東北三省境內,少量分佈在內蒙古地區。曾經居住在關內各地的朝鮮人大都回到朝鮮半島或移居東北,因此,在關內居住的朝鮮族已經為數不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工作調動、畢業分配以及遷徙等原因,東北地區的一部分朝鮮族開始移入關內各地。由是,朝鮮的分佈已遍及全國各省。1990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國朝鮮族人口總數為1920597人,分佈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其中,黑竜江省有452398人,占全國朝鮮總人口的23.56%;吉林省有1181964人,占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61.54%;遼寧省有230378人,占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12%;內蒙古自治區有22641人,占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1.18%;關內各地共有33216人,占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1.73%。居住在東北三省的朝鮮族人口總共有1864740人,占全國朝鮮總人口的97.1%。1990年為止,在東北朝鮮族居住地區建立的自治政權機構有:朝鮮族自治州1個、朝鮮族自治縣1個、朝鮮族鄉、鎮(包括民族聯合鄉、鎮)43個、朝鮮族村1000多個。 | | chaoxianren
朝鮮人
Koreans
東亞朝鮮半島的居民。有5600多萬人(1980)。其中北半部有1700多萬人;南半部有3900多萬人。屬蒙古人種東亞類型。與中國朝鮮族同源。在歷史上係由很多不同來源的民族成分所構成:北面有包括扶餘、高句麗、沃沮、□貊、挹婁等成分的貊族;南面有包括馬韓、辰韓、弁韓等成分的韓族;此外還有濟州島上的州鬍族等,經過長期混合而逐漸形成。使用朝鮮語,語言係屬未定,多數學者認為屬阿爾泰語係,語法結構與滿語、蒙古語相近,但基本詞彙卻與這些語言沒有確實的音位對應關係。朝鮮語詞可能吸收了不同民族來源的語言成分,其中以貊語詞彙和韓語詞彙為主,並受漢語較大影響。朝鮮語按地區分為東北、西北、中部、東南、西南、濟州島6種方言。1444年創製一種字母文字,並藉用漢字的音訓。朝鮮人古時信仰萬物有靈和多神。薩滿教較為流行,深入民間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巫師多為女性,由本族女性世襲,男性為其助手。公元4~6世紀由中國傳入大乘佛教,中世紀晚期傳入儒傢思想,對其文化發展産生重大影響。18世紀後有人開始接受西方基督教信仰。
早在舊石器時代,朝鮮半島即有人類居住。從殷周時代起,朝鮮半島居民便與中國有了友好往來,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公元前5世紀進入青銅時代,出現衆多部落聯盟。公元前1世紀半島形成新羅王國,後與高句麗、百濟王國爭雄,三國鼎立。7世紀中葉新羅先後滅百濟和高句麗,統一朝鮮半島大部。935年高麗王朝代興,勢力擴展到半島北部。1392年建李氏王朝,國號朝鮮,歷時500餘年。1910年後,朝鮮人受日本殖民統治,經過長期武裝鬥爭,於1945年獲得解放。1948年北部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朝鮮當局成立“大韓民國”。1950~1953年北朝鮮人民進行抗美戰爭。戰後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北南朝鮮人民現正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爭取完全的民族獨立而鬥爭。
朝鮮人血緣觀念較強,由氏族觀念而演變為宗族觀念,同姓不婚,同族間有互助義務。家庭由男性傢長掌權,財産由男性後代繼承。盛行祖先崇拜和敬老之風。現在部分人受西方文化影響,但仍保留很多固有文化特點。住屋一般砌有火炕。喜食酸菜和帶有辛辣調料的食品。能歌善舞,婦女喜歡壓蹺板、蕩鞦韆,男子喜歡摔跤、玩球。一般愛穿白色服裝,婦女穿短衣長裙,男子穿短衣肥褲,外加坎肩。主要從事農業,以擅長栽種水稻著稱。近年來,工業生産增長較快,主要有機械、鋼鐵、煤炭、電力、紡織、化工等部門。養蠶業和水産業在國民經濟中也居重要地位。
朝鮮人在工地
另有200多萬朝鮮人分佈在日本、蘇聯等國。
(王恩慶 李毅夫)
| | - n.: korean
| | 朝鮮 | 歷史 | 人物 | 政治 | 百科辭典 | 南通 | 士大夫 | 歷史學家 | 近代史 | 藝術傢 | 歌唱傢 | 名人 | 接班人 | 金姓 | 韓國 | 美國族群 | 女性 | 東北抗日聯軍 | 抗日戰爭 | 將軍 | 朝鮮將軍 | 更多結果... |
| | 朝鮮人的 | 朝鮮人權 | 朝鮮人物 | 朝鮮人民軍 | 朝鮮人祖先 | 精裝朝鮮人參 | 精選朝鮮人參 | 朝鮮人民軍陸軍 | 朝鮮人民軍海軍 | 朝鮮人民革命軍 | 朝鮮人民軍空軍 | 朝鮮人民大學習堂 | 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 | 朝鮮人民軍國傢功勳合唱團 | 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 | 旅日朝鮮人總聯合會 | 中國人民志願軍尊重朝鮮政府愛護朝鮮人民公約 | 幫助朝鮮人民恢復生産重建傢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