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山東 >濟寧 > 麯阜市
顯示地圖
目錄
在山東省西南部
  在山東省西南部、京滬鐵路穿經市境西北部。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周為魯國國都。1986年設市。人口614萬(1995年)。有魯國故城遺址、闕裏(孔子故裏)、孔廟、孔府、孔林等古跡,為著名遊覽勝地。
No. 2
  麯阜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麯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麯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傢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傢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麯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基本概況
  麯阜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北距省會濟南135公裏,西南距濟寧45公裏。北依泰岱,南瞻鳧嶧,東連泗水,西抵兗州。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1′-117°13′,北緯35°29′-35°49′。南北最大縱距35.8公裏,東西最大橫距25公裏,總面積895.93平方公裏。 “東方聖城”麯阜由於是先秦時代著名思想傢、教育傢、儒傢創始人孔子誕生、講學、墓葬和後人祭祀之地,因此被列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麯阜是儒學之源,儒教之根, 是儒學開山的開山之地,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歷史悠久、文物衆多、氣候宜人、土地肥沃、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資源豐富、交通發達,是魯中南的一塊寶地。
  麯阜是古代東夷族部落居住中心,大汶口文化和竜山文化主要地區,亦是周代東方的禮樂之邦,孔子誕生於尼山,成長於闕裏,設教於杏壇,出仕於魯都,歸葬於泗上,在麯阜留下了衆多活動遺跡。
  春秋時期,魯國文化發達,人才輩出, 國都定位麯阜。麯阜是周代東方的禮樂之邦,這就為儒學的産生於此,提供了豐厚的基礎。在這禮樂得天獨厚環境熏導下長大的孔子,勤學好思,孜孜不倦,治學嚴謹,身體厲行。初周遊列國14年,後潛心治學,聚徒講學,册《詩》、《書》,訂《禮》、《樂》,修《春秋》,全面整理了中國古代文獻,並培養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禮、樂、射、禦、書、數)者七十二人,積畢生之功力,在麯阜創立並傳播了儒傢學說。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以再現“禮樂徵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傢學派的經典。
  作為孔子的故鄉麯阜素以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文物豐富、及古建築雄偉稱譽世界。全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300多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2 處。其中“三孔”(孔府、孔廟、孔林)最為著名,已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近年來麯阜城市建設基本形成了以明故城為中心,東工、西文、南新、北林的十字花瓣型城建格局。舊城城墻重新進行了修復,保持了傳統的風貌和和諧的環境,新城嚮南新區、火車站方向發展。市區大街小巷全部建成瀝青或水泥路面,各主要街道栽植了以國槐為主的行道樹,道旁增建了緑籬、緑地,對大沂河公園、327國道城區段、京福高速公路出口均進行了重點緑化美化。 城區面積已達13平方公裏,緑化覆蓋率33、8%,主要街道保潔率100 %。昔日古老的舊城已變成道路寬闊、樓房林立、環境優美、服務設施齊全的新興旅遊城市。
行政區劃代碼
  370881
區位交通
  麯阜位處中國經濟的區域中心,輻射國內經濟最大市場的前沿和腹地。
  麯阜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地處京滬經濟帶和新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上,位列山東省綜合實力30強。
  麯阜位於山東省重點發展的三大區域經濟中心之一的濟寧中心。
  麯阜是山東省重點規劃建設的三大都市圈之一濟寧都市圈的核心。
  麯阜魯西南最具發展優勢的地區,連接華東與華北、沿海與內陸的重要通道。
  麯阜周邊地區擁有國內最廣阔的市場。以麯阜為半徑的500公裏範圍內包括了京津環渤海經濟圈、山東半島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等中國經濟最有潛力的區域。
  麯阜所在的山東及毗鄰的江蘇、河南、安徽等省為中國華東地區經濟強省和人口大省。
  麯阜具有內陸和沿海城市的雙重優勢,京滬高鐵的建設將給麯阜帶來一個空前的機遇。
  公路:中國南北大動脈104國道、京福(北京—福州)高速公路,和東西大動脈327國道、日菏(日照—菏澤)高速公路在麯阜境內縱橫交叉,連接成網。
  鐵路:中國經濟大動脈京滬(北京—上海)鐵路通過麯阜;兗石(兗州—日照)鐵路通過麯阜,嚮西與隴海綫相連,直達中國西部、中亞、西亞與歐洲。
  高速鐵路:我國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滬高鐵在境內穿過並設中心站,預計2008開工建設。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後,從麯阜乘高速列車2小時可達北京,2.5小時可達上海。
  航空:麯阜到濟南遙墻國際機場1.5小時,到建設中的濟寧機場1小時,到徐州觀音機場1.5小時。
  港口:麯阜距日照港240公裏,距青島港420公裏,距京杭大運河重要河港濟寧港40公裏。
地理位置
  麯阜位於山東省西南部,位居北京至上海中心,北距省會濟南135公裏,西南距濟寧45 公裏。北依泰山,南瞻鳧嶧,東連泗水,西抵兗州。南北最大縱距35.8公裏,東西最大橫距25公裏,總面積895.93平方公裏。境內百餘座山頭綿亙在東、北、南三面邊境綫上,群山內側散布着幾十個大小不等的阜丘,中西部為大片的肥田沃土。山丘與平原之比為3:7, 構成了東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勢。最高點是北部的鳳凰山,海拔548.1米, 最低點在西南部的程莊,海拔47米,城區中心海拔60.5米。
  境內地下水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係。共有大小河流14條,主要有泗河、沂河、蓼河、嶮河4條河流。泗、沂兩條主幹河流自東嚮西橫貫全境。 河流總長度245.9公裏,年平均徑流量18044萬立方米,年平均徑流深201.4毫米, 年平均實際可利用水資源總量23087萬立方米。全市有水庫塘壩270座,總庫容15516 萬立方米。其中:水庫62座,主要有尼山水庫、河夾店水庫、梨園水庫、鬍二東水庫、白塔水庫、吳村水庫、韋傢莊水庫等。
氣候特點
  麯阜屬暖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四季分明,降水較為豐沛,具有春季多旱、夏季多雨、秋季幹旱、鼕季幹冷少雪的氣候特點。境內年平均太陽輻射熱量120千卡/平方公裏,常年平均日照時數2433小時,常年平均氣溫13.6℃,常年降雨量666.3毫米,常年無霜期199天,年平均風速2.4米/秒。
生物資源
  全市生物資源繁多。糧食作物15種,115個品種,主要有小麥、 玉米、高梁、𠔌子、緑豆、地瓜、大豆、水稻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等。常種的蔬菜、瓜果類作物有40餘種。各類花卉135種,其中:蘭花為“市花”。 藥材120餘種。林木有喬、灌、花木140種及變種。經濟樹主要有蘋果、桃、杏、梨、山楂等29種。觀賞樹有檜、柏、銀杏、雪鬆、丁香等49種,其中:檜柏為“市樹”。水生植物26種。畜禽主要有牛、馬、驢、騾、豬、羊、雞、鴨、鵝、兔等。各種鳥類29種,其中:鷺鷥為“市鳥”。還有野生獸類10餘種,昆蟲類30餘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蝦類、貝類等。
礦産資源
  境內礦産主要有煤炭、石灰岩、耐火粘土、磷、混合花崗岩、花崗石、磷礦、耐火黏土、地熱礦泉水河沙等。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約為10億噸,石灰岩儲量16.6億噸。
歷史沿革
  公元前249年楚滅魯始設魯縣,596年初定縣名為麯阜。“麯阜”二字,始見於《禮記.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勳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麯阜。”《爾雅》釋名說:“大陸曰阜。”東漢應劭詮釋說:“麯阜在魯城中,委麯長七、八裏。”這就是“麯阜”名稱的由來。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麯阜,是中華民族始祖先皇古帝的發祥地,殷商故都,周、漢魯國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儒傢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她以其悠久的歷史文明和燦爛的東方古文化而蜚聲中外,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裏,一直是人們心中的聖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譽為“東方耶路撒冷”。
  早在上古時代,人類祖先就在麯阜一帶生息勞作,開拓了早期的物質文明,文物發掘中發現大量公元前4300--前2400年間的“大汶口文化”和‘竜山文化’遺跡。據古籍記載,在四、五千年前,這裏即是炎帝神農氏營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杜預註釋中說:“大庭氏,古國名,在魯城內,魯於其上作庫。”.....《帝王世紀》記載:“神農氏,姜姓也,...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今淮陽),復徙魯。”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前後,麯阜屬上古堯舜時代九大部洲之一的徐州域。公元前十六世紀後的商代,麯阜為奄國國都,並一度成為商王朝的都城。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紂滅商,武王將其胞弟、王國宰輔周公旦封於故奄地麯阜,立國為“魯”。
  魯國是麯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是當時除周王朝首都鎬京外全國文化最發達的城市。特別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傢、教育傢孔子在魯國聚徒講學,魯國儼然成了全國的教育中心。魯國文化高度發達,所以,人們至今仍用“魯”作為山東省的簡稱。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魯縣入於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始實行郡縣製,魯薛郡,郡治設在麯阜,隸徐州部。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劉啓改封皇子、淮南王劉餘為魯王,以魯縣為國都。魯王在魯南宮泮水以北周魯故宮廢址上興建規模龐大、雄偉豪華的魯王宮建築群,為在擴大王宮的面積,在拆除闕裏孔子舊宅中發現孔鮒所藏《尚書》、《論語》、《詩經》《儀禮》等古文經書竹簡,得以使孔子思想流傳推廣。
  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年)詔改魯縣為“汶陽”,自魯國滅亡改為魯縣,至是年止,麯阜以“魯”為縣名,歷時長達833年。開皇十六年,詔改縣名為“麯阜”,“麯阜”一名,作為地理名詞歷數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隋唐五代之時,麯阜雖不再是魯南的行政中心,但因其為“聖人”孔子故裏而依然受到重視。通過“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麯阜的文化、經濟也空前發達。晚唐之際,僅孔傢就出了六位狀元和十四名進士。
  宋仙源縣城是麯阜有史以來繼周、漢魯城之後的第三座古城。由於宋王朝崇儒重道,致使朝拜少昊、周公、孔子的文武大臣和學者絡繹不絶,文化氣氛十分醇濃。期間賜孔廟文宣王殿名為“大成殿”,於孔子墓前造立石儀。大修少昊陵,立“萬人愁”石碑。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金兵入侵,將北宋王朝在麯阜建造的仙源縣治及宮觀、廟宇等建築群及大批珍貴書籍化為灰燼,仙源縣淪入金人統治之下,並恢復麯阜縣舊名。
  麯阜城在歷史上曾有四次大的變遷。最後一次是在明代中期。正德六年(1571年)河北劉六、劉七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破麯阜、焚官寺民居數百,縣治為墟”。明武宗朱厚燳令山東巡撫於魯故城西南隅--以孔廟為中心重築新縣城,即現存明故城。
  清代麯阜地方建製與明代略同。清皇帝纍计10餘次到麯阜“朝聖”,學者騷人竟相莅臨麯阜,為麯阜留下難以勝紀的文化遺存。
  新中國成立後,麯阜迎來新的時代,1953年,麯阜改屬濟寧專署,1958年與滋陽合併,仍命名麯阜縣,1962年,麯、滋分治,恢復原建製,1983年,濟寧專署改為省轄市,麯阜仍隸屬濟寧市。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製,改為省轄縣級市,始稱“麯阜市”,屬濟寧市代管。
風土人情
  臘八 臘八的一切活動圍繞臘八粥: 熬粥與喝粥。熬粥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來的粥分盛在很多缸裏。臘八粥分兩種:一種粗的,給當差的喝,粥裏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人還給一斤饃饃;一種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慄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這樣的粥是內宅,本族和上供用的。佛堂樓有成千上萬尊神和佛,每尊佛神面前都要供一碗粥。孔府外的香火院,都在臘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蒸壯 “蒸壯”是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包子、糕餅。這時“燒火戶”又采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除夕 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裏搭彩棚、拉彩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裏,上寫“長命百歲”放在枕邊,每人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 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又稱“九套間”)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說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元旦 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裏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上擺神的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點半個月。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說話,用手摸摸食盒裏的東西和壓歲錢。起床後拜廟、拜祠堂、接受僕人拜年,本傢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竜燈會”的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燃放焰火。
  端午節 端午節日以雄黃酒為兒童抹前額。抹酒時,為幼年衍聖公在額上寫一個“王”字,為女孩衹橫着抹幾道。
  七月七 在前堂樓院子裏,桌上迭桌子,迭好幾層,最上面一張擺香爐,供巧果,巧果用模子扣出,有各種七巧形,油炸而成。
  接北斗 傳說孔子是天上的魁星下凡,孔府裏有七座樓擺成北斗星的形狀,稱為“明七星”,表示孔府和天上的北斗星相接。每年農歷八月初四日,衍聖公都要祭北斗星,名為“接北斗”,以示孔府與天上的聯繫不斷,確保孔府“同天並老”。“接北斗”的儀式極神秘,衹有衍聖公帶一個“接綫人”參加。在內宅前堂樓的墻上,有個玻璃罩子,裏面放着一隻小表,小表裏放着一團綫。八月初四晚“接北斗”時,衍聖公和“接綫人”,悄悄取出這一團綫,到佛堂樓,擺五碗供,燃一股香,將七盞油燈擺成北斗形,名為“七星燈”。擺完供,看着佛堂樓的人出去,衍聖公先叩頭,“接綫人”再叩頭,然後把那一團綫拿出來,那是好多根不同顔色的斷綫,有黃、白、黑、緑、紅五色,表示黃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接綫人”依次將幾段綫接上綫頭,就算孔府和天上的北斗接通了。
經濟概況
  麯阜市工業經濟運行良好,增量拉動日益增強。2003年,全市限額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5.89億元,利稅3.52億元,利潤1.39億元。日産2500噸旋窯水泥熟料、新型剎車片、變頻調速器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生物芯片、星村煤礦、5萬紗綻紡織擴能等一批項目進展順利。錦綉紡織、金皇活塞、天博汽配、華能電氣等一批企業發展迅速,成為推動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迅速增長,規模企業顯著增加。
  堅持量的擴大和質的提高並重,民營經濟規模、檔次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實現營業收入68.07億元,入庫稅金2.31億元,民營經濟戶數達到14702戶,從業人員達到75276人。市造紙廠、聖旺集團、天幕集團、遠大工程等骨幹企業發展勢頭良好,魯抗澱粉糖、鑄造材料等一批企業發展壯大。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園區經濟亮點凸現。2003年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192個,其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10個,完成合同引資8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1.3億元,外嚮型經濟實現新突破,全市完成出口創匯2030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404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97萬美元,超額完成了濟寧市下達的任務目標。濟寧海關麯阜辦事處和監管場站投入運營,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按照拓展兩翼、整體推進的思路,規劃啓動麯阜工業園,加快建設經濟開發區,拉開了麯阜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的框架。開發區一期規模全面實施,二期規劃已經啓動,全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5.3億元,利稅1.5億元,入庫稅金1億元。
行政區劃
  麯阜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北距省會濟南135公裏,西南距濟寧45公裏。北依泰岱,南瞻鳧嶧,東連泗水,西抵兗州。
  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1′-117°13′ 北緯35°29′-35°49′。
  Qufu Shi
  0537
  370881
  273100
  市人民政府駐魯城街道
  麯阜市轄2個街道、6個鎮、4個鄉:魯城街道、書院街道、吳村鎮、姚村鎮、陵城鎮、小雪鎮、南辛鎮、時莊鎮、王莊鄉、董莊鄉、息陬鄉、防山鄉。共41個居委會、355個村委會,483個自然村。
文化古跡
  麯阜市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2處,其中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12處,被稱為中國書法藝術寶庫的孔廟、"天下第一傢"的孔府、世界上最大的傢族墓地孔林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産。另外,黃帝出生地壽丘、中國金字塔少昊陵、後聖顔廟、元聖周公廟以及尼山古代建築群、九竜山漢墓群等,也都聞名遐邇。新建的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孔子精華苑等新景點也成為世人所景仰、所嚮往的旅遊勝地。遊覽麯阜,可以裝載進背包的古城特殊印記就是麯阜三寶了:碑帖、楷雕、尼山硯。
  在麯阜每年舉行的主要旅遊活動中國麯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的舉行時間是每年的9月26日至10月10日。
城市建設
  【交通條件】麯阜地處交通要津,鐵路縱橫交錯,公路四通發達。京滬鐵路斜掠西北,兗石鐵路橫跨東南,兗南鐵路環繞腹地。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縱貫南北,327國道、日東高速公路直穿東西。市鄉村均有公路相連,全市公路總里程900公裏。
  【通訊手段】全市郵電局、支局14處,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2.5萬門,開通了移動通訊通訊業務。進入了國內國際通訊網。全市13個鄉鎮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達到了村村通電話。郵電係統全面實現了電話程控化,傳輸數字化,農村支局樓房化,業務處理微機化。
  【市政建設】城市規劃面積160平方公裏,城區面積20公裏,城區人口15萬人。城市佈局形成了以明故城為中心、東魯(魯國故城遺址)、西文(麯阜師範大學)、南新(新城區)北林(孔林)的十字花瓣型。城市主幹道由六橫五縱和外環路組成。供水能力為6.5萬立方米/日;建有供氣能力為8萬立方米/日的管道煤氣廠一座,城市氣化率達到80%;日處理污水4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正在加緊建設;城市熱電廠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
  【電力供應】麯阜電力供應方面,開成了以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四個電壓等級構成的佈局合理、運行經濟、安全可靠的電網結構。現有220千伏變電站4座、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5座。
  【發展目標】未來幾年,麯阜將立足於資源、區位優勢,以旅遊業為竜頭,以結構調整為主綫,以深化改革和技術進步為動力,以建設“東方聖城”特色的經濟強市的着力點,構築現代化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儒學研究中心、生態式旅遊城市的框架。
  【文化産業】麯阜已成為國傢級文化産業示範園。
  【新項目有】麯阜新汽車站,09年年底投入使用,孔子商品交易城
名優特産
  麯阜盛産的麯阜香稻、果旦杏、礦泉水被譽為“麯阜三寶”。生産的孔府傢酒、楷雕如意、全毛地毯、竜頭手仗和尼山石硯被譽為“魯中五絶”。
  【孔 府 宴】是當年孔府接待貴賓、襲爵、祭日、生辰、婚喪時特備的高級宴席,是經過數百年不斷發展充實逐漸形成的一種獨具風味的傢宴。孔府宴是吸取了全國各地的烹調技藝而逐漸形成的。數百年來孔府宴不斷翻新,留傳至今。
  【孔府糕點】也象孔府宴一樣,是源遠流長、世代相傳的一種獨具風味糕點。特別是明、清兩代,孔府糕點要比市面上出售的名點好得多。孔府的糕點講究現吃現烤,求其色、香、味、形俱佳。
  【楷 雕】是麯阜獨有的一種工藝産品,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楷雕的原料是楷樹。孔府珍藏的孔子及夫人亓官氏二尊圓雕立像,相傳是子貢為孔子守墓時用楷木雕刻而成的。麯阜楷雕的傳統産品是手杖和如意。楷木木質堅實而柔韌,有直性無橫性,刻製成杖,不會暴折;折枝為杖,天然屈麯,狀似竜蛇,古雅可愛。楷木紋細,色呈金黃,刻製的如意,玲瓏剔透,如絲不斷,曾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奬。
  【碑 貼】是從碑石上用紙和墨捶拓而成的。麯阜是我國碑貼的主要産地之一。因為這裏碑貼資源豐富,存有西漢以來歷代碑刻5000餘塊,是我國石碑最為集中的地方之一。麯阜拓碑的技法很多,但不外乎擦拓和撲拓兩種,而且是以撲拓為主,其拓本清細精美,深受人們喜愛。
  【尼 山 硯】因其石料取於尼山而得名。清乾隆年間修訂的《麯阜縣志》載:“尼山之石,文理精膩,質堅色黃,可以為硯”,可見尼山石製硯已有悠久的歷史了。尼山硯的製作以簡樸大方見長。一方硯石,巧用自然,略加點綴,情趣盎然;而且發墨如銼,舔筆如油,拭不損毫。尼山硯的佼佼者為鬆花硯,石色褐黃,遍布青黑色鬆花紋,其硯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狀開墨堂墨池,硯額將鬆花紋剔成浮雕,雅緻可愛。
  【麯阜香稻】色白而略露青頭,米質粘細油韌,清香醇口,有“一傢煮飯,十裏飄香”之譽,又因它是進獻皇帝的貢品而名聞遐邇。
市容市貌
  城市建設基本形成了以明故城為中心,東工、西文、南新、北林的十字花瓣型城建格局。舊城保持傳統風貌和和諧的環境,新城嚮南新區、火車站方向發展。
  市區大街小巷全部建成瀝青或水泥路面,各主要街道栽植了以國槐為主的行道樹,道旁增建了緑籬、緑地,護城河8個橋頭均進行了重點緑化美化。城區面積已達9.2平方公裏,緑化覆蓋率36.6%,主要街道保潔率100%,城區道路長度97.2公裏,道路面積114萬平方米。
  昔日古老的舊城已變成道路寬闊、樓房林立、環境優美、服務設施齊全的旅遊城市。
東方聖城
  麯阜是一座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衆多、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的東方聖城,誕生並養育了孔子、顔子,炎帝曾以麯阜為都,舜帝在麯阜作什器,少昊帝葬於麯阜。全市擁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餘處,孔府、孔廟、孔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麯阜先後被列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之一,成為獨具特色和中華民族情感色彩的旅遊勝地,2004年接待中外遊客400萬人次,旅遊社會總收入12億元。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麯阜,是魯國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儒傢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她以其悠久的歷史文明和燦爛的東方古文化而蜚聲中外,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裏,一直是人們心中的聖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譽為“東方耶路撒冷”。
  “麯阜”二字,始見於《禮記.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勳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麯阜。”
  《爾雅》釋名說:“大陸曰阜。”東漢應劭詮釋說:“麯阜在魯城中,委麯長七、八裏。”這就是“麯阜”名稱的由來。 早在上古時代,人類祖先就在麯阜一帶生息勞作,開拓了早期的物質文明,文物發掘中發現大量公元前4300--前2400年間的“大汶口文化”和‘竜山文化’遺跡。據古籍記載,在四、五千年前,這裏即是炎帝神農氏營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杜預註釋中說:“大庭氏,古國名,在魯城內,魯於其上作庫。”
  《帝王世紀》記載:“神農氏,姜姓也,...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今淮陽),復徙魯。” 少昊曾在麯阜營建都城。相傳少昊在位84歲,壽百歲,崩葬麯阜城東北壽丘雲陽山,與二帝三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並稱萬世享祀。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前後,麯阜屬上古堯舜時代九大部洲之一的徐州域。公元前十六世紀後的商代,麯阜為奄國國都,並一度成為商王朝的都城。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紂滅商,武王將其胞弟、王國宰輔周公旦封於故奄地麯阜,立國為“魯”。 魯國是麯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是當時除周王朝首都鎬京外全國文化最發達的城市。特別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傢、教育傢孔子在魯國聚徒講學,魯國儼然成了全國的教育中心。魯國文化高度發達,所以,人們至今仍用“魯”作為山東省的簡稱。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魯縣入於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始實行郡縣製,魯薛郡,郡治設在麯阜,隸徐州部。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劉啓改封皇子、淮南王劉餘為魯王,以魯縣為國都。魯王在魯南宮泮水以北周魯故宮廢址上興建規模龐大、雄偉豪華的魯王宮建築群,為在擴大王宮的面積,在拆除闕裏孔子舊宅中發現孔鮒所藏《尚書》、《論語》、《詩經》《儀禮》等古文經書竹簡,得以使孔子思想流傳推廣。 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年)詔改魯縣為“汶陽”,自魯國滅亡改為魯縣,至是年止,麯阜以“魯”為縣名,歷時長達833年。開皇十六年,詔改縣名為“麯阜”,“麯阜”一名,作為地理名詞歷數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隋唐五代之時,麯阜雖不再是魯南的行政中心,但因其為“聖人”孔子故裏而依然受到重視。通過“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麯阜的文化、經濟也空前發達。晚唐之際,僅孔傢就出了六位狀元和十四名進士。 宋仙源縣城是麯阜有史以來繼周、漢魯城之後的第三座古城。由於宋王朝崇儒重道,致使朝拜黃帝、少昊、周公、孔子的文武大臣和學者絡繹不絶,文化氣氛十分醇濃。期間賜孔廟文宣王殿名為“大成殿”,於孔子墓前造立石儀。大修少昊陵,立“萬人愁”石碑。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金兵入侵,將北宋王朝在麯阜建造的仙源縣治及宮觀、廟宇等建築群及大批珍貴書籍化為灰燼,仙源縣淪入金人統治之下,並恢復麯阜縣舊名。 麯阜城在歷史上曾有四次大的變遷。最後一次是在明代中期。正德六年(1571年)河北劉六、劉七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破麯阜、焚官寺民居數百,縣治為墟”。明武宗朱厚詔令山東巡撫於魯故城西南隅--以孔廟為中心重築新縣城,即現存明故城。 清代麯阜地方建製與明代略同。清皇帝纍计10餘次到麯阜“朝聖”,學者騷人競相莅臨麯阜,為麯阜留下難以勝紀的文化遺存。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麯阜實行縣自治,初屬北洋政府岱南道,後隸濟寧道。1928年,改屬南京政府,隸屬山東省管轄。1938年1月,日本侵略軍占領麯阜後,縣歸隸魯西道,1940年該屬兗濟道。1945年,日本投降後,與泗水並成為麯泗縣。1946年,麯泗分治。1948年,隸屬魯中南行政公署第四專署,後改稱尼山專署和藤縣專署。 新中國成立後,麯阜迎來新的時代,1953年,麯阜改屬濟寧專署,1958年與滋陽合併,仍命名麯阜縣,1962年,麯、滋分治,恢復原建製,1983年,濟寧專署改為省轄市,麯阜仍隸屬濟寧市。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製,改為省轄縣級市,始稱“麯阜市”,屬濟寧市代管。 “功能溯自生民始、地闢天開第一人”。麯阜古稱聖域賢關,人文薈萃,英彥輩出。如此衆多的聖賢名士薈萃於此,譜寫了東方聖城燦爛文化的絢麗篇章。 “今日自然時代異、斯民懷念勝前王。”
  新中國成立後,各級政府對古代麯阜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珍貴的古代文化遺産極為重視,明文立法予以保護,纍年撥專款予以維護、開發和利用。
  1961年,國務院將孔廟、孔府、孔林和魯國古城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國傢嚮全世界宣佈:麯阜對外開放。1982年4月,國務院將麯阜列為全國第一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8年,麯阜又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列為首批國傢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嚮全世界公佈,麯阜孔廟、孔府、孔林列為“世界化遺産”,載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在半個多世紀裏,這座東方聖城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六大洲、四大洋不同膚色、不同國度、不同信仰的各界人士,紛紛到麯阜瞻仰社哥孔子或來此觀光考察,修學旅遊;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和海峽兩岸的同胞,也紛紛回來尋根參拜,認祖歸宗。目前已有40多個國傢和地區與麯阜建立了密切的經濟技術、文化學術等方面的合作夥伴關係。有5個國傢的6個城市已經與麯阜結為“友好城市”。
奧運聖火傳遞
  2008年7月22日上午,北京奧運會聖火在山東麯阜進行傳遞。奧運火炬接力麯阜站火炬傳遞全程5.86公裏,100名火炬手參加傳遞。先後經過大成殿、杏壇、大成門、奎文閣、“金聲玉振坊”、仰聖門、神道路、靜軒路、魯國故城遺址、壽丘、少昊陵,最後抵達終點孔子列國行雕塑廣場。
  今日火炬傳遞的首棒火炬手是孔子第七十四代孫孔鵬,其現為麯阜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濟寧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麯阜市文物局文博講解組組長。
  麯阜最後一棒火炬手——在四川抗震救災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濟寧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民警宮治華。
歷史名人
  〖少昊〗——五帝之首 黃帝的兒子,姓已明摯,號金天氏
  〖柳下惠〗——展氏,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柳下惠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山東麯阜人。
  〖孔子〗——至聖 名丘,字中尼,。
  〖顔子〗——復聖 名回,字子淵,山東麯阜人。
  〖魯班〗——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因是魯國人,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子思〗——述聖 姓孔名參,孔子之孫,山東麯阜人。
  〖叔梁紇〗——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傢,教育傢,儒傢學說創始人孔子的生身父
  〖賈鳧西〗木皮散客 名應寵,字思退,右字晉番,山東麯阜人。
  〖左丘明〗著名史學家 春秋末期史學家,山東麯阜人,著有<左傳>和<國語>
  〖孔融〗東漢文學家,山東麯阜人,字文舉,傢學淵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𠔌梁赤〗 儒傢經典《春秋𠔌梁傳》作者,山東麯阜人。
  〖孔尚任〗著名戲劇傢 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山東麯阜人。被康熙重任為國子監博士,戶部主事。著有傑出的歷史劇《桃花扇》。
  二、近現代名人
  〖孔孚〗現代山水詩風的開創者,原名孔令桓,山東麯阜人.
  〖高迪〗——山東魯能隊前鋒,山東麯阜人
魅力麯阜
  〖東方聖城〗
  擁有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麯阜
  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耶路撒冷”
  孔子故裏,東方聖城,中國麯阜 Confucius's Hometown, Eastern Al-Quds, China Qufu
  孔子故裏,東方聖城,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傢園 Confucius's Hometown, Eastern Al-Quds,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 total spiritual home
  〖榮譽〗
  世界遺産城市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
  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
  國傢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旅遊40佳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文物工作先進市
  全國社會文化先進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
  省級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山東省基層黨建工作先進市
  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市
  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市
  雙擁模範市
  〖活動〗
  奧運火炬在麯阜傳遞:2008年7月22日,奧運火炬在孔子故裏山東麯阜傳遞
  孔子文化節在麯阜舉辦:每年的9月26日至10月10日舉辦“孔子文化節”
  2008麯阜在香港舉辦經濟文化協作交流會
  第十九屆全國書博會在麯阜設分會場
  山東文化産業博覽會閉幕式在麯阜舉行
  山東省旅遊商品博覽會在麯阜舉辦
  第五屆中國專利高新技術産品博覽會在麯阜開幕
  第七屆中國專利高新技術産品博覽會在麯阜開幕
  第九屆中國專利高新技術産品博覽會在麯阜開幕
  〖友好城市〗
  在半個多世紀裏,這座東方聖城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六大洲、四大洋不同膚色、不同國度、不同信仰的各界人士,紛紛到麯阜瞻仰社哥孔子或來此觀光考察,修學旅遊;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和海峽兩岸的同胞,也紛紛回來尋根參拜,認祖歸宗。目前已有40多個國傢和地區與麯阜建立了密切的經濟技術、文化學術等方面的合作夥伴關係。有5個國傢的6個城市已經與麯阜結為“友好城市”。
  國外
  麯阜市與(美國戴維斯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麯阜市與(瑞典於默奧市)簽訂締結“經濟文化協作關係城市”
  麯阜市與(德國班貝格)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麯阜市與(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市)建立友好合作城市
  麯阜市與(日本多久市佐賀縣)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麯阜市與(日本足利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麯阜市與(日本慄木縣)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麯阜市與(韓國安東市)締結友好合作關係
  .........
  中國
  麯阜市與(浙江衢州)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麯阜市與(江蘇江陰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
  〖麯阜三孔〗
  麯阜孔廟、孔府、孔林是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麯阜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中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麯阜孔府:是我國祀孔廟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又稱至聖廟
  麯阜孔廟:世界文化遺産 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
  麯阜孔林: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傢族墓地
  (還在添加中~)
英文解釋
  1. n.:  Qufu City
近義詞
麯阜
相關詞
教育高中人物革命烈士材料????業????務局
包含詞
麯阜市市麯阜市中醫院麯阜市開發區
麯阜市????務局麯阜市瑪鋼廠麯阜市旅行社
麯阜市職業中專麯阜市人民醫院麯阜市麒麟集團
麯阜市杏壇中學麯阜市第一中學麯阜市實驗中學
麯阜市婦産醫院麯阜市第二中學麯阜市九竜賓館
麯阜市水利賓館麯阜市東方賓館麯阜市康復醫院
麯阜市孔府飯店麯阜市郵電賓館麯阜市市社賓館
麯阜市中醫藥學校麯阜市人民檢察院麯阜市爾福農藥廠
麯阜市工藝美術廠麯阜市婦幼保健院麯阜市衛生防疫站
麯阜市華僑大酒店麯阜市聖達醫療器械廠山東省麯阜市豫劇團
麯阜市奎文培訓學校麯阜市雙木機械貼膜機麯阜市書院街道辦事處
山東省麯阜市姚村絲綢廠山東省麯阜市董莊羽絨廠山東省麯阜市童裝廠
麯阜市紅十字會醫院麯阜市建築工程公司山東省麯阜市書院針織廠
麯阜市王莊供銷飯店山東省麯阜市杏壇賓館山東省麯阜市爾福農藥廠
山東省麯阜市製藥廠麯阜市旅遊局齊魯旅行社麯阜市廣播電視局賓館
山東省麯阜市人武部長城賓館山東省麯阜市弘利化工有限公司山東省麯阜市小雪鎮大雪棉紡廠
山東省麯阜市錦綉紡織有限公司麯阜市土地礦産管理局金地大酒店
分類詳情
張開時莊鎮張開董莊鄉張開王莊鄉張開吳村鎮張開姚村鎮
張開書院街道張開南辛鎮張開息陬鄉張開防山鄉張開陵城鎮
張開小雪鎮魯城街道
孔廟孔府尼山
麯阜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