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麯牙鋸天牛
  【別名】土居天牛,麯牙土天牛。
  【目科】鞘翅目,天牛科,鋸天牛亞科。
  【學名】dorysthenes hydropicus
  【分佈】北京、河北、河南、陝西、山西、湖北、湖南、山東、臺灣、安徽、浙江、江蘇、上海、內蒙古等地區。
  【危害對象】細葉結縷草、狗牙根、野牛草等草坪地下莖;也危害柳樹、楓楊、水杉等林木。
  【危害徵狀】幼蟲在土中食害寄豐根莖,可造成草坪成片枯萎。
  【形態特徵】
  (1)成蟲:體比25~47毫水、寬10~1 6毫米;棕慄色至慄黑色,略帶金屬光澤;觸角和足呈棕紅色;頭部嚮前突出,微嚮下彎,中央有一條細縱溝,口器嚮下,上顎長大呈長刀狀,互相交叉,嚮後彎麯,基部與外側具緊密刻點,尤以基部為最。雌蟲觸角接近鞘翅中部;雄蟲觸角超過鞘翅中部,觸角第三至第十節的外端角突出,呈寬鋸齒狀,觸角基瘤寬大;兩眼間及頭頂密被刻點,額前端有凹陷;前胸背板寬大於長,前緣中央凹陷,側緣具2齒,分離較遠,中齒較前齒發達,後角突出略呈齒狀;胸部表面密被刻點,其中以兩側較粗,中區兩側微呈瘤狀突起;中央有一條淺的細縱溝,中、後胸腹板密生棕色毛;小盾片舌狀,基部兩側密被刻點;鞘翅基部寬大,嚮後端漸窄,緣角鈍圓,縫角明顯,刻點較前胸背板上的稀少,翅面密被皮革狀皺發,每翅微呈2~3縱脊。雌蟲腹基中央呈三角形。雄蟲腹端末節後緣被有棕色細毛,中央微凹。後足第三跗節兩葉端部呈刺狀,兩葉分裂至中起(圖105)。
  (2)卵:長橢圓形,乳白色。
  (3)幼蟲:體粗大圓筒形,嚮後端稍狹;白色;頭近方形,嚮後稍寬,後緣中央淺凹;前胸背板後半部有白色顆粒狀突起,排列略呈長方形;老熟幼蟲體長可達75毫米。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l代,以老熟幼蟲越鼕。翌春老熟幼蟲在土中化蛹;蛹窒離地面約5~6釐米。5月中旬成蟲羽化,羽化後成蟲仍留在土中;5~6月悶熱、雷雨天氣後,成蟲大批出土,交尾産卵。卵産在較潮濕的草坪地上中或苗圃中雜草較多的地方。幼蟲棲於土中,一直危害到11月。幼蟲期有緑僵菌寄生。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雷雨後,成蟲大量出土時,進行人工捕捉。
  (2)藥劑防治:可噴施50%殺螟鬆乳油l 000倍液;或潑澆在草坪上防治;或撒施5%辛硫磷,或3%米樂爾顆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