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名:takifugu obscurus
分類:暗紋東方魨隸屬魨形目、魨科、東方魨屬
俗名:河魨、氣泡魚、河豚魚 |
|
屬江海洄遊性魚類,每年春天性成熟的親魚成群由東海進入長江中下遊或鄱陽湖水係産卵。幼魚在淡水中育肥,第2年春天返至海中。 |
|
體近圓形,後部逐漸轉細,尾柄略為側扁。頭長適中,吻較短,前端圓鈍。口端位,橫裂;下唇較長,包在上唇的外端;上下頜各有2個喙狀牙板。眼小,側上位。鼻孔2個,位於眼前上側。鰓孔中大,位於胸鰭基部前方。背部自鼻孔後方至背鰭前方,腹部自鼻孔下方至肛門前方以及鰓孔前後的皮膚上都被有刺狀的小鱗。吻部、體側和尾柄等處皮膚裸露、光滑,無刺狀小鱗。背鰭小,略呈圓形;胸鰭短而寬。背部有數條淺色條紋。在胸鰭後上方體側有1個鑲有模糊白邊的黑色圓形大斑。
屬江海洄遊性魚類,每年春天性成熟的親魚成群由東海進入長江中下遊或鄱陽湖水係産卵。幼魚在淡水中育肥,第2年春天返至海中。食性雜,偏動物性。此魚味極鮮,有健胃作用。但由於其皮膚、性腺、肝、血液含有毒素,因此需經專業人員處理、烹調方可食用。
河魨的肝髒和卵巢可提取河魨毒素,用於治療神經痛、痙攣、夜尿癥等。日本和我國長江下遊居民特別愛吃此魚,具有一定出口創洪潛力及市場需求。 |
|
以池塘精養為好,特別要加強增氧和投喂管理,應保證一定的活餌料供應,人工飼料需要及時補充,以免引起相互殘食。由於鼕季需要保溫,現多采用溫室飼養方式。此魚體表部分無鱗,操作時要小心,以防外傷感染,引起水黴病等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