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中國 >北京 > 智化寺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ravel
  智化寺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北京文博交流館智化寺,是一座佛教禪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鬍同5號。始建於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是大太監王振“捨私宅”並親自主持修建的。整座寺廟規模不大,但特色顯著,小巧玲瓏,莊嚴華貴。莊重典雅的黑琉璃瓦頂建築,素雅清新的裝飾彩畫,精美古樸的佛教藝術,以及傳承不斷的京音樂,都是不可多得的國寶級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學術、藝術價值。從外觀上看智化寺乃一普通小廟,隱藏在京城一條小鬍同裏,山門不大,還低於路面一大截,除了兩座石獅還算氣魄,實在是毫無出衆之處。但進入山門,眼前立刻開朗,一座座的院落配上別具特色的殿堂,頗有名剎氣魄。智化寺始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年),與北京其他寺廟不同的是,主要建築的屋頂都是黑色琉璃瓦,這是取其降伏萬惡的寓意。整座寺院佈局嚴謹、規模宏大,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群。智化寺萬佛閣名揚海外的原因是閣頂那絢美絶倫的楠木藻井。這藻井經數百年風霜未曾損壞,卻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被寺裏的僧人盜賣給了美國人,現收藏在美國堪薩斯州的納爾遜博物館,在寺裏衹能看到它的照片了。寺內所藏精品甚多,如智化殿後壁地藏菩薩說法像的明代壁畫和北京現存最古老的轉輪藏。而刻製於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間的竜藏經版,是我國現存惟一的大藏經版,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兩部漢文大藏經版之一,因無比珍貴,一般參觀者是難以看到的。智化寺還有一絶,就是“智化寺音樂”,至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與西安城隍廟鼓樂、開封大相國寺音樂、五臺山青黃廟音樂及福建南音並稱五大古典樂種,被譽為音樂界的“無形文物”、“出土唱片”、“活化石”。智化寺音樂采取封閉式的方法師徒相傳,至今已傳至第28代。智化寺雖地處鬧市,但因深藏於鬍同深處,參觀者很少,顯得十分安靜。漫步於殿前,可見群鴿伴隨着悅耳的鴿哨不時從天空掠過。若在月朗星稀之夜,獨坐檐下,聆聽一麯如天籟之音般的佛門古樂,那是多麽令人神往的境界。行知提示:1、交通:智化寺位於北京東城區祿米倉鬍同5號。可由北京站口乘24路公共汽車至祿米倉站下車,或由北京西站乘地鐵或公共汽車至北京站口換乘24路即可。2、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其他時間開放;3、門票:5元。
No. 2
  北京文博交流館(智化寺)成立於1992年,位於北京東城區祿米倉鬍同5號智化寺內,是一座以促進發展、傳播和研究文物、博物館、民間收藏、文化交流為中心任務的綜合性博物館。
  智化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明代古剎,始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年),具有獨特的明代特色。其莊重典雅、用料獨特的黑硫璃瓦頂,素雅清新的裝飾彩繪,精美古樸的佛教藝術,有“中國古音樂活化石”美譽的“智化寺京音樂”,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寶。
  雖歷經500多年,智化寺的基本格調受到了較好的保護,特別是智化寺藏殿內的轉輪藏,更是目前北京唯一的一具明代原木結構轉輪藏,年代早、雕刻精美、綫條粗獷而有力。京音樂是在智化寺建寺之初傳入的,它采用的是中國民樂的工尺譜。其譜稿是由明代宦官私自帶出宮廷的,既包涵有唐、宋佛教法樂的精髓,又吸收了宋、元、明民間俗樂的調式,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500多年來,京音樂一直保持着原始的風貌。
  智化寺興建於明代(西元1443年),初建時是明英宗寵信的太監王振的傢廟,不像一些古剎名寺具有恢宏的歷史或悠久的淵源,現在它雖然是一處不起眼的寺院,但是在繁盛時曾占地約兩萬平方米。目前東西兩路已蕩然無存,中軸綫上的主體建築保存基本完整,共四進院落,總長278.8米,寬44.5米,方圓12683.78平方米,是北京現存的唯一仍保持著明代風格的佛教寺廟。196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門上有漢白玉橫匾“敕賜智化寺”,敕賜意為皇御賜的寺名,所謂“智化”就是以佛的智慧普度衆生,雖然智化寺上門的規製是中國古代寺剎中最最普通的樣式,但“敕賜”二字足以昭示它身份的貴重,昭示著在這普通山門內必定沉澱著一份獨特的寶藏。智化寺在明代因被英宗賜名“報恩智化寺”而繁盛,在清代因打擊宦官亂政而被破壞。他的歷史,大起大落,時至今日已經渡過了559個春秋。
  智化寺坐北朝南,其中軸綫上依次分佈有山門、智化門(即天王殿)、智化殿、如來殿(又稱萬佛閣)、大悲殿等主題建築,智化門前是東西對稱的鐘樓、鼓樓;智化殿前是東西對稱的大智殿與藏殿。他們都是典型的明代歇山式風格建築。堪稱京城最大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群。
  智化殿面南朝北,是智化寺的正殿,相當於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殿內正中和兩山以前供有漢白玉石須彌座,中央供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兩邊供奉十八羅漢坐像,均為木質漆金,惜現已無存。1972年三世佛移往西山大覺寺,亦陳列大雄寶殿內,該殿懸乾隆御筆匾額“無去來處”,細細想來,這或是歷史的巧合,或是乾隆皇帝的靈感,亦或是佛法的無形無際,令人回味無窮。
  如來殿在智化殿後,是中軸綫上最大的建築,殿內供奉如來本尊像,因此得名如來殿;殿為上下兩層,四面墻壁上除有門窗地方飾滿佛龕,龕內置小漆金佛造像,相傳有九千餘尊,因此又得名萬佛閣。由於智化寺特殊的歷史背景,其彩繪和雕塑藝術不僅表現出強烈的宗教色彩(如轉輪藏),又帶有濃重的世俗社會氣息。
  萬佛閣是智化寺的最高處,從遠處的山門、鐘鼓樓,到近處智化殿、萬佛閣,所有殿堂的屋頂全部輔裝黑色的琉璃瓦,象徵着神聖和莊嚴、權勢和高貴,皇傢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衹有官窯纔可以燒造。黑色琉璃瓦屋頂,正好與“智化”寺名相對應,前者以風降惡魔,後者以智度化衆生。
  1446年傳入智化寺的佛樂,麯調空靈神秘,古樸典雅,大部分麯牌與明永樂二年(1404年)編成的《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麯》相同。
  王振憑藉獨特的地位將明代的宮廷音樂帶出宮院高墻,送進自己的私廟。由於智化寺具有太監寺院共同的封閉性,藝僧們按照十分嚴格的“口傳心授”的方式代代傳受,不與外界接觸,明代進寺院的音樂就相對完整地延續下來了。流傳至今雖歷經五百年,因為它仍然保存相對完整的明代跡風,堪稱“中國音樂的活化石”。
  智化寺音樂的記譜,采用的是中國古老的公尺譜方式,譜本目前發現和保存的主要由三套:一是寺中二十六代藝僧本興整理的抄譜,二是水月庵坤光緒癸卯年(1903年)的抄本,三是1952年智化寺藝僧廣在如來殿藏經櫥內發現的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智化寺十五代藝僧永乾所抄的古譜。這三套樂譜經古樂專傢查夷平先生研究,其四個基音(啞乙、勾、靠凡、夾六)都相同,而且各種樂器的演奏技術和發音效果也絲毫不差,可以說,從1694年至今300年間,智化寺音樂樂譜一直沒有變動。結合藝僧們在傳授上的封閉特性推斷,從開寺至今智化寺音樂原質沒有變動,因此,智化寺的樂譜已具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智化寺樂僧使用的樂器,是與一般吹鼓手的不同,多為自己定製,笛音比一般麯笛要高;管沿襲宋製,仍九孔;笙是定做拾柒個全簧,與唐宋時流傳的簧樂樂音恰好相符。智化寺雲鑼又稱九音鑼,為明成化年間製作,音色醇美,稱得上是一件地地道道的文物。智化寺的藝僧地位低於禪僧,衹有13歲以下的小孩才能收做門徒,入寺以後,每日練習聽音和發音,十分辛苦。
  《智化寺音樂》是我國現有古樂中惟一按照代傳襲的樂種,至今保存完好,其內容豐富的公尺譜本以及麯牌、麯目、樂器等匯集宮廷音樂、佛教音樂、民間音樂於一體,具有十分珍貴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它與西安城隍廟鼓樂、開封大相國樂音、五臺山青黃廟音樂及福建南音一起,同屬我國現存的最古老音樂。
  智化寺的麯折歷史是明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縮影;他的古代建築是京城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群;他的京音樂是震撼樂壇的古老樂種;他的佛教藝術是罕見的轉輪藏、有珍貴的元代經書……。隨著時光轉移,它像一位500多歲的老者,在高樓林立的都市靜靜敞開山門,等待着人們的欣賞。
  交通綫路:44、800、750路公交車在雅寶路下車。24、674路公交車祿米倉站下車
百科大全 Wikipedia Daquan
  Zhihua Si
  智化寺
  Zhihua Temple
  中國佛教寺院。位於北京內城東部,建於明正統九年(1444)前後,寺屬大太監王振所有,為□建官式佛寺之一,現寺內建築及裝飾部件仍多為明代原物。寺南嚮,山門外有照壁,門內為智化門及鐘、鼓樓,智化殿及左右配殿。由山門至智化殿共有7座建築,可能即唐宋以來禪宗寺院所謂“伽藍七堂”的制度。智化殿後還有如來殿,實為一樓。樓後過一門為寺院後部,有兩進小院,可能是明英宗所建立的祀王振的專祠所在。寺後部東西還各有小院,它們都有甬路沿前部兩側通嚮前方。
  此寺佈局是明清寺院常見的規整對稱方式,寺內值得註意的藝術處理是室內設計、裝修、彩畫和雕飾。如來殿上下層室內墻壁和□扇遍布佛龕。上層層高較低,天花處理成中高邊低如覆鬥形,正中又升起藻井,以獲得較好的空間印象。其藻井方形,內以支條劃為八角,再內以支條做出 2個方形交叉45°相套,正中為圓形藻心,沿各支條邊側的斜面和頂板雕飾復雜圖案,貼金色,是明代木裝修的精品。此藻井在20世紀30年代被拆運,現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如來殿的□扇欞花也很精美,梁架彩畫尚保存有明代原物。智化殿的西配殿在石須彌座上裝有木製轉輪藏,石座及藏身的雕刻、藏上的圓形藻井及井圈出挑的鬥拱都值得註意。此外,全寺主體建築都用黑色琉璃瓦,在中國佛寺中也很少見。
  (蕭默)
包含詞
智化寺京音樂北京智化寺京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