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江西 >景德鎮 > 景德鎮陶瓷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景德鎮陶瓷館投訴電話景德鎮市旅遊投訴電話:0798—8589112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景德鎮陶瓷館位於市區蓮社路。郭沐若親筆題寫的“景德鎮陶瓷館”六個大字鑲嵌在門樓上。該館建於建國初期,後規模不斷擴大,展出內容分“歷史之部”,“新中國之部”和專題展覽廳。前者以朝代為序,展出古瓷1000多件;後者按類別陳列,展出建國後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多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裏紅;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鬥彩、各類顔色釉瓷;清代的數十類精品陶瓷。現代各陶瓷工廠、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傢的作品也都有收藏。是來景德鎮觀光的遊客不可不遊的去處。
  這些珍貴的陶瓷真實地反映了景德鎮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展示了歷代景德鎮陶瓷工人的聰明智慧和偉大創造。駐足欣賞,令人流連忘返。
歷史文化
  瓷都——景德鎮,是世界陶瓷藝園一顆燦爛的明珠。景德鎮陶瓷館以特有的陳列形式,"集歷代名瓷於一室,述千年歷史於一時",展示了瓷都的悠久歷史。
  據史籍記載:景德鎮冶陶始於季漢,唐代有陶窯、霍窯。産品色素潤,有"假玉器"美稱。五代至宋,窯場遍布鎮內及鎮郊南河兩岸,五代白瓷已景德鎮陶瓷達到現代的瓷質標準;宋代影青瓷質細膩,色瑩潤,光緻茂美,著行海內,成為我國青白瓷係的故鄉。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在鎮置監鎮官,製器進禦,於是天下鹹稱景德鎮。元代曾設"浮梁瓷局"掌燒宮廷用瓷,當時成功燒造了青花、釉裏紅、銅紅釉、霽藍釉、卵白釉及釉上三彩、金彩等新品種,尤以青花藝術名揚四海。明初在鎮珠山設禦窯廠,瓷業出現官、民窯竟市的繁榮景況。官窯以永樂、宣德青花、祭紅、甜白釉,成化鬥彩、孔雀緑與嬌黃釉,以及嘉靖、萬歷的五彩、礬紅彩,均名噪一時;民窯則以自由奔放的青花、弘治至嘉靖的琺華彩及素三彩等引人註目。這時的景德鎮,正是"火光紅焰照天,夜令人不能寢"的"四時雷電鎮"。清代製瓷技藝精進,康、雍、乾時期攀登了我國製瓷歷史上的高峰。康熙五彩、三彩、琺琅彩,雍正粉彩、墨彩,以及乾隆古銅彩、玲瓏等品種精妙絶倫;這一時期的郎窯紅、美人醉、鈞紅、天青、茶葉末和爐鈞、琺翠等高、低溫顔色釉豐富多彩,取得了超越前古的成就。此後,隨着社會的江河日下,瓷業生産日漸衰敗,陶瓷藝術流入堆砌、繁瑣,黯然失色。
  現代景德鎮陶瓷館建築 新中國成立後,隨着生産資料社會化以及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古老的手工瓷業的生産、管理,沿着現代化方向發展,景德鎮陶瓷重綻新蕾。具有傳統特色以及創新花色的品種不斷增加,産品質量、産量日新月異。青花、粉彩、青花玲瓏等品種榮獲國傢金質奬、高溫顔色釉瓷,薄胎瓷獲國傢銀質奬,另有多項産品分別獲得輕工部、江西省優質産品奬。
  景德鎮瓷器以她特有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中外人民的贊譽。景德鎮--這顆燦爛的明珠將永放光華!
展廳內容
  景德鎮陶瓷館建於1954年,三層結構一、二樓為展廳。共有展品2400餘件,分別按年代順序布展。 第一展廳由五代、宋代和元代三部分組成。其中以宋代的影青瓷、印花瓷和元代的青花瓷、高溫顔色釉瓷最為奪目。
  第二展廳主要以明代官窯器為主,在這一時期的官窯器製作和裝飾手法主要有青花、青花鬥彩、五彩、紅緑彩和顔色釉等。
  第三展廳展出的是景德鎮陶瓷史上最為璀璨的清代陶瓷。此時景德鎮陶瓷工藝已經是集天下之大成了,集中了如汝窯、竜泉窯、哥窯等各大名窯的陶瓷技術。而景德鎮特有的青花裝飾技法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分水法的使用青花裝飾達到了中國繪畫的效果。陶燒瓷煉技術的成熟在郎窯紅、鈞紅、裂紋釉等高溫顔色釉瓷中得到了體現。而對景德鎮現代 陶瓷業影響深遠的粉彩技術也在清代陶瓷業的激烈競爭中應運而生,並且粉彩裝飾技藝在清代晚期達到了其第一個高峰。也就是在這一時期,確定了景德鎮陶瓷嚮繪畫裝飾方面發展的大趨勢,為景德鎮現代陶瓷在世界陶瓷業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第四展廳是民國時期的陶瓷展。這個時期由於諸多的歷史原因造成了景德鎮陶瓷史上的一次衰退。整個陶瓷界衹有在陶瓷繪畫領域一枝獨秀,出現了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一批陶瓷彩繪藝術傢,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
  第五展廳是景德鎮現代陶瓷展。展出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景德鎮各種工藝陶瓷。景德鎮陶瓷館是景德鎮旅遊的一個代表性景點,本站今後還將不定期的具體介紹其中的一些展品,以慰廣大網友。
  景區一角展出共分兩大部分:一是古代部分,二是現代部分。古代部分按歷史年代進行陳列,現代部分按品種係列陳列。展出的實物資料從唐五代開始,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五代白瓷已達到現代瓷質的標準,有“假玉器”之稱,陳列之物多為窯口出土。
  宋代:藏瓷主要是出土和湖田窯址發掘而得,有碗、盤、碟、執壺、魂瓶、瓷雕等,不少完好無損,難得一見。 元代:藏瓷代表作有元青花、白瓷等。如浮梁“瓷局”為櫃密院燒製的印有“福、祿”紋卵白 圓盤,據介紹在全國各大博物館收藏也不過四、五塊,極其珍貴。
  明代:館藏有十分珍貴的永樂宣德官窯青花瓷,嘉靖大竜缸和行銷波斯等國的青花大盤,以及萬歷五彩等完整器數十件。清代:館藏清代宮廷用瓷十分豐富,有釉上、 釉下、青花鬥彩、墨彩、古彩、顔色釉 、象生瓷等,不少是國傢一、二級文物,有的堪稱鎮館之寶。如乾隆時期的百鹿尊瓶、八蠻進寶雙耳瓶、九桃瓶等都是這一時期頂級之物。
  民國時期:這一時期儘管受連年內戰,日本侵華、洋瓷傾銷等影響,景德鎮陶瓷生産 到嚴懲打擊,成為歷史的低潮。但仍有一大批陶瓷技藝人員不畏艱難,刻苦鑽研,勇於探索,活躍在陶瓷美術界亦有名氣的畫師。如名噪一時的“珠山八友”,成功地將中國畫技法成功地應用在陶瓷釉上裝飾上,開一道先河,成為一代宗師,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我館藏有他們等人佰餘件作品,是海內外其他博物館無法比擬的。
  新中國成立後,景德鎮陶瓷生産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陶瓷品咱從7大類發展到13大類,250多種係列,2000多個器型,萬餘種花面。在各類名瓷中獲國際金奬26個,國傢金奬11個,銀奬11個,部省優奬336個,國傢新産品開發奬4個。其中大部分由我館收藏。
  建國後政府為表彰在陶瓷美術方面卓有成就的技藝人員,先後命名了55名陶瓷美術傢,12名國傢師工藝美術大師,36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他們的作品我館都有收藏。
  “文革”是一個特定時期,此時陶瓷藝術發展因動亂而障礙,但千年積澱的陶瓷內在之美仍在頑強延續。如我館收藏的六套“樣板戲”瓷雕,“世界人民熱愛毛主席”大型瓷雕,毛主席接見“紅衛兵”多塊大型瓷板畫像等幾百件作品。作品之多、品質精良,時代性鮮明是任何博物館和藏傢不可比擬的。
  此外還收藏了景德鎮市舉辦的“百花奬”、“青年杯大奬賽”、“陶瓷節精品大奬賽”和紀念毛主席誕辰一百周年的獲奬作品和紀念瓷等,充分展示了建國後各個不同時期的代表作。當你來到陶瓷館,仿佛走進了神奇的陶瓷王國、藝術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