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景山公園聯繫方式地址 Jingshan Park Contact Address | 景山公園聯繫方式地址:西城區文津街1號
郵編:100034
電話:64044071景山公園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景山公園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aaaa景點
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山公園門票價格2元(平時無展覽)景山公園開放時間6:30-19:00景山公園交通5路景山西街下,58、60、111路景山東街下車,111、819路景山下車,101、103、103快、109、812、814路故宮下車
景山公園玩法觀光、休閑、懷古、登高
位於故宮北面。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為元、明、清3代的禦苑。地處北京城區中心,位於北京故城垣南北中軸綫的中心點上。元代前為荒郊野地。金大地年間在附近建太寧宮,鑿西華潭(今北海),在此堆成小丘。13世紀中葉,元世組忽必烈建大都,此地正處城內中心,闢為專供皇帝賞樂的"後苑"。苑內有熟地8萬平方米,元代皇帝曾在此耕耘,以昭示天下,時將原有小丘稱"青山"。明洪武初年,工部郎中蕭洵參與拆毀元故宮,曾親覽後苑景色和金殿、翠殿、花亭、氈閣等建築。明永樂年間,成祖朱棣大規模的營建城池、宮殿和園林。根據"蒼竜、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的說法,紫禁城之北是玄武的位置,當有山,故將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和南海的泥土堆積在"青山",形成五座山峰,成為大內"鎮山",稱"萬歲山"。因山下堆放過煤,又稱"煤山"。山下遍植果樹,通稱"百果園"(又稱北果園)。在山東北隅建壽皇殿等殿亭樓館,供皇帝登高、飲宴、射箭、賞花。園東北面的觀德殿原是明代帝王"射箭之所"山下豢養成群的鶴鹿,以寓長壽,每到重陽節皇帝必到此登高遠眺,以求長壽萬歲。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時思宗朱由檢縊死在萬歲山東麓一株老槐樹上。清軍入關後,為招降明廷官吏,稱這棵槐樹為罪槐,用鐵鏈加鎖,並規定清室皇族成員路過此地都要下馬步行。原樹嚮南傾斜,已枯死,後補載。樹邊有一石碑,刻"明思宗殉國處"。清順治十二年(1655)將萬歲山改稱景山。清乾隆十四年(1749)移建壽皇殿至景山正北面。清帝遜位後,景山一度荒蕪,並經常駐紮軍隊。1928年開始對外開放。1949年後。進行修理和全面修建,闢為景山公園。先後建成銀杏園、海棠園、牡丹園、桃園、蘋果園、葡萄園、柿子林。全員坐北朝南,紅墻黃瓦圍墻,占地23萬平方米。山高43米,周長1015米。園內花卉草坪占地1100平方米,有樹木近萬株。主要建築有園門、綺望樓、峰亭、壽皇殿建築群、興慶閣、永思殿、吉祥閣、觀德殿等。
景山的主要建築有:三座園門(景山門、山左裏門、山右裏門);祭祀孔子的綺望樓;五座峰亭(觀妙亭、周賞亭、萬春亭、富覽亭、輯芳亭);景山山後的壽皇殿;東側的永思殿和觀德殿以及關帝廟。
景山
元代,這裏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屬於元大內後苑的範圍。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宮時,曾在這裏堆過煤,所以又稱煤山。由於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軸綫上,又是皇宮北邊的一道屏障,所以,風水術士稱它為"鎮山"。明清時園內種了許多果樹,養過鹿、鶴等動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園,山上曾叫萬歲山。清順治十二年(1655),改名為景山。景山名稱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詩?殷武》中有"陟彼景山,鬆柏丸丸"之句,說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內有一座景山;其次,因為這裏是帝後們"禦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該園1928年闢為公園。
園門
景山公園有3座園門。①景山門。位於北京故城垣中軸綫上,是公園的南門和正門。其南為故宮北門(神武門),其北為園內綺望樓。坐北朝南。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5間,進深3間。單昂三踩鬥拱,旋子彩畫。②山左裏門。公園的東門,坐西朝東。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3間,進深1間。單昂三踩鬥拱,旋子彩畫。③山右裏門。公園的西門,坐東朝西。形製與山左裏門相同。
綺望樓
位於景山北面南北中軸綫上。原為皇帝供奉孔子牌位處。坐北朝南。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重樓重檐,面闊5間,進深3間。上檐單昂三踩鬥拱,明間懸匾額用滿漢文書"綺望樓";下檐單昂五踩鬥拱,前帶廊,有丁頭拱雀替,旋子彩畫。四周有漢白玉石護欄。
峰亭
共有5座,自東嚮西依次為觀妙亭、周賞亭、萬春亭、富覽亭、輯芳亭:5座亭中原有5尊佛像,通稱五味神,均無存。①觀妙亭。位於最東側山峰上。直徑10米,藍琉璃筒瓦重檐圓攢尖頂。上檐重昂七踩鬥拱,下檐單昂五踩鬥拱,兩槽柱子,內外各8根。亭內正中有一石須彌座,1米高,2米見方。其上原有1尊銅佛,被八國聯軍掠走。②周賞亭。位於東起第二座山峰上。直徑10.4米,每邊4米。緑琉璃筒瓦頂,黃琉璃筒瓦剪邊,重檐八角攢尖式。上檐重昂七踩鬥拱,下檐單昂五踩鬥拱,兩槽柱子,內外各8根。亭內正中有一石須彌座。③萬寸春亭。位於山正中最高峰,是北京故城垣中軸綫的中心點和最高點。黃琉璃筒瓦頂,緑琉璃筒瓦剪邊,四角攢尖式,三層檐。一層檐重昂七踩鬥拱,二層檐和三層檐重昂五踩鬥拱。,兩槽柱子,外層每面6根,共20根;內層每層4根,共12跟根。亭內正中原有木質漆金毗盧佛像1尊,帶蓮座背光,高約3米。蓮座下為木須彌座,再下下為右須彌座,束腰、雕漆珍八寶。佛像被八國聯軍毀壞,現僅存石座。④富覽亭。建在東起第四座山峰上,形製與周賞亭相同。
景山公園另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是崇禎自縊處。景山東麓,原有一株嚮東傾斜的低矮老槐樹,這是明崇禎朱由檢自縊的地方。明末,李自成起義軍於1644年3月攻入北京,崇禎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覺有愧於祖先基業,以腰帶自盡於觀妙亭下的歪脖槐樹之上。十年動亂期間,老槐樹被當作“四舊”砍掉,1981年在原址新移栽了一棵古槐。
壽皇殿
位於景山正北面的一組建築,有正殿、左右山殿、東西配殿,以及神廚、神庫、碑亭、井亭等附屬建築。垣墻呈方形,坐北朝南。外有4柱9樓木牌坊3座,分東、南、西三面,均為琉璃筒瓦廡殿頂。通面闊16.2米,均帶鬥拱,門前正中有牌樓式拱券門3座。黃琉璃瓦廡殿頂,琉璃重昂五踩鬥拱。通面闊20米,通進深4.2米。兩側各有旁門1座,黃琉璃筒瓦廡殿頂,琉璃單昂單翹五踩鬥拱。南墻門內為壽皇門,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5間,進深3間。重昂五踩鬥拱,和璽彩畫。四周有漢白玉石欄桿,八級踏步,中間帶禦路,壽皇門兩旁有側門,均為黃琉璃筒瓦廡殿頂,單昂單翹五踩鬥拱單昂。壽皇門左右各有配亭1座,黃琉璃筒瓦頂,每面寬6.1米,一鬥二升交麻葉頭鬥拱,下有石圍欄。壽皇門東西有配殿各5間,進深1間,黃琉璃筒瓦懸山頂調大脊,一鬥二升交麻葉頭鬥拱,旋子彩畫。壽皇殿位於壽皇門正北面,原供奉康熙"神禦"後作為供奉清代歷朝皇帝神像的處所。民國年間古物陳列所將所有"御容"收儲。殿覆黃琉璃筒瓦重檐廡殿頂,上檐重昂七踩鬥拱,和璽彩畫。面闊9間,進深3間,前後帶廊,前有月臺繞以護攔,前、左、右各有12級踏步,前正中有禦路,雕二竜戲珠。檐下明間懸滿漢文"壽皇殿"木匾額。衍慶殿、綿禧殿為壽皇殿的東西朵殿,均為黃琉璃筒瓦歇山調大脊,面闊3間,進深1間,前後帶廊。重昂五踩鬥拱,旋子彩畫,四周有石護攔。壽皇殿左右各有1座碑亭,黃琉璃筒瓦重檐八角攢尖頂,上檐重昂七踩鬥拱,下檐單昂五踩鬥拱,四周有石護攔。壽皇殿有東西配殿各5間,進深1間,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四周帶廊,重昂五踩鬥拱,,旋子彩畫。東西配殿南面各有1座琉璃燎爐,均為黃琉璃磚瓦仿木結構。壽皇殿全部建築仿照太廟形式,佈局嚴謹,莊肅堂皇,自成一體。壽皇殿西有興慶閣,黃琉璃筒瓦緑剪邊重樓四角攢尖頂,面闊3間,進深3間,四周帶回廊。底樓為磚石結構,南北側均有石券門。1954年壽皇殿闢為北京市少年宮。
永思殿
位於壽皇殿東面,是歷代皇帝後停靈的處所,自成一院,坐北朝南。前為永思門,面闊3間,進深1間,通寬13.8,通進深8.1米,緑琉璃筒瓦歇山頂黃剪邊單昂三踩鬥拱。永思門東西配殿各3間,硬山箍頭脊。永思殿面闊5間,進深3間,現已無存。永思殿東西配殿各3間,懸山頂箍頭脊,一鬥二升交麻葉頭鬥拱,旋子彩畫。永思殿東面有吉祥閣,坐北朝南,形製興慶閣同。
觀德殿
位於吉祥閣南側。在南墻正中有大門1間,琉璃磚瓦仿木結構,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單翹單昂五踩鬥拱,兩側各開隨墻門1座。前為觀德門5間,黃琉璃筒瓦硬山調大脊,一鬥三升鬥拱,前後出廊,旋子彩畫。東西配殿各3間,黃琉璃筒瓦硬山頂,一鬥二升交麻葉頭鬥拱。後殿3間,筒瓦硬山箍頭脊。後殿耳房各三間,筒瓦硬山元寶頂,前出廊,旋子彩畫。現為少年兒童圖書館。
景山除了衆多的名勝古跡之外,這裏還是京城內最大的牡丹觀賞園,形成了獨特的花季景觀,每年5月全園200個品種的2萬株牡丹競相怒放,蔚為壯觀。景山的牡丹以其花大、色豔、株高、齡長而名冠京華,品種上既有皇傢禦園傳統的牡丹名品,也有久負盛名的洛陽牡丹、荷澤牡丹。其中,花王“姚黃”、花後“魏紫”、黑牡丹“青竜臥墨池”、緑牡丹“豆緑”、白牡丹“玉板白”更是稀有珍奇,奼紫嫣紅,將古老的景山公園裝扮得分外嬌嬈。
每逢夏季,南門廣場的清韻景區內,紅蕖搖曳,荷香彌漫,與池塘邊奼紫嫣紅的串紅、福祿考、美女櫻、鳳仙、茵陳、小麗花相映成趣,渾然一體,盡顯清溢寧靜之古韻。 | | 景山公園位於故宮北面,地處北京城區中心,位於北京故城垣南北中軸綫的中心點上。 | | 為元、明、清3代的禦苑。元代前為荒郊野地。金大地年間在附近建太寧宮,鑿西華潭(今北海),在此堆成小丘。13世紀中葉,元世組忽必烈建大都,此地正處城內中心,闢為專供皇帝賞樂的"後苑"。苑內有熟地8萬平方米,元代皇帝曾在此耕耘,以昭示天下,時將原有小丘稱"青山"。明洪武初年,工部郎中蕭洵參與拆毀元故宮,曾親覽後苑景色和金殿、翠殿、花亭、氈閣等建築。明永樂年間,成祖朱棣大規模的營建城池、宮殿和園林。根據"蒼竜、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的說法,紫禁城之北是玄武的位置,當有山,故將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和南海的泥土堆積在"青山",形成五座山峰,成為大內"鎮山",稱"萬歲山"。因山下堆放過煤,又稱"煤山"。山下遍植果樹,通稱"百果園"(又稱北果園)。在山東北隅建壽皇殿等殿亭樓館,供皇帝登高、飲宴、射箭、賞花。園東北面的觀德殿原是明代帝王"射箭之所"山下豢養成群的鶴鹿,以寓長壽,每到重陽節皇帝必到此登高遠眺,以求長壽萬歲。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時思宗朱由檢縊死在萬歲山東麓一株老槐樹上。清軍入關後,為招降明廷官吏,稱這棵槐樹為罪槐,用鐵鏈加鎖,並規定清室皇族成員路過此地都要下馬步行。原樹嚮南傾斜,已枯死,後補栽。樹邊有一石碑,刻"明思宗殉國處"。清順治十二年(1655)將萬歲山改稱景山。清乾隆十四年(1749)移建壽皇殿至景山正北面。清帝遜位後,景山一度荒蕪,並經常駐紮軍隊。 | |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28年開始對外開放。1949年後。進行修理和全面修建,闢為景山公園。先後建成銀杏園、海棠園、牡丹園、桃園、蘋果園、葡萄園、柿子林。全員坐北朝南,紅墻黃瓦圍墻,占地23萬平方米。山高43米,周長1015米。園內花卉草坪占地1100 平方米,有樹木近萬株。主要建築有園門、綺望樓、峰亭、壽皇殿建築群、興慶閣、永思殿、吉祥閣、觀德殿等。
景山的主要建築有:三座園門(景山門、山左裏門、山右裏門);祭祀孔子的綺望樓;五座峰亭(觀妙亭、周賞亭、萬春亭、富覽亭、輯芳亭);景山山後的壽皇殿;東側的永思殿和觀德殿以及關帝廟。
景山公園地處北京城的中軸綫上,占地23公頃。南與紫禁城的神武門隔街相望,西鄰北海公園。景山山高42.6米,海拔88.35米,是北京城的最高點。站在山頂可俯視全城,金碧輝煌的古老紫禁城與現代化的北京城新貌盡收眼底。
景山開發於金代。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建大都時,景山是皇城之內的禦園,曾是皇宮的一部分。明清兩代對景山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擴建。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修建北京城時用拆除元代宮殿的渣土和挖掘故宮護城河的泥土在元代延春閣的基礎上堆起一座土山,高45.7米,取名“萬歲山”,又稱“鎮山”,意為“鎮壓元代之王氣”之意。山上種植鬆柏,山下種植果樹,故當時又稱“百果園”。園內陸續修建了富麗輝煌的壽皇殿建築群,包括壽皇門、壽皇殿、東西配殿、碑亭等。主要建築還配有永思殿、觀德殿等相對獨立的建築體係,使景山增加了深厚的人文環境。當時還飼養了很多鶴、鹿,每逢重陽節,皇帝總要攜後妃、內臣登山飲宴。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萬歲山”改名為“景山”。乾隆十四年(1749年)原在景山東北部的壽皇殿移建於現址。乾隆十六年(1751年),景山山頂建造了五座造型優美、風格各異的亭子,自東嚮西分別為“周賞亭”、“觀妙亭”、“萬春亭”、“輯芳亭”和“富攬亭”,每個亭內供奉一尊銅佛,稱“五方佛”。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園內古建遭到嚴重破壞,亭內銅佛多數被劫走。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剋北京城時,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自縊在景山東坡的槐樹上。
景山於1928年正式對社會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傢對景山公園內的重點建築多次進行了修繕,鋪裝了山道和園路,1955年重新開放。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將景山公園列為第一批古建文物保護單位。近些年,在“文化建園”方針的指引下,景山公園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每年舉辦的牡丹展,荷花展,秋實秋菊展,以其豔美的花色、溫馨的環境、濃郁的文化和鮮明的特色吸引着中外遊客。1998年,公園復原了萬春亭內的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佛),受到中外遊客的稱贊。今天,每年大約有200萬左右的中外遊客到景山公園參觀遊覽,尤其是在秋高氣爽的八、九、十月,人們來到景山登高遠眺,西山逶迤,若隱若現;太液秋風,波光粼粼;殿宇嵯峨,訴說滄桑;新樓拔地,展示未來。景山特有的文化,特有的地理位置,特有的觀賞視角,讓遊人駐足觀賞,流連忘返。 | | 景山
元代,這裏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屬於元大內後苑的範圍。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宮時,曾在這裏堆過煤,所以又稱煤山。由於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軸綫上,又是皇宮北邊的一道屏障,所以,風水術士稱它為"鎮山"。明清時園內種了許多果樹,養過鹿、鶴等動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園,山上曾叫萬歲山。清順治十二年(1655),改名為景山。景山名稱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詩?殷武》中有"陟彼景山,鬆柏丸丸"之句,說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內有一座景山;其次,因為這裏是帝後們"禦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該園1928年闢為公園。
園門
景山公園有3座園門。①景山門。位於北京故城垣中軸綫上,是公園的南門和正門。其南為故宮北門(神武門),其北為園內綺望樓。坐北朝南。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5間,進深3間。單昂三踩鬥拱,旋子彩畫。②山左裏門。公園的東門,坐西朝東。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3間,進深1間。單昂三踩鬥拱,旋子彩畫。③山右裏門。公園的西門,坐東朝西。形製與山左裏門相同。
綺望樓
位於景山北面南北中軸綫上。原為皇帝供奉孔子牌位處。坐北朝南。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重樓重檐,面闊5間,進深3間。上檐單昂三踩鬥拱,明間懸匾額用滿漢文書"綺望樓";下檐單昂五踩鬥拱,前帶廊,有丁頭拱雀替,旋子彩畫。四周有漢白玉石護欄。
峰亭
共有5座,自東嚮西依次為觀妙亭、周賞亭、萬春亭、富覽亭、輯芳亭:5座亭中原有5尊佛像,通稱五味神,均無存。①觀妙亭。位於最東側山峰上。直徑10米,藍琉璃筒瓦重檐圓攢尖頂。上檐重昂七踩鬥拱,下檐單昂五踩鬥拱,兩槽柱子,內外各8根。亭內正中有一石須彌座,1米高,2米見方。其上原有1 尊銅佛,被八國聯軍掠走。②周賞亭。位於東起第二座山峰上。直徑10.4米,每邊4米。緑琉璃筒瓦頂,黃琉璃筒瓦剪邊,重檐八角攢尖式。上檐重昂七踩鬥拱,下檐單昂五踩鬥拱,兩槽柱子,內外各8根。亭內正中有一石須彌座。③萬寸春亭。位於山正中最高峰,是北京故城垣中軸綫的中心點和最高點。黃琉璃筒瓦頂,緑琉璃筒瓦剪邊,四角攢尖式,三層檐。一層檐重昂七踩鬥拱,二層檐和三層檐重昂五踩鬥拱。,兩槽柱子,外層每面6根,共20根;內層每層4根,共12 跟根。亭內正中原有木質漆金毗盧佛像1尊,帶蓮座背光,高約3米。蓮座下為木須彌座,再下下為右須彌座,束腰、雕漆珍八寶。佛像被八國聯軍毀壞,現僅存石座。④富覽亭。建在東起第四座山峰上,形製與周賞亭相同。
景山公園另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是崇禎自縊處。景山東麓,原有一株嚮東傾斜的低矮老槐樹,這是明崇禎朱由檢自縊的地方。明末,李自成起義軍於1644年3月攻入北京,崇禎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覺有愧於祖先基業,以腰帶自盡於觀妙亭下的歪脖槐樹之上。十年動亂期間,老槐樹被當作“四舊”砍掉,1981年在原址新移栽了一棵古槐。
壽皇殿
位於景山正北面的一組建築,有正殿、左右山殿、東西配殿,以及神廚、神庫、碑亭、井亭等附屬建築。垣墻呈方形,坐北朝南。外有4柱9樓木牌坊3 座,分東、南、西三面,均為琉璃筒瓦廡殿頂。通面闊16.2米,均帶鬥拱,門前正中有牌樓式拱券門3座。黃琉璃瓦廡殿頂,琉璃重昂五踩鬥拱。通面闊20 米,通進深4.2米。兩側各有旁門1座,黃琉璃筒瓦廡殿頂,琉璃單昂單翹五踩鬥拱。南墻門內為壽皇門,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5間,進深3間。重昂五踩鬥拱,和璽彩畫。四周有漢白玉石欄桿,八級踏步,中間帶禦路,壽皇門兩旁有側門,均為黃琉璃筒瓦廡殿頂,單昂單翹五踩鬥拱單昂。壽皇門左右各有配亭1座,黃琉璃筒瓦頂,每面寬6.1米,一鬥二升交麻葉頭鬥拱,下有石圍欄。壽皇門東西有配殿各5間,進深1間,黃琉璃筒瓦懸山頂調大脊,一鬥二升交麻葉頭鬥拱,旋子彩畫。壽皇殿位於壽皇門正北面,原供奉康熙"神禦"後作為供奉清代歷朝皇帝神像的處所。民國年間古物陳列所將所有"御容"收儲。殿覆黃琉璃筒瓦重檐廡殿頂,上檐重昂七踩鬥拱,和璽彩畫。面闊9間,進深3間,前後帶廊,前有月臺繞以護攔,前、左、右各有12級踏步,前正中有禦路,雕二竜戲珠。檐下明間懸滿漢文"壽皇殿"木匾額。衍慶殿、綿禧殿為壽皇殿的東西朵殿,均為黃琉璃筒瓦歇山調大脊,面闊3間,進深1間,前後帶廊。重昂五踩鬥拱,旋子彩畫,四周有石護攔。壽皇殿左右各有1座碑亭,黃琉璃筒瓦重檐八角攢尖頂,上檐重昂七踩鬥拱,下檐單昂五踩鬥拱,四周有石護攔。壽皇殿有東西配殿各5間,進深1間,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四周帶廊,重昂五踩鬥拱,,旋子彩畫。東西配殿南面各有1座琉璃燎爐,均為黃琉璃磚瓦仿木結構。壽皇殿全部建築仿照太廟形式,佈局嚴謹,莊肅堂皇,自成一體。壽皇殿西有興慶閣,黃琉璃筒瓦緑剪邊重樓四角攢尖頂,面闊3間,進深3間,四周帶回廊。底樓為磚石結構,南北側均有石券門。1954年壽皇殿闢為北京市少年宮。
永思殿
位於壽皇殿東面,是歷代皇帝後停靈的處所,自成一院,坐北朝南。前為永思門,面闊3間,進深1間,通寬13.8,通進深8.1米,緑琉璃筒瓦歇山頂黃剪邊單昂三踩鬥拱。永思門東西配殿各3間,硬山箍頭脊。永思殿面闊5間,進深3間,現已無存。永思殿東西配殿各3間,懸山頂箍頭脊,一鬥二升交麻葉頭鬥拱,旋子彩畫。永思殿東面有吉祥閣,坐北朝南,形製興慶閣同。
觀德殿
位於吉祥閣南側。在南墻正中有大門1間,琉璃磚瓦仿木結構,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單翹單昂五踩鬥拱,兩側各開隨墻門1座。前為觀德門5間,黃琉璃筒瓦硬山調大脊,一鬥三升鬥拱,前後出廊,旋子彩畫。東西配殿各3間,黃琉璃筒瓦硬山頂,一鬥二升交麻葉頭鬥拱。後殿3間,筒瓦硬山箍頭脊。後殿耳房各三間,筒瓦硬山元寶頂,前出廊,旋子彩畫。現為少年兒童圖書館。
景山除了衆多的名勝古跡之外,這裏還是京城內最大的牡丹觀賞園,形成了獨特的花季景觀,每年5月全園200個品種的2萬株牡丹競相怒放,蔚為壯觀。景山的牡丹以其花大、色豔、株高、齡長而名冠京華,品種上既有皇傢禦園傳統的牡丹名品,也有久負盛名的洛陽牡丹、菏澤牡丹。其中,花王“姚黃”、花後“魏紫”、黑牡丹“青竜臥墨池”、緑牡丹“豆緑”、白牡丹“玉板白”更是稀有珍奇,奼紫嫣紅,將古老的景山公園裝扮得分外嬌嬈。
每逢夏季,南門廣場的清韻景區內,紅蕖搖曳,荷香彌漫,與池塘邊奼紫嫣紅的串紅、福祿考、美女櫻、鳳仙、茵陳、小麗花相映成趣,渾然一體,盡顯清溢寧靜之古韻。
萬春亭
萬春亭位於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對高度為45.7米,是北京城南北中軸綫上最高和最佳的觀景點。 | 驚奇發現 Surprised to find that | 景山公園的園林景觀特別酷似一尊閉目盤坐的人像。
1978年2月,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一間暗室裏,夔中羽正在衝洗我國返回式遙感衛星拍攝回來的底片。夔中羽急切想看個究竟,於是沒等底片晾景山公園衛星照片幹就把照片放在桌上看。由天安門往北看,沿着中軸綫,在紫禁城以北展現出一個神奇的圖像,四周是方正的鏡框,中間酷似一位老者的坐像,夔中羽十分震驚。於是他連忙招呼同伴過來觀看,確實有一個近似的人像處於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園的位置上。
經過仔細辨認,這個圖像的邊框是由景山公園四周的內外圍墻構成,近似於最美的黃金分割比例,它的面積是0.23平方公裏,如果真是一幅人像的話,那它將是世界最大的用人工建築組成的人像。
作為皇城宮苑園林,景山從遼代堆山,金代建園,逐步成為北京城南北軸綫的中心點。景山園林的建築除了按照皇宮相同規製建造以外,還有許多值得一看的地方,這裏有明代崇禎皇帝自縊處,景山萬春亭也是欣賞古都風貌最佳位置。
明清兩代,先後對景山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使景山逐步形成了優美而獨特的園林景觀,今天的景山基本上保持着乾隆盛世時的園林風貌,故稱景山為皇宮屏障、都市中的山林。
夔中羽試圖從不多的拍攝資料中揭開景山坐像之謎,1983年北京要進行一次全城拍攝,也選用了夔中羽設計的照相底片,結果拍回來以後發現,那幅圖像竟成了一張帶有笑容的相片了。夔中羽把景山公園這部分做成一張圖,經過辨認,發現景山山體組成人盤坐的身體,壽皇殿建築群組成了人的頭部,兩衹眼睛是內宮墻,眉毛由樹組成,兩邊非常對稱的三角形樹林組成了鬍須,但它被壽皇殿外墻隔開了。
夔中羽經過多年調查後認為,景山坐像的構成是與人為因素有關。景山的植被非常茂密,其中古樹就達900多棵,古樹胸徑一般都在40釐米以上。這些樹木對景觀的構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對於圍墻與樹木是否構成人像,在景山公園工作多年的瀋方園長認為:壽皇殿的東偏門,門口就有一棵600多年的古樹,按常理說,古人不可能把這個樹種門口,這也說明樹在先,建築在後。 | | 景山的這個坐像到底是什麽人?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夔中羽的腦海當中。
欽安殿是故宮中軸綫上最北端的一座宮殿,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許多年都沒有對外開放了,那裏供奉着被稱作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玄”意為黑色,“武”古人解釋為烏龜殼。玄武在“五方”中代表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打開沉重的大門,端坐在中央的水神玄武帝和殿內飾物仍然保持着明代的原貌。
夔中羽把欽安殿裏的玄武神與景山人像作一對照,確實有些相像。但有的學者認為,玄武神是披散着頭髮,身穿着黑袍,手持寶劍,這個形象和景山的這幅圖像來對比並不相符。景山坐像之謎還睏惑着另外一個人,這就是在景山公園工作了20多年的張富強。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閱讀了景山坐像的文章後想到,景山坐像是不是古人有意為之不能過早下定論,必須找到有力的證據。
證據就是要找到能反映古代景山整體建築格局的宮城圖紙。幾翻周折,張富強找到了一張康熙十八年間的宮城衛戍圖。他驚奇地發現,景山的壽皇殿和今天的位置也不一樣,而是偏東了十幾米。這是怎麽回事呢?這張工程圖並不十分清楚,於是他按照原圖比例進行放大,重新繪製了一張壽皇殿的建築平面圖。
經過對照歷史資料,一個想法在張富強頭腦中産生,景山當時保持着明代建築的整體格局,那就是說明在清乾隆以前,使用着的一直是明代的壽皇殿。從構圖的角度上,如果說在古代的時候,就把壽皇殿建築群設計成古代人像的一個臉型,那麽從康熙十八年這張圖上並沒有顯現出來。
歷史記載乾隆十四年,壽皇殿建築群曾經進行過改造,那麽這次改造將壽皇殿搬到中軸綫上,會不會有這樣一種記載,說壽皇殿建築群改造與人的造像有什麽關係,如果有的話,它會記在哪呢?
碑亭秘密
壽皇殿兩側各有一座碑亭,但碑文到底什麽內容卻很少有人提到。
北京市園林局園林文化專傢耿劉同曾說,“中國人的歷史感責任感是很強的,做一件事都會嚮後人有交代。比如古人搞一個建築,什麽時候建的,由誰建的,花多少錢,哪年重修,在工程完成後都會有記載。”
2003年下半年正好對壽皇殿兩側碑亭進行維修,作為景山的一名管理人員張富強找機會進了碑亭,而且仔細地閱讀了碑文,並做了記錄。經過分析,碑文衹記述了建壽皇殿的目的和意義,並沒有涉及任何關於將壽皇殿做成人形圖像的內容。
實際上,古建築中也有按照人的意願實現建築格局的,比如頤和園的前身是清逸園,清逸園在萬壽山的東部的山頂上,也就是現在景福閣的那個位置上,原來宗教建築叫曇花閣,乾隆那個時候就是建曇花閣供佛,這個曇花閣的平面是一朵六瓣的花的形狀,那時候明確講是仿造的。
夔中羽為了證實自己的看法,曾經寫信給溥傑先生和他的親屬,詢問景山建築是否與人像有關的事,回信結果是他們這些親屬當時在清宮中,沒有議論過這樣的事。這說明整個清朝對景山是否有這張像是不清楚的,那是不是造像的人有意把這張圖紙故意隱藏呢?可惜的是,這樣的依據一直沒找到。
對於景山人像是不是古人有意為之,不少專傢學者也提出了看法,並且到景山公園實地考察。羅哲文先生是國傢文物局古建築專傢組組長,從事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藝術60餘年。他認為,現在關鍵是古人當初設計或改建景山園林時,是不是有意識地把它做成一個人像。目前仍找不到原始設計圖紙,從許多文獻上也查不到,羅老說這就是謎之所在。 | | 乘車路綫:5路景山西街下,58、60、111、124路景山東街下車,111、124路路景山東門下車,101、103、109、124、810、685、814、846路故宮下車
電話:64044071
票價:成人:5元
學生(憑學生證):3元
老人(憑老人證):3元 | | - n.: name of a park in Beijing
| | 石景山公園 | 北京景山公園 | 珠海石景山公園 | 北海景山公園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