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禪寺聯繫方式 地址:張傢界市區。
郵編:427000 普光禪寺投訴電話 張傢界旅遊投訴電話: 0744-8202020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普光禪寺景區榮譽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光禪寺門票價格 10元 普光禪寺節慶活動 參加擺手舞、趕集、廟會等活動相互認識,談情說愛結為夫妻。 普光禪寺開放時間 8:00——18:00 普光禪寺最佳旅遊時間 旅遊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4月和10月,在這兩個月份,張傢界的自然風光最美。
張傢界7月會有雨,雨天路滑,並且有大霧,不宜登山,雨後1、2個小時的山景最美,煙霧繚繞,有如仙境;鼕天會下雪,但不會封山,大雪中的張傢界別有一番情趣。 普光禪寺特別提醒 張傢界火車站至張傢界33公裏,至“水繞四門”30多公裏,每天中巴來往頻繁(票價10元/人),一小時可到。
普光禪寺美食 湘味極具地方色彩,小吃更以辛香酸辣而聞名。 臭豆腐、春捲、竜脂豬血、紅燒豬蹄、麻辣子雞、發絲牛百葉、土傢臘肉、 石蛙、岩耳燒雞、侗傢腌魚、芷江鴨、洪江鴨血粑、臨武鴨、湘黃雞等都別具特色。
另外,土傢臘味菜係列有臘豬肉、臘羊肉、臘牛肉、臘狗肉、臘豬蹄、臘豬腸、臘血豆腐等;酸辣菜係列有酸野薤、酸青菜、酸豬肉、酸魚、酸辣玉米糊等 ;土傢傢常係列有和渣、南瓜湯、米豆腐、粉蒸肉、扣肉、岩耳燉雞、泥鰍煮豆腐、魚兒辣子等 ;腌菜類有腌肉、腌魚、腌辣椒、腌蘿蔔、腌辣玉米粉、腌生薑等;野菜類有地米菜、野葛粉、蕨粑、南金薑等都不可不嘗。
在張傢界景區的餐飲比較貴,一份肉菜至少要30元,一份野味要80元或更多,蔬菜每份15元,張傢界郊區的餐飲不那麽貴。晚上,旅遊者在街上隨處可見小吃攤,土傢火鍋不錯。但景區中有不少小攤,可以買到便宜的土傢小吃,麻辣醬汁是不可不嘗的土傢風味。 普光禪寺住宿 一般到張傢界旅遊最好是住在風景區內,儘管那裏的住宿價格要比市區貴些,但可以省卻來回奔波之纍,還節省了時間。
市內有四星級的祥竜國際酒店、張傢界國際大酒店,還有金都大酒店、南航富麗來大酒店等都是理想的住處。景區內有天子國際大酒店、亙立國際大酒店、江漢山莊、湘水賓館等,條件都還不錯。
提醒:背包族也許會覺得住賓館比較奢侈,那也可住單位招待所或私人旅館,服務熱情,價格低廉,如果想衛生些,自己帶上一個睡袋就有備無患了。 普光禪寺購物 核桃、軍聲砂石粘貼畫、歌樂山辣子雞 、菊花黃魚羹、鼕菜粢毛等。 普光禪寺交通 市區步行即可到達。 普光禪寺玩法 參觀、祭拜、旅遊、
在張傢界除絢麗的風光之外,還有一處很值得參觀的人文景觀,這就是很有特色的普光禪寺,它坐落在張傢界市區,寺廟建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比北京故宮(天安門)早七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早三年,比四川峨眉山的仙峰寺與報國寺更是早建一百多年。
普光禪寺屬佛門五宗之臨濟宗,原管轄本境80餘座佛寺,200餘僧侶,常住僧侶達50多人。1919-1943年,曾先後六次在這裏舉行竜華大會,湘、鄂、川、黔數省近千名教徒在這裏摩頂受戒,故有江南名剎之譽。相傳500多年前,這一帶森林繁茂,古木參天,小地名叫白羊山。早在宋代,道傢便在此建高貞觀,但規模很小,不成氣候。到了明代永樂年間的一天,駐永定衛指揮使雍簡在這山坡上看見一群白羊,便騎馬追趕,不料白羊一下鑽入土中,他感到十分奇怪,便命人挖掘,竟挖出了一堆白花花的銀子。他把這件事奏明當時的永樂皇帝,皇帝大悅,敕命就地取材建寺,並賜名普光禪寺。所以這座寺院大門上方的匾額寫着“白羊古剎”,後來,一些人藉此風水寶地,先後在這一帶建起了嵩梁書院、城隍廟和文廟等古建築,統稱為白羊古剎。整個建築采用傳統鬥拱和藻井結構,設計精巧、宏偉壯觀,由大山門、二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羅漢殿、觀音殿、玉皇閣、高貞觀、武廟、牌坊等組成一個龐大的古建築群,具有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築風格和特點。同時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傢文化於一體,是我國古代人民超凡智慧的結晶,在建築和宗教方面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大山門上方有四個燙金大字“普光禪寺”,據說是乾隆皇帝的御筆,左右兩邊耳門上方分別題着“慈雲普護”、“覺路光明”,按佛教的理解是佛法無邊,庇護衆生;慈悲為懷,普渡衆生;一旦覺悟便前途光明。正殿大門上方有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金字巨匾,殿前檐柱上雕有兩條金色盤竜,叱咤風雲,栩栩如生。在大殿門扇上刻着許多人物故事,如唐僧取經、鑒真東渡、順治皇帝出傢、李自成愛將野佛到天門山修行、懷素寫蕉和釋迦牟尼從出生到成佛的全過程的浮雕,這些是其它寺院不能比擬的。大雄寶殿供奉着三世佛,在大雄寶殿東西墻壁有兩塊水磨石碑,磨製精細,光滑如鏡,每當明月當空,石碑反射月光照影,大殿一片銀輝,故有“月點燈”之說。又因設計詭奇,常有清風拂地,一年四季大殿地面吹得幹幹淨淨,“風掃地”由此得名。“月點燈”與“風掃地”是普光禪寺引人入勝的奇景之一,它體現了古代工匠對光學、建築學的深刻領悟和科學應用。羅漢殿的建築有其獨到之處,最大特點是“麯柱彎梁屋不斜”。殿堂的立柱、橫梁等43個主要構件全用歪材。鬥拱全由木鉚銜接,不用一顆鐵釘,而且牢固非常,天衣無縫,實為建築中一大奇觀。
羅漢殿的上層是“圓音樓”,曾經是存放經書的地方。樓中藻井與羅漢殿相通,信徒在殿內焚香燒紙的煙氣裊裊上升,飄散樓上,既防蟲蛀又防潮氣。保護經書真是別出心裁。圓音樓實為羅漢殿嚮北凸出的一座抱廈,純木結構,其造型精美,結構復雜,與羅漢殿構成兩層重檐歇山頂,正視一頂,斜看則出現三層飛檐。上層瓦面的水匯流到二層山尖,在交接處各設計一個開口木竜頭,竜口置吊珠。雨水排註時,吊珠前後自然彈動,如同真竜戲水,既調節了註水流量,起一定緩衝作用,又避免山尖受到衝洗,其欣賞價值與實用價值兼備,堪稱一絶。《湖南省建築志》曾把這裏的歪材、鬥拱、梁柱、駝峰、工藝等作為古代建築成就的範例進行了介紹;著名古建築學家陳從周教授稱贊普光禪寺是中國古代第一流的建築。
與佛教寺院相鄰的是道教場所。道教是我國漢民族固有的宗教,尊先秦道傢學派創始人李耳為教祖,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主要建築有玉皇閣和高貞觀。玉皇閣建於明朝晚期,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重修。三層重檐歇山頂,高14.6米。下層供奉的是五嶽神和道德祖師,上層是玉皇大帝及金童玉女。高貞觀是普光禪寺最早的建築,建於宋末元初,它的特點是單檐歇山頂,全用大鬥拱托梁,枋下墊特大雕花角背,殿內有兩根象徵方土方術的全栓;殿後兩根檐柱與柱礎之間承墊了一塊厚約3公分的餅狀木質,它可以散發上升的潮氣,降低木樁直接受潮的係數,沿襲了唐宋建築的特徵,有較高的科學價值。高貞觀屬正一道。道者不必出傢,衹逢神聖節日,集中到觀禮拜一次,供奉道教崇拜的最高神--三清神,平日裏佛門弟子便“一視同神”拜敬香火,久而久之,佛門僧衆相沿成習,香火十分旺盛,佛道相安無事,和睦共處,成了一大特色。這裏還有兩座牌坊,分別為嘉慶道光年間建造。牌坊上刻着“朱買臣負薪讀書”、“李密牛角挂書”、“匡衡鑿壁偷光”、“車胤囊螢奮讀”等我國古代聖賢勤奮攻讀的故事,宣統元年又修了文昌祠,這個道教建築巧妙地將牌坊空隙作大門,後牌坊空門填石成為道教場所的前墻。
在普光寺內還有一座武廟,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14年),又叫關廟,它主要由寢殿、正殿、前殿、佛殿、前門構成。正殿端坐着被稱為“武聖”的關公,兩邊站立的是關平和周倉,威武肅穆。四周封火高墻,形成四合院格局。前門內有戲臺,正殿前四合院兩側是鐘樓和鼓樓,按八角攢尖設計,巧妙地附角於墻。乍看像完整的樓,其實衹有半邊,設計造型破中見整,虛實結合,十分巧妙。殿外空坪是過去習武、看戲、祭祀的場所。
整個普光寺形成了集寺、觀、祠、坊、閣為一體和格局,這在國內實不多見。有人參觀普光寺後即興題寫了一幅對聯:“寺、觀、閣、祠、坊一體,儒、釋、道、文、武合流”。這十四個字是對普光寺個性特點的最好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