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無義戰 Spring and Autumn is no just war |
拼音: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解釋: 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
資料來源: 《孟子·盡心下》孟子曰‘春秋無義戰。’”
例子: 古人說:“~。”於今帝國主義則更加無義戰,衹有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階級有義戰。(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
|
春秋无义战
詞目 春秋無義戰
發音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釋義 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
出處 《孟子·盡心下》:“孟子曰:‘春秋無義戰。’”
示例 古人說:“春秋無義戰。”於今帝國主義則更加無義戰,衹有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階級有義戰。(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春秋時期,周天子威信漸漸降低,很多有勢力的諸侯依次采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來開展兼併戰爭。他們經常打着“勤王”的旗號,事實上是想取得自己稱霸諸侯的目的,並非真正幫助周王樹立天子威信。
“義戰”就是指正義的戰爭,在那個時候,就是為了維護周天子而發動的戰爭。“春秋無義戰”指的就是假“勤王”真爭霸的意思。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徵者,上伐下也,敵國ロ不相徵也。”
【註釋】
①敵國:指地位相等的國傢。“敵”在這裏不是“敵對”的意思。
【譯文】
孟子說:“春秋時代沒有合乎義的戰爭。那一國或許比這一國 要好一點,這樣的情況倒是有的。所謂徵,是指上討伐下,同等 級的國傢之間是不能夠相互討伐的。”
【讀解】
“春秋無義戰”,這既表達了孟子的歷史觀,也是其政治觀的 體現。因為,儒傢認為,“禮樂徵伐自天子出”,這纔是合乎義的, 而春秋時代則是“禮崩樂壞”,“禮樂徵伐自諸侯出”,所以沒有合乎義的戰爭。
其買,孟子的思想依然是來自孔子。孔子在《論語•季氏》中 已經說過:“天下有道,則禮樂徵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 徵伐自諸侯出。”禮樂徵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時代,禮樂徵伐自諸 侯出就是春秋時代了。
戰爭的確是和政治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因此,也的確有正義的戰爭和非正義的戰爭之分。但以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衡量正義的戰爭和非正義戰爭的標準主要是看發動戰爭的人目的是什麽,而不是看什麽人來發動戰爭。就這一點來說,我們的觀點與孟子這裏所論是不同的了。
所以,“春秋無義戰”雖然已成為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但我 們卻有必要弄清楚孟子所謂“無義”的內涵。弄清楚內涵以後,我 們就會知道,以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似乎還不能籠而統之地一 概認為“春秋無義戰”,而要具體情況作具體的分析了。 |
|
成語名稱 春秋無義戰 漢語拼音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成語釋義 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 成語出處 《孟子·盡心下》:“孟子曰:‘春秋無義戰。’” 使用例句 古人說:“春秋無義戰。”於今帝國主義則更加無義戰,衹有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階級有義戰。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