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星風(stellar wind)
一種從恆星不斷嚮外運動的物質流。星風現象是恆星在演化中逐漸損失質量的過程。星風的概念是從太陽風的啓示得來的。目前,太陽風已有直接的觀測證據;關於星風的存在也從恆星光譜中發現了間接證據。例如,在所有的 m型巨星和超巨星中,強的吸收綫都分成兩條譜綫,一條寬而淺,另一條銳而深。按照恆星譜綫形成的理論,寬而淺的吸收綫形成於光球之中,銳而深的吸收綫則形成於光球之外的所謂星周物質即包層中。銳而深的星周吸收綫相對於光球寬綫有一個紫移,相應的速度為10公裏/秒,說明包層正以此速度嚮外擴張。若包層中存在類似於對太陽風加速的機製,或者銳吸收綫形成的包層位於遠離恆星光球的地方,就可把它解釋為星風。事實上,在雙星武仙座α的目視伴星的光譜中,也可看到銳的星周吸收綫;從譜綫位移求得星周包層的運動速度達到 10公裏/秒。這就表明,在距離武仙座α主星至少 700個天文單位的地方仍存在着吸收物質;且物質的外流速度大於該處的逃逸速度 (1~2公裏/秒)。在其他的分光雙星中,也觀測到類似這樣的現象。此外,在o、b型超巨星(見恆星光譜分類)的光譜中,普遍存在所謂的天鵝座p型星的譜綫輪廓,即發射綫旁邊出現紫移的吸收綫。在1000~2000埃之間的紫外光譜中,從吸收分綫的位移可知視嚮速度為1,400公裏/秒,甚至達3,000公裏/秒。上述觀測資料表明,這些星正在拋出熱的氣殼,以每秒上千公裏的速度嚮外膨脹。這種現象可認為是存在星風的間接觀測證據。
對星風的起源和物理過程目前尚未完全瞭解。一般認為,在o、b型星中,快速自轉和輻射壓對星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至於冷巨星星風的起源,目前存在兩種理論。一種理論認為,星風類似於太陽風,是由於某種波(例如聲波等)的能量不斷輸送給色球-星冕而形成的。另一種理論認為,星風是由於接近恆星光球處的塵埃受恆星本身輻射壓驅動而形成的。可能存在塵埃的地方是:①恆星光球、色球與星冕之間溫度極低的區域;②星周包層中距恆星某個距離處,由於下面物質的膨脹以及輻射的損失而使物質足夠冷卻,達到在適當壓力下氣態-固態相變的溫度範圍。星風起源理論還存在很多問題。事實上,甚至太陽風的起源問題也仍然是太陽物理中最睏難的問題之一。
有的恆星因星風而損失的質量是很小的,例如太陽的質量損失率是每年2×10-14太陽質量,不足以影響恆星內部結構和演化進程。然而,星風會不斷地帶走恆星的自轉角動量,從而對自轉起着製動的作用。星風對恆星演化的影響仍在研究中。 | | xingfeng
星風
stellar wind
一種從恆星不斷嚮外運動的物質流。星風現象是恆星在演化中逐漸損失質量的過程。星風的概念是從太陽風的啓示得來的。目前,太陽風已有直接的觀測證據;關於星風的存在也從恆星光譜中發現了間接證據。例如,在所有的 M型巨星和超巨星中,強的吸收綫都分成兩條譜綫,一條寬而淺,另一條銳而深。按照恆星譜綫形成的理論,寬而淺的吸收綫形成於光球(見恆星大氣)之中,銳而深的吸收綫則形成於光球之外的所謂星周物質即包層中。銳而深的星周吸收綫相對於光球寬綫有一個紫移(見譜綫位移),相應的速度為10公裏/秒,說明包層正以此速度嚮外擴張。若包層中存在類似於對太陽風加速的機製,或者銳吸收綫形成的包層位於遠離恆星光球的地方,就可把它解釋為星風。事實上,在雙星武仙座□ 的目視伴星的光譜中,也可看到銳的星周吸收綫;從譜綫位移求得星周包層的運動速度達到 10公裏/秒。這就表明,在距離武仙座□主星(M型巨星)至少 700個天文單位的地方仍存在着吸收物質;且物質的外流速度大於該處的逃逸速度 (1~2公裏/秒)。在其他的分光雙星中,也觀測到類似這樣的現象。此外,在O、B型超巨星(見恆星光譜分類)的光譜中,普遍存在所謂的天鵝座P型星的譜綫輪廓,即發射綫旁邊出現紫移的吸收綫。在1000~2000埃之間的紫外光譜中,從吸收分綫的位移可知視嚮速度為1,400公裏/秒,甚至達3,000公裏/秒。上述觀測資料表明,這些星正在拋出熱的氣殼,以每秒上千公裏的速度嚮外膨脹。這種現象可認為是存在星風的間接觀測證據。
對星風的起源和物理過程目前尚未完全瞭解。一般認為,在O、B型星中,快速自轉和輻射壓對星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至於冷巨星星風的起源,目前存在兩種理論。一種理論認為,星風類似於太陽風,是由於某種波(例如聲波等)的能量不斷輸送給色球-星冕而形成的。另一種理論認為,星風是由於接近恆星光球處的塵埃受恆星本身輻射壓驅動而形成的。可能存在塵埃的地方是:①恆星光球、色球與星冕之間溫度極低的區域;②星周包層中距恆星某個距離處,由於下面物質的膨脹以及輻射的損失而使物質足夠冷卻,達到在適當壓力下氣態-固態相變的溫度範圍。星風起源理論還存在很多問題。事實上,甚至太陽風的起源問題也仍然是太陽物理中最睏難的問題之一。
有的恆星因星風而損失的質量是很小的,例如太陽的質量損失率是每年2×10□太陽質量,不足以影響恆星內部結構和演化進程。然而,星風會不斷地帶走恆星的自轉角動量,從而對自轉起着製動的作用。星風對恆星演化的影響仍在研究中。
參考書目
P.Cassinelli, Stellar winds,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Vol. 17,p.275, 1979.
(黃永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