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江蘇 >淮安 >盱眙縣 > 明祖陵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明祖陵投訴電話淮安市旅遊投訴電話:0517-3605355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明祖陵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祖陵門票價格10元/人明祖陵開放時間全天開放,節假日不休息,照常開放。明祖陵購物陵內購物處有紀念幣、紀念章、石刻工藝品等。
  明祖陵交通1、有縣城五墩至明祖陵旅遊專綫7:00——19:00若幹班次
  2、淮安青年旅行社開闢有淮安至盱眙一日遊旅遊專綫。
  
  明代第一陵——明祖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塚,位於盱眙縣管鎮鄉,距盱眙縣城20公裏左右。
  據《朱祖璋係年要目》介紹,朱元璋祖居江蘇省句容縣通德鄉朱傢巷。元朝元年,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攜帶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帶,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裏的孫傢崗。《泗虹合志》記載着這樣一個傳說:楊傢墩傢有個窪窩,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經常臥於其處。有一次,一個道士路過此處,年了這個地勢說,“葬於此處,後代可出天子。”朱初一把道士的話告訴了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十年後,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朱初一病死,如道士所言,葬於此。半年後,朱世珍妻陳氏即懷了朱元璋。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位後,便追尊他的高祖為玄皇帝,曾祖為恆皇帝,祖父為裕皇帝,父親為淳皇帝。朱元璋的強烈的光宗耀祖思想,促使他不惜代價築祖陵,似乎非此不能達到鞏固大明王朝的目的。於是,公元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標,帶領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楊傢墩,開始修建祖陵。以後陸續增修,經過28年,耗費大量資金,到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纔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至此楊傢墩改稱明祖陵
  據有關史料記載,當年明祖陵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十分壯觀。陵墓長方形,南北走嚮。有皇城兩道,外面土城周長930步;裏面磚城周長410步。城門四座各三間,正殿五間,具服殿六間,紅門一座,燎爐一座,欞星門一座,神廚三間,東屋三間,西屋三間,直房十八間,齋房三間,庫房三間,宰牲亭一所,水金橋一座。從陵西門進去,北到積水亭還有石橋三座。後有神廚、宰牲亭、享殿、配殿。明亭神道兩旁,從南往北,並行相對排行着麒麟兩對,獅子六對,華表兩對,馬倌兩對,拉馬侍者一對,馬一對,文臣三對,武將兩對,太監兩對,一共有二十一對大型石刻。周圍植樹七萬餘株。明祖陵建成以後,每年清明時節,朱元璋都要親自帶禦林軍從南京出發,浩浩蕩蕩,前往祭祖。一條長達二十華裏的下馬道,道兩旁明朝中葉以後,黃河再次奪淮,儘管朝庭幾度築堤衛陵,但明祖陵還是於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被特大洪水所淹沒,沉入洪澤湖底。
  
  1963年,洪澤湖水位下降,明祖陵遺址逐漸露出水面,遺物零亂地分佈在全長250米的中軸綫上,其中有倒在泥水中的20對石象生。大水塘下隱約露出的幾個拱形門,那是墓穴,下面並排有六口棺木。當中是朱元璋的祖父母,兩旁則是曾祖、高祖。六口棺材中裝的都是蟒袍、玉帶,鳳冠霞披,這是衣冠塚。而朱元璋祖父母的屍體葬在離此不遠的高埂上,當年修建陵墓時,朱元璋不敢移動其祖屍骨,怕挑斷竜脈,壞了風水,因此在旁邊造了衣冠塚。從1997年以來,明祖陵幾經修復,現周圍已築起2706米的防洪大堤,其中600米危區段全部用塊石護坡,四周栽上了鬆柏、水杉、梧桐等6萬餘株樹木。還新建了文物資料陳列室、抽水機站等。尤其是21對高達丈餘的大型石刻,已全部復位並修整一新,現整齊地屹立在神道兩旁,恢復了當年的風姿。那氣勢,宛若君王臨朝時,文武排班一樣。為首的是兩對低首側的內侍臣,接着是兩對手按寶劍、氣宇軒昂的武將和三對手持牙笏的文臣,下面依次是馬倌兩對,石馬一對,拉馬侍從一對......。衹見那文官頭戴烏紗,身着蟒袍,腰紮玉帶,腳登朝靴,鬍須垂胸,相貌堂堂;武官穿甲戴盔,手按寶劍,雙目圓瞪,威風凜凜。走近細看,不僅獅子嘴上、馬嘴上的細毛根根可數,而且連馬鐙上的一扣一環也都清清楚楚。這些精雕細鏤的石刻,充分顯示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據考古專傢介紹,石刻規模之宏大,刻工之精細,造型之優美,綫條之流暢,在國內少有。這些石刻群與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十三陵相互媲美,名殊其妙。目前,下籌備開挖地下陵墓。不久,明代第一陵——明祖陵的全貌將展現人們眼前。主要景點:
  1、神道石刻:祖陵石刻共有21對,分佈在北南嚮約200米長的神道上,此為(麒麟、雄師、華表、馬官、拉馬侍、文臣、武將、近侍)等。
  2、地下宮殿:朱元璋三代祖宗的衣冠塚。
  3、亨殿遺址:明祖陵祭祠大殿,1680年毀於洪水,現僅剩28個石柱礎。
  4、基運亭:建於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1680年毀於洪水,今日復建。
  5、遊覽碼頭:濱臨淮河與洪澤湖交匯處。
No. 2
  明祖陵位於江蘇省盱眙縣洪澤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塚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朱元璋一統天下以後,於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並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後,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欞星門及圍墻。
  明祖陵,被稱為“明代第一陵”。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追尊其高祖朱百六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為恆皇帝,祖父朱初一為裕皇帝,並於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至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門、玉橋、廚庫、井亭、宰牲所、拜齋、宿直房、鋪捨、碑亭、儀從等,栽植柏樹萬株,神道全長250多米,兩側立望柱二對,石像十九對,並有祭田149頃,規模宏大,氣勢不凡。
  明祖陵坐落在洪澤湖西畔的淮河入湖處(明代屬安徽鳳陽府管轄)。泗州城被湖水淹沒時,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沒於湖水之中。本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保護明祖陵,築堤3000米,把陵墓從湖水中隔出,沉沒湖中300餘載的文物瑰寶重見天日,成為一處遊覽勝地。
  現在,遊人一到明祖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二十一對龐大石刻,雄踞在長長的神道兩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從石刻群往北,是欞星門遺址和正殿遺址。正殿遺址處有石礎子28個,可以想象正殿的宏大規模。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合葬處稱玄宮,現在可見有磚砌拱頂建築物。
  明祖陵的修建,前後歷時近30年,營建時間之長、體製之宏偉,在諸代明陵中名列前茅。其陵枕崗臨淮,基本仿唐宋帝陵的規製,但已廢止了唐宋諸陵的上下宮製,顯得更加緊湊。陵園總平面呈長方形,築有城墻三重:外為土城,周長3公裏;中為磚城,周長1.1公裏;內為皇城,建有正殿、縣服殿、神廚、齋房、庫房、宰牲亭、玉帶橋等。
  陵前神道兩側,共有21對石像生,自北嚮南排列在850米長的中軸綫上。石刻體形碩大、雕琢精細,其中最大者重達20多噸,小者亦有5噸以上。計有麒麟2對、石獅6對、神道石柱2對、馬官2對、石馬1對、拉馬侍衛1對、文臣2對、武將2對、內侍2對。這些石刻規模宏偉,技藝高超,綫條流暢,整體風格既不同於鳳陽皇陵,也不同於孝陵和十三陵,倒與宋陵石刻的風貌相近。
  明祖陵雖崇麗無比,遺憾的是它不處在高山大阜之側,而是在有“九崗十八窪”之稱的丘崗之地。明弘治七年(公元 1494年),劉大夏築太行堤阻斷黃河北支,使南支奪淮入海後,河道開始紊亂,淮河中、下遊連年洪水泛濫,祖陵不斷遭受水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後,在陵東不斷增修堤防。到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明祖陵和泗州城終於被滔滔洪水吞沒。經過湖水長期的浸蝕和衝擊,墳丘已被蕩平,原先地面的磚木建築大多毀壞,僅餘下欞星門、正殿、東西兩廡遺址和殘存的30多個大型柱礎、磚砌拱頂建築3座,但神道兩側的21對石像大多完好。1963年,洪澤湖水位下降,明祖陵纔得以重見天日,但木製建築已蕩然無存,僅剩外羅城城墻以及後來發掘修復的石像。
  明祖陵的發現,為研究明代早期王陵建築的風格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996年明祖陵由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義詞
明祖陵
明祖陵
包含詞
明祖陵鎮明祖陵村盱眙明祖陵明祖陵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