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又稱中都譙樓,位於縣城中央,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屬建築,和西邊的鐘樓相距六裏,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綫的兩側。
鼓樓由臺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是中國最大的鼓樓臺基。基上樓宇初建之時,“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絶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終明一代,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之最。
鼓樓是嚮全城報時的地方。舊時樓上設有“銅壺滴漏,銅點更鼓,以警朝夕”。鼓樓在建築佈局上有別於其它鼓樓而別具一格。東西嚮的佈局是符合中都城總體規劃的,也是對“席山建殿,枕山築城”的中都城的點綴和平衡,因此把中都城宮闕襯托得更加雄偉壯麗。
鼓樓建成600多年來,幾經滄桑,屢廢屢建。臺基一直保存完好,基上柱礎排列整齊。1986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基上樓宇已按舊製重新恢復,再現了當年“譙樓歸市”的盛況。樓內佈置了《朱元璋·鳳陽》展覽館,突出地展示了朱元璋與鳳陽的特殊關係以及鳳陽在明朝歷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