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學 > 昆蟲
目錄
·kūn chóng kūn chóng·No. 2·No. 3
·昆蟲簡介 About Insects·昆蟲綱 Insecta·昆蟲綱繁榮發展的原因 Insecta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昆蟲成為最繁盛的動物類群的原因 Insects become the most prosperous of the fauna of the reasons·生物的命名與模式標本 The name and model biological specimens·昆蟲和人類的關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ects and humans
·怎樣識別昆蟲? How to identify insects?·最大與最小的昆蟲 Largest and smallest insect·世界上有多少種昆蟲? How many species of insects in the world?
·中國已知多少種昆蟲? China has already Know insects?·昆蟲生活在哪些地方? Insects live in where?·食用昆蟲 Edible insects
·昆蟲的俗稱 Insects commonly known as·昆蟲簡介 About Insects·昆蟲綱 Insecta
·昆蟲的種類 Insect species·昆蟲的發育和繁殖 Insect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昆蟲的生活習性 Habits of insects
·昆蟲的呼吸器官 Insect respiratory·昆蟲的利與害 Lee and harmful insects·最大與最小的昆蟲 Largest and smallest insect
·世界上最長的昆蟲 World's longest insect·昆蟲發出聲音的原理 Sound principles of insect·昆蟲的俗稱 Insects commonly known as
·昆蟲的其他用途 Other uses of insects·英文解釋·法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分類詳情·更多結果...
kūn chóng kūn chóng
  明顯分節的小型無脊椎動物任何一種,包括昆蟲綱和其它(例如蜘蛛、蟎、蜱、蜈蚣、鼠婦)外表與昆蟲相似的成員
No. 2
  蟲類的統稱。《禮記·王製》:“昆蟲未蟄,不以火田。” 宋 文瑩 《玉壺清話》捲七:“身留於朝,願納圖貢,昆蟲草木,亦無所傷。”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十三日》:“大概因為昆蟲、蚊蚋很多的原故,公園中很少有電燈。”
No. 3
  節肢動物的一綱,身體分頭、胸、腹三部。頭部有觸角、眼、口器等。胸部有足三對,翅膀兩對或一對,也有沒翅膀的。腹部有節,兩側有氣孔,是呼吸器官。多數昆蟲都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發育階段。如蜜蜂、蚊、蠅、跳蚤、蝗蟲、蚜蟲等。
昆蟲簡介 About Insects
  昆蟲 (insect)
  通常是小型到極微小的有段動物,屬於節肢動物的成員之一。昆蟲最大的特徵就是身體可分為三個不同區段:頭、胸和腹。??們有六條相連接的腳,而且通常有兩對翅膀貼附於胸部。??們在希留利亞紀時期進化,而到石炭紀時期則出現有七十公分翅距的大型蜻蜓。??們今日仍是相當興盛的族群,已有超過一百萬的種類。
  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無論是個體數量、生物數量、種類與基因數,它們在生物多樣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蟲與人類的關係復雜而密切,有些昆蟲給人類造成深重的災難,有些種類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昆蟲綱insecta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綱。在漢語中,“昆”的意思之一是“衆多”、“龐大”;而“蟲”字所指的範圍甚廣,劉安、董仲舒的“五蟲說”和《大戴禮·易本命》中“蟲”為所有動物的總稱。1890年,方旭在《蟲薈》一書中把“羽、毛、昆、鱗、介”5類動物中的219種小動物歸為“昆蟲”類,“昆蟲”一詞纔具有近代概念。 西方語言中,“昆蟲”(entoma和insect,前者源於希臘語,後者源於拉丁語)最早包括的範圍也很廣。1602年,u.aldrovandi所寫的《昆蟲類動物》(de animalibus insectis)中“昆蟲”包括了節肢動物、環節動物、棘皮動物等;1758年,林奈(carl von linne,或carolus linnaeus)在其巨著《自然係統》(systema naturae)第10版中所命名的昆蟲綱insecta裏尚包括有蛛形綱、唇足綱等節肢動物。1825年,p.a.latreille設立六足綱hexapoda,纔將“昆蟲”規範為體分頭、胸、腹的六足節肢動物。
昆蟲綱 Insecta
  昆蟲綱不但是節肢動物門中最大的一綱,也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綱。全世界已知動物已超過150萬種,其中昆蟲就有100萬種以上(即占2/3)。而植物(包括細菌在內)的已知種類為33.5萬種左右,衹有昆蟲種類的1/3。要知道昆蟲的確切種類數是很睏難的,因為分類學家們還在不斷地描述新種,例如,根據imms統計,鱗翅目昆蟲(蛾、蝶類)到1931年止為8萬種,到1934年增至10萬種,到1942年以達到14萬種。昆蟲綱中最大的目是鞘翅目,種類已超過25萬種,而其中的象甲總科竟多到6萬種左右。
  昆蟲不但種類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一個螞蟻群體可多達50萬個個體。曾有人估計,整個螞蟻的數量可能會超過全部其他昆蟲的總數。小麥吸漿蟲大發生的年代一畝地有2592萬個之多。一棵樹可擁有成10萬的蚜蟲個體。在闊葉林裏每平方米的土壤中可有10萬頭彈尾目昆蟲
  昆蟲的分佈面之廣,沒有其他綱的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從赤道到兩極,從海洋、河流到沙漠,高至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瑪峰,下至幾米深的土壤裏,都有昆蟲的存在。這樣廣泛的分佈,說明昆蟲有驚人的適應能力,也是昆蟲種類繁多的生態基礎。
昆蟲綱繁榮發展的原因 Insecta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第一,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類群。飛行給昆蟲在覓食、求偶、避敵和擴大分佈等各方面都帶來莫大的好處。
  第二,昆蟲一般身體都比較小。體小衹需很少量的食物便可完成發育。例如,一張白菜葉能供上千頭蚜蟲生活,一粒米就可供幾頭米象生存。也正由於體小,可使食物成為它的隱蔽場所,從而獲得了保濕和避敵的好處。
  第三,昆蟲口器類型的分化,特別是從吃固體食物變成吃液體食物,大大擴大了食物範圍,並改善了同寄主的關係——在一般情況下,寄主不會因失去部分汁液而死亡,也不會反過來再影響昆蟲的生存。
  第四,昆蟲有驚人的生殖能力。這同體小發育快(即在單位時間內,可完成較多的世代)聯繫起來,成了昆蟲具有極高繁殖率的重要條件。因而在環境多變,天敵衆多的自然情況下,即使自然死亡率達到90%以上,昆蟲也能保持它一定的種群數量水平。
  在追溯昆蟲的起源中,人們找到了最古的昆蟲化石,發現於中泥盆紀的岩石內。換句話說,昆蟲在地球上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三億五千萬年了。而人類的出現,大概在近古代的第三紀,距今衹不過一百萬年。所以,在人類出現以前,昆蟲和它們所棲息的環境裏的一切植物和動物,已經建立了悠久的歷史關係。
昆蟲成為最繁盛的動物類群的原因 Insects become the most prosperous of the fauna of the reasons
  1.有翅能飛
  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一類,也是動物中最早具翅的一個類群,飛翔能力的獲得給昆蟲在覓食,求偶,避敵,擴散等方面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2.繁殖力強
  昆蟲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大多數昆蟲産卵量在數百粒範圍內,具有社會性與孤雌生殖的昆蟲生殖力更強,如果需要,1衹蜜蜂蜂後一生可産卵百萬粒,有人曾估算1頭孤雌生殖的蚜蟲若後代全部成活並繼續繁殖的話,半年後蚜蟲總數可達6億個左右。強大的生殖潛能是種群繁盛的基礎;
  3.體小優勢
  大部分昆蟲的體較小,不僅少量的食物即能滿足其生長與繁殖的營養需求,而且使其在生存空間,靈活度,避敵,減少損害,順風遷飛等方面具有很多優勢;
  4.取食器官多樣化
  不同類群的昆蟲具有不同類型的口器,一方面避免了對食物的競爭,同時部分程度地改善了昆蟲與取食對象的關係;
  5.具有變態與發育階段
  絶大部分昆蟲為全變態,其中大部分種類的幼期與成蟲期個體在生境及食性上差別很大,這樣就避免了同種或同類昆蟲在空間與食物等方面的需求矛盾;
  6.適應力強
  從昆蟲分佈之廣,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延續歷史之長等特點我們可以推知其適應能力之強,無論對溫度,饑餓,幹旱,藥劑等昆蟲均有很強的適應力,並且昆蟲生活周期較短,比較容易把對種群有益的突變保存下來。對於周期性或長期的不良環境條件,昆蟲還可以休眠或滯育,有些種類可以在土壤種滯育幾年,十幾年或更長的時間,以保持其種群的延續。
生物的命名與模式標本 The name and model biological specimens
  科學家們給每個他們研究過而又沒有記載過的生物都取一個拉丁學名,包括屬名和種名兩個拉丁字,稱為雙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學家林奈首創。定名所依據的標本稱為模式標本,其中指定一個為正模,其餘為副模。
昆蟲和人類的關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ects and humans
  自從地球上有了人,由於人要從自然中獲得生活資料,要改造自然,必然會出現同昆蟲爭奪資源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昆蟲也為人類提供了資源。因而人也就同昆蟲發生了密切的關係。
  昆蟲同人類的關係是十分復雜的,構成復雜關係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昆蟲食性的異常廣泛。根據前人的估計,昆蟲中有48.2%是植食性的;28%是捕食性的,捕食其他昆蟲和小型動物;2.4%是寄生的,寄生在其它昆蟲動物體外和體內:還有17.3%食腐敗的生物有機體和動物排泄物。這個為我們大致劃出了昆蟲的益害輪廓。但是這衹不過是個自然現象,而人的益害觀是從對人的經濟利益的觀點出發的,因而要復雜的多。下面就是昆蟲對人類的有害和有益方面分別進行討論。
怎樣識別昆蟲? How to identify insects?
  談到昆蟲,也許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彩色紛飛的蝴蝶,訪花釀蜜的蜜蜂,吐絲結繭的蠶寶寶,引吭高歌的知了,爭強好鬥的蛐蛐,星光閃爍的螢火蟲,身手矯健、形似飛機的蜻蜓,憨厚可愛的小瓢蟲,舉着一對大刀、怒目圓睜的螳螂,令人討厭的蒼蠅、蚊子、蟑螂等等。那麽,昆蟲還有哪些呢?吐絲的蜘蛛、蜇人的蝎子是不是昆蟲?馬陸、蜈蚣呢?對這些問題,你不一定能完全答出,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什麽樣的蟲纔算做昆蟲
  昆蟲和其它生物一樣,有着自己特殊的分類位置。它在動物界中屬於節肢動物門中的昆蟲綱。其主要特徵如下(仿彩萬志圖):
  (1)身體的環節分別集合組成頭、胸、腹三個體段,但不分部
  (2)頭部是感覺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對觸角,通常還有復眼及單眼;
  (3)胸部是運動中心,具3對足,一般還有2對翅;
  (4)腹部是生殖與代謝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內臟;
  (5)昆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一係列內部及外部形態上的變化,才能轉變為成蟲。這種體態上的改變稱為變態。
  (6)會鳴叫的昆蟲是雄性,雌性不會鳴叫
  因此,昆蟲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體軀三段頭、胸、腹,2對翅膀6衹足;1對觸角頭上生,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傢族。”
  有了昆蟲的概念,對前面的問題你現在已經知道了答案:蜘蛛、蝎子的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兩段,還長着8條腿,所以不是昆蟲。蜈蚣、馬陸的腿就更多了,幾乎每一環節(體節)上都有1~2對足,當然就更不是昆蟲了。
最大與最小的昆蟲 Largest and smallest insect
  從重量來說,世界上最重的昆蟲是熱帶美洲的巨大犀金龜(鞘翅目犀金龜科)。這種犀金龜從頭部突起到腹部末端長達155毫米,身體寬100毫米,比一隻最大的鵝蛋還大。其重量竟有約100剋,相當兩個雞蛋的重量。另外,巴西産的一種天牛(鞘翅目天牛科)體長也有150多毫米。但從體長來說,最長的昆蟲是生活在馬來半島的一種竹節蟲,其體長有270毫米,比一隻鉛筆還要長。
  世界上最小最輕的昆蟲是膜翅目纓小蜂科mymaridae的一種卵蜂alaptus magnonimus annandale,體長僅0.21毫米,其重量也極其輕微,衹有0.005毫剋。折算一下,20萬衹纔1剋,1000萬衹纔有一個雞蛋那麽重。
世界上有多少種昆蟲? How many species of insects in the world?
  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約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種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蟲種類僅100萬種,占動物界已知種類的2/3- 3/4。由此可見,世界上的昆蟲還有90%的種類我們不認識;按最保守的估計,世界上至少有300萬種昆蟲,那也還有200萬種昆蟲有待我們去發現、描述和命名。現在世界上每年大約發表1000個昆蟲新種,它們被收錄在《動物學記錄(zoological record)》中,所以,該雜志是從事動物分類的研究人員必須查閱的檢索工具。
  在已定名的昆蟲中,鞘翅目(甲蟲)就有35萬種之多,其中象甲科最大,包括6萬多種,是哺乳動物的10倍。鱗翅目(蝶與蛾)次之,有約20萬種。膜翅目(蜂、蟻)和雙翅目(蚊、蠅)都在15萬種左右。
  昆蟲不僅種類多,而且同一種昆蟲的個體數量也很多,有的個體數量大得驚人。一個螞蟻群可多達50萬個體。一棵樹可擁有10萬的蚜蟲個體。在森林裏,每平方米可有10萬頭彈尾目昆蟲。蝗蟲大發生時,個體數可達7~12億之多,總重量約1250~3000噸,群飛覆蓋面積可達500~1200公頃,可以說是遮天蓋日。
中國已知多少種昆蟲? China has already Know insects?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復雜,是世界上唯一跨越兩大動物地理區域的國傢,因而是世界上昆蟲種類最多的國傢之一。一般來說,我國的昆蟲種類占世界種類的1/10。世界已定名的昆蟲種類為100萬種,我國定名的昆蟲應該在10萬種左右,可目前我國已發現定名的昆蟲衹有5萬多種,要趕上世界目前的水平還任重道遠。況且,世界的昆蟲種類應該在300~1000萬種,所以我國應有昆蟲30~100萬種。由此可見,我國還有太多太多的昆蟲新種等待着有志研究昆蟲的朋友們去發現、命名、描述它們。
昆蟲生活在哪些地方? Insects live in where?
  昆蟲種類這麽多,因此,它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場所必然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有些昆蟲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能的表現很有研究價值。可以說,從天涯到海角,從高山到深淵,從赤道到兩極,從海洋、河流到沙漠,從草地到森林,從野外到室內,從天空到土壤,到處都有昆蟲的身影。不過,要按主要蟲態的最適宜的活動場所來區分,大致可分為五類。
  (1)在空中生活的昆蟲:這些昆蟲大多是白天活動,成蟲期具有發達的翅膀,通常有發達的口器,成蟲壽命比較長。如蜜蜂、馬蜂、蜻蜓、蒼蠅、蚊子、牛虻、蝴蝶等。昆蟲在空中活動階段主要是進行遷移擴散,尋捕食物,婚配求偶和選擇産卵場所。
  (2)在地表生活的昆蟲:這類昆蟲無翅,或有翅但已不善飛翔,或衹能爬行和跳躍。有些善飛的昆蟲,其幼蟲期和蛹期也都是在地面生活。一些寄生性昆蟲和專以腐敗動植物為食的昆蟲(包括與人類共同在室內生活的昆蟲),也大部分在地表活動。在地表活動的昆蟲占所有昆蟲種類的絶大多數,因為地面是昆蟲食物的所在地和棲息處。這類昆蟲常見的有步行蟲(放屁蟲)、蟑螂等。
  (3)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蟲:這些昆蟲都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質為食料。由於它們在土壤中的活動和對植物根的啃食而成為農業、果樹和苗木的一大害。這些昆蟲最害怕光綫,大多數種類的活動與遷移能力都比較差,白天很少鑽到地面活動,晚上和陰雨天是它們最適宜的活動時間。這類昆蟲常見的有螻蛄、地老虎(夜蛾的幼蟲)、蟬的幼蟲等。
  (4)在水中生活的昆蟲:有的昆蟲終生生活在水中,如半翅目的負子蝽、田鱉、龜蝽、劃蝽等,鞘翅目的竜虱、水龜蟲等。有些昆蟲衹是幼蟲(特稱它們為稚蟲)生活在水中,如蜻蜓、石蛾、蜉蝣等。水生昆蟲的共同特點是:體側的氣門退化,而位於身體兩端的氣門發達或以特殊的氣管鰓代替氣門進行呼吸作用;大部分種類有扁平而多毛的遊泳足,起劃水的作用。
  (5)寄生性昆蟲:這類昆蟲的體型比較小,活動能力比較差,大部分種類的幼蟲都沒有足或足已不再能行走,眼睛的視力也減弱了。有些寄生性昆蟲終生寄生在哺乳動物的體表,依靠吸血為生,如跳蚤、虱子等。有的則寄生在動物體內,如馬胃蠅。另一些昆蟲寄生在其它昆蟲體內,對人類有益,可利用它們來防治害蟲,稱為生物防治。這些昆蟲主要有小蜂、姬蜂、繭蜂、寄蠅等。在寄生性昆蟲中,還有一種叫做重寄生的現象。就是當一種寄生蜂或寄生蠅寄生在植食性昆蟲身上後,又有另一種寄生性昆蟲再寄生於前一種寄生昆蟲身上。有些種類還可以進行二重,或三重寄生。這些現象對昆蟲來說,衹是為了生存競爭的一種本能。
食用昆蟲 Edible insects
  提起昆蟲,人們就會想到螞蟻、蟋蟀、蜻蜓、螞蚱、蟬、毛毛蟲等各種奇形怪狀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捉來玩玩,觀賞一下未嘗不可,但要作為食物吃進肚中,可能就有很多人覺得難以想象,說不定還會惡心嘔吐。其實,昆蟲作為人類食物 吃的歷史源遠流長,世界上的許多國傢和地區,都有食用昆蟲的習慣。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地作為食物食用的昆蟲約有數十種。
  昆蟲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例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物質如各種????類,鉀、鈉、磷、鐵、鈣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人體所需的遊離氨基酸。根據資料分析,每100毫升的人血漿含有遊離氨基酸24.4--34.4毫剋,遠遠高出人血漿的遊離氨基酸含量。昆蟲體內的蛋白質含量也極高,烤幹的蟬含 有72%的蛋白質,黃蜂含有81%的蛋白質,白蟻體內的蛋白質比牛肉還高,100剋白蟻能産生500卡熱量,100剋牛網卻衹能産生竜活虎30卡熱量。
  昆蟲作為食品除了有上述優點外,還有世代短、繁殖快、容易獲取等特點。因而在野外遇險時,昆蟲往往是遇險者的首選食物,筆者自己在野外就吃過十餘種, 感覺味道還不錯。為使戶外活動愛好者對可食用昆蟲有一些瞭解,筆者在此列出 我國野外較易獲取,口感尚好的可食用昆蟲,捕捉及食用方法,供打算吃昆蟲的“勇敢者”參考。蟲名後標有“*”號者為首選食用昆蟲。吃昆蟲時,可根據當時自己的條件,選擇烤、燒、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食用。
  蝗蟲 食用其成蟲或幼蟲,各種蝗蟲包括蚱蜢均能食用。用帶樹葉的枝條撲打, 或用塑料薄膜平鋪在地上將蝗蟲驅趕到薄膜上,因薄膜光滑蝗蟲無法逃跑易於捕捉。
  螻蛄 食用其成蟲,徒手捕捉,或在夜間用燈光引誘。
  蟋蟀 食用成蟲,徒手捕捉或用樹枝撲打。
  螽斯 又叫蟈蟈,捕捉方法與蟋蟀相似。
  傢蠶、柞蠶 主要食用蛹,係傢養昆蟲,野生的不易遇見。
  蛾類 包括天蛾、刺蛾、夜蛾、螟蛾各種蛾類,由於其幼蟲體表多長毛,外貌醜陋,一般多選擇吃蛹。
  蝶類 各種蝶蛹均能食用,幼蟲子較蛾類幼蟲而言,大多數種類不長毛,也可食用。
  白蟻 食用成蟲和卵,尋找蟻穴掘取。白蟻分為生活在樹木中和土壤裏兩大類型,樹犧的白蟻體色純白,食用沒有異味。而地犧白蟻多為棕褐色,食用時有 一點怪味。
  螞蟻 食用成蟲、幼蟲、蛹、卵,尋找蟻穴掘取,或用食物誘捕。食用螞蟻要特別註意螞蟻中臭蟻科的種類有毒,不可食用。臭蟻個體小,尾部上翹,有異味,易與其它螞蟻區別。
  蟬* 食用成蟲,用樹枝撲打或用膠桿粘。在南方一些山野的河灘邊有時可見到飲水後死亡的蟬大量聚集在一起,可以收集。
  蜻蜓 成蟲、幼蟲均可食用,成蟲用樹枝撲打,或膠粘,也可用網捕。幼蟲用網具在水中捕撈。
  負子蝽 食用成蟲,用網具在水中捕撈。
  石蠶 食用幼蟲,幼蟲生活於溪流中,用絲將幾塊石頭粘在一起構成犧身之處,徒手在水中撈取石蠶的石窩,捉取幼蟲。
  天牛 食用幼蟲,幼蟲生活在木材裏,蛀木為生,選擇多蟲眼的枯樹枝將其劃開,尋找幼蟲。
  螳螂 食用成蟲、幼蟲,用手直接捕捉成蟲或幼蟲,螳螂卵也可食用。
  竜虱 成蟲、幼蟲均可食用,用網具在池塘、河流裏撈取。
  蜂類 包括鬍蜂、黃蜂、蜜蜂,食用成蟲、幼蟲和蛹。找到蜂巢後用火燒死成蟲
  後,纔可收集幼蟲和蛹。收集蜂類即使用火燒也有被蟄傷的危險,要選在夜間進 行,多準備幾支火力猛然的火把,同時將自己的頭、手用厚衣服或其他物品保護起來。
  在野外活動中,蚯蚓、蜘蛛、螃蟹、蝦也常被作為食物,但它們都不在昆蟲之列,故不在此述及。
昆蟲的俗稱 Insects commonly known as
  兒時庭院裏的昆蟲
  鄧元昌
  老北京民居沒有樓房,平房四合院無論大小都有個院子,大一點的還有個小花園,除了用磚漫成的甬路外都是土地,種些樹木花草,也長出許多雜草野花,有各種各樣的小昆蟲生活在那裏,為我們的兒時平添許多樂趣。時過一個甲子,現在再難見到他們,回憶起來還很想念。那些小昆蟲,有的可愛,有的可怕;有的是叫做“益蟲”,有的視為“害蟲”,有的不知道算是益蟲還是害蟲。相信那時與他們相伴的孩子誰也不會忘記它們。
  螢火蟲:夏夜遊弋於院墻角落裏的螢火蟲,像流動着的小燈籠閃着黃緑色的光。他們飛得很從容,美麗而優雅,讓你不忍心粗暴地傷害它們。早就聽大人說過:古時有個窮苦的讀書人,晚上把他們收集起來藉光讀書的故事,留下了“囊螢映雪”的佳話。
  臭大姐:學名是叫椿象吧?她會飛,大約指甲蓋大小,渾身黑灰,衹翅膀下有點粉紅色,不知何以稱為大姐,其實一點也不好看,而且有無比的臭味,粘到手上半天也洗不掉。她有這招防身本領,足以讓不懷好意的東西退避三捨。
  吊死鬼:學名槐蠶。過去北京四合院宅門前大多一邊種一棵槐樹。夏天開白花香透一條鬍同,但是愛長虫子,就是吊死鬼。他用一根長絲吊在半空中,大人討厭他,往往經過樹蔭下覺得脖子一涼,用手一摸軟軟的是一條蟲子,嚇一跳。小孩喜歡它,托在手上涼涼的,他會一屈一伸一拱一拱地嚮前爬行。後來在“文革”當中的“批林批孔”時纔知道,林彪用韜晦之計叫做“尺蠖之屈,是為伸也”,理解這句話有了形象的依據。現在,當我看到世界名牌鐘錶“歐美加”彎麯的標志時,也會馬上想到那條緑色的小蟲子。
  洋拉子:北京的棗樹很多,棗雖好吃,洋拉子很可怕。他有偽裝術,淺緑色的和半個青棗差不多,軟軟的又像馬鱉,渾身有細絨毛,一旦粘到手上身上,又紅又腫奇癢無比,須用一塊面團,最好是嚼過的口香糖,把看不見的細毛毛粘出來纔好些。
  螞蟻:他們一天到晚總是忙忙叨叨地在路上奔波,我喜歡蹲在地上跟着看,看他們到底要幹什麽,看他們是怎樣把比自己身體大一兩倍的東西拉回傢。還有一種個頭比較大的叫“瘋螞蟻”,腿挺長,爬得也快,東一頭,西一趟,有時忽然停下來,環顧左右,好像漫無目地。若拿一個衛生球在地上畫個圈,他就像遇到“鬼打墻”,半天走不出去。一旦衝出去,暈頭轉嚮像喝醉了一樣,怕是找不到傢了。螞蟻打仗是一種壯觀而慘烈的景象:黑壓壓的一團一片,沉默着互相撕咬,仗打完了,剩下死蟻遍地,他們為了什麽?
  竈馬:那時廚房做飯用磚砌的竈火,晚上封火晝夜不滅,並在火眼旁邊砌進一個細長的小水缸,叫“塘罐”,利用餘溫做熱水,洗臉或刷碗用,是一個很好的節能辦法。鼕天裏也很暖和的廚房便生出許多竈馬,據說那是竈王爺的馬。竈馬與蛐蛐長相相仿,但體小色黃,不及蛐蛐健壯漂亮和好鬥,叫聲也不響亮。聲色不佳的竈馬,以他們的不起眼,纔沒有像蛐蛐那樣的命運:被人養在罐裏並挑撥他們互相爭鬥取樂。那時廚房似乎沒有現在流行的蟑螂,不知蟑螂是什麽時候引進的,他比竈馬討厭多了。
  磕頭蟲:體長約1.5釐米,黑色,頭尖尖的很硬。拿着他放在指甲蓋上,他就會把頭磕嚮指甲蓋啪啪作響,小小的東西,脖子竟有那麽大勁。小昆蟲們大都有一種裝死的本領,遇到危險時便裝死躺下,甚至仰面朝天,一動不動和真的一樣。呆一會兒自覺風險已過,翻過身來撒腿就跑,不料小小東西也有如此心計。
  水牛(兒):蝸牛的昵稱,他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銀色的亮綫,順着亮綫就可以找到它。那兩衹犄角十分敏感,輕輕一碰便羞澀地縮進去,樣子溫柔可愛。孩子們會為她歌唱:“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兒)後出頭(兒)喂,你爹,你媽,給你買燒肝(兒)燒羊肉去嘞……”不知蝸牛與燒羊肉有什麽關係,但那時也算是流行歌麯。
  土鱉:許多蟲子分不出公母,土鱉卻很明顯:公的個小,有翅膀,母的甚至像銀元那麽大,沒翅膀,一個圓形的蓋子扣住全身,造型很簡練。把它翻過來,他會用爪兒使勁頂地,努力讓自己正位,那樣子笨拙但執著。
  聽大人說土鱉可以入藥,而且是母的,真不敢想象那是什麽味?怎麽喝?!
  屎殼郎:學名蜣螂。“屎殼郎碰上拉稀的——白來一趟”,詞雖不雅,但把它們的生活狀況說得生動有趣,所以孩子們沒有捉屎殼郎玩的。如果趕上他們正在專心緻志地工作,那是很好看的,你會欣賞到他們的聰明才智,協作與敬業精神。
  馬蜂:形容健壯的小夥子細腰乍背叫“馬蜂腰”,馬蜂腰實在太細了,像用一根小棍連接着上下身。孩子們很怕它,越怕它越喜歡捅馬蜂窩,找刺激,現在纔想到,外出回來的馬蜂們不見了自己的傢和馬蜂兒子該多麽難過!
  天牛:一種個頭較大會飛的硬殼蟲子,渾身黑亮黑亮的,最好看的是那兩衹細長而嚮外彎麯的犄角,黑白色相間,非常獨特。它很有勁,所以叫天牛吧,套上一根綫繩可以拉動玩具小木車,“天牛拉大車”成了孩子們有名的遊戲。
  螞蚱:即蝗蟲,他們若成了災很可怕,城裏的孩子沒見過。螞蚱的腿很好看,大腿粗壯像一個倒挂琵琶,小腿極細,彈跳力特強。在田徑場上,你看跑跳運動員的大腿就是這個樣子。
  刀螂:即螳螂,你若發現草叢中的刀螂,它往往是站起來舉着帶刺齒的雙臂,前後微晃着嚮你示威,那是螳螂拳標準的架勢。
  呱嗒扁:這種顔色碧緑,身材修長,頭部尖尖很像協和式飛機的傢夥很好看,但說不準他的大名叫什麽。因其飛行時呱嗒呱嗒作響,所以叫呱嗒扁吧。也正因如此,常常暴露自己而遭到逮捕,他的響聲是為了什麽呢?
  老琉璃:北京人把蜻蜓叫老琉璃,金黃色的(也少有紅色,緑色和黑色的),像北京古城特有的黃色琉璃瓦一樣閃光發亮,故此得名吧。夏天捉蜻蜓玩是兒時的一大樂趣,他們十分機警,速度與急轉彎都非常快,還能空中懸浮,能捉到他又不損傷那對精巧的翅膀,就很不易。你若把手指尖放在它嘴邊,他會咬你,但不疼,癢癢的很好玩。
  蝎子:磚頭,煤塊,花盆地下潮濕陰涼的地方都是蝎子藏身的所在,各種小動物中,它算是最可怕的,避之猶恐不及,一般不去招惹他。後來在山東某地吃飯,端上來一盤當地名菜,炸蝎子,深褐色已經是面目全非了,很多人仍覺心有餘悸不敢碰它。
  錢竜:多足蟲,俗名叫錢串子。體色金黃,又有一大串腿腳而得名。可能是腿多的緣故,爬起來十分平穩如同遊動,有時在臥室的墻壁上也能看到它,不知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他到底有多少條腿?從來沒有機會細數。《紅樓夢》中說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見過蜈蚣、蚰蜒這類的多足昆蟲就會有形象的體會。近幾年在電視上常看到大學生賽艇比賽航拍的畫面,那模樣就很像“錢串子”。
  蜘蛛:老北京人住房和庭院挺講究,但厠所十分簡陋,多在外院一角,稱為“茅房”,可想而知。棚頂常挂馬蜂窩,墻角或結蜘蛛網。小時候常蹲在那裏觀察蜘蛛的作為:一隻蒼蠅撞在網上,急得嗡嗡直叫,努力掙紮,脫不得身。穩坐中軍帳的蜘蛛迅速作出判斷,衝過去用絲綫把獵物團團纏繞,像一個小蠶繭。第二天再來看時,那衹蒼蠅已經剩個空殼。
  蝎虎子:即壁虎,有一句俏皮話雲:“蝎虎子掀門簾——露一小手”,細看那小手軟軟的也確實可愛。他還有一種“壯士斷腕”的精神,遇到危險,果斷地把尾巴留下,那段尾巴在地上擺來擺去吸引敵人眼球,趁此機會自己溜之大吉,慢慢再長出一條新的。生物課上知道那叫“再生能力”,不衹蝎虎子有。看來隨着基因科技的發展,也許不久人類也會像蝎虎子一樣有再生能力了。
  燕模虎:北京人把蝙蝠叫燕模虎,當然他們已經不算昆蟲了。夏天傍晚,院子上空常看到他們飛來飛去,捕捉蚊子等小飛蟲吃。據說你若往空中扔一隻鞋,他會鑽進鞋裏掉下來。經試驗,他真的一頭飛衝過去,好像要看個究竟,但不會傻到要鑽進鞋裏去,鞋倒是經常上房。京劇《打漁殺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教師爺要打蕭恩,蕭恩說:“老漢幼年間聽說打架,如同穿新衣過新年的一般,如今老了,打不動了。”教師爺回了一句歇後語:“你這是‘二姑娘逮燕模虎——撇鞋’”。撇鞋(鞋讀輕聲),北京的老土話,甩閑話的意思,今天已經難以理解,這句俏皮話也就消失了。
  【昆蟲的分類階元】
  分類階元(taxonomic,category)
  高到低
  1.界(kingdom)
  2 .門(phylum)
  亞門(subphylum)
  總綱(superclass)
  3.綱(class)
  亞綱(subclass)
  部( cohort)
  總目(superorder)
  4.目(order)
  亞目(suborder)
  總科(superfamily)
  5.科(family)
  亞科(subfamily)
  族(tribe)
  亞族(subtribe)
  6.屬(genus)
  亞屬(subgenus)
  7. 種(species)
  亞種(subspecies)
昆蟲簡介 About Insects
  昆蟲 (Insect)
  節肢動物門的一綱,身體分頭、胸、腹三部,頭部有觸角、眼、口器等。胸部有足三對,翅膀兩對或一對,也有沒翅膀的。腹部有節,兩側有氣孔,是呼吸器官。多數昆蟲都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發育階段,如蒼蠅、傢蠶、蝴蝶等。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Insecta)是有口器(上齶一對,下齶兩對,第二對沿中綫愈合,形成下唇)、眼和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通常還有一或兩對翅;腹部分節所有種類動物的通稱。昆蟲綱是動物界中最大的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中最大的一綱。昆蟲像其他節肢動物一樣,體分節,附肢有主節,具有外骨骼。鑒別特徵為︰頭部有口,無步行肢,生殖孔接近肛門;在發育中通常有變態現象。
  世界的昆蟲種類大約有1000萬種以上,而現在已被人類認知的昆蟲大約100萬種,衹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昆蟲通常是中小型到極微小的無脊椎生物,是節肢動物的最主要成員之一。昆蟲最大的特徵就是身體可分為三個不同區段:頭、胸和腹,它們有3對足,而且通常有兩對翅膀貼附於胸部。它們在希留利亞紀時期進化,而到石炭紀時期則出現有七十公分翅距的大型蜻蜓。它們今日仍是相當興盛的族群,已有超過一百萬的種類。
昆蟲綱 Insecta
  昆蟲綱不但是節肢動物門中最大的一綱,也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綱。全世界已知動物已超過150萬種,其中昆蟲就有100萬種以上(即占2/3)。而植物(包括細菌在內)的已知種類為33.5萬種左右,衹有昆蟲種類的1/3。要想知道昆蟲的精確種類數是很睏難的,因為分類學家們還在不斷地發現新種,例如,根據Imms統計,鱗翅目昆蟲(蛾、蝶類)到1931年止為8萬種,到1934年增至10萬種,到1942年以達到14萬種。昆蟲綱中最大的目是鞘翅目,種類已超過25萬種,而其中的象甲總科竟多到6萬種左右。
  昆蟲不但種類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一個螞蟻群體可多達50萬個個體。曾有人估計,整個螞蟻的數量可能會超過全部其他昆蟲的總數。小麥吸漿蟲大發生災害的年代一畝地有2592萬個之多。一棵樹可擁有成10萬的蚜蟲個體。在闊葉林裏每平方米的土壤中可有10萬頭彈尾目昆蟲
  昆蟲的分佈面之廣,沒有其他綱的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從赤道到兩極,從海洋、河流到沙漠,高至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瑪峰,下至幾米深的土壤裏,都有昆蟲的存在。這樣廣泛的分佈,說明昆蟲有驚人的適應能力,也是昆蟲種類繁多的生態基礎。
  鞘翅目是昆蟲綱中的第一大目,通稱“甲蟲”。種類有330000種以上,占昆蟲總數的40% 。在我國記載7000餘種。它們的前翅呈角質化,堅硬,無翅脈,稱為“鞘翅” 因此而得名。外骨骼發達,身體堅硬,因此能夠保護內臟器官。體型的變化甚大。此類昆蟲的適應性很強。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廣:分為植食性--各種葉甲、花金龜,肉食性--步甲、虎甲, 腐食性--閻甲,中華弧麗金龜 Popillia quadriguttata屍食性--葬甲,糞食性--糞金龜。本類群屬完全變態, 幼蟲因生活環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種形態;蛹絶大多數是裸蛹,稀有被蛹。
  鱗翅目是昆蟲綱中第二大的目,由於身體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鱗片而得名。蝴蝶是一類日間活動的鱗翅目昆蟲,通常可以從它們明亮的色彩和棒狀的觸角,以及它們休息的方式--四翅合攏,樹立於背上來辨別。蝴蝶的後翅基部擴大而有力,在飛行時支持並連接着前翅。世界上蝴蝶已知種類有17000種左右,都是惹人矚目的昆蟲。我國的蝴蝶種類有1300餘種,北京有170多種。蝴蝶屬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等階段。幼蟲多以植物為食,成蟲則 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蛾類是鱗翅目中最大的類群,占到鱗翅目種類的9/10左右。蛾類的外觀變化很多,難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數蛾類夜間活動,體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動,色彩鮮豔的種類。不過,蛾類觸角和蝴蝶有所區別--它們沒有棒狀的觸角末端,而是呈現絲狀、羽毛狀等其它樣式;另外大多數蛾類的前後翅是依靠一些特殊連接結構來達到飛行是的翅膀連接的--翅繮和翅軛的存在,使得蛾類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區別方式。蛾類同樣是完全變態昆蟲,由於幼蟲的寄主很多是人類的食物來源,蛾類也就成為了和人類關係更為密切的昆蟲類群。
  碧鳳蝶 Papilio bianor Cramer蜻蜓目在昆蟲綱中是比較原始的類群,也是較小的一個目。蜻蜓目分為三個亞目: 差翅亞目統稱“蜻蜓”;均翅亞目統稱“蟌”以及發現於日本和印度的兩種間翅亞目昆蟲。全世界約有5000種,我國有300多種。蜻蜓身體粗壯,休息時翅膀平展於身體兩側;蟌身體細長,休息時翅膀束置於背上。間翅亞目則擁有粗壯的身體和 束置於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屬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水蠆”在水中營捕食性生活。 成蟲也為肉食性種類,捕食小型昆蟲,飛行迅速,性情兇猛。
  雙翅目包括蚊、蜢、蚋、虻、蠅等,是昆蟲綱中較大的目。由於成蟲前翅為膜質,後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雙翅目分為長角、短角和環裂三個亞目。長角亞目的觸角在6節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較低等的類群;短角亞目觸角 在5節以下,一般3節,通稱“虻”;環裂亞目就是我們通稱的“蠅”。
  膜翅目的特徵明顯,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後翅連接靠翅鈎完成等。 本類群分佈很廣,已知種類100000多種,估計至少250000種,包括各種蟻和蜂。 根據腹部基部是否縊縮變細,分為廣腰亞目和細腰亞目。廣腰亞目是低等植食性類群,包括葉蜂、樹蜂、莖蜂等類群;細腰亞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種類,包括蟻、黃蜂和各種寄生蜂等。
  中華稻緣蝽 Leptocorisa chinensis半翅目,也叫異翅目。此類昆蟲通稱“椿象”。已知有38000餘種,是昆蟲綱中的主要類群之一。 半翅目昆蟲的前翅在靜止時覆蓋在身體背面,後翅藏於其下。由於一些類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為“半鞘翅狀”而得名。口器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動物的體內汁液為食。屬不完全變態昆蟲。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敵害會噴射出揮發性臭液。因此也被成為“臭蟲”。
  直翅目是一類較常見的昆蟲,包括螽蟖、蟋蟀、螻蛄、蝗蟲等,全世界已知20000種以上,分佈很廣。成蟲前翅稍硬化,稱為“覆翅”,後翅膜質。本類群 為不完全變態,若蟲和成蟲多以植物為食,對農、林、經濟作物都有為害;少數種類為雜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較原始的昆蟲類群,起源於原直翅目,在上石炭 時期已經分成了觸角較長的螽蟖類,和觸角較短的蝗蟲類。其中很多種類由於鳴叫或爭鬥的習性,成為傳統的觀賞昆蟲,比如鬥蟋和螽蟖。
  其它昆蟲: 六足總綱包括原尾綱、彈尾綱、雙尾綱和昆蟲綱。
  昆蟲綱除了上述的7個目以外還有其它24個目,共計31個目。昆蟲綱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但是擁有外骨骼、三對足是它們的共同特徵。其中許多種類 是我們熟識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歌聲嘹亮的同翅目--蟬;捕食 兇猛的螳螂目--螳螂;無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討厭的虱目--體虱, 蚤目--人蚤等等。不管你喜歡與否,它們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昆蟲的種類 Insect species
  已知約100萬種,占已知動物種類的3/4,在陸生動物中占優勢。昆蟲學家估計現存種類實際在200萬~500萬種之間。種類最多的目為鞘翅目(Coleoptera,甲蟲)、鱗翅目(Lepidoptera,蝶、蛾)、膜翅目(Hymenoptera,蜂、蟻)和雙翅目(Diptera,蠅、蚊)。大多數昆蟲小型,長一般不到6公釐,但大小相差懸殊。有些極小,如寄生蜂;而某些熱帶昆蟲則相當大,長可達16公分。許多種類的兩性結構不同。如捻翅目(Strepsiptera)的雌蟲僅成一個充滿了卵的不活動的袋狀構造,而雄蟲有翅,非常活躍。生殖方式不同,生殖力強。某些昆蟲(如蜉蝣)衹在幼蟲期取食,而成體不取食。社會昆蟲中,蟻後和螱後(白蟻後)可以活50年以上。而有的蜉蝣成蟲的壽命不到兩小時。生活習性不一。分佈密度差異極大,在一濕土中昆蟲可多達400萬衹,但在同一範圍內也許衹能偶爾見到一隻蝴蝶、熊蜂或甲蟲等大昆蟲。從沙漠到叢林、從冰原到寒冷的山溪到低地的死水塘和溫泉,每一個淡水或陸地棲所,衹要有食物,都有昆蟲生活。有許多生活在????度高達海水的1/10的鹹淡水中,少數種類生活在海水中。有的雙翅目幼蟲能生活於原油池中,取食落入池中的昆蟲昆蟲卵殼上通常有呼吸孔,並在殼內形成一個通氣的網絡。有些昆蟲的卵黏在一起形成卵鞘。有的昆蟲以卵期度過不良環境。如某些蚱蜢以卵度過乾旱的夏季,待潮濕時再行發育。在乾燥條件下伊蚊的卵在發育完成後進入一個休眠期,如放入水中,迅速孵化。
昆蟲的發育和繁殖 Insect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幼蟲的孵出通過不同途徑。如蛾、蝶類動物咬破卵殼而出;蚤有孵化刺,用刺在殼上切一縫;有的推掉卵殼上的卵蓋而出卵。幼蟲孵化時能吞入空氣,以便用力掙出卵殼;在孵出後到表皮硬化前,繼續吞氣,擴張自身。表皮一旦硬化,便不能再長,衹有通過一係列蛻皮,在蛻去舊皮,長出較大的新皮之際才能長大。蛻皮時,體形可能驟變。多數原始的無翅昆蟲,如衣魚,在長大為成蟲的過程中身體結構幾乎沒有變化,稱為無變態昆蟲。而蚱蜢(直翅目〔Orthoptera〕)、蝽(異翅目〔Heteroptera〕)和蚜蟲(同翅目〔Homoptera〕),起初體形不變,直到最後纔變成有翅的成蟲,生殖器也發育成熟,稱不完全變態。高等的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雙翅目屬於全變態,幼蟲完全不像成蟲;幼蟲經一係列蛻皮,變化較小,然後變蛹,再變為成蟲。幼蟲的形狀多種多樣,可分為5型︰蠋型(蛾、蝶類動物)、蠐螬型、衣魚型(蛃型)、叩頭蟲幼蟲型和蛆型。蛹分為被蛹(附肢不同程度地緊貼在體上)、離蛹(附肢不緊貼在體上)和圍蛹(本質上是離蛹,但被幼蟲皮所形成的囊包圍)。蛻皮和變態都受激素的控製。蛻皮是由腦中的神經分泌細胞産生的激素發動的。這種激素作用於前胸的一個內分泌腺——前胸腺,前胸腺産生蛻皮激素,作用於真皮層,刺激生長和形成表皮。變態同樣受激素控製︰在整個幼蟲階段,腦後有一個小腺體叫咽側體,分泌保幼激素。衹要血液中有保幼激素,正在蛻皮的真皮細胞産生幼蟲表皮。至最後一齡幼蟲時不再産生保幼激素,於是昆蟲變態成為成蟲。在全變態昆蟲中,蛹在有極少量保幼激素的情況下發育。滯育雖然在任何蟲期都能發生,但在蛹期最為常見。在溫帶,許多昆蟲以蛹期越鼕。
  除了發育時形態的變化外,許多昆蟲成蟲有多態現象。例如︰工蟻和後蟻,工蜂和後蜂均不同;白蟻有兵蟻、繁殖蟻和持續的幼蟲;蚜蟲成蟲則有無翅和有翅之分;有些蝴蝶有引人註目的季節兩態性。這些差別可解釋為︰每一種的每個成員的基因中都有發育成不同型的能力,由於環境刺激引起特定的發育途徑。激素或許是控製這些變化的環節。多數昆蟲營有性生殖。蝴蝶的視力很重要,雌蝶的色澤在飛行中能吸引同種的雄蝶。蜉蝣和有些蠓的雄蟲成群飛舞吸引雌蟲。某些雌甲蟲的部分脂肪體形成一個發光的器官吸引雄蟲。雄蟋蟀和蚱蜢發聲吸引雌蟲,雄蚊則被雌蚊飛行時發出的聲音所吸引。但最重要的是氣味。大多數雌蟲分泌信息素引誘雄蟲,雄蟲同樣地也能産生吸引雌蟲的氣味。
  交配和産卵需要適當的溫度和營養。對蛋白質尤其需要,鱗翅目的成蟲衹吃糖和水,幼蟲時貯備下必需的蛋白質。溫度和營養常影響激素的分泌。産卵時通常需要保幼激素或來自神經分泌細胞的激素。沒有這些激素,則生殖中斷。這些現象在鼕季見於馬鈴薯甲蟲。少數昆蟲雄蟲罕見,由雌蟲進行孤雌生殖。溫帶的蚜蟲在夏季衹産生營孤雌生殖的雌蚜,胚胎在母蚜內發育(胎生)。某些癭蚊幼蟲的卵巢中卵母細胞能在孤雌情況下開始發育,幼體破壞母蟲體壁逸出,這叫幼體生殖。
昆蟲的生活習性 Habits of insects
  陸生昆蟲在環境太熱時尋找一個陰涼潮濕的處所。如暴露在陽光下,它使自己處於體表受熱面積最小的位置。如太冷,昆蟲留在陽光下取暖。許多蝴蝶在飛行前需展翅收集熱量。蛾在飛行前震動翅或抖動身體,並藉毛或鱗片在身體周圍形成一層空氣絶緣層保住體熱。最適於飛行的肌肉溫度是38~40℃(100~104℉)。在嚴寒時,身體結凍是對昆蟲最大的危險。在寒冷地區能越鼕種類稱為耐寒昆蟲。少數昆蟲能忍受體液中出現冰晶,不過在這種情況下細胞內含物可能並未凍結。但大多數昆蟲的耐寒意味著阻止冰凍。抗凍作用部分是由於集聚了大量的甘油作為抗凍劑;部分是由於血液中的物理變化,溫度遠在冰點之下而仍不凍。防乾旱包括堅硬的防水蠟以及擴大貯水的機製。水生昆蟲除了步足發生顯著的變化而適於遊泳外,主要適應性變化在於呼吸。有的升到水面呼吸。蚊衹利用呼吸管末端的最後一對腹氣孔吸氣。竜蝨在鞘翅與腹部之間有一貯氣室。呼吸空氣的昆蟲在體表的毛間形成空氣層,作用如鰓,使它能從水中取得氣,延長潛水的時間。水中的昆蟲幼蟲直接從水中得氣。搖蚊幼蟲整個表皮層有豐富的氣管。毛翅目(Trichoptera)和蜉蝣目(Ephemeroptera)幼蟲有氣管鰓。大型的蜻蜓幼蟲鰓在直腸內,水從肛門進出提供氧氣。
昆蟲的呼吸器官 Insect respiratory
  昆蟲沒有鼻子,它們怎麽呼吸呢?原來昆蟲是用氣管呼吸的,它們有特殊的呼吸係統,即由氣門和氣管組成的器官係統,氣門相當於它們的“鼻孔”。
  在昆蟲的胸部和腹部兩側各有一行排列整齊的圓形小孔,這就是氣門。氣門與人的鼻孔相似,在孔口布有專管過濾的毛刷和篩板,就像門柵一樣能防止其他物體的入侵。氣門內還有可開閉的小瓣,掌握着氣門的關閉。氣門與氣管相連,氣管又分支成許多微氣管,通到昆蟲身體的各個地方。昆蟲依靠腹部的一張一縮,通過氣門、氣管進行呼吸。
  昆蟲能高度適應陸生環境,原因之一就是具備了這種特殊的呼吸係統。螞蟻、蝗蟲、螳螂、蝴蝶、蜜蜂、蚊子、蒼蠅等各類陸生昆蟲都是以這種方式進行呼吸的。
  生活在水中的昆蟲也是用氣門進行呼吸的。像蜻蜓、蜉蝣的幼蟲長期適應水生環境,還形成了一種新的呼吸器官——氣管腮,能像魚一樣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昆蟲的利與害 Lee and harmful insects
  昆蟲在自然生態中起重要作用。它們幫助細菌和其他生物分解有機質,有助於生成土壤。昆蟲和花一起進化,因為許多花靠蟲傳粉。某些昆蟲提供重要産品,如蜜、絲、蠟、染料、色素,因而對人有益,但由於取食各類有機物,對農業造成巨大危害。害蟲毀壞自然界或貯存的𠔌物或木材,在𠔌物、傢畜和人之間傳播微生物。
最大與最小的昆蟲 Largest and smallest insect
  皇蛾僅分佈在東南亞,是最巨大的蛾。它的翼面有400平方釐米之廣,翼展可達30釐米。英文名中的“Atlas”,因為其翼面圖案形似地圖;前翅末端部分像蛇的頭部,以此來威懾捕食者。成蟲沒有口器,僅靠幼蟲時代殘存在體內的脂肪生存,生命大概衹有一到兩周。雌蛾通過腹部末端的腺體分泌激素,而雄蛾即使在幾公裏外的順風處,仍能感應到。成蟲迅速交配。之後,雌蛾産卵,消耗完體內的脂肪之後便死去。
  從重量來說,世界上最重的昆蟲是熱帶美洲的巨大犀金龜(鞘翅目犀金龜科)。這種犀金龜從頭部突起到腹部末端長達155毫米,身體寬100毫米,比一隻最大的鵝蛋還大。其重量竟有約100剋,相當兩個雞蛋的重量。另外,巴西産的一種天牛(鞘翅目天牛科)體長也有150多毫米。但從體長來說,最長的昆蟲是生活在馬來半島的一種竹節蟲,其體長有270毫米,比一隻鉛筆還要長。
世界上最長的昆蟲 World's longest insect
  尖刺足刺竹節蟲
  英:Giant Walking Stick
  學名:Phobaeticus serratipes世界上最長的昆蟲
  分佈:新加坡、馬來西亞
  這種昆蟲應該可以看做是可作為寵物的熱帶昆蟲的最佳候選之一。竹節蟲目(Phasmatodea)這個詞來自於希臘單詞“phasma”。意為“幽靈”,形象地說明了此類昆蟲有將自己擬態成周圍枝條或樹葉的能力。它可達兩英尺(約61cm)的身長使它成為昆蟲王國中的最長者。許多種類的雌性竹節蟲獨居,無性繁殖。竹節蟲為素食昆蟲,但是在蛻皮期間,它們也會吃掉自己蛻掉的皮。當它們意識到危險的時候,它們通常會掉到地上裝死,或者長時間的搖擺不定。
  世界上最小最輕的昆蟲是膜翅目纓小蜂科Mymaridae的一種卵蜂Alaptus magnonimus Annandale,體長僅0.21毫米,其重量也極其輕微,衹有0.005毫剋。折算一下,20萬衹纔1剋,1000萬衹纔有一個雞蛋那麽重。
昆蟲發出聲音的原理 Sound principles of insect
  昆蟲的發音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飛行、取食、求偶活動産生。
  人類能夠聽到的振頻為20~20000Hz。 蝶類為7~13Hz;蒼蠅為147~220Hz ;蚊類飛行時拍打翅膀的振頻約594Hz;因此我們衹能聽到蒼蠅和蚊拍打翅膀的聲音。
  (二)身體撞擊其他物體産生。
  如竊蠹頭部敲擊隧道壁發出的聲音,某些種類的雄性擬步甲求偶時利用腹片摩擦雌性胸部的瘤發出尖銳聲音。
  (三)昆蟲本身的特殊發音器官産生。
  (1)摩擦發音。
  發音器的兩部分互相摩擦而發音。如蟋蟀、螽斯、蝗蟲、螻蛄、蝽、天牛、金龜子等。
  (2)膜振動發音。
  同翅目、半翅目、鱗翅目的部分種類具有此種發音方式。
昆蟲的俗稱 Insects commonly known as
  老北京民居沒有樓房,平房四合院無論大小都有個院子,大一點的還有個小花園,除了用磚漫成的甬路外都是土地,種些樹木花草,也長出許多雜草野花,有各種各樣的小昆蟲生活在那裏,為我們的兒時平添許多樂趣。時過一個甲子,現在再難見到他們,回憶起來還很想念。那些小昆蟲,有的可愛,有的可怕;有的是叫做“益蟲”,有的視為“害蟲”,有的不知道算是益蟲還是害蟲。相信那時與他們相伴的孩子誰也不會忘記它們。
  螢火蟲:夏夜遊弋於院墻角落裏的螢火蟲,像流動着的小燈籠閃着黃緑色的光。他們飛得很從容,美麗而優雅,讓你不忍心粗暴地傷害它們。早就聽大人說過:古時有個窮苦的讀書人,晚上把他們收集起來藉光讀書的故事,留下了“囊螢映雪”的佳話。
  臭大姐:學名是叫椿象吧?她會飛,大約指甲蓋大小,渾身黑灰,衹翅膀下有點粉紅色,不知何以稱為大姐,其實一點也不好看,而且有無比的臭味,粘到手上半天也洗不掉。她有這招防身本領,足以讓不懷好意的東西退避三捨。
  吊死鬼:學名槐蠶。過去北京四合院宅門前大多一邊種一棵槐樹。夏天開白花香透一條鬍同,但是愛長虫子,就是吊死鬼。他用一根長絲吊在半空中,大人討厭他,往往經過樹蔭下覺得脖子一涼,用手一摸軟軟的是一條蟲子,嚇一跳。小孩喜歡它,托在手上涼涼的,他會一屈一伸一拱一拱地嚮前爬行。後來在“文革”當中的“批林批孔”時纔知道,林彪用韜晦之計叫做“尺蠖之屈,是為伸也”,理解這句話有了形象的依據。現在,當我看到世界名牌鐘錶“歐美加”彎麯的標志時,也會馬上想到那條緑色的小蟲子。
  洋拉子:北京的棗樹很多,棗雖好吃,洋拉子很可怕。他有偽裝術,淺緑色的和半個青棗差不多,軟軟的又像馬鱉,渾身有細絨毛,一旦粘到手上身上,又紅又腫奇癢無比,須用一塊面團,最好是嚼過的口香糖,把看不見的細毛毛粘出來纔好些。
  螞蟻:它們一天到晚總是忙忙叨叨地在路上奔波,我喜歡蹲在地上跟着看,看它們到底要幹什麽,看它們是怎樣把比自己身體大一兩倍的東西拉回傢。還有一種個頭比較大的叫“瘋螞蟻”,腿挺長,爬得也快,東一頭,西一趟,有時忽然停下來,環顧左右,好像漫無目地。若拿一個衛生球在地上畫個圈,它就像遇到“鬼打墻”,半天走不出去。一旦衝出去,暈頭轉嚮像喝醉了一樣,怕是找不到傢了。螞蟻打仗是一種壯觀而慘烈的景象:黑壓壓的一團一片,沉默着互相撕咬,仗打完了,剩下死蟻遍地,它們為了什麽?
  竈馬:那時廚房做飯用磚砌的竈火,晚上封火晝夜不滅,並在火眼旁邊砌進一個細長的小水缸,叫“塘罐”,利用餘溫做熱水,洗臉或刷碗用,是一個很好的節能辦法。鼕天裏也很暖和的廚房便生出許多竈馬,據說那是竈王爺的馬。竈馬與蛐蛐長相相仿,但體小色黃,不及蛐蛐健壯漂亮和好鬥,叫聲也不響亮。聲色不佳的竈馬,以它們的不起眼,纔沒有像蛐蛐那樣的命運:被人養在罐裏並挑撥它們互相爭鬥取樂。那時廚房似乎沒有現在流行的蟑螂,不知蟑螂是什麽時候引進的,它比竈馬討厭多了。
  磕頭蟲:體長約1.5釐米,黑色,頭尖尖的很硬。拿着他放在指甲蓋上,它就會把頭磕嚮指甲蓋啪啪作響,小小的東西,脖子竟有那麽大勁。小昆蟲們大都有一種裝死的本領,遇到危險時便裝死躺下,甚至仰面朝天,一動不動和真的一樣。呆一會兒自覺風險已過,翻過身來撒腿就跑,不料小小東西也有如此心計。
  土鱉:許多蟲子分不出公母,土鱉卻很明顯:公的個小,有翅膀,母的甚至像銀元那麽大,沒翅膀,一個圓形的蓋子扣住全身,造型很簡練。把它翻過來,它會用爪兒使勁頂地,努力讓自己正位,那樣子笨拙但執著。
  聽大人說土鱉可以入藥,而且是母的,真不敢想象那是什麽味?怎麽喝?!
  屎殼郎:學名蜣螂。“屎殼郎碰上拉稀的——白來一趟”,詞雖不雅,但把它們的生活狀況說得生動有趣,所以孩子們沒有捉屎殼郎玩的。如果趕上他們正在專心緻志地工作,那是很好看的,你會欣賞到他們的聰明才智,協作與敬業精神。
  馬蜂:形容健壯的小夥子細腰乍背叫“馬蜂腰”,馬蜂腰實在太細了,像用一根小棍連接着上下身。孩子們很怕它,越怕它越喜歡捅馬蜂窩,找刺激,現在纔想到,外出回來的馬蜂們不見了自己的傢和馬蜂兒子該多麽難過!
  天牛:一種個頭較大會飛的硬殼蟲子,渾身黑亮黑亮的,最好看的是那兩衹細長而嚮外彎麯的犄角,黑白色相間,非常獨特。它很有勁,所以叫天牛吧,套上一根綫繩可以拉動玩具小木車,“天牛拉大車”成了孩子們有名的遊戲。
  螞蚱:即蝗蟲,它們若成了災很可怕,城裏的孩子沒見過。螞蚱的腿很好看,大腿粗壯像一個倒挂琵琶,小腿極細,彈跳力特強。在田徑場上,你看跑跳運動員的大腿就是這個樣子。
  刀螂:即螳螂,你若發現草叢中的刀螂,它往往是站起來舉着帶刺齒的雙臂,前後微晃着嚮你示威,那是螳螂拳標準的架勢。
  呱嗒扁:這種顔色碧緑,身材修長,頭部尖尖很像協和式飛機的傢夥很好看,但說不準它的大名叫什麽。因其飛行時呱嗒呱嗒作響,所以叫呱嗒扁吧。也正因如此,常常暴露自己而遭到逮捕,它的響聲是為了什麽呢?
  老琉璃:北京人把蜻蜓叫老琉璃,金黃色的(也少有紅色,緑色和黑色的),像北京古城特有的黃色琉璃瓦一樣閃光發亮,故此得名吧。夏天捉蜻蜓玩是兒時的一大樂趣,它們十分機警,速度與急轉彎都非常快,還能空中懸浮,能捉到它又不損傷那對精巧的翅膀,就很不易。你若把手指尖放在它嘴邊,它會咬你,但不疼,癢癢的很好玩。
昆蟲的其他用途 Other uses of insects
  在雲南省泛指昆明人。昆明人喜歡在節假日自駕出遊,享受大自然給心靈帶來的愉悅,說明昆明人的生活很有情趣。“昆蟲”漫天飛,大大的促進了地州旅遊經濟;這種玩,充實了昆明老表的生活,同時也對地州人民做出了貢獻。昆明人固然在個人財富上沒發達城市那麽牛逼,不過心態卻保持得很好。
  昆蟲種類之多,無奇不有。我們在這一節中,挑選一些昆蟲,通過圖片,來展示它們奇特之處,或是形態奇特,或是習性有趣。我們舉一個例子,在北京等地的柳樹基部常常可見許多螞蟻在忙碌,還可見到基部樹皮上有一泥覆蓋(圖A),撥開來可發現一些個兒比較大的蚜蟲(圖B)。這種蚜蟲叫柳長喙大蚜,體長可達4毫米,最奇的是它的喙(即所謂的嘴),比體還長,最長可達8毫米。但想一想也就不奇怪了,它要穿過厚厚的樹皮,達到裏面的韌皮部才能吸到樹的汁液。如果嘴不長,能吸到食物嗎?如果我們認真調查一番,發現它一定是與螞蟻共生。蚜蟲把營養豐富的排泄物(稱之為蜜露)作為禮物送給螞蟻;而螞蟻為它們蓋房子,保護蚜蟲的安全。如果不與螞蟻合作,這種蚜蟲自己生活能行嗎?答案是不行。我們知道在地面也有很多蚜蟲的天敵,如一此步甲(步行蟲),沒有螞蟻的保護,這種蚜蟲沒法活。這主要是由它的生活習性所决定的。用喙穿刺厚厚的樹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喙撥出來也同樣不容易;如果有步甲等天敵到來,沒有螞蟻的保護,它們衹有束手待斃。因此這種蚜蟲衹能與螞蟻結盟,沒有其他出路。而樹上其他蚜蟲有多種防禦方法。
  實際上,如果我們對昆蟲進行認真而深入的觀察研究,總可以發現各種昆蟲均有它們的生存之道,否則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汰了。它們與相關的植物或動物之間有着豐富的哲理關係,這些均是昆蟲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對大自然或與其他生物相互適應的結果。
  圖A 垂柳樹幹基部螞蟻圈養的柳長喙大蚜 Stomaphis sinisalicis。
  圖B 如果蚜蟲遭遇幹擾,螞蟻會挺身而出,也會幫助柳長喙大蚜 Stomaphis sinisalicis撥出口器,把它們搬到地下。
英文解釋
  1. n.:  collar,  conjunctiva,  costa,  hexapod,  insect,  swarm,  thorax,  provisional mandibles,  large number of insects, birds, etc moving around together, esp bees following a queen bee (
  2. adj.:  cirrate,  coleopterous,  costate
  3. vt.:  swat
  4. vi.:  stridulate
法文解釋
  1. n.  insecte
近義詞
昆蟲
相關詞
四害害蟲滅蚊驅蚊自然電影動漫蜻蜓賦
百科大全生物蠅蛆動物電影故事大全節肢動物生物學螞蟻
外來入侵物種百科辭典成語名詞三十六計軍事鱗翅目昆蟲
蛺蝶科上海話更多結果...
包含詞
昆蟲等昆蟲學昆蟲綱小昆蟲昆蟲的
昆蟲館
分類詳情
張開蟲蛇類